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下 (8)
卷之下 (8)
1. 跌墜(十二)
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李論,凡治惡血歸內,歸於肝經,脅痛自汗,宜破血行經。
張論,墜墮便生心𭼞,痰涎發於上也,治宜三聖散,吐痰壅。
神應散,治瘀血大便不通。
大黃(酒浸一兩),桃仁,紅花,栝蔞根,穿山甲(炮炙二錢),歸(三錢),柴胡(引經),麝(透)熱酒下。
紫金丹,治折傷骨節疼痛。
川烏(炮二兩),草烏(炮一兩),自然銅(煅淬),禹餘糧(淬各四兩),威靈仙,骨碎補,金毛狗脊,麝,沒藥,紅娘子(各二錢半),木鱉子(去殼),五靈脂,黑醜,防己,地龍,烏藥,青皮,陳皮,茴香(各一錢半)
上醋糊丸,桐子大,酒下十丸。
杖打閃肭痛,皆同血滯證,可下之,凡忍痛則傷血,余同上治。
白話文:
[跌落與墜落(十二)]
脈搏強健的人生存機會較高;而脈象微弱的人可能有生命危險。
根據李氏理論,對於惡性血液迴流至體內,特別是影響到肝臟經絡,導致側腹疼痛且自發性出汗的情況,適合使用能活血化瘀、調理月經的治療方式。
張氏理論指出,墜落後立即出現心悸,多因痰液上湧所致,應使用三聖散來清除阻塞的痰液。
「神應散」用於治療因瘀血造成的便祕問題。 成分包括:酒浸過的大黃(約30克)、桃仁、紅花、栝樓根、炮製過的穿山甲(約6克)、當歸(約9克)、柴胡(作為引導經絡的成分)、麝香(有助穿透)。服用時需以熱酒送服。
「紫金丹」適用於骨折或關節受傷引起的劇烈疼痛。 成分有:炮製過的川烏(約60克)、炮製過的草烏(約30克)、煅燒淬煉的自然銅和禹餘糧(各約120克)、威靈仙、骨碎補、金毛狗脊、麝香、沒藥、紅娘子(各約7.5克)、去殼的木鱉子、五靈脂、黑醜、防己、地龍、烏藥、青皮、陳皮、茴香(各約4.5克)。 以上成分混合後,以醋糊為基底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十粒,並以酒送服。
無論是受到棍棒擊打或是扭傷所產生的疼痛,都與血液淤滯有關,可採取排血的方式治療。通常,強忍疼痛會造成血液損傷,其餘的處理方式與前述相同。
2. 中毒(十三)
脈微細者死。
續隨子,五倍子,甘草
上茶清下一二碗,取吐,治中藥毒。
板藍根(四兩),貫眾(一兩去土),甘草,青黛
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青黛為衣,治食毒物。
局方解毒丸,治中藥甚者,大戟吐之。
有人用肉豆蔻、宿砂、甘草為末,入大戟、麝香、五倍、細茶服之,能大吐下。
白話文:
如果脈搏變得非常弱且細微,這表示情況危急,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使用續隨子、五倍子和甘草泡製成濃茶,喝下一大兩碗,目的是催吐,用來治療因服用中藥而引起的中毒。
取四兩的板藍根、一兩的貫眾(需先去除泥土),再配合適量的甘草和青黛,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後,用蜂蜜調合成桐子大小的丸狀,外層裹上青黛,可用來解食物中毒。
《局方解毒丸》,用於處理嚴重的中藥中毒情況,大戟可以引發嘔吐。
有人將肉豆蔻、宿砂、甘草研磨成粉,再加入大戟、麝香、五倍子和細茶一同服用,此方能引起強烈的嘔吐和瀉下。
3. 癲狂(十四)
脈大堅疾者癲病。沉數為痰熱。虛弦為驚。
蓋因痰者,乃血氣俱虧,痰客中焦,妨礙升降,視聽言語皆有虛妄,宜吐之。
因火者,乃火入於肺氣主鼓舞,火傳於肝,循衣攝空,胃中大熱,治宜降火。
因驚者,驚則心血不寧,(心者神之本),積痰鬱熱隨動而迷亂心神,有似邪鬼。治宜先吐之,而後以安神丸主之,佐以平肝之藥,膽主驚故也。治法,痰則吐之,以三聖散。火則降之,承氣湯。驚則平之,安神丸。
總治,黃連,辰砂(降火),栝蔞,南星,半夏(行痰),川芎(平肝),青黛,柴胡
局方妙香丸,治洪長伏三脈諸癇狂者,令水浸服之。
李和南五生丸,治弦細緩三脈諸癇狂者。
白話文:
[癲狂症(十四)]
脈象如果呈現大、堅、疾的特徵,這通常是癲病的表現。若脈象沉而數,表示可能有痰熱問題。脈象虛弦,則可能是受到驚嚇所導致。
若是因為痰引起的癲狂,通常會見到血氣雙虧的情況,痰滯留在中焦,阻礙了氣血的正常運行,進而影響視覺、聽覺和語言,出現虛幻的症狀,治療上應採用催吐的方式。
如果是因為火氣過盛導致,火氣進入肺部,擾亂了肺氣的調節功能,當火氣傳到肝臟,患者會有抓衣、撮空的行為,胃中會感到極度的熱感,治療時應以降火為主。
如果是因為驚嚇導致,驚嚇會讓心臟血液運行不穩,心臟是主宰精神的根本,痰與鬱熱在驚嚇下被激發,使心神混亂,彷彿被邪鬼附身。治療上,應先使用催吐法,再服用安神丸以安定心神,同時輔以平肝的藥物,因為膽臟負責處理驚嚇。治療方法如下:痰多就催吐,可使用三聖散;火氣大就降火,可使用承氣湯;受到驚嚇就平肝安神,可用安神丸。
綜合治療方案:使用黃連、辰砂來降火,栝蔞、南星、半夏以化痰,川芎以平肝,青黛、柴胡則可調節肝氣。
「局方妙香丸」,適用於治療脈象洪、長、伏的各類癲狂症,服用時需用水浸泡。
「李和南五生丸」,適用於治療脈象弦、細、緩的各類癲狂症。
4. 不治證
脈沉小急實者死。
虛而弦急者死。
循衣縫者死。
身熱手足冷者死。
陰附陽則狂;陽附陰則癲。
脫陽見鬼;脫陰目盲。
白話文:
[無法救治的情況]
如果脈搏深沉、微弱且急速堅實,這是死亡之兆。
若是脈象虛弱但又弦急,這也代表將面臨死亡。
病人失去理智,拉扯衣服縫線的行為,顯示病危將死。
身體發熱,但四肢冰冷,這也是死亡的徵兆。
當陰氣附著於陽氣時,會使人發狂;反之,若陽氣附著於陰氣時,會導致癲狂。
陽氣耗盡的人,會產生幻覺見鬼;陰氣耗盡的人,會導致失明。這些都是無法救治的症狀。
5. 驚悸(十五)
肝脈驚暴,有所驚駭。驚生病者,其脈止而復來(目睛不轉,呼吸不能,氣促,)寸口脈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
寸口脈緊,趺陽脈浮,胃氣則虛,是為悸。
趺陽微而浮,浮為胃虛,微則不食,此恐懼之脈,憂迫所作也。
蓋因血虛,肝生血,無血則木盛,易驚,心神忤亂,氣與涎結,遂使驚悸,血虛宜硃砂安神丸;氣涎心郁在心膽經,宜溫膽湯。忪悸在心脾經,因失志氣鬱涎聚,宜定志湯。
小兒驚搐涎潮如死,乃母胎時受怖,為腹中積熱,宜墜涎鎮火清心也。
硃砂安神丸,治血虛驚悸,凡血虛則木火盛也。
硃砂(一錢另研),黃連(一錢半),甘草,地黃,川歸(五錢),炊餅丸。
溫膽湯,治心膽怯,易驚。
半夏,竹茹,枳實,陳皮,茯苓(一錢),甘草(五分)
寒水石散,治因驚,心氣不行,鬱而生涎,結為飲。
寒水石(煅),活石(水飛各一兩),甘草,龍腦(少許)
上熱則水下,寒則薑湯下。
三因論悸,有悸然而心築築動,有驚悸忪悸,痰飲閉於中脘,其證短氣、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外有肝痹、肺𤶀。心中虛寒亦似驚也。
治驚悸癲癇狂妄,大率痰宜吐之,火則下之,血虛宜補血、平木降火。
白話文:
[驚悸(十五)]
當肝臟的脈絡突然劇烈跳動,人會感到極度的驚嚇。由驚嚇引發的疾病,脈搏會忽然停止再重新出現(眼睛無法轉動,呼吸困難,氣喘吁吁),在手腕脈搏處,脈搏跳動但力道薄弱,脈搏跳動表示驚嚇,力道薄弱表示心悸。
手腕脈搏緊繃,腳踝脈搏浮現,顯示胃氣虛弱,這就是心悸的表現。
腳踝脈搏微弱且浮現,浮現表示胃氣虛弱,微弱表示食慾不振,這是恐懼造成的脈象,由憂慮和壓力所致。
因為血液不足,肝臟製造血,若無足夠血液,肝氣就過盛,容易受到驚嚇,心神混亂,氣血與口水凝結,導致驚悸。血液不足應服用硃砂安神丸;若因氣血和口水在心膽經絡造成心悶,宜服用溫膽湯。若心悸在心脾經絡,因失去意志、氣鬱及口水聚集,宜服用定志湯。
小孩突然抽搐,口水大量湧出,看起來像快死了一樣,這是由母親在懷孕時受到驚嚇,導致胎兒腹部積累熱氣,應服用能讓口水下降、鎮靜心火的藥物。
硃砂安神丸,治療因血液不足引起的驚悸,血液不足會使木火過旺。
成分:硃砂(一錢,另研磨)、黃連(一錢半)、甘草、地黃、川芎(五錢),用蒸熟的餅做丸。
溫膽湯,治療心膽怯懦,易受到驚嚇。
成分:半夏、竹茹、枳實、陳皮、茯苓(一錢)、甘草(五分)。
寒水石散,治療因驚嚇,心氣運行不順,鬱結生成口水,凝結成飲水。
成分:寒水石(煅燒)、活石(水飛,各一兩)、甘草、龍腦(少量)。
若身體燥熱,應用水送服;若身體寒冷,應用薑湯送服。
根據三因理論,心悸可分為悸然心跳加速,驚悸及心悸,痰飲堵塞中脘,症狀包括呼吸短促、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立不安。外部可能有肝臟問題、肺部問題。心臟虛弱且寒冷也可能類似驚嚇。
治療驚悸、癲癇、狂妄,通常痰多應嘔吐,火氣大應下泄,血液不足應補充血液、平肝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