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中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3)

1. 傷寒方論(一)

若痛,中痛寒也,去黃芩加芍藥。

若脅下痞硬,去棗,加牡蠣以咸軟堅也。

若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以行水也。

若不渴,外有微熱,表也。去人參,加桂,治表也。

若咳者,去人參、薑、棗,加五味子、乾薑,甘補。逆氣,故去參、棗,五味酸收,乾薑散寒也。

若熱入血室,譫語,加生地黃。

四逆散,治少陰四肢厥逆。

柴胡,芍藥,枳實,甘草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嗽加五味子、乾薑;悸者加桂。

梔子豉湯,治心下懊憹,及吐汗下後,胸滿虛煩不眠;又治白胎,又治勞復。

梔子,豆豉

若下之後熱不去,加乾薑。

下後腹脹,加厚朴、枳實。

若勞復,加枳殼。

若發黃外熱,加柏皮、甘草。

若時行大熱虛煩,加生地黃、石膏、柴胡、升麻,名梔子升麻湯。

瓜蒂散,吐胸滿鬲實。

瓜蒂(苦寒),赤小豆(酸苦湧鬲實),香豉(苦寒去熱)

亡血家忌。

大陷胸湯,治胸中邪氣與陽氣相結,不得分解,壅於心下,硬痛。

甘遂(君也,一字,苦寒泄熱破結。),芒硝(臣也,八錢,鹹寒泄熱軟堅。),大黃(使也。)

大陷胸丸

大黃(半兩),葶藶,芒硝,杏仁(七錢),甘遂(丸如彈不下再服),蜜水下一丸。

小陷胸湯,治前證按之痛。

黃連(三錢),半夏(八錢),栝蔞仁(二個)

枳實理中丸,治無熱證結胸。

本方加枳實、茯苓。

枳梗湯,治胸滿不利。

桔梗,枳殼,水二鍾,煎八分服。

瀉心湯,治虛痞,邪留心下謂之痞,留於胸中謂之結胸。

大黃(一兩),黃芩,黃連(二錢半)

若胸滿而軟加半夏。

若胸滿惡寒自汗,加附子。

若胸滿下之尤痞,加甘草、乾薑、人參。

以上並去大黃。

旋覆代赭湯,治吐汗下後痞而噫氣不除。

旋覆花,甘草(一兩),人參(六錢),代赭石(三錢),半夏(八錢),薑棗

厚朴湯,治腹脹滿。

厚朴(四錢),半夏(二錢),甘草,人參(各五分)

十棗湯,治痞硬引脅。

芫花,大戟,甘遂(四錢),棗(十個),同煎。

茵陳湯,治熱極發黃。

茵陳(君也,苦酸寒泄熱主也。),梔子(臣也,苦寒入心。),大黃(使也。)

白虎湯,治熱甚於外,又中外俱熱,內不得泄,外不得散。

知母(君也,苦寒。),石膏(臣也,助),甘草,粳米(使也,以甘緩之。)

白虎為大寒之劑,立秋後不可服,服之則噦逆成虛損矣。

治秋時行,加蒼朮。

治風濕自汗,亦加蒼朮。

治暍中暑、治暍治白胎澀者,加人參。

五苓散,克伐腎邪,治發黃、霍亂,通行津液。

茯苓(君也),豬苓(臣也),白朮(佐也,脾惡寒,水飲內蓄,脾氣不治,以甘助之。),澤瀉(使下也,導溺。),桂(辛熱,水蓄不行則腎氣燥,以辛潤之,以熱散之。)

白話文:

如果疼痛,而且是裡面的疼痛,那是因為寒冷造成的,要去掉黃芩,加入芍藥。

如果胸脅下方感覺堵塞、硬硬的,要去掉紅棗,加入牡蠣,用鹹味來軟化堅硬的部位。

如果出現心悸,小便不順暢的情況,要去掉黃芩,加入茯苓來幫助水分代謝。

如果沒有口渴,但身體表面微微發熱,這是表證。要去掉人參,加入桂枝,治療表證。

如果咳嗽,要去掉人參、生薑、紅棗,加入五味子和乾薑,用甘味來補益。因為氣逆,所以去掉人參、紅棗,五味子有酸味可以收斂,乾薑可以驅散寒氣。

如果熱邪進入血室,出現胡言亂語,要加入生地黃。

四逆散,用來治療少陰經的四肢冰冷。

藥材包括:柴胡、芍藥、枳實、甘草。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

如果咳嗽,加入五味子和乾薑;如果心悸,加入桂枝。

梔子豉湯,用來治療心中煩悶不安,以及吐、汗、瀉後,胸悶、虛煩、失眠;也可用於治療白胎(懷孕時的疾病)以及勞累後復發的疾病。

藥材包括:梔子、豆豉。

如果瀉後熱邪沒有去除,加入乾薑。

瀉後腹脹,加入厚朴、枳實。

如果是勞累後復發,加入枳殼。

如果發黃且身體有外熱,加入柏皮、甘草。

如果流行性大熱、虛煩,加入生地黃、石膏、柴胡、升麻,這個方子叫做梔子升麻湯。

瓜蒂散,用來治療胸滿、膈內實滿。

藥材包括:瓜蒂(苦寒)、赤小豆(酸苦,有湧吐膈內實邪的作用)、香豉(苦寒,可以去除熱邪)。

失血過多的人禁用。

大陷胸湯,用來治療胸中邪氣與陽氣相結合,無法分解,阻塞在心下,導致硬痛。

藥材包括:甘遂(主要藥,苦寒,可以瀉熱、破結)、芒硝(輔助藥,鹹寒,可以瀉熱、軟化堅硬的部位)、大黃(佐使藥)。

大陷胸丸

藥材包括:大黃、葶藶、芒硝、杏仁、甘遂。將這些藥材製成丸藥,如果丸藥吞不下去,就再次服用,用蜜水送服一丸。

小陷胸湯,用來治療與大陷胸湯證狀類似,但按壓時會感到疼痛。

藥材包括:黃連、半夏、栝樓仁。

枳實理中丸,用來治療沒有熱象的結胸症狀。

是在理中丸的基礎上加入枳實、茯苓。

枳梗湯,用來治療胸悶不暢。

藥材包括:桔梗、枳殼。用水煎煮,取八成服用。

瀉心湯,用來治療虛性的痞症,邪氣停留在心下叫做痞,停留在胸中叫做結胸。

藥材包括:大黃、黃芩、黃連。

如果胸悶且柔軟,加入半夏。

如果胸悶、怕冷、自汗,加入附子。

如果胸悶,瀉下後反而更痞,加入甘草、乾薑、人參。

以上情況都去掉大黃。

旋覆代赭湯,用來治療嘔吐、汗出、瀉下後,痞滿且打嗝不止。

藥材包括:旋覆花、甘草、人參、代赭石、半夏、生薑、紅棗。

厚朴湯,用來治療腹脹。

藥材包括:厚朴、半夏、甘草、人參。

十棗湯,用來治療痞硬,且牽引至脅部疼痛。

藥材包括:芫花、大戟、甘遂、紅棗。一起煎煮服用。

茵陳湯,用來治療熱邪極盛導致的黃疸。

藥材包括:茵陳(主要藥,苦酸寒,可以瀉熱)、梔子(輔助藥,苦寒,可以入心)、大黃(佐使藥)。

白虎湯,用來治療熱邪在體表嚴重,或體內體外都有熱,體內熱無法外泄,體外熱無法散發。

藥材包括:知母(主要藥,苦寒)、石膏(輔助藥)、甘草、粳米(佐使藥,用甘味來緩和藥性)。

白虎湯屬於大寒的藥方,立秋之後不宜服用,如果服用,容易引起嘔逆,導致虛損。

如果治療秋季流行的疾病,加入蒼朮。

如果治療風濕引起的自汗,也加入蒼朮。

如果治療中暑、熱病、以及孕期白胎,出現津液不足的情況,加入人參。

五苓散,用來抑制腎的邪氣,治療黃疸、霍亂,以及暢通津液。

藥材包括:茯苓(主要藥)、豬苓(輔助藥)、白朮(佐藥,脾怕寒,體內積聚水飲,脾氣不好,用甘味來幫助它)、澤瀉(佐使藥,導尿)、桂枝(辛熱,體內積水導致腎氣燥熱,用辛味來滋潤,用熱性來驅散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