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中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6)

1. 發明五味陰陽寒熱傷寒湯丸藥性(二)

2. 〔辛甘發散為陽〕

桂枝辛熱,發散風寒,肥實腠理。

越婢湯發越脾氣;

葛根湯用為解肌;

大青龍散寒;

小青龍發表;

甘草湯行陽;

附子湯升陰;

救逆湯解未盡表邪;

牡蠣湯散經中火逆;

桃核承氣散血;

炙甘草湯復脈;

半夏散散客寒咽痛;

四逆湯救陽氣外虛。

凡三十七方同用。

麻黃苦溫,泄衛氣發表,通腠理,疏傷寒頭疼,消赤黑斑毒,治溫瘧瘴疫,開毛孔皮膚。

大青龍主營衛俱病;

小青龍救寒邪在表;

附子湯解少陰之寒;

石膏湯治汗出而喘;

升麻湯發甚熱;

甘草湯救表寒。

凡十三方同者。

葛根甘平,主傷寒中風頭痛,開腠理髮汗解肌,治太陽項強,療合病自利。

半夏湯但嘔而不下利;

黃連湯表未解而喘急。

凡四方同用。

升麻味甘苦平,主瘟疫時行熱疾,止頭痛寒熱瘴瘧。蔥白為引散太陽風寒,石膏為使止陽明齒痛,升陽氣於至陰之下,發浮熱表實可已。

生薑辛溫,主傷寒頭痛鼻塞,治咳逆痰水,溫中安和胃氣,遊行諸經,仲景諸湯以發散風寒而通神明。

凡二十三方同用。

蔥白辛溫,通上下陽氣,散風寒表邪,入太陰陽明,引眾藥發散。少陰證,面色赤者,宜加白通湯。腎苦燥者可潤。

白話文:

【辛甘發散為陽】

桂枝性辛且熱,能發散風寒,增強肌膚的抵抗力。

越婢湯能促進脾胃運作;

葛根湯可用來解除肌肉緊繃;

大青龍湯用來驅散寒冷;

小青龍湯則用於發汗;

甘草湯有助於陽氣運行;

附子湯能提升體內陰氣;

救逆湯用來消除尚未完全清除的表面邪氣;

牡蠣湯能散去經絡中的火逆現象;

桃核承氣湯能活血;

炙甘草湯用於恢復脈搏;

半夏散可以散去因受寒引起的咽喉痛;

四逆湯用來補救外在虛弱的陽氣。

以上共計三十七個處方,都具有相似的效果。

麻黃性苦溫,能宣洩防禦氣,發汗,暢通腠理,緩解傷寒頭痛,消除紅黑斑毒,治療溫熱性疾病、瘧疾和瘟疫,打開毛孔和皮膚。

大青龍湯主要針對營衛兩方面都有問題的情況;

小青龍湯用來應對寒邪在表面的情況;

附子湯用來解決少陰的寒氣;

石膏湯用於治療出汗後的喘息;

升麻湯用於發燒嚴重的情況;

甘草湯用來緩解表面的寒氣。

以上共計十三個處方,具有相似的作用。

葛根性甘平,主要用於治療傷寒、中風所導致的頭痛,能開腠理、發汗、解除肌肉緊繃,治療太陽穴部位的僵硬,以及治療合併症狀的腹瀉。

半夏湯用於單純嘔吐無下痢的情況;

黃連湯用於表面症狀未解且喘息急促的情況。

以上共計四個處方,具有相似的使用情況。

升麻性甘苦平,主要用於治療瘟疫、流行性熱病,能止頭痛、寒熱、瘧疾。蔥白用於引導散去太陽穴的風寒,石膏用於止住陽明經的牙痛,提升陽氣到最深層的陰部之下,發散表面的熱量,使實證得以改善。

生薑性辛溫,主要用於治療傷寒頭痛、鼻塞,治療咳嗽、痰多,溫暖中焦,調和胃氣,在各經絡間遊走,張仲景的各種湯劑用來發散風寒並疏通神明。

以上共計二十三個處方,具有相似的使用效果。

蔥白性辛溫,能通達全身的陽氣,散去風寒的表面邪氣,進入太陰、陽明,引導其他藥物發散。在少陰證中,如果面色紅潤,應加入白通湯。對於腎臟乾燥的情況,可以用來滋潤。

3. 〔酸苦湧泄為陰〕

瓜蒂苦寒有毒,吐心胸填塞,咽喉不得息,濕家頭中風寒濕,內藥鼻中即愈。

赤小豆甘酸通氣利小便,下水,止消渴。

瓜蒂散湧吐逆氣、虛煩;

赤小豆湯,治黃從小便中出。

梔子苦寒有毒,主少陰虛滿,時疾發黃,輕瓢象肺,入太陰經。色赤,象火,徹心中熱。

梔子豉湯吐心中懊憹;

厚朴湯吐心煩腹滿。

凡用梔子湯舊微溏者,不可服。

凡六方同用。

香豉苦甘,通關節,出汗,吐胸中塞窒。治下後心熱。與薤白同煎,治傷寒

下利勞復發熱。同苦以發之。

白話文:

【酸苦湧泄為陰】

瓜蒂這種東西性質苦寒且帶有毒性,它能用於治療心胸部位的堵塞感,像是咽喉處有異物感,呼吸不順暢,或是因為風寒濕氣影響頭部的情況,只要將藥物通過鼻腔吸入,病症就能得到改善。

赤小豆的特性是味道甘酸,有助於通暢氣道和促進小便排泄,同時可以消除身體浮腫,並且對抗口渴症狀。

瓜蒂散能有效應對上升的氣流及虛弱導致的煩躁。

赤小豆湯則專門用來治療黃疸,讓黃色素從尿液中排出。

梔子也具有苦寒且帶毒性的特點,主要針對少陰經絡的虛弱充血,以及由疾病引發的黃疸,其形狀像肺部,進入太陰經絡,顏色紅似火,能深入去除心臟中的熱度。

梔子豉湯能治療心中的鬱悶感。

厚朴湯則用來緩解心煩及腹部飽脹。

但若使用梔子湯後有輕微拉肚子的現象,就不要再繼續服用。

以上六種療法可搭配使用。

香豉的味道為苦甘,能通暢關節,促進汗液分泌,並吐出胸中的堵塞感,適用於治療心熱的症狀。與薤白一起煎煮,可用於治療感冒後的下痢及勞累後發燒的症狀,通常會與苦味藥材一同使用來增強效果。

4.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

附子辛甘大熱有大毒,為陽中之陽,故走而不守,入手太陽浮中沉無所不至,非身表涼四肢厥,不可用。

四逆湯散陰寒;

姜附湯復陽虛;

附子湯補胃,加桂枝和表;

白通湯溫里;

真武湯除濕。

凡十六方同用。

乾薑辛溫大熱,其性止而不移,屬陽,可升可降,補下焦虛寒,溫手足厥冷,同附子溫里,共甘草復陽。

桃花湯補不足;

理中丸止吐利;

人參湯解表;

陷胸丸開結。

凡十七方同用。

吳茱萸辛溫大熱有小毒,入太陰厥陰之經,治陰毒下氣最速,開腠理散寒通關節和胃,仲景主食谷欲嘔,雜證治心腹絞痛。

細辛辛溫,入少陰厥陰之經,主咳逆頭痛下氣,安五臟,破痰利水。

小青龍行水潤燥;

烏梅丸溫藏散寒;

四逆湯治內有久寒;

附子湯溫少陰之氣。

凡四方同用。

白話文: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

附子性味辛甘且大熱,但具有大毒,屬性為陽中之陽,所以它的作用迅速而不持久,能深入人體各個層次,無論是皮膚表面還是四肢深處都能達到,但如果身體表面並未感到寒冷或四肢未出現冰冷的情況,就不適合使用。

四逆湯可以散去體內的陰寒; 姜附湯可以恢復體內的陽氣不足; 附子湯能補充胃部,加上桂枝可以調和表層; 白通湯則能溫暖內臟; 真武湯則專門去除濕氣。

以上十六種藥方都含有相同的成分和作用。

乾薑味道辛溫且大熱,它的性質固定不會移動,屬陽性,能上能下,可以補充下焦虛寒,溫暖冰冷的手腳,與附子一起使用可以溫暖內臟,與甘草一起使用可以恢復體內的陽氣。

桃花湯用於補充體力不足; 理中丸可以止吐止瀉; 人參湯可以解表; 陷胸丸可以打開堵塞。

以上十七種藥方都具有相似的作用。

吳茱萸味道辛溫且大熱,具有一些毒性,進入太陰和厥陰經絡,治療陰毒下氣效果最快,可以打開腠理散寒、通關節和胃,張仲景常用來治療食後想嘔吐,以及心腹絞痛等症狀。

細辛味道辛溫,進入少陰和厥陰經絡,主要治療咳嗽、頭痛、下氣,安撫五臟,破除痰液,利水。

小青龍湯可以行水潤燥; 烏梅丸可以溫暖臟器,散寒; 四逆湯用於治療體內長期存在的寒氣; 附子湯則可以溫暖少陰之氣。

以上四種藥方都有共同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