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中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5)

1. 傷寒方論(一)

黃連阿膠湯,治心煩不得臥。

黃連(一兩三錢),黃芩(三錢),芍藥(六錢),阿膠(一兩),雞子黃(八分三個),先煎,後入黃柏。

上和勻作三服。

豬膚湯,治少陰胸滿而煩。

豬黑皮(五兩),煎至半,加蜜(三),米粉(二)分三。

酸棗仁丸,治吐下後虛煩不眠。

酸棗仁(一升),甘草(二錢),知母(五錢),麥門冬(三錢),茯苓

桃仁湯,治狐惑。

黃連犀角湯

黃連(五錢),烏梅(七個),木香(一錢),犀角(一兩,無亦升麻代。)

百合知母湯,治汗吐下後,寒不寒,熱不熱,行不能,坐不安也。

百合(三個),知母(半兩)

百合地黃湯

壞證,謂傷寒,又感風寒暑濕火燥,或經汗吐下溫針,仍不解,宜知母麻黃湯、鱉甲散。

知母麻黃湯

知母(三錢),麻黃,甘草,芍藥,黃芩,桂枝(半兩)

鱉甲散

鱉甲,升麻,前胡,黃芩,烏梅,犀角,枳實(半兩),地黃(一兩),甘草(一錢)

白話文:

傷寒方論(一)

黃連阿膠湯,治療心中煩躁無法入睡。

使用黃連(約4.8克)、黃芩(約10.8克)、芍藥(約21.6克)、阿膠(約36克)、雞蛋黃(三個,約2.4克),先煎煮前面藥材,最後放入黃柏。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分三次服用。

豬膚湯,治療少陰病症,出現胸悶且心煩。

使用豬皮(約180克),煎煮至剩一半的量,加入蜂蜜(約108克)、米粉(約72克),分三次服用。

酸棗仁丸,治療經過嘔吐或腹瀉後,身體虛弱而心煩失眠。

使用酸棗仁(約一升)、甘草(約7.2克)、知母(約18克)、麥門冬(約10.8克)、茯苓。

桃仁湯,治療狐惑病(一種症狀複雜的疾病)。

黃連犀角湯

使用黃連(約18克)、烏梅(七個)、木香(約3.6克)、犀角(約36克,如果沒有犀角,可以用升麻代替)。

百合知母湯,治療發汗、嘔吐、腹瀉後,身體忽冷忽熱,無法正常行走,坐立不安。

使用百合(約三個)、知母(約18克)。

百合地黃湯

壞證,指的是傷寒,又同時感受風寒暑濕火燥等邪氣,或經過發汗、嘔吐、腹瀉、溫針等治療後仍然沒有好轉,應該使用知母麻黃湯和鱉甲散。

知母麻黃湯

使用知母(約10.8克)、麻黃、甘草、芍藥、黃芩、桂枝(約18克)。

鱉甲散

使用鱉甲、升麻、前胡、黃芩、烏梅、犀角、枳實(約18克)、地黃(約36克)、甘草(約3.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