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中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13)

1. 熱煩(附勞五)

五蒸湯,治蒸勞。

人參,知母,黃芩(錢),石膏(二錢),甘草(五分),地黃,竹葉,葛根,茯苓(錢半),粳米,以小麥煮水煎,隨虛實加減。

實熱加芩連柏大黃;

虛熱加秦艽、柴胡、烏梅、蛤蚧、青蒿、牡丹皮、鱉甲、小麥。

肺,鼻乾,烏梅,天門冬,麥門冬,柴胡,紫菀。

大腸,右鼻孔干痛,大黃,芒硝

舌白唾血,石膏,桑白皮

氣身熱喘促鼻乾,人參,梔子,黃芩,石膏。

昏昧嗜臥,牡丹皮

心,舌乾,黃連,地黃

小腸,下唇焦,地黃,赤茯苓,木通

脈,唾白脈不調,歸,生地黃,血發焦,地黃,桂,童便

脾,唇焦,芍藥,木瓜,苦參

胃,舌下痛,石膏,粳米,大黃,芒硝,葛根

內食無味而嘔煩躁不安,芍藥

肝,眼黑,川芎,川歸,前胡

膽,眼白,柴胡,栝蔞

筋,甲焦,川芎,當歸

三焦,乍寒乍熱,石膏,竹葉

腎,二耳焦,石膏,知母,地黃,寒水石

膀胱,左耳焦,澤瀉,茯苓,活石

腦,頭眩熱悶,地黃,防風,羌活

髓,骨中熱,地黃,當歸,天門冬

骨,齒黑腰痛足逆,當歸,地骨皮,牡丹皮,鰲甲,地黃

肉,支細趺腫,腑臟俱熱,石膏,黃柏

胞,小便赤黃,澤瀉,茯苓,活石,沉香,生地黃

參歸散,治骨蒸勞。

人參,柴胡(同川歸炒),鱉甲(麥芽湯浸七日),秦艽,川歸(同柴胡炒),川常山(酒浸三日),甘草,前胡(半兩),茯苓(七錢半),地骨皮,北知母(炒),烏梅(二個),煎服

牛膝丸,治腎肝損,骨痿筋緩不能收持,亦治腰痛。

萆薢(炒),蓯蓉(酒浸),菟絲子(酒浸),牛膝(酒浸治腎),杜仲(炒),蒺藜(治肝等分),桂(一錢半)

上以酒煮豬腰子丸,酒下。

脾胃虛,四君子主之。

肝乘之脅痛、口苦、寒熱而嘔,四肢滿,淋溲、便雞、轉筋、腹痛,宜用柴胡,防

,川芎,獨活,羌活,芍藥,白朮,桂

心乘之宜,黃芩,黃連,黃柏,芍藥,地黃,石膏,知母

肺受病,咳嗽寒熱,懶語嗜臥短氣,宜補中益氣。

水浸侮,作涎清涕,冷泄,肩甲腰脊痛,宜姜附桂。

諸病能發熱,風寒、水濕、火燥、七情,皆能發熱也。

五心煩熱,小腸熱、心虛熱、日晡熱(女疸),胸中煩熱、肝中寒、足下熱(酒疸)

白話文:

熱煩(附勞五)

五蒸湯,治療虛勞發熱的病症。

藥方組成:人參、知母、黃芩(各一錢)、石膏(二錢)、甘草(五分)、生地黃、竹葉、葛根、茯苓(一錢半)、粳米。用水煮小麥的水來煎藥,並根據病患的虛實情況調整藥量。

如果屬於實熱證,加入黃芩、黃連、黃柏、大黃;

如果屬於虛熱證,加入秦艽、柴胡、烏梅、蛤蚧、青蒿、牡丹皮、鱉甲、小麥。

肺部問題,鼻孔乾燥:使用烏梅、天門冬、麥門冬、柴胡、紫菀。

大腸問題,右邊鼻孔乾燥疼痛:使用大黃、芒硝。

舌頭發白且有血絲:使用石膏、桑白皮。

身體發熱、氣喘、鼻孔乾燥:使用人參、梔子、黃芩、石膏。

神志不清、嗜睡:使用牡丹皮。

心臟問題,舌頭乾燥:使用黃連、生地黃。

小腸問題,下嘴唇乾裂:使用生地黃、赤茯苓、木通。

脈象問題,口水清白且脈搏不規律:使用當歸、生地黃;如果出現血絲焦黑,則使用生地黃、桂枝、童便。

脾臟問題,嘴唇乾裂:使用芍藥、木瓜、苦參。

胃部問題,舌頭下方疼痛:使用石膏、粳米、大黃、芒硝、葛根。

食慾不振、噁心、煩躁不安:使用芍藥。

肝臟問題,眼睛發黑:使用川芎、當歸、前胡。

膽囊問題,眼白發黃:使用柴胡、栝蔞。

筋絡問題,指甲焦黃:使用川芎、當歸。

三焦問題,忽冷忽熱:使用石膏、竹葉。

腎臟問題,兩邊耳朵焦黃:使用石膏、知母、生地黃、寒水石。

膀胱問題,左邊耳朵焦黃:使用澤瀉、茯苓、滑石。

腦部問題,頭暈發熱:使用生地黃、防風、羌活。

骨髓問題,骨頭內部發熱:使用生地黃、當歸、天門冬。

骨骼問題,牙齒發黑、腰痛、腳部逆冷:使用當歸、地骨皮、牡丹皮、鱉甲、生地黃。

肌肉問題,肢體消瘦、腳踝腫脹、內臟皆發熱:使用石膏、黃柏。

胞宮(子宮)問題,小便赤黃:使用澤瀉、茯苓、滑石、沉香、生地黃。

參歸散,治療骨蒸勞(骨頭發熱)的病症。

藥方組成:人參、柴胡(與當歸一同炒過)、鱉甲(用麥芽湯浸泡七天)、秦艽、當歸(與柴胡一同炒過)、川常山(用酒浸泡三天)、甘草、前胡(半兩)、茯苓(七錢半)、地骨皮、北知母(炒過)、烏梅(二個),煎服。

牛膝丸,治療腎臟和肝臟損傷,導致骨頭痿軟、筋脈鬆弛無力,不能自主活動,也治療腰痛。

藥方組成:萆薢(炒過)、肉蓯蓉(用酒浸泡)、菟絲子(用酒浸泡)、牛膝(用酒浸泡,治療腎臟問題)、杜仲(炒過)、蒺藜(治療肝臟問題,等分)、桂枝(一錢半)。將以上藥材與酒煮過的豬腰子做成藥丸,用酒送服。

脾胃虛弱:使用四君子湯來治療。

肝臟問題影響到其他部位,出現脅肋疼痛、口苦、忽冷忽熱、嘔吐、四肢脹滿、小便淋漓、便秘、抽筋、腹痛:應該使用柴胡、防風、川芎、獨活、羌活、芍藥、白朮、桂枝。

心臟問題影響到其他部位:應該使用黃芩、黃連、黃柏、芍藥、生地黃、石膏、知母。

肺部問題導致:咳嗽、忽冷忽熱、不愛說話、嗜睡、氣短,應該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

被水氣侵襲:出現流口水、清鼻涕、腹瀉、肩膀背部腰部疼痛,應該用乾薑、附子、桂枝來治療。

各種疾病都可能引起發熱:風寒、水濕、火燥、七情等原因都能導致發熱。

五心煩熱:可能是小腸熱、心臟虛熱、下午發熱(女性黃疸)、胸中煩熱、肝臟寒冷、腳底發熱(飲酒導致的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