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8)

1. 不治證

熱病脈躁盛,不得汗者,陽之極也,死;盡藥三劑,發汗不出者死。

白話文:

熱病脈象亢進強烈,若不能出汗者,代表陽氣極度旺盛,預示著病危,可能出現生命危險;服用完三種藥物後仍不出汗者,也代表病情嚴重,預示著死亡的可能性。

2. 頭痛(二十六)

三陽俱頭痛。太陽脈浮,葛根蔥白湯;少陽脈弦,柴胡湯;陽明脈長,承氣湯。

三陰無頭痛,惟厥陰脈會於巔,有頭痛乾嘔涎沫,吳茱萸湯主之。

小便清者,熱不在裡,可發散之。

不大便者,有熱頭痛,可下之。

白話文:

三陽俱頭痛的治療:

三陽經脈都出現頭痛時,可根據脈象進行治療:

  • 太陽經脈浮:可用葛根蔥白湯治療。
  • 少陽經脈弦:可用柴胡湯治療。
  • 陽明經脈長:可用承氣湯治療。

三陰頭痛的治療:

三陰經脈一般不出現頭痛,只有厥陰經脈會在頭頂匯聚,出現頭痛、乾嘔、流涎沫時,可用吳茱萸湯治療。

其他治療原則:

  • 小便清澈,說明熱證不在內,可以服用發散的藥物。
  • 大便不暢,伴隨有熱證頭痛,可以服用瀉下的藥物。

注:

  •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專業的中醫師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和制定。
  • 括號中的藥方名稱及編號僅供參考,不代表具體的藥方組成及用法。
  • 文中的「脈浮」、「脈弦」、「脈長」等描述,是中醫診斷脈象的專業術語,需要專業的中醫師才能準確判斷。

3. 不治證

真頭痛,甚入連於頭腦,而手足冷者死。

4. 項強(二十七)

表邪也,太陽證。

痓亦項強,因太陽中風加之寒濕,宜發散之。

結胸項亦強,如柔痓狀,宜大陷胸丸下之。

白話文:

這些中醫古代文字描述了以下情況:

「表邪」指的是外在的病邪,當這個病邪影響到「太陽經」時,會產生「太陽證」的症狀。其中,「痓」指的是肌肉僵硬,特別是頸部肌肉的僵硬,這可能由於太陽經受風邪和寒濕的影響所導致。對於這種情況,適宜的治療方法是發散體內的邪氣,以緩解症狀。

另一種情況是「結胸」,其症狀之一也是頸部肌肉的僵硬,類似於「柔痓」。對此,可以使用「大陷胸丸」這種藥物進行治療,通過下法來消除體內的結聚和痰濕,達到治療的目的。

5. 頭眩(二十八)

眩者非玄,而見其玄。

眊者非毛,而見其毛。

眴者,目搖動也。

運者,運轉,世謂之頭旋。

冒者,蒙冒,世謂之昏冒。

皆陽虛也。

風亦頭眩。

白話文:

[眩暈並不是玄妙的事情,而是人們看到的事物變得模糊不清。失明並不是因為眼睛長出毛髮,而是人們視線變得模稜兩可。眼動是指眼睛在快速晃動。頭暈是指頭部在旋轉。頭昏則是頭腦混沌不明。這些現象都表示身體陽氣不足。風病也可能引起頭暈。]

6. 不治證

內容原缺。

7. 胸滿(二十九)

內容原缺。

8. 脅滿(三十)

內容原缺。

9. 心下滿(三十一)

……虛氣上逆也,旋覆代赭石湯主之。痞與瀉心不解,渴而小便不利為水飲內蓄,五苓散主之,瀉心湯並治痞虛氣。

白話文:

這是指當身體虛弱,氣往上逆時,可以用旋覆代赭石湯來治療。

如果出現腹部脹滿、心胸鬱悶且瀉利不止,以及口渴卻小便不利的情況,則可能是水飲停滯在體內,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

瀉心湯可以同時治療腹部脹滿和虛弱氣逆。

10. 不治證

結胸證悉具而加之煩躁者死,邪勝也。

臟結亦如結胸,邪結於陰也。寸脈浮而關小細沉緊,飲食如故,而陰結陽不結也。時自利,是陰乘陽虛而下也。舌上白胎滑者難治,白胎寒多也。臟結,於法當下,若無陽證寒熱,其人反靜,胎滑,不可攻也,宜刺關元,小柴胡湯也。

又,病人脅下舊有痞,連在臍旁,痛引小腹入陰筋者死,積與真藏氣結也。

白話文:

結胸證悉具而加之煩躁者死,邪勝也。

意思是:如果病人出現了結胸證的所有症狀,並且還伴隨着煩躁不安,那麼很可能就會死亡,因為邪氣過於旺盛。

臟結亦如結胸,邪結於陰也。寸脈浮而關小細沉緊,飲食如故,而陰結陽不結也。時自利,是陰乘陽虛而下也。舌上白胎滑者難治,白胎寒多也。臟結,於法當下,若無陽證寒熱,其人反靜,胎滑,不可攻也,宜刺關元,小柴胡湯也。

意思是:臟結和結胸證類似,都是邪氣入侵而導致的,只是臟結的邪氣侵犯的是陰氣。患者寸脈浮而關脈沉細緊,食慾正常,說明陰氣受邪氣侵襲,而陽氣則不受影響。時常腹瀉,是因為陰氣乘機攻擊陽氣虛弱之處,從下焦泄出。舌苔白而滑,說明病情難以治療,因為白苔寒多,體內寒邪較多。治療臟結的原則是攻下,但如果患者沒有出現陽證的寒熱症狀,反而比較安靜,舌苔白而滑,則不可攻下,應該用針刺關元穴,並服用小柴胡湯。

又,病人脅下舊有痞,連在臍旁,痛引小腹入陰筋者死,積與真藏氣結也。

意思是:如果病人肋骨下方舊有痞塊,並與臍周相連,疼痛感沿着小腹延伸至陰筋,那麼這種情況很可能導致死亡,是因為積聚的邪氣與真氣相結合,形成了氣結。

11. 腹滿並痛(三十二)

大滿大痛,或潮熱大便不通,腹滿不減者,實也,可下之。曰陽熱為邪者,腹滿而咽乾,方可下之。又曰,痛而不滿為實,宜大柴胡、承氣輩下之。滿而且痛,內外表里俱有證,宜桂枝加大黃湯,以和其內外,以上皆熱病也。

有冷痛者,痛而大便利,手足冷,惡寒,脈細,面青者,溫之,四逆也。

有下寒上熱痛者,腹中痛,欲嘔吐,黃連湯主之。

腹滿不痛或時減者,為虛。此虛寒從上下也,當溫之。蓋虛氣留滯,亦為之脹,比之實,但不堅痛為異,宜桂枝半夏湯、小建中湯,以和之。又曰,陰寒為邪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屬太陰也,可溫之。

白話文:

肚子脹滿且疼痛,或伴隨潮熱、便秘,腹脹不消者,屬於實證,可以服用瀉藥。如果是陽熱邪氣入侵,導致腹脹且口乾舌燥,也可以服用瀉藥。

如果疼痛但肚子不脹,屬於實證,應該服用大柴胡湯、承氣湯等瀉藥。肚子既脹又痛,內外都有症狀,應該服用桂枝加大黃湯,調和內外,以上都是熱病。

如果出現冷痛,疼痛時大便通暢,手腳冰冷,怕冷,脈象細弱,面色青白,則屬於寒證,應該服用溫熱藥物治療,稱為四逆證。

如果出現下寒上熱的疼痛,腹痛伴隨想嘔吐,應該服用黃連湯。

肚子脹滿但不痛,或者疼痛時有時無,屬於虛證。這種虛寒症狀從上到下都有,應該服用溫熱藥物治療。因為虛氣停滯也會導致腹脹,與實證不同的是,虛證不會堅硬疼痛,應該服用桂枝半夏湯、小建中湯等藥物,以調和虛寒。如果陰寒邪氣入侵,導致腹脹、嘔吐、食慾不振、腹瀉,且時常腹痛,屬於太陰證,可以用溫熱藥物治療。

汗吐下後脹滿。

發汗後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

發汗後腹脹滿(是膀胱虛也)者,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此因表邪發散去津液少,胃主津液,胃虛不能宣布諸氣,當溫散之。

吐後腹滿者,邪氣不去,下傳入胃,承氣主之。

太陽病反下,因而腹滿時痛,桂枝加芍藥主之。大實痛,桂枝加大黃主之。傷寒下後,腹脹心煩,臥不安,熱乘虛,鬱於中,氣不得上下,梔子厚朴湯主之。

白話文:

出汗或嘔吐後,肚子脹滿,如果發汗後身體不舒暢,肚子脹痛,就要趕緊用瀉藥。如果發汗後肚子脹滿,是膀胱虛弱的表現,可以用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治療。這是因為表面的邪氣散發出去,消耗了體內的津液,胃主津液,胃虛弱無法宣發氣機,需要溫散藥物。嘔吐後肚子脹滿,是因為邪氣沒有去除,往下傳入胃中,可以用承氣湯治療。太陽病反覆發作,導致肚子脹滿且疼痛,可以用桂枝加芍藥湯治療。如果疼痛劇烈,可以用桂枝加大黃湯治療。傷寒病發作後,服用瀉藥後肚子脹滿,心煩意亂,睡不安穩,這是熱邪乘虛而入,鬱積在體內,氣機不通暢,可以用梔子厚朴湯治療。

12. 小腹滿(三十三)

謂臍下滿也。是在上而滿者,氣也;是在下而滿者,物也。小腹下,溺與血也,若從心下至小腹皆硬滿而痛者,實也,大陷胸湯下之。但小腹硬滿而痛,小便利者,蓄血之證,曰熱結膀胱,其人如狂,桃仁承氣主之。小便不利者,則是溺澀之證,此皆邪氣聚於下焦,津液血氣不行,留滯故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說,腹部下方的飽脹,有兩種原因:

  • 上部飽脹的是氣,下部飽脹的是食物。
  • 小腹下方的飽脹,是溺液和血積聚所致。

如果從心臟下方到小腹都硬實飽脹且疼痛,這屬於實證,可以用大陷胸湯來治療。

但是如果只有小腹硬實飽脹且疼痛,而且小便不暢,這是蓄血的徵兆,稱為熱結膀胱,病人會像發狂一樣,要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

如果小便不利,這就是溺液澀滯的症狀。這些都是邪氣聚集在下焦,津液和血氣無法流通,停滯所致。

13. 虛煩(三十四)

謂心中鬱郁而煩也。煩者,熱也。欲吐不吐,心中無奈。胸中煩、心煩、虛煩,三者皆邪熱傳裡,心煩喜嘔,胸中煩不喜嘔,小柴胡主之。

少陰病二三日,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少陰病,胸滿而煩,豬膚湯主之。以上皆徹熱而和解也。如作膈實者,可瓜蒂散吐之。如不因汗吐下實也,可以重劑吐之。

足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實也,可下之。

又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虛也,與小建中湯補之。大抵先煩而悸者,熱也;先悸而煩者,虛也。如因吐下汗後而煩者,虛也。可以輕劑吐之,則是內陷之煩也,梔子豉湯主之,少氣者加甘草,嘔者加生薑,腹滿加厚朴。凡藥大下後,熱不去微煩,加乾薑。

白話文:

指的是心裡悶悶不樂,感到煩躁。煩躁就是熱症。想吐卻吐不出來,心裡感到無奈。胸悶、心煩、虛煩,這三種情況都是邪熱入侵體內造成的。心煩想吐,胸悶卻不想吐,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少陰病症發作兩三天,心裡煩躁,無法躺下休息,可以用黃連阿膠湯來治療。少陰病症,胸部脹滿並且感到煩躁,可以用豬膚湯來治療。以上這些治療方法都是用來清除體內熱邪,使之和解。如果出現隔膜積實的情況,可以用瓜蒂散來催吐。如果不是因為汗出、嘔吐、瀉藥導致體內積實,可以用重劑來催吐。

足陽明病症,不吐不瀉卻心煩,這是體內積實導致,可以用瀉藥來治療。

又如傷寒發作兩三天,心裡感到心悸且煩躁,這是身體虛弱導致,可以用小建中湯來補益。總的來說,先煩躁然後心悸的是熱症;先心悸然後煩躁的是虛症。如果因為嘔吐、瀉藥、汗出後感到煩躁,這是虛症。可以用輕劑來催吐,這屬於內陷導致的煩躁,可以用梔子豉湯來治療,氣短者加甘草,嘔吐者加生薑,腹部脹滿者加厚朴。凡是用重劑瀉藥後,體內熱邪未消,出現輕微的煩躁,可以加乾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