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1)

1. 泄瀉(二十六)

泄瀉,脈沉而細疾或微,欲食不下,目睛不了了。又腹滿泄、鶩溏,此陰寒也。脈數疾,聲亮,暴注下迫,渴煩,小便赤澀,水穀消化,此陽熱也。虛則無力,不禁固也,溫之。實則圊不便,虛坐努積,下之。

積泄,脾部脈沉弦,宜逐積。

痰積,在太陰分,宜蘿蔔子吐之。

水恣泄,乃大引飲,熱在其上,水多入下,胃經無熱不勝,宜五苓。

風泄,久風為飧泄,水穀不化而完出也,肝病傳脾,宜瀉肝補脾。

脾泄腹脹滿,腸鳴,食不化,嘔吐,宜理中湯(一云腸鳴食不化脾虛)。

氣瀉,躁怒不常,傷動其氣,肺氣乘脾脈弦而逆,宜調氣。

驚泄者,心受驚則氣亂,心氣不通水入。

理中丸,治冷瀉、脾瀉、虛泄。

白朮(土炒),乾薑(炮焦),甘草(炙),人參,為末粥丸。

胃風丸,治氣虛。

四君子,升麻,芍藥

胃補丸,治氣虛下溜。

四君子,芍藥(炒),升麻

平胃五苓散,治濕泄、水恣泄、熱泄。(此方治一切陽證。)

平胃散,五苓散,白朮,芍藥,甘草,熱加芩,木通

流積丸,治瘀積下流。甚則吐之。

青黛,黃芩,神麯,海石

椒術丸,治濕。

川椒,蒼朮,肉豆蔻

脾泄丸

白朮(二兩炒),神麯(一兩半炒),山楂,半夏(兩半),芍藥(酒炒一兩),黃芩(一兩半炒),蒼朮(五錢),虛加參、朮、甘草,裡急後重加檳榔、木香,荷葉煨飯丸。

止泄丸

肉豆寇(五錢),活石(春一錢,夏二錢,秋一錢半),寒加炒曲、茱萸,熱加連、茯苓,滑加訶子皮。

溫六丸,青龍丸,俱可治

白話文:

[泄瀉(二十六)]

當你有泄瀉的情況,如果脈搏顯得沉而細且快,或是微弱,想要吃東西卻吞不下,眼睛看東西不清楚,這可能是因為體內陰寒過盛。另一種情況是脈搏跳得快,聲音清脆,突然間大量排便且感到強烈的便意,口渴且煩躁,小便呈現紅色且排尿時感到疼痛,食物和水份被迅速消化,這是因為體內陽熱過旺。如果是虛弱導致的,會表現為沒有力量控制排便,這種情況應以溫補來調理。若是實證,排便會困難,即使坐在馬桶上也無法順利排便,需用藥來輔助排便。

如果是由於積食導致的泄瀉,脾胃部分的脈象會顯示出沉且弦的特徵,應使用藥物來幫助消化積食。

痰積在太陰區,可以用蘿蔔子來催吐。

水瀉的情況,患者會大量飲水,但上半身熱量過剩,水分大部分流入下半身,因胃經無法承受過多的熱量,適合使用五苓散。

風瀉,長期受風邪影響會導致飧瀉,食物和水份無法消化而原封不動排出,這是由肝臟疾病影響到脾臟,應以疏肝健脾的方式治療。

脾瀉伴隨腹部脹滿,腸道響聲大,食物無法消化,嘔吐,適合使用理中湯(另有一說是腸道響聲大,食物無法消化是因為脾虛)。

氣瀉,情緒容易暴躁,經常生氣,影響到氣機運行,肺氣影響到脾臟,脈象顯示弦且逆,應調整氣機。

驚瀉,受到驚嚇會使氣亂,心氣無法正常運行,水分進入體內就無法正常代謝。

理中丸,能治療因寒冷、脾虛或虛弱引起的泄瀉。

成分包括:炒過的白朮,炮製過的乾薑,炙甘草,人參,磨成粉末後,以粥為基底製成丸狀。

胃風丸,能治療氣血不足。

成分包括:四君子湯,升麻,芍藥。

胃補丸,能治療因氣血不足導致的下痢。

成分包括:四君子湯,炒過的芍藥,升麻。

平胃五苓散,能治療濕瀉、水瀉、熱瀉。(此方能治療所有陽性症狀。)

成分包括:平胃散,五苓散,白朮,芍藥,甘草,若病情屬熱性,可加入黃芩,木通。

流積丸,能治療淤積在體內的廢物下流,嚴重時可用來催吐。

成分包括:青黛,黃芩,神麯,海石。

椒術丸,能治療濕氣過重。

成分包括:川椒,蒼朮,肉豆蔻。

脾瀉丸,

成分包括:炒過的白朮(二兩),炒過的神麯(一兩半),山楂,半夏(一兩半),炒過的芍藥(一兩),炒過的黃芩(一兩半),蒼朮(五錢),體虛者可加入人參,白朮,甘草,若感到腹部緊繃且排便困難,可加入檳榔,木香,荷葉,飯後服用。

止瀉丸,

成分包括:肉豆蔻(五錢),活石(春季一錢,夏季二錢,秋季一錢半),寒性體質者可加入炒過的曲和茱萸,熱性體質者可加入黃連和茯苓,排便困難者可加入訶子皮。

溫六丸和青龍丸,都能治療泄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