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下 (3)
卷之下 (3)
1. 腫脹(九)
脈弦而滑者脹。盛而緊者曰脹(陽中有陰也,可下之愈。)
脈浮而數(浮則虛,數則熱。)
趺陽緊而浮(緊為痛則堅滿,浮為虛則腸鳴。)
脈虛緊澀者脹(乃憂思結連,脾肺氣凝,大腸與胸不平而脹。)
脈浮(為風水、皮水。)
脈弦而遲,必心下堅(乃肝木克脾,土鬱結涎,閉於臟氣,腑氣不舒,胃則脹閉。)
脈沉(為心下黃汗)。
脈沉而滑(亦名風水)。
脈浮而遲(浮熱,遲潛,熱潛相搏名曰沉,為水必矣。)
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水走腸間。)
蓋水腫因脾虛不能制腎水,腎為胃關,胃關不利則水漬妄行,滲透經絡,其始起也,目窠上微腫,頸脈動,咳,陰股間寒,足脛脹大,水已成矣。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
氣短不得臥為心水;
小腸急滿為小腸水;
大便溏泄為肺水;
乍寒乍實為大腸水;
兩脅滿為汗水;
口苦咽乾為膽水;
四肢重為脾水;
小便澀為胃水;
腰痛足冷為腎水;
腹急肢瘦為膀胱水。
風水,脈浮惡風,歸之肝;
皮水,脈浮不惡風,不喘渴,按之沒指,歸之肺;
石水,脈沉而惡風,歸之腎;
黃汗,脈沉遲,發熱而多涎,歸之脾。
蓋脹滿因脾土極虛,轉輸失職,胃雖受谷,不能運化精微,隧道壅塞,清濁相混,濕鬱為熱,熱又生濕,遂成脹滿。
又有寒濕抑遏於脾土之中,積而不散而脹,經云:藏寒生病滿是也。
又有五積痰飲,聚而不散,或宿食不化,皆成脹滿。
煩心短氣,臥不安,為心脹;
虛滿咳逆為肺脹;
脅痛引小腹為肝脹;
善噦,四肢悅,體重不勝衣,臥不安,為脾脹;
腰髀痛引背為腎脹;
腹滿胃脘痛,妨食,聞焦臭,大便難,為胃脹;
腸鳴痛,冬寒飧泄為大腸脹;
小腹䐜滿引腰痛,為小腸脹;
小腹滿而氣癃,為膀胱脹;
氣滿於膚硜硜然,為三焦脹;
脅痛口苦,善太息,為膽脹;
寒氣客於膚中,鼓空空不堅,腹身大,色不變,按之不起,為膚脹;
腹脹,身背大,色蒼黃,腹筋起,為鼓脹。
治法
治水腫,先使補,脾氣實能健運。腰以上腫,汗之;腰以下腫,宜利小便,主以參朮,佐以黃芩、麥門冬。
制肝木腹脹加樸;氣不運加沉木香,使其通利為兩全矣。
外則濕腫,脈則沉細,用附子。
又有腫痛,乃中寒也,亦加附子。
治脹滿,宜大補脾氣,行濕散氣,主以參朮,佐以平胃、五苓;熱加芩連;血虛加四物;有死血加桃仁。
如風寒自表入里變為熱脹胃滿,宜大承氣下之;如積痰宿食脹滿,宜消導之、下之。
又論治胕腫七證:
有肺氣膈於膜外,運行不得,遍身浮腫,脈浮,宜調肺通氣。
有男子臟虛,婦人血虛,傷於冷毒之物成積,凝滯氣道不通,腹急氣喘,亦有隻腹脹者,脈弦,治宜化積。
有脾寒久年不愈,傳為浮腫,且云內有伏熱,因於瀉利,及其熱乘虛入脾,致胸腹急脹,脈數,治宜解熱。
白話文:
腫脹(九)
脈象呈現弦滑,表示有腫脹。脈象強盛而緊繃,稱為脹(這是陽中有陰的表現,可以採用攻下法來治療)。
脈象浮而數(浮脈代表虛,數脈代表熱)。
足背動脈(趺陽)呈現緊且浮的脈象(緊脈代表疼痛,表示腹部堅硬脹滿;浮脈代表虛,表示腸鳴)。
脈象虛、緊且澀,表示腫脹(這是由於憂思過度導致脾肺氣機凝滯,大腸與胸部氣機不協調而產生脹滿)。
脈象浮(表示風水或皮水)。
脈象弦而遲緩,必定是心下堅硬(這是由於肝木剋脾土,導致脾土鬱結產生痰涎,阻礙臟腑氣機,導致胃氣不舒暢而脹滿)。
脈象沉(表示心下有黃汗)。
脈象沉而滑(也稱為風水)。
脈象浮而遲緩(浮脈代表熱,遲脈代表潛伏,熱與潛伏相互搏擊,稱為沉,必定是水腫)。
脈象弦而緊(弦脈表示衛氣運行不暢,水液流竄於腸道)。
水腫的產生,是因為脾虛無法制約腎水,腎臟是胃的關口,胃的關口不利,水液就會到處流竄,滲透到經絡,初期會出現眼眶上方稍微腫脹、頸部脈搏跳動、咳嗽、陰部大腿間感覺寒冷、足部和小腿腫大,這時水腫已經形成了。按壓腹部,會感覺腹部像包裹著水一樣,隨按隨起。
氣短,無法平躺,是心水;
小腸部位急迫脹滿,是小腸水;
大便稀溏,是肺水;
時而感覺寒冷,時而感覺脹實,是大腸水;
兩側脅肋脹滿,是汗水;
口苦咽乾,是膽水;
四肢沉重,是脾水;
小便不暢,是胃水;
腰痛足冷,是腎水;
腹部急迫,四肢消瘦,是膀胱水。
風水,脈象浮且怕風,歸屬於肝;
皮水,脈象浮但不怕風,不喘不渴,按壓下去凹陷不回彈,歸屬於肺;
石水,脈象沉且怕風,歸屬於腎;
黃汗,脈象沉遲,發熱且多痰涎,歸屬於脾。
脹滿的產生,是因為脾土極度虛弱,轉輸功能失常,胃雖然可以接受食物,但無法運化精微,導致通道堵塞,清濁混雜,濕氣鬱結化為熱,熱又產生濕氣,於是形成脹滿。
也有寒濕抑制在脾土之中,積聚不散而產生脹滿,如同醫書上說的:內臟寒冷會導致腹部脹滿。
還有五積、痰飲聚集不散,或者宿食不化,都會形成脹滿。
心煩氣短,臥睡不安,是心脹;
虛弱脹滿,咳嗽氣逆,是肺脹;
脅肋疼痛牽引至小腹,是肝脹;
經常打呃逆,四肢舒適,身體沉重難以承受衣物,臥睡不安,是脾脹;
腰部和大腿疼痛牽引至背部,是腎脹;
腹部脹滿,胃脘疼痛,妨礙進食,聞到焦臭味,大便困難,是胃脹;
腸鳴腹痛,冬天遇寒就腹瀉,是大腸脹;
小腹脹滿牽引至腰部疼痛,是小腸脹;
小腹脹滿,小便不通,是膀胱脹;
氣體充斥皮膚,摸起來硬硬的,是三焦脹;
脅肋疼痛,口苦,喜歡嘆息,是膽脹;
寒氣侵襲皮膚之中,摸起來空空的但不堅硬,腹部和身體腫大,顏色不變,按壓下去無法恢復,是膚脹;
腹部脹滿,身體和背部腫大,顏色蒼黃,腹部青筋暴露,是鼓脹。
治療方法
治療水腫,先要補益脾氣,使脾氣強健可以正常運化。腰部以上腫脹,應發汗;腰部以下腫脹,應利小便,主要使用人參、白朮,佐以黃芩、麥門冬。
如果因肝氣不順導致腹脹,加厚朴;如果氣機不暢,加沉香、木香,使其通暢,這是兩全其美的治療方法。
外感濕邪導致的水腫,脈象沉細,使用附子。
如果還有腫痛,是屬於中寒,也要加用附子。
治療脹滿,應該大補脾氣,行濕散氣,主要使用人參、白朮,佐以平胃散、五苓散;有熱加黃芩、黃連;血虛加四物湯;有瘀血加桃仁。
如果風寒從體表進入體內,轉化為熱脹胃滿,應該使用大承氣湯攻下;如果是積痰宿食導致的脹滿,應該消導積滯,然後攻下。
另外論述治療水腫七種情況:
有肺氣阻塞在膈膜之外,運行不暢,導致全身浮腫,脈象浮,應該調理肺氣,使之通暢。
有男子因臟腑虛弱,婦人因血虛,受到寒冷毒邪的侵害,形成積聚,導致氣道不通,腹部急迫,氣喘,也有單獨腹部脹大的,脈象弦,治療應該化解積滯。
有脾寒多年不愈,蔓延為浮腫,而且認為體內有潛伏的熱邪,是因為瀉利導致的,熱邪趁虛進入脾臟,導致胸腹急迫脹滿,脈象數,治療應該清解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