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下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14)

1. 婦人室女搐搦(二十九)

凡婦人無病,一旦忽感手足搐溺,痰涎壅塞,精神昏憒,不省人事,似癇非癇也。此肝為病也。婦人乃血虛七情感而生風;室女乃血實七情感而生熱。

白話文:

所有沒有疾病的婦人,忽然感到四肢抽搐,痰液阻塞,精神迷糊,失去意識,這種情況並非癇症。這是肝臟有問題所導致的症狀。婦人由於血液不足,受到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影響而產生風邪;少女則是因為血液充盈,受到七情的影響而產生熱毒。

2. 帶(三十)

因濕熱結於帶脈,津液泛溢,入小腸為赤,入大腸為白。

又云:熱者血也,血積多日不流,從金之化,即為白淫,治宜同濕證,以十棗、禹功導水降火流濕之劑主之。

脈浮惡寒不治。

因痰積流下滲入膀胱,宜升宜吐,調以半夏、茯苓、陳皮、蒼朮、白朮輩。

肥人多濕痰

海石,半夏,南星(治痰),黃柏(治濕熱),蒼朮(燥濕),活石(流濕熱),川芎(升之),椿皮(濕之),香附(調氣),風痛加牛膝。

白話文:

因為濕熱積聚在帶脈,導致津液外溢,進入小腸就變成紅色,進入大腸就變成白色。

又說,熱就是血,血積聚多日不流,經過金氣的轉化,就會變成白帶,治療方法應該跟濕證相同,用十棗、禹功等利水降火化濕的藥物來治療。

脈象浮而怕冷的,不予治療。

由於痰積流下滲入膀胱,應該升提和吐出痰液,可以用半夏、茯苓、陳皮、蒼朮、白朮等藥物調治。

肥胖的人容易有濕痰。

海石、半夏、南星可以治痰,黃柏可以治濕熱,蒼朮可以燥濕,活石可以流散濕熱,川芎可以升提,椿皮可以化濕,香附可以調氣,風痛再加上牛膝。

瘦人多熱

黃柏,黃連,活石,椿皮,川芎

滑者加龍骨、赤石脂;滯者加葵花;血虛四物湯。

小胃丸,治濕熱帶下,下之後,以苦楝丸調之。

苦楝(酒浸),茴香(炒),川歸(各一錢)

酒糊丸,桐子大,酒下。

腰腿痛加四物、羌活、防風;虛甚加參耆、甘草、白芍藥。

白話文:

瘦人容易出現熱症,可用黃柏、黃連、活石、椿皮、川芎等藥材治療。若患者體質滑利,可加龍骨、赤石脂;若體質滯澀,可加葵花;若血虛,可服用四物湯。

小胃丸可治療濕熱帶下,服藥後可用苦楝丸調養。苦楝(酒浸)、茴香(炒)、川歸(各一錢)製成酒糊丸,大小如桐子,以酒送服。

腰腿痛可加四物、羌活、防風;虛弱者可加參耆、甘草、白芍。

3. 經水(三十一)

血為氣引而行,血未來而先有病,皆氣之患也。血來而後有病者,皆血之虛也,有血之熱者。

將來作疼,乃氣實也。桃仁,紅花,香附,連。

不及期者,乃濕熱也。四物加連。

過期有二,一者血少也,芎歸參湯,紫黑成塊乃有熱也,加連;二者多痰,二陳湯加蒼朮、香附、川芎,肥人多痰也。

閉而不行,乃虛而熱。

白話文:

血的流動是由氣帶動的,如果血還沒來就先出現病症,那都是氣的毛病。如果血來了之後才出現病症,那就是血虛了,也可能伴隨有血熱。

月經將要來之前就疼痛,是氣實引起的。可以用桃仁、紅花、香附一起服用。

月經沒到時間就來了,是濕熱引起的。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香附。

月經超過時間還沒來,有兩種情況:一是血少,可以用芎歸參湯,如果血塊呈紫黑色,說明有熱,要加上香附;二是痰多,可以用二陳湯加上蒼朮、香附、川芎,肥胖的人更容易痰多。

月經閉止不通,是虛熱引起的。

來而成塊,乃氣之滯。

錯經妄行,乃氣之亂。

經脈不行有六

血生於心,憂愁思慮則傷心,心氣停結故血閉不行,左寸沉結,宜調心氣、通心經;使血生而自通。

或因墮胎,或產多,其血先少,而後不通,此血枯也,脈兩尺弱少,宜生血。

血為氣滯,結而成塊,日漸增長,宜攻之。

久盜汗,致血乾枯而經不通,宜補血,是汗出於心,血生於心。

久患潮熱則血枯燥,蓋血為熱所消,治熱退則血自生。

脾胃不和,飲食少則血不生。血者,飲食所化。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女子不月。

白話文:

當血氣停滯凝結形成血塊,就是氣滯的表現。

經脈運行錯亂,不是正常路線,就是氣亂的表現。

經脈不通暢,可能有六種原因:

血液由心臟產生,憂愁思慮會傷心,導致心氣停滯,進而造成血脈阻塞不通,左寸脈沉結,應調理心氣、疏通心經,使血液生成並自行暢通。

可能是因為墮胎或生產次數太多,導致血液原本就少,然後又造成血脈不通,這是血枯的表現,兩尺脈弱小,應補血。

血液因氣滯凝結形成血塊,逐漸增大,應攻破血塊。

長期盜汗導致血液乾枯,經脈不通,應補血,因為汗液是由心臟分泌,血液也是由心臟產生。

長期患有潮熱症,血液就會變得乾燥,因為血液被熱氣消耗,治療熱症退卻後,血液自然會生成。

脾胃不和,飲食減少,就會導致血液生成不足。血液是由飲食轉化而來。古書記載:二陽病症會影響心臟和脾臟,女性就會出現月經不調。

4. 崩漏(三十二)

因熱。因虛。由脾胃有虧,下陷於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脈洪數而實,先見寒熱往來,心煩不得眠臥,宜大補脾胃,升舉氣血。

由心氣不足,其火大熾,旺於血脈之中,形容似不病者,此心病也。四物湯加鎮墜心火之藥,補陰瀉陽。

由腎水真陰虛,不能鎮守胞絡相火,故血走而崩,是氣血俱脫,為大寒之證,輕手其脈數實,舉手弦緊或澀,皆陽脫也,陰火亦亡,或渴,皆陰燥,宜溫之、補之、升之。

方,防風,羌活,升麻,柴胡,川芎(一錢升陰散火),黃芩,黃連,黃柏,知母(五分涼血瀉相火),川歸(五錢),黃耆(補血涼血)

白話文:

如果身體發熱,可能是因為虛弱。可能是脾胃虛弱,導致氣血下陷至腎臟,與腎臟的相火結合,產生濕熱下行,導致脈象洪數而實,先出現寒熱交替,心煩意亂,難以入睡。治療要以補益脾胃,升舉氣血為主。

如果心氣不足,心火過盛,熾盛於血脈中,表面看起來好像沒病,其實這是心病。可以使用四物湯,再加上鎮壓心火的藥物,補益陰氣,瀉除陽氣。

如果腎臟的真陰不足,無法鎮守胞絡中的相火,就會導致血崩,這是氣血俱虛,屬於大寒的表現。輕觸脈象時,脈象數而實,用力觸摸時則弦緊或澀,都是陽氣脫落的表現,陰火也衰竭,可能會口渴,這是陰液乾燥的表現。治療要以溫補升陽為主。

藥方:防風、羌活、升麻、柴胡、川芎(一錢,升陰散火)、黃芩、黃連、黃柏、知母(五分,涼血瀉相火)、川歸(五錢)、黃耆(補血涼血)

胃客寒心痛,加草豆蔻、神麯;氣短加參耆朮;冬寒加麻黃、桂枝;久不止加膠艾;血氣俱脫,大寒證加附子、肉桂,乾薑。

治本,四物。

虛加參朮;熱加芩連;寒加薑桂。香附行氣。

治標,白芷湯調棕櫚灰,五靈脂(亦治),鹿角灰,蒲黃(炒黑亦治),凌霄花,發灰用荊芥四物湯下大妙。

白話文:

胃寒心痛

如果患者胃寒心痛,可以用草豆蔻和神麴來治療。

氣短

如果患者氣短,可以用人參、黃耆和白朮來治療。

冬寒

如果患者是因冬天寒冷而導致的胃寒,可以用麻黃和桂枝來治療。

久治不愈

如果患者的胃寒症狀長期不癒,可以用膠艾來治療。

血氣俱脫,大寒證

如果患者血氣俱脫,屬於寒症嚴重的情況,可以用附子、肉桂和乾薑來治療。

治本

要從根本上解決胃寒問題,可以用四物湯。

  • 虛弱者:可以用人參、黃耆和白朮來增強體力。
  • 虛火旺盛者:可以用黃芩和黃連來清熱。
  • 寒症者:可以用乾薑和桂枝來驅寒。
  • 氣滯者:可以用香附來行氣。

治標

針對症狀,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 白芷湯:調和棕櫚灰服用。
  • 五靈脂:也有治療效果。
  • 鹿角灰:也有治療效果。
  • 蒲黃:炒黑後也有治療效果。
  • 凌霄花:將其燒成灰,用荊芥四物湯服用,效果顯著。

5. 臟腑病及各部所屬藥性(三十三)

肝病,則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飲食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緛戾,脅痛嘔泄,令人善恐。

虛則脅下堅脹,寒熱,腹滿不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筋攣節痛,爪甲枯青色,善恐,脈沉細而滑。

,則脅下痛,寒熱,心下堅滿,氣逆頭暈,頸直背強。

川芎(臣同上),五味子(臣溫同上),茯神(君),益智(臣安心氣),人參(君定心),炒鹽

心實

脾病

肺病,左胠脅痛,心脅滿分小腹不可轉反側寒清於中,咳逆鶩溏,嗌乾、面塵、脫色,丈夫㿗疝,婦人小腹痛。

白話文:

肝臟有病,就會感到胃脘部疼痛,疼痛向上蔓延至兩肋,咽喉堵塞,吃不下東西,嚴重時還會耳鳴、頭暈、看不清人,容易暴躁,肋骨疼痛,嘔吐腹瀉,而且容易恐懼。

如果肝臟虛弱,就會感到脅下堅硬脹滿,發冷發熱,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看不見東西,聽不見聲音,筋骨攣縮疼痛,指甲枯萎呈青色,容易恐懼,脈象沉細而滑。

如果肝臟實熱,就會感到脅下疼痛,發冷發熱,心窩部堅硬脹滿,氣逆頭暈,脖子僵硬,背部疼痛。

川芎、五味子、茯神、益智、人參、炒鹽。

心臟實熱。

脾臟有病。

肺臟有病,就會感到左側肋骨疼痛,心臟和肋骨部位脹滿,小腹不能翻身,身體冰冷,咳嗽氣喘,大便稀溏,咽喉乾燥,面容憔悴,面色蒼白,男性容易得疝氣,女性容易小腹疼痛。

虛則語嘶,用力掉顫,少氣不足以息,耳聾咽乾,咳喘,鼻清涕,恐怖,脈沉緩。

,則胸膈滿,上氣咳逆,咽不利,鼻口亦張,飲無度,痰黏,肩背痛,脈不上不下。

肺絕,口似魚口,氣出不快,唇反無紋,皮毛焦,三日死。

又,鼻開而黑枯,足滿,泄不覺,喘而目直,喘急短氣,,大腸絕,,泄則無度,六日死。

悲傷肺,為氣消,陰縮筋攣,肌痹脈痿,男為數溲,女為血崩,酸苦辛泣則臂麻。

肺虛主,面色恍白,咳嗽涎唾,瘦瘁,氣促,口無味,怯寒,喉痹,唇反,無色,飲食胸痞不快。

鍾乳粉(君,補肺虛),紫石英(溫補肺),白茯苓(君,益肺氣),丹砂(臣寒溫補),白朮(臣補肝),磁石(君同上),桑寄生(臣補),茯神(臣補),款冬花(臣補益氣),人參(末入),山稜(末入)

白話文:

身體虛弱時,會出現聲音嘶啞、用力時手腳顫抖、氣短喘不過氣、耳聾口乾、咳嗽喘息、鼻涕清稀、恐懼不安、脈搏沉緩等症狀。

身體實熱時,會感到胸膈飽滿、上氣咳嗽、咽喉不適、嘴巴張開、喝水過量、痰液黏稠、肩膀背部疼痛、脈搏不上不下等症狀。

肺氣絕時,嘴巴像魚嘴一樣張開,呼吸困難,嘴唇反白無紋路,皮膚乾燥無光澤,三天內就會死亡。

此外,鼻子張開但黑枯,雙腳脹滿,排泄失禁,喘不過氣且眼睛直視,呼吸急促短淺,大腸功能衰竭,排泄物量多且無法控制,六天內就會死亡。

悲傷過度會傷肺,導致氣血虛弱,陰氣不足,筋骨攣縮,肌肉麻痹,脈絡衰弱,男性會頻繁排尿,女性會出現血崩,吃酸苦辛的食物或哭泣時手臂會麻木。

肺虛的人,面色蒼白,咳嗽痰多,身體瘦弱,氣喘吁吁,口淡無味,怕冷,喉嚨堵塞,嘴唇反白無色,飲食後感到胸悶不適。

肺實主,面赤唇焦,頭皮四肢癢,痰涎膠黏,咽喉痛,或頸腫皮膚熱瘡,或發作寒熱。

當歸(臣利肺氣),升麻(臣寒瀉肺氣),木香(君通同上),桔梗(臣同上),貝母(臣解同上),石膏(臣寒利胃氣),百合(臣退肺壅下痰),桑白皮(臣瀉肺氣),款冬花(臣利肺氣),紫蘇子(臣退肺氣),紫菀(君降肺氣),青皮(臣止肺氣),枳實(臣通三焦熱),牛蒡子(臣轉肺氣),荊芥穗(臣涼肺氣熱),赤芍藥(臣),訶子(末入止大府),黃芩(末)

白話文:

肺實症患者表現為面頰發紅,嘴唇乾燥,頭皮和四肢發癢,痰液粘稠,咽喉疼痛,或頸部腫脹皮膚發熱長瘡,或反覆出現寒熱症狀。

大腸冷虛,腸鳴瀉痢,嘔逆,手足冷。

肉果(君溫暖止大腸泄),白果(君溫暖脾胃溫大腸),訶子(君溫止瀉),人參(君寒暖胃潤腸),白朮(固元陽和氣),扁豆(臣生氣止泄),茯苓(君暖胃止泄),桂(君熱和脾胃,溫大府),良薑(臣熱,暖胃和腸),附子(君熱壯胃暖腸胃氣),吳茱萸(臣生氣止吐)

腎虛,盜汗,夢齒脫落,余病同前虛條。

肉蓯蓉(君壯陽道益精),陽起石(君強腎),牛膝(君補腎壯陽),石斛(君壯腎),磁石(君平補虛益腎氣),熟地(君平同上),巴戟(強陽益腎),菟絲子(君補腎冷),烏藥(君益腎),天雄(君壯腎氣),益智(君溫暖腎虛冷),青鹽(臣補腎),附子(少陰行經暖壯陽道末入),桑螵蛸(臣強壯陽道),豬腎(君溫補益腎),海狗腎(君補暖益腎),雀卵(臣助陽道),蛇床子(臣溫強陽),白茯苓(君補虛損添精),黃柏(末入),知母(末入)

白話文:

如果大腸虛寒,容易出現腸鳴腹瀉、嘔吐、手腳冰冷等症狀,可以用肉果、白果、訶子、人參、白朮、扁豆、茯苓、桂枝、良薑、附子、吳茱萸等藥物溫暖大腸、止瀉。

如果腎虛,容易出現盜汗、夢到牙齒脫落等症狀,可以用肉蓯蓉、陽起石、牛膝、石斛、磁石、熟地、巴戟、菟絲子、烏藥、天雄、益智、青鹽、附子、桑螵蛸、豬腎、海狗腎、雀卵、蛇床子、白茯苓、黃柏、知母等藥物補腎壯陽。

腎實主,耳痛,頭皮肩項腫,及腳心痛,腿漆生瘡,腰腫,或鮮血目熱淚,小便澀痛。

郁李仁(臣寒降腎氣),蒺藜(臣轉腎氣),金鈴子(臣退腎熱),地骨皮(臣導腎氣),檳榔(臣瀉腎氣),青木香(同上),車前子(臣利小便,除腎絕,降腎氣),防風(臣益腎,治皮膚癢),枳殼(臣降腎氣),青皮(臣寒同上),牽牛(疏導腎氣),桑白皮(臣利腎氣),黃柏(臣降腎氣),地龍(臣涼益腎水)

白話文:

腎臟功能失調會導致耳痛、頭皮、肩頸腫脹,腳心疼痛,腿部生瘡,腰部腫脹,或眼睛紅腫流血淚,小便排泄困難疼痛。

膀胱寒熱,小便淋澀或尿血。

石葦(臣平利水道),瞿麥(臣退小便熱),芍藥(臣利水道),川歸(臣平,療便痛溺血),青皮(臣導水府),蔥(臣清小便),木香(臣利小便血),車前子(臣寒利小便溺),燈草(臣通小腸),京山稜(臣利小便),黃芩(臣寒利小便血),油麻(臣寒滑小府),冬葵子(臣治淋),蘿蔔子(臣通小府),白薺(臣同上),生地(臣冷利小腸熱),木通(末入)

白話文:

膀胱寒熱,容易出現小便不順暢、尿液灼熱或尿血等症狀。可以用石葦、瞿麥、芍藥、川歸、青皮、蔥、木香、車前子、燈草、京山稜、黃芩、油麻、冬葵子、蘿蔔子、白薺、生地、木通等藥材來治療。

祖按:藥性稟定之君臣,千古之經也;立方主治之君臣,一時之權也。學者自宜會心得之。

按:舊本系,國初時孝順方處善浦陽戴元禮同集於洪武庚戌年三月初二日。戴元禮,丹溪先生之高弟也。今詮次成於天啟辛酉年八月中秋日。丁承祖謹識。

白話文:

祖按

藥性本身就具有君臣之分,這是千古不變的原則;而藥方中君臣藥物的配伍,則要根據當時的情況而定,屬於權宜之計。學習者應該要能融會貫通,並從中體悟出自己的心得。

這部舊本,是國初時期,孝順方處的善浦陽戴元禮,在洪武庚戌年(公元1360年)三月初二日與人共同編纂的。戴元禮是丹溪先生(朱丹溪)的高徒。現在我將它重新整理,完成於天啟辛酉年(公元1621年)八月中秋日。丁承祖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