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中 (12)
卷之中 (12)
1. 雜病分氣血陰陽(三)
日增夜靜,是陽氣病,而血不病;夜增日靜,是陰血病,而氣不病。
夜靜日惡寒,是陰上溢於陽;夜靜日熱,是陽盛於本部;日靜夜惡寒,是陰旺於本部;日夜並惡寒是陰部太盛兼有其陽,當瀉其寒,峻補其陽。
日安夜躁煩是陽氣下陷於陰中,當瀉其陽,峻補其陰。
日惡寒,夜躁煩,為陰陽交,飲食不入死。
陰盛格陽,目赤煩躁不渴,或渴不欲水,脈七八至,按之不鼓,姜附主之。又傷寒二三日,身冷額上汗,面赤心煩者亦是。
陽盛拒陰,表涼身痛,四肢冷,脈沉數而有力,承氣湯主之。
陽厥極深,或時鄭聲,指甲面色青黑,勢困,脈附骨取之有,按之無,乃陽氣拂鬱不能運於四肢,故身冷。先涼鬲,以待心胸微暖,可承氣主之。
陰證,身重,語無聲,氣難布息,目睛不了了,口鼻氣冷,水漿不入,二便不禁,面刺。
陽證,身輕動語有聲,目睛了了,鼻中呼吸利,口鼻氣熱。
內傷,見於右手關前氣口,躁作寒,已寒作躁,已不相併,但有間,晡時必減,潮作之時神倦。
外傷,見於左手關前人迎,無問,晡時必劇,潮作之時,精神有餘。
白話文:
【病症區分為氣血陰陽(三)】
如果白天症狀加重,夜晚則較平靜,這表示是屬於陽氣方面的問題,而非血液有問題;反之,若夜晚症狀加重,白天則較平靜,則是陰血方面有問題,而非氣的問題。
若夜晚平靜,白天卻感覺寒冷,顯示陰氣過剩,影響到陽氣;若夜晚平靜,白天感覺發熱,則是陽氣在自身部位過盛;若白天平靜,夜晚感覺寒冷,代表陰氣在其自身部位旺盛;若晝夜皆感覺寒冷,是因陰氣太盛且影響到陽氣,治療應當去寒,大力補充陽氣。
若白天平靜,夜晚卻焦躁煩悶,這是因為陽氣陷入陰氣之中,治療應當去陽,大力補充陰氣。
若白天感覺寒冷,夜晚卻焦躁煩悶,這表示陰陽交錯,若無法進食,則病情嚴重。
若是陰氣過盛,阻隔陽氣,可能出現眼睛紅腫,煩躁但不渴,或者雖渴但不想喝水,脈搏每分鐘跳動七八次,按壓時無力感,這種情況應使用薑附來治療。另外,感冒兩三天,身體冰冷,額頭出汗,臉色紅潤,心情煩躁也是此症狀。
若是陽氣過盛,抵抗陰氣,可能出現外表冰涼,身體疼痛,四肢冰冷,脈搏沉而有力,這種情況應使用承氣湯來治療。
若是陽氣極度衰竭,可能偶爾會胡言亂語,指甲和臉色青黑,身體虛弱,脈搏微弱,這表示陽氣鬱積無法運行到四肢,因此身體冰涼。首先應降溫,等待心臟和胸部稍微回暖,再使用承氣湯治療。
對於「陰證」的患者,可能出現身體沉重,說話無力,呼吸困難,視力模糊,口鼻氣息冰冷,無法進食,大小便失禁,臉色蒼白。
對於「陽證」的患者,可能出現身體輕盈,說話有力,視力清晰,鼻子呼吸順暢,口鼻氣息熱烈。
對於「內傷」的患者,在右手關前的氣口可以察覺,可能時而煩躁,時而寒冷,煩躁與寒冷不會同時出現,但會間歇性發生,黃昏時會減輕,發作時會感到疲倦。
對於「外傷」的患者,在左手關前的人迎可以察覺,無論如何,黃昏時會加劇,發作時精神亢奮。
2. 惡寒(四)
有濕痰抑遏其陽氣不得外泄,脈沉緩,治宜江茶香油薑汁同服,吐其痰;以通聖去芒硝大黃麻黃加四物湯。
伏脈有熱甚而血虛,脈沉而澀,宜四物四君子陪地黃黃柏。
戰慄有熱
白話文:
[惡寒(四)]
有的情況是因為濕痰壓制了身體的陽氣,使得陽氣無法正常散發,從而導致脈象呈現沉緩的狀態。這種情況下,治療方式應採用江茶、香油和薑汁一起服用,以促使痰液排出;再配合服用通聖散,但要去掉其中的芒硝、大黃和麻黃,然後加上四物湯。
當脈象顯示深伏,且伴隨著極度的熱象和血虛,脈象呈現出沉澀的情況,這時治療上適合使用四物湯和四君子湯,並輔以地黃和黃柏。
另外,如果出現戰慄且伴有熱象的症狀。
3. 熱煩(附勞五)
內熱曰煩,外熱曰熱
脈浮大而裡虛為虛;細小而實為實。暴熱病在心肺;積熱病在肝腎;虛熱不食自汗氣短屬脾虛;實熱能食渴便難屬胃實;火鬱而熱、五心熱,乃心火陷於脾;血中伏火,心神煩亂不安,宜鎮陰火;陰虛熱;酒食肉熱。
肺熱,日西而甚,喘咳寒熱,輕者瀉白散,重者涼鬲、白虎、地骨皮散。
心熱,日中甚,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以黃連瀉心湯、導赤散、安神丸。
肝熱,寅卯時甚,脈弦,四肢困,熱滿、轉筋,筋痿不起,以瀉青丸、柴胡飲子。
脾熱,夜甚,怠惰嗜臥,以瀉黃散、調胃承氣治實熱,補中治虛熱。
腎熱,如火,因熱不任起床,以滋腎丸、六味地黃丸
木香金鈴子散,治暴熱心肺上喘。
大黃(五錢),金鈴子(三錢),木香(三錢),輕粉(一錢),朴硝(一錢),柳白皮湯下三錢。
地黃丸,治腎熱不能運動。
熟地(八錢),茯苓,澤瀉,牡丹皮(各三錢),山茱萸,山藥(各四錢),蜜丸酒下。
柴胡飲子,治肝熱,兩脅下肌熱,脈浮弦,寅申候者。
柴胡,人參,黃芩,甘草(一兩),大黃,川歸,芍藥(半兩),活石(三錢又方三兩)
三黃丸,治胃實熱。
四物四君子加升柴,治脾虛熱。
補中益氣湯
人參,白朮,黃耆,陳皮,甘草,川歸,升麻(三分),柴胡(三分),水煎。
火鬱湯,治四肢熱、五心煩熱,因熱伏土中,抑遏陽氣。
羌活,升麻,葛根,芍藥,人參(五錢),柴胡,甘草(三錢),防風(三錢)
上蔥白三寸煎。
硃砂安神丸,治血中伏火,心神煩亂,蒸蒸不安,兀兀欲吐。
硃砂(一錢),黃連(一錢半酒炒),生地,甘草,川歸(半錢),心下痞除地黃加大黃並丸。
四物補陰丸,治陰虛。
四物湯,人參,白朮,黃柏,龜板,青黛,栝蔞,薑汁丸
治酒肉熱。
涼鬲散,退六經熱。
連翹,梔子,薄荷,大黃,黃芩(半兩),朴硝(二錢半),甘草(兩半)
上酒下八錢。咽不利、腫痛並涎嗽,加桔梗、荊芥;咳而嘔,加半夏;鼻衄嘔血,加歸芍;淋閉,加滑石、茯苓;痛秘,加木香、沉香。
六一加辰砂薄荷丸,治表裡熱。
活石(六兩水飛),甘草(一兩),共為末。
硃砂涼鬲丸,治上焦虛熱,肺脘有氣如煙上。
黃連,梔子(一兩),人參,茯苓(五錢),腦(五錢),硃砂(三錢),蜜丸。
黃連清鬲丸,治心肺間熱及經中熱。
麥門冬,黃芩,黃連
當歸承氣湯,治狂熱甚。
四順飲子,治血熱日晡熱者。
桃仁承氣湯,治血熱夜熱者。
潮熱者,芩連甘草湯;平旦發,陽分也,白虎加芩;日晡潮,陰分也,腎主之,用滋腎丸;辰戌時,加羌活;午間加黃連;未時石膏;申時柴胡;酉時升麻;夜間當歸;有寒加四君子。平旦熱屬肺,日晡熱腎主之。
白話文:
內部的熱稱為「煩」,外部的熱稱為「熱」。
脈象浮大而身體內部虛弱,是屬於虛證;脈象細小而身體內部充實,是屬於實證。突然發生的熱病多在心肺;積累已久的熱病多在肝腎;虛熱導致食慾不振、自汗、氣短,多屬於脾虛;實熱導致食慾旺盛、口渴、大小便困難,多屬於胃實。火氣鬱結而發熱、手心腳心發熱,是心火下陷到脾;血液中有潛伏的火,會導致心神煩亂不安,適合用鎮陰火的方法治療;還有陰虛發熱、以及因飲酒或食用肉類引起的發熱。
肺熱,在傍晚時會加重,出現喘咳、時冷時熱的症狀,輕微的可用瀉白散,嚴重的可用涼膈散、白虎湯、地骨皮散。
心熱,在中午時會加重,出現心煩、心痛、手掌發熱、想吐的感覺,可用黃連瀉心湯、導赤散、安神丸。
肝熱,在寅時(凌晨3-5點)和卯時(早上5-7點)會加重,脈象弦,四肢困倦,感覺發熱且脹滿、筋脈抽搐,甚至筋脈萎軟無力,可用瀉青丸、柴胡飲子。
脾熱,在夜晚會加重,感到疲倦、喜歡躺著,實熱可用瀉黃散、調胃承氣湯治療,虛熱可用補中益氣湯治療。
腎熱,像火一樣灼熱,因為發熱而無法起床,可用滋腎丸、六味地黃丸。
木香金鈴子散,可用來治療突然發生的熱病,導致心肺氣喘。
藥方組成:大黃(五錢)、金鈴子(三錢)、木香(三錢)、輕粉(一錢)、朴硝(一錢),用柳白皮湯送服三錢。
地黃丸,可用來治療因腎熱而無法活動的病症。
藥方組成:熟地(八錢)、茯苓、澤瀉、牡丹皮(各三錢)、山茱萸、山藥(各四錢),用蜜製成藥丸,用酒送服。
柴胡飲子,可用來治療肝熱,兩脅下肌肉發熱,脈象浮弦,在寅時(凌晨3-5點)和申時(下午3-5點)會加重。
藥方組成:柴胡、人參、黃芩、甘草(各一兩)、大黃、當歸、芍藥(各半兩),滑石(三錢,另有方用三兩)。
三黃丸,可用來治療胃實熱。
四物湯加四君子湯再加升麻、柴胡,可用來治療脾虛發熱。
補中益氣湯
藥方組成:人參、白朮、黃耆、陳皮、甘草、當歸、升麻(三分)、柴胡(三分),用水煎煮服用。
火鬱湯,可用來治療四肢發熱、手心腳心煩熱,這是因為熱氣鬱結在體內,抑制了陽氣的運行。
藥方組成:羌活、升麻、葛根、芍藥、人參(各五錢),柴胡、甘草、防風(各三錢)。 上藥用蔥白三寸煎煮服用。
硃砂安神丸,可用來治療血液中潛伏的火氣,導致心神煩亂,發熱不安、想吐的感覺。
藥方組成:硃砂(一錢)、黃連(一錢半,用酒炒製)、生地、甘草、當歸(各半錢),如果心下痞滿,可加地黃和大黃,製成藥丸。
四物補陰丸,可用來治療陰虛。
藥方組成:四物湯加人參、白朮、黃柏、龜板、青黛、栝蔞,用薑汁製成藥丸。 用於治療因飲酒或食用肉類引起的發熱。
涼膈散,可用來退散六經的熱氣。
藥方組成:連翹、梔子、薄荷、大黃、黃芩(各半兩)、朴硝(二錢半)、甘草(二兩半)。 上藥用酒送服八錢。如果出現咽喉不利、腫痛,或痰多咳嗽,可加桔梗、荊芥;如果咳嗽並想吐,可加半夏;如果鼻出血或嘔血,可加當歸、芍藥;如果小便不暢,可加滑石、茯苓;如果腹痛便秘,可加木香、沉香。
六一加辰砂薄荷丸,可用來治療表裡皆熱。
藥方組成:滑石(六兩,水飛)、甘草(一兩),共研為末。
硃砂涼膈丸,可用來治療上焦虛熱,肺部和胃部有氣往上湧,像煙霧一樣。
藥方組成:黃連、梔子(各一兩),人參、茯苓(各五錢),冰片(五錢),硃砂(三錢),用蜜製成藥丸。
黃連清膈丸,可用來治療心肺之間的熱和經絡中的熱。
藥方組成:麥門冬、黃芩、黃連
當歸承氣湯,可用來治療狂熱很嚴重的病症。
四順飲子,可用來治療血熱在午後加重的病症。
桃仁承氣湯,可用來治療血熱在夜間加重的病症。
潮熱,可用芩連甘草湯治療;如果早上發熱,是陽分發熱,可用白虎湯加黃芩;如果午後潮熱,是陰分發熱,屬於腎主導,可用滋腎丸治療;如果發熱在辰時(早上7-9點)和戌時(晚上7-9點),可加羌活;如果發熱在午時(中午11-1點),可加黃連;如果發熱在未時(下午1-3點),可加石膏;如果發熱在申時(下午3-5點),可加柴胡;如果發熱在酉時(下午5-7點),可加升麻;如果發熱在夜間,可加當歸;如果兼有寒冷,可加四君子湯。早上發熱屬於肺,午後發熱屬於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