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3)

1. 汗吐下溫水火刺灸八法(四)

可汗

脈浮大可汗(問病者設利為虛,不可汗。)浮而緊可汗。

太陽病,脈浮弱數者,可汗。

陽明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未解,可汗。

日晡發熱如瘧,此屬陽明,脈浮虛,可汗。

下利後,身痛清便自調,可汗。

不可汗

脈沉細(為在裡)不可汗。

濡弱(為血氣虛)不可汗。

脈浮而緊,法當身痛,當以汗解,假令尺脈遲者,不可汗。尺遲則血少故也。

傷寒有風溫、濕溫二症,忌汗見後傷寒類。

傷寒頭疼,形象中風,常微汗出,又自嘔者,心懊憹,發汗則痊。

傷寒脈弦細,頭痛而反熱,此屬少陽,不可汗。

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心下痞堅,不可汗。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此強汗之故也。

氣動一切左右上下,不可汗。

咽中閉寒,不可汗,汗之則吐血。

亡血家不可汗,汗則虛慄。

厥不可汗,汗則聲亂咽嘶。

衄不可汗,汗則耳聾目直。

口瘡不可汗,汗則痓。

淋不可汗,汗則便血。

冬時發汗,則吐利。汗家不可重汗,汗必恍惚,脈短者死。下利清穀,不可汗,汗必腹脹滿。

咳而小便利,不可汗,汗之則厥逆。

諸逆發汗劇者,言亂睛眩者死。

可吐

寸口脈微細,胸中痞堅,氣上衝咽喉不得息,此為胸有寒,可吐。

病胸上諸實,胸中鬱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濁唾,下利日十餘行,脈反遲,寸口微滑,可吐。

病者手足厥冷,脈乍緊,邪結在胸中,心下滿煩,飢不能食,可吐。

傷寒脈浮滑,可吐。

雜病脈沉可吐。

不可吐

諸四逆厥者,不可吐。

虛家不可吐。

胸,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法當溫之。

可下

脈滑而數者,有宿食可下。

脈雙弦遲,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其心下堅者,可下。

傷寒後,脈沉,為內實,可下。

病無表、里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

傷寒有熱,而小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此為血蓄,可下。

傷寒六七日結胸實熱,脈沉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可下。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堅,可下。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其血自下,可下。

陽明證喜忘,必有瘀血,大便雖堅必黑,可下。

陽明證發熱汗出則解,復如瘧,日晡發熱,脈實,可下。

陽明證譫語潮熱,而反不能食,必有燥屎可下,脈滑實,可下。

陽明證,發熱汗多者,急下之。

不吐而心煩者,可下。

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汗出,大便難,譫語,可下。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急下之;又六七日腹滿不大便,可下。

少陰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

不可下

脈濡而弱,氣血虛,不可下。

脈浮而大,氣血虛,不可下。

白話文:

可汗(可以發汗的情況)

脈象浮大,但如果病人有腹瀉的情況,則屬於虛症,不可發汗。脈象浮而緊,可以發汗。 太陽病,脈象浮弱而快,可以發汗。 陽明病,脈象遲緩,汗出很多,稍微怕冷,但表證還沒解除,可以發汗。 每天下午發熱像瘧疾一樣,這屬於陽明病,脈象浮虛,可以發汗。 腹瀉之後,身體疼痛減輕,排便也正常了,可以發汗。

不可汗(不可以發汗的情況)

脈象沉而細,表示病邪在身體內部,不可發汗。 脈象濡弱,表示氣血虛弱,不可發汗。 脈象浮而緊,本來應該是身體疼痛,需要發汗來解除,但如果尺脈遲緩,就不可發汗。尺脈遲緩表示血虛。 傷寒有風溫、濕溫兩種情況,忌諱發汗,詳見後面的傷寒類說明。 傷寒引起頭痛,症狀像中風,常常稍微出汗,又自己嘔吐,心中煩悶,發汗就可以痊癒。 傷寒脈象弦細,頭痛反而發熱,這屬於少陽病,不可發汗。 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出現,頭部和頸部僵硬疼痛,或者頭暈目眩,心下痞硬,不可發汗。 少陰病,咳嗽、腹瀉且說胡話,這是因為過度發汗引起的。 身體內氣機不順,無論是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都不順暢,不可發汗。 咽喉阻塞發冷,不可發汗,發汗會導致吐血。 有失血情況的人,不可發汗,發汗會導致虛弱發抖。 四肢厥冷的人,不可發汗,發汗會導致聲音嘶啞、說話語無倫次。 流鼻血的人,不可發汗,發汗會導致耳聾、眼睛直視。 有口瘡的人,不可發汗,發汗會導致抽搐。 小便淋漓不盡的人,不可發汗,發汗會導致尿血。 冬天發汗,會導致嘔吐腹瀉。經常出汗的人,不可再次大量發汗,發汗一定會神情恍惚,脈象短促的人會死亡。腹瀉清稀如米湯的人,不可發汗,發汗一定會腹脹。 咳嗽且小便順暢的人,不可發汗,發汗會導致四肢厥冷。 各種氣逆的症狀,如果發汗後症狀加劇,說話混亂、眼睛發直的人會死亡。

可吐(可以催吐的情況)

寸口脈象微細,胸中痞硬,氣向上衝到咽喉,呼吸困難,這是胸中有寒,可以催吐。 胸部以上有阻塞的實證,胸中鬱悶疼痛,無法進食,想要讓人按壓,但反而有痰,腹瀉一天十多次,脈象反而遲緩,寸口脈象微滑,可以催吐。 病人手腳冰冷,脈象時緊時緩,邪氣結聚在胸中,心下滿悶煩躁,飢餓卻無法進食,可以催吐。 傷寒脈象浮滑,可以催吐。 雜病脈象沉,可以催吐。

不可吐(不可以催吐的情況)

各種四肢厥冷的症狀,不可以催吐。 體虛的人,不可以催吐。 胸腔、膈上有寒飲,乾嘔的人,不可以催吐,應該用溫熱的方法治療。

可下(可以使用瀉下的情況)

脈象滑而快,表示有宿食,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脈象雙弦而遲緩,心下痞硬;脈象大而緊,屬於陽中有陰,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腹瀉,三部脈象都平和,按壓心下有硬結,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傷寒病後,脈象沉,表示病邪在內部,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沒有表證和裡證,發熱七八天,即使脈象浮而快,也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傷寒有發熱症狀,但是小腹脹滿,應該是小便不順暢,現在反而腹瀉,這是因為有瘀血,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傷寒六七天,形成胸腹部實熱,脈象沉緊,心下疼痛,按壓像石頭一樣堅硬,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太陽中風,腹瀉嘔吐,表證解除後出汗,發作有時間,頭痛,心下痞硬,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太陽病沒有解除,熱邪結在膀胱,病人像發狂一樣,有血排出,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陽明病容易忘事,一定有瘀血,即使大便乾燥也一定是黑色的,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陽明病發熱出汗後應該會好轉,卻像瘧疾一樣反覆發作,每天下午發熱,脈象實,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陽明病說胡話,潮熱,反而不能進食,一定有燥屎,脈象滑而實,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陽明病,發熱出汗多的,要趕快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不吐卻心煩的人,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二陽病同時發病,太陽病已經解除,但出現潮熱,手腳出汗,大便困難,說胡話,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少陰病得了兩三天,口乾咽乾,要趕快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六七天腹滿不大便,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少陰病,腹瀉水樣便,顏色發青,心下一定疼痛,口乾燥,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不可下(不可以使用瀉下的情況)

脈象濡而弱,氣血虛弱,不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脈象浮而大,氣血虛弱,不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