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8)

1. 不治證

熱病脈躁盛,不得汗者,陽之極也,死;盡藥三劑,發汗不出者死。

2. 頭痛(二十六)

三陽俱頭痛。太陽脈浮,葛根蔥白湯;少陽脈弦,柴胡湯;陽明脈長,承氣湯

三陰無頭痛,惟厥陰脈會於巔,有頭痛乾嘔涎沫,吳茱萸湯主之。

小便清者,熱不在裡,可發散之。

不大便者,有熱頭痛,可下之。

3. 不治證

真頭痛,甚入連於頭腦,而手足冷者死。

4. 項強(二十七)

表邪也,太陽證。

痓亦項強,因太陽中風加之寒濕,宜發散之。

結胸項亦強,如柔痓狀,宜大陷胸丸下之。

5. 頭眩(二十八)

眩者非玄,而見其玄。

眊者非毛,而見其毛。

眴者,目搖動也。

運者,運轉,世謂之頭旋。

冒者,蒙冒,世謂之昏冒。

皆陽虛也。

風亦頭眩。

6. 不治證

內容原缺。

7. 胸滿(二十九)

內容原缺。

8. 脅滿(三十)

內容原缺。

9. 心下滿(三十一)

……虛氣上逆也,旋覆代赭石湯主之。痞與瀉心不解,渴而小便不利為水飲內蓄,五苓散主之,瀉心湯並治痞虛氣。

10. 不治證

結胸證悉具而加之煩躁者死,邪勝也。

臟結亦如結胸,邪結於陰也。寸脈浮而關小細沉緊,飲食如故,而陰結陽不結也。時自利,是陰乘陽虛而下也。舌上白胎滑者難治,白胎寒多也。臟結,於法當下,若無陽證寒熱,其人反靜,胎滑,不可攻也,宜刺關元,小柴胡湯也。

又,病人脅下舊有痞,連在臍旁,痛引小腹入陰筋者死,積與真藏氣結也。

11. 腹滿並痛(三十二)

大滿大痛,或潮熱大便不通,腹滿不減者,實也,可下之。曰陽熱為邪者,腹滿而咽乾,方可下之。又曰,痛而不滿為實,宜大柴胡、承氣輩下之。滿而且痛,內外表里俱有證,宜桂枝加大黃湯,以和其內外,以上皆熱病也。

有冷痛者,痛而大便利,手足冷,惡寒,脈細,面青者,溫之,四逆也。

有下寒上熱痛者,腹中痛,欲嘔吐,黃連湯主之。

腹滿不痛或時減者,為虛。此虛寒從上下也,當溫之。蓋虛氣留滯,亦為之脹,比之實,但不堅痛為異,宜桂枝半夏湯小建中湯,以和之。又曰,陰寒為邪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屬太陰也,可溫之。

汗吐下後脹滿。

發汗後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

發汗後腹脹滿(是膀胱虛也)者,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此因表邪發散去津液少,胃主津液,胃虛不能宣布諸氣,當溫散之。

吐後腹滿者,邪氣不去,下傳入胃,承氣主之。

太陽病反下,因而腹滿時痛,桂枝加芍藥主之。大實痛,桂枝加大黃主之。傷寒下後,腹脹心煩,臥不安,熱乘虛,鬱於中,氣不得上下,梔子厚朴湯主之。

12. 小腹滿(三十三)

謂臍下滿也。是在上而滿者,氣也;是在下而滿者,物也。小腹下,溺與血也,若從心下至小腹皆硬滿而痛者,實也,大陷胸湯下之。但小腹硬滿而痛,小便利者,蓄血之證,曰熱結膀胱,其人如狂,桃仁承氣主之。小便不利者,則是溺澀之證,此皆邪氣聚於下焦,津液血氣不行,留滯故也。

13. 虛煩(三十四)

謂心中鬱郁而煩也。煩者,熱也。欲吐不吐,心中無奈。胸中煩、心煩、虛煩,三者皆邪熱傳裡,心煩喜嘔,胸中煩不喜嘔,小柴胡主之。

少陰病二三日,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少陰病,胸滿而煩,豬膚湯主之。以上皆徹熱而和解也。如作膈實者,可瓜蒂散吐之。如不因汗吐下實也,可以重劑吐之。

足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實也,可下之。

又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虛也,與小建中湯補之。大抵先煩而悸者,熱也;先悸而煩者,虛也。如因吐下汗後而煩者,虛也。可以輕劑吐之,則是內陷之煩也,梔子豉湯主之,少氣者加甘草,嘔者加生薑,腹滿加厚朴。凡藥大下後,熱不去微煩,加乾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