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中 (4)
卷之中 (4)
1. 傷寒方論(一)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水結胸。
茯苓甘草湯,治水飲為悸。
理中丸,治脾胃。
人參(君也。),白朮(臣也,脾惡濕,甘勝濕。),甘草(佐也,甘補),乾薑(使也,辛熱,胃惡寒。)
若臍下築動者,腎氣動也,去白朮,加桂。術甘滯氣,桂辛散腎氣。
若吐多,加生薑,去白朮,術甘壅,姜散逆氣。
若下多,加朮,術勝濕。
若悸者,飲也。加茯苓。
渴欲水者,加朮生津。
腹痛加參補之。
寒多,加乾薑。
腹滿,去朮,加附。術令人中滿,附辛散滿。
四逆湯,治陰寒脈沉。
甘草(君也六錢),乾薑(臣也半兩逐寒),附(使也一錢溫經)
水二升,取四合,去滓,分二服。
吳茱萸湯,治厥陰頭痛,乾嘔涎沫,又治少陰煩躁,吐利四逆。
茱萸,生薑(半兩),人參(一錢)
真武湯,治停飲而咳,水飲內寒相合者。又治振;又治水在心下,外帶表。
茯苓(君也。),白朮(臣也,脾有水則不治。),芍藥,生薑(濕淫所勝,佐以酸辛。),附子(使也,散濕溫經。)
若咳者,加五味、乾薑、細辛,水寒射肺,酸收辛散。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下利,去芍藥,加乾薑,酸泄辛散寒也。
嘔者去附子,加生薑。附補氣,姜散氣也。
建中湯,治熱多寒少;又治血少,尺脈遲澀;治腹痛;又治虛煩;又治悸。
膠飴(君也,甘溫。),甘草(臣也),桂(佐也,辛散也。),芍藥(佐也,酸收也,泄也。),薑棗(使也,建脾胃)
脾約丸,脾約則小便數大便硬,約,胃強脾弱津液不布也。又曰脾日虛弱,津液約縮而不舒布也。
杏仁(潤燥也),枳實(散結也),芍藥(酸苦泄也),厚朴(散脾也),麻仁,大黃(使也)
抵當湯,治蓄血。
水蛭(君也,鹹寒,咸勝血。),虻蟲(臣也,苦寒,苦走血。),桃仁(佐也,血聚則肝氣散。),大黃(使也。),水煎一服。
小續命湯
麻黃,人參,黃芩(各一兩),芍藥,桂,防己,甘草,川芎,防風,附
金沸草湯,治咳嗽喘急。
前胡,旋覆花(各一兩),半夏(五錢),細辛,甘草(各二錢),荊芥穗(一兩半),赤茯苓(六錢半)
葳蕤湯,治冬熱病,咽痛,赤疹。又治風濕自汗。
葳蕤(一錢),麻黃,白薇,羌活,杏仁,青木香,甘草(各一錢半),石膏(二錢半),葛根(五錢),川芎(一錢半),作三服。
甘桔湯,治咽痛。
桔梗,甘草,水煎服。
射干半夏桂甘湯,治腹滿自利。
赤石脂禹餘糧湯,治利不止,各一兩作三服。
黃芩湯,治太陽少陽合病自利。
黃芩,芍藥,甘草,棗
黃連湯,治下寒上熱,腹痛嘔吐者。
黃連(二錢),陳皮,枳實,麻黃,杏仁,厚朴,甘草,葛(各一錢半)
白話文:
傷寒方論(一)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療因為體內水液停滯而導致的胸部不適。
茯苓甘草湯,治療因為體內水液停滯導致的心悸。
理中丸,治療脾胃虛弱的病症。
人參(是主要的藥材),白朮(是輔助藥材,因為脾臟討厭潮濕,而白朮的甘味可以勝過濕氣),甘草(是佐藥,甘味可以滋補),乾薑(是使藥,辛辣溫熱,因為胃討厭寒冷)。
如果肚臍下方有搏動感,這是腎氣在動,要去除白朮,加入桂枝。因為白朮的甘味容易使氣滯礙,而桂枝的辛味可以疏散腎氣。
如果嘔吐多,要加入生薑,去除白朮,因為白朮的甘味容易使氣壅塞,而生薑可以散逆氣。
如果腹瀉多,要加入白朮,因為白朮可以勝過濕氣。
如果心悸,這是因為體內有水液停滯,要加入茯苓。
如果口渴想喝水,要加入白朮來產生津液。
如果腹痛,要加入人參來補氣。
如果怕冷,要加入乾薑。
如果腹脹滿,要去除白朮,加入附子。因為白朮會使人腹部脹滿,而附子的辛味可以疏散脹滿。
四逆湯,治療因為陰寒導致的脈象沉伏的病症。
甘草(是主要的藥材,用六錢),乾薑(是輔助藥材,用半兩來驅逐寒氣),附子(是使藥,用一錢來溫經)。
用水兩升煎煮,取四合藥液,去藥渣,分兩次服用。
吳茱萸湯,治療厥陰經的頭痛,伴隨乾嘔、吐出清涎,也治療少陰經的煩躁,以及吐、瀉、四肢冰冷的症狀。
吳茱萸、生薑(各半兩),人參(一錢)。
真武湯,治療因為體內有停滯的水液而引起的咳嗽,是水液停滯與體內寒氣相合的病症,也治療身體顫抖,以及水液停留在心下,同時伴隨有表證的病症。
茯苓(是主要的藥材),白朮(是輔助藥材,因為脾臟有水液停滯就難以治療),芍藥,生薑(因為濕邪過盛,所以用酸味的芍藥和辛味的生薑來輔助),附子(是使藥,用來散濕、溫經)。
如果咳嗽,要加入五味子、乾薑、細辛,這是因為水寒邪氣侵襲肺部,所以用五味子來收斂,用乾薑、細辛來散寒。
如果小便頻繁,要去除茯苓。
如果腹瀉,要去除芍藥,加入乾薑,因為芍藥的酸味會導致泄瀉,而乾薑的辛味可以散寒。
如果嘔吐,要去除附子,加入生薑,因為附子是補氣的,而生薑可以散氣。
建中湯,治療熱證多於寒證的病症,也治療血虛、尺脈遲澀的病症,治療腹痛、虛煩、心悸的病症。
膠飴(是主要的藥材,甘溫),甘草(是輔助藥材),桂枝(是佐藥,辛散),芍藥(是佐藥,酸收,也有泄的作用),生薑、大棗(是使藥,可以健運脾胃)。
脾約丸,脾約會導致小便次數多、大便乾硬,這是因為脾胃虛弱、津液無法正常輸布。也表示脾臟長期虛弱,津液約束收縮,無法舒展散布。
杏仁(可以潤燥),枳實(可以散結),芍藥(酸苦,有泄的作用),厚朴(可以疏散脾氣),麻仁,大黃(是使藥)。
抵當湯,治療體內蓄血的病症。
水蛭(是主要的藥材,味鹹性寒,鹹味可以攻破血瘀),虻蟲(是輔助藥材,味苦性寒,苦味可以走竄血液),桃仁(是佐藥,血瘀會使肝氣不舒,桃仁可以活血化瘀),大黃(是使藥),用水煎煮後一次服用。
小續命湯
麻黃、人參、黃芩(各一兩),芍藥、桂枝、防己、甘草、川芎、防風、附子。
金沸草湯,治療咳嗽、氣喘的病症。
前胡、旋覆花(各一兩),半夏(五錢),細辛、甘草(各二錢),荊芥穗(一兩半),赤茯苓(六錢半)。
葳蕤湯,治療冬天發熱的病症,伴隨咽喉疼痛、出現紅色疹子,也治療風濕導致的自汗。
葳蕤(一錢),麻黃、白薇、羌活、杏仁、青木香、甘草(各一錢半),石膏(二錢半),葛根(五錢),川芎(一錢半),煎煮後分三次服用。
甘桔湯,治療咽喉疼痛的病症。
桔梗、甘草,用水煎煮後服用。
射干半夏桂甘湯,治療腹脹滿、伴隨腹瀉的病症。
赤石脂禹餘糧湯,治療腹瀉不止的病症,各用一兩,分三次服用。
黃芩湯,治療太陽和少陽經合併發病的腹瀉。
黃芩、芍藥、甘草、大棗。
黃連湯,治療下焦寒冷、上焦有熱,伴隨腹痛、嘔吐的病症。
黃連(二錢),陳皮、枳實、麻黃、杏仁、厚朴、甘草、葛根(各一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