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下 (3)
卷之下 (3)
1. 噯氣吞酸嘈雜(五)
因胃中有火有痰。三因云:中脘有飲則嘈,有宿食則痛。
二陳湯加南星、黃芩。治食鬱有熱吞酸。
面術丸,治吞酸嘈雜。
宿砂,陳皮,炒曲,蒼朮,曲丸。
方,治吞酸濕熱所郁。
黃連(薑汁炒),茱萸(炒),蒼朮,茯苓,湯浸。
吐清水,蒼朮(陳壁土炒),茯苓(一錢),活石(炒),白朮(一錢半),陳皮(五分),煎服。
白話文:
胃裡有火和痰,這是因為胃中有積水就會感覺胃部嘈雜,有食物殘渣就會疼痛。可以用二陳湯加南星、黃芩治療,可以治癒因為食物積滯引起的吞酸。面術丸也能治吞酸嘈雜。用宿砂、陳皮、炒曲、蒼朮製成丸藥,可以治療吞酸濕熱所導致的鬱結。黃連(用薑汁炒)、茱萸(炒)、蒼朮、茯苓,用湯浸泡。如果吐清水,可以用蒼朮(陳壁土炒)、茯苓、活石(炒)、白朮、陳皮煎服。
燥飲丸,治痰飲心痛。
干螺殼(牆土上者),蒼朮,曲為丸。
木香丸,治腐氣者,宿食也。
木香,蓬朮,胡椒,半夏,乾漆(炒煙盡各五錢),宿砂,桂心,青皮(三兩),附子(炮去皮臍),山稜(醋炒),白姜(一兩)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白話文:
燥飲丸,可以治療痰飲引起的胸痛。
用干螺殼(從牆壁上採集的),蒼朮,做成丸藥。
木香丸,可以治療腐敗之氣,也就是食物積滯。
用木香,蓬朮,胡椒,半夏,乾漆(炒至煙盡,各五錢),宿砂,桂心,青皮(三兩),附子(炮製去皮臍),山稜(醋炒),白姜(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蜜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送服。
感應丸,治同前。
肉豆蔻,川薑,百草霜(各二錢),木香(一兩),蓽澄茄,山稜,油(各一兩),巴豆(百粒去皮),蠟(四兩),杏仁(百粒去皮)
上除巴豆、杏仁外,為末,次下別研,巴、杏和勻,先將油煎蠟溶化,傾在藥內和成劑,入舂內杵千餘下旋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溫湯送下。
白話文:
【感應丸】,治療方式與先前相同。
肉豆蔻,川薑,【百草霜】(各取六錢),木香(一兩),【蓽澄茄】,山稜,油(各一兩),【巴豆】(一百粒去皮),蠟(四兩),【杏仁】(一百粒去皮)。
以上材料除去巴豆、杏仁之外,研磨成粉。接著分別研磨巴豆和杏仁至細。然後將油煎蠟熔化,倒入藥粉中混合成膏狀。將此膏狀物放入石臼中,用杵杵擊一千多次,使之成為大小如【綠豆】的丸狀。每次服用三到五顆,請以溫熱的湯送服。
2. 積聚(六)
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寸口見,積在胸;尺中見,積在氣衝;關上見,積在臍傍。左積左,右積右。脈二出,積在中央處其部。
脈浮而毛,按之辟易,脅下氣逆,背相引痛,名肺積。
脈沉而芤,上下無常處,胸滿悸,腹中熱,名心積。
脈弦而細,兩脅下痛,邪走心下,足腫寒重,名肝積。
脈沉而急,若脊與背相引痛,飢見飽減,名腎積。
脈浮大而長,飢減飽見,腹滿泄嘔,脛腫,名脾積。
寸口沉而橫,脅下及腹中為橫積。
脈小沉而實者,胸胃中有積聚不下食,食則吐。
脈沉而緊,若心下有寒時痛,有積聚。
關上脈大而尺寸細者,必心腹冷積。
白話文:
脈搏摸起來細小貼著骨頭,表示體內有積聚。如果在寸口脈摸到,積聚在胸部;如果在尺中脈摸到,積聚在氣衝穴附近;如果在關上脈摸到,積聚在肚臍旁邊。左側積聚則在左側,右側積聚則在右側。如果脈象在兩個位置都出現,積聚則在中間位置。
脈搏浮在表面,摸起來像毛髮一樣,按壓時容易消失,並且伴隨著肋骨下氣逆、背部兩側疼痛,稱為肺積。
脈搏沉在裡面,摸起來空虛,位置不固定,並且伴隨著胸部滿悶、心悸、腹部發熱,稱為心積。
脈搏弦緊而細小,兩側肋骨下疼痛,邪氣入侵心下,腳腫、手腳冰冷,稱為肝積。
脈搏沉在裡面,並且緊緊繃住,感覺像脊椎與背部相連的地方疼痛,飢餓時感覺明顯,飽餐後減輕,稱為腎積。
脈搏浮在表面,有力且長,飢餓時感覺減輕,飽餐後感覺明顯,腹部脹滿、嘔吐、小腿腫脹,稱為脾積。
寸口脈沉在裡面,並且橫向跳動,肋骨下和腹部有橫向積聚。
脈搏細小,沉在裡面,但摸起來堅實,表示胸部和胃部有積聚,吃不下東西,吃了就吐。
脈搏沉在裡面,並且緊緊繃住,感覺像心下有寒冷疼痛,表示有積聚。
關上脈搏很大,但寸口脈和尺中脈卻細小,一定是心腹寒冷積聚。
脈弦,腹中急痛為瘕;脈細微者為癥。
遲而滑,中寒有癥結。駛而緊,積聚有擊痛。
脈沉重中散者,寒食成癥瘕;脈左轉沉重者,病癥在胸;脈右轉不至寸口者,內有肉癥。
蓋積者,繫於藏始終不移。聚者,繫於府發痛轉移,隨氣往來,如有坯塊。癥者,繫於氣;瘕者,繫於血。
因外有寒,血脈凝澀,汁沫與血相搏則氣聚而成積矣。
又因七情憂思傷心;重寒傷肺;憤怒傷肝;醉以入房,汗出當風傷脾;困力過度入房,汗出入浴傷腎。皆藏氣不平,凝血不散,汁沫相搏,蘊結成積。
又因食、酒、肉、水、涎、血、氣入積,皆因偏愛停留不散,日久成積塊,在中為痰飲,在右為食積,在左為血積。
白話文:
脈搏跳動像弦一樣,肚子裡劇烈疼痛是瘕;脈搏細微的是癥。
脈搏遲緩且滑利,是體內寒氣凝結導致癥結。脈搏快速而緊繃,是體內積聚物引起疼痛,並且疼痛會轉移。
脈搏沉重但散亂,是因寒涼食物導致癥瘕;脈搏向左轉動且沉重,疾病癥結在胸部;脈搏向右轉動且不到寸口,體內有肉瘤。
積聚物會固定在臟腑,始終不移動。聚積物會固定在府,引起疼痛,並且隨著氣的運行而轉移,就像有塊硬物一樣。癥結是氣的積聚,瘕是血的積聚。
因為體外受寒,血脈凝澀,津液和血液相互搏擊,就會形成氣的積聚。
此外,七情憂思傷心;重寒傷肺;憤怒傷肝;酒醉後行房事,汗出遇風傷脾;勞累过度后行房事,汗出後洗澡傷腎。這些都會導致臟腑氣血不平,凝血不散,津液相互搏擊,最終形成積聚。
另外,飲食、酒、肉、水、唾液、血液、氣進入積聚部位,由於偏愛停留而不散,日久就會形成積塊。在身體中部是痰飲,在右側是食積,在左側是血積。
又有息積者,乃氣息癖滯於脅下,不在臟腑榮衛之間,積久形成,氣不幹胃,故不妨食,病者脅下滿,氣逆息難,頻歲不已,名曰息積。
有肝積,名肥氣,在左脅下如杯,痎𤶀,連歲,中有血色。
有心積,名曰伏梁,起臍下,大如臂,上至心下,令人煩心,有大膿血在腸胃之外。
有肺積,名息賁,在右脅下,如杯,寒熱喘嗽。
有脾積,名痞氣,在胃脘,如盆,四肢不收,黃疸,飲食不為肌膚,其食冷物,陽氣為濕蓄。
有腎積,名賁豚,發於小腹,上至心下,如豚狀,上下喘逆骨痿。
寒者熱之;結者散之;客者除之;留者行之;堅者削之;消摩之;咸以耎之;苦以瀉之;全真氣而補之;隨所利而行之。
白話文:
有些病症是因為氣息停滯在脅下,不在臟腑和經脈之間,久而久之形成積聚,導致氣機不順,無法消化食物,所以患者能吃東西,但脅下會感到滿脹,氣逆呼吸困難,多年不愈,稱為息積。
另外,還有肝積,又稱肥氣,在左脅下像杯子一樣,患者會感到疼痛,連續多年,其中還帶有血色。
心積叫做伏梁,從臍下開始,像手臂一樣粗,向上延伸到心窩,讓人煩躁,在腸胃外有大膿血。
肺積叫做息賁,在右脅下,像杯子一樣,患者會出現寒熱交替、喘咳的症狀。
脾積叫做痞氣,位於胃脘,像盆一樣大,四肢无力,皮肤发黄,吃下去的食物無法轉化為營養,尤其吃冷東西會加重病情,因為陽氣被濕氣阻滞。
腎積叫做賁豚,從小腹開始,向上延伸到心窩,像豬一樣的形狀,上下呼吸不順,骨骼萎縮。
治療原則是:寒則用熱,積聚則散之,外來病邪則驅除之,停滯則使其運行,堅硬則使其軟化,消散之,以咸味軟化,以苦味瀉下,補充元氣以扶正,根據病情選擇適合的治疗方法。
五積丸
黃連(肝腎五錢;脾七錢;心肺一兩五錢。),厚朴(肝心脾五錢;肺腎八錢。),川烏(肝肺一錢;心腎脾五錢。),乾薑(肝心五分;肺腎錢半。),茯苓(一錢五分。),人參(脾肺肝二錢;心五錢。),巴豆霜(五分)
上為末,巴豆霜旋入蜜煉為丸如桐子大,初二丸,加至微溏。又有虛人不宜攻,以蠟匱其藥且久留磨積。
白話文:
將黃連、厚朴、川烏、乾薑、茯苓、人參和巴豆霜研磨成粉末,用蜜煉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初次服用兩丸,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大便略微稀軟。對於虛弱的人不適合服用此藥,可以將藥丸用蠟封好,久留磨積。
肝積加柴胡(二兩),皂角(二錢),川椒(四錢),昆布,莪朮(各二錢半。)
心積加黃芩(三錢),茯苓,桂,丹參,菖蒲(各一錢。)
肺積加桔梗,天門冬,山稜,青皮,陳皮,白豆蔻(各一錢),川椒,紫菀(各一錢半。)
白話文:
肝積
- 加柴胡(二兩),皂角(二錢),川椒(四錢),昆布,莪朮(各二錢半)。
心積
- 加黃芩(三錢),茯苓,桂,丹參,菖蒲(各一錢)。
肺積
- 加桔梗,天門冬,山稜,青皮,陳皮,白豆蔻(各一錢),川椒,紫菀(各一錢半)。
腎積加玄胡(三錢),苦楝(三錢),全蠍,附子(一錢),澤瀉(二錢),獨活(一錢),菖蒲(二錢),桂(三分),丁香(五分)
脾積加吳茱萸,宿砂,茵陳,芩(各二錢),澤瀉(一錢),椒(五分)
秋冬加樸一倍,減芩、連。
服人覺熱加連;覺悶亂加桂;氣短減樸。
肉積碙砂,水銀,阿魏。
白話文:
腎積症用玄胡、苦楝、全蠍、附子、澤瀉、獨活、菖蒲、桂、丁香治療。脾積症用吳茱萸、宿砂、茵陳、芩、澤瀉、椒治療。秋冬季節用樸,份量加倍,芩和連翹則減量。服藥後感覺發熱就加連翹,感覺胸悶氣亂就加桂,氣短就減樸。肉積症用碙砂、水銀、阿魏治療。
酒積神麯,麥櫱。
水積甘遂,芫花,牽牛。
食積巴豆,礞石。
氣積檳榔,木香。
血積虻蟲,水蛭,桃仁,大黃。
涎積雄黃,膩粉。
癖積山稜,莪朮。
魚腥陳皮,紫蘇,草果,丁香,桂心。
白話文:
酒積神麯,麥櫱。
- 解釋:酒積是指因長期飲酒過度,導致酒氣停滯於體內。神麯是指神麴,一種發酵藥物,有助於消解酒氣。麥櫱是指麥芽,有健脾開胃,幫助消化吸收的作用。
水積甘遂,芫花,牽牛。
- 解釋:水積是指體內水分停滯,導致水腫等症狀。甘遂、芫花、牽牛都是利水消腫的藥物,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
食積巴豆,礞石。
- 解釋:食積是指食物在胃腸道內停留過久,無法消化吸收。巴豆是峻下藥,可以快速清除腸道內的積滯。礞石是消食化積的藥物,可以幫助消化吸收。
氣積檳榔,木香。
- 解釋:氣積是指氣機阻滯,導致胸悶氣短等症狀。檳榔可以行氣消積,木香可以理氣止痛,兩者合用可以幫助疏通氣機。
血積虻蟲,水蛭,桃仁,大黃。
- 解釋:血積是指血液瘀滯,導致疼痛腫脹等症狀。虻蟲、水蛭、桃仁、大黃都是活血化瘀的藥物,可以幫助血液循環通暢。
涎積雄黃,膩粉。
- 解釋:涎積是指唾液停滯,導致口苦口乾等症狀。雄黃可以解毒燥濕,膩粉可以潤燥滑腸,兩者合用可以幫助消除涎積。
癖積山稜,莪朮。
- 解釋:癖積是指氣血運行不暢,導致局部腫塊等症狀。山稜是一種礦物藥,可以消腫散結,莪朮可以行氣活血,兩者合用可以幫助消散癖積。
魚腥陳皮,紫蘇,草果,丁香,桂心。
- 解釋:魚腥是指因飲食不節導致的脾胃虛弱,容易引起食慾不振等症狀。陳皮、紫蘇、草果、丁香、桂心都是健脾開胃的藥物,可以幫助恢復脾胃功能。
總結
以上內容列舉了中醫對於不同積滯的治療方法,以及常用的藥物,說明中醫注重辨證論治,根據不同的症狀,選擇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
寒冷成積附子,硫黃,樸。
消塊丸
山稜,莪朮(削堅),青皮,陳皮(破氣),香附(開氣),桃仁,紅花(治血),靈脂(破血),牛膝(活血),二陳湯(開皮裡膜外之痰),石醎(破痰塊),甘草,黃連(吳茱萸炒、益智子炒),山楂(破食塊)
上為末,醋糊為丸,用葵根、石醎、白朮湯下。
千金消食丸
白話文:
寒冷積聚的病症,可以用附子、硫磺和樸來治療。消塊丸由山稜、莪朮(削堅)、青皮、陳皮(破氣)、香附(開氣)、桃仁、紅花(治血)、靈脂(破血)、牛膝(活血)、二陳湯(開皮裡膜外之痰)、石醎(破痰塊)、甘草、黃連(吳茱萸炒、益智子炒)、山楂(破食塊)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製成丸藥,再用葵根、石醎、白朮湯送服。千金消食丸也是一種治療積食的方劑。
硝石(六兩),大黃(半斤),甘草,人參(三兩)
上為細末,以三年苦酒三升,置竹筒中,以竹片三刻,先納大黃,攪使微沸盡一刻,乃下余藥,又盡一刻,微火熬膏,丸桐子大,每三十丸。可消塊,不令人困。
經驗丸,破塊。
吳茱萸,黃連,木香,檳榔,桃仁,郁李仁,大承氣加連、川芎;乾葛煎湯,下栝蔞、貝母、半夏、黃連丸極妙。
破痰塊,苦參,瓜蒂,半夏,薑汁蜜丸。
破茶癖,石膏,黃芩,升麻,砂糖,調末服。
白話文:
方劑名稱
經驗丸
組成
硝石(六兩)、大黃(半斤)、甘草、人參(三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三年陳釀的苦酒三升,放入竹筒中,先加入大黃,用竹片攪拌,微沸一刻鐘後,再加入其他藥材,再微沸一刻鐘,以小火熬製成膏狀,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服三十丸。
功效
可消散腫塊,不會令人感到虛弱。
其他方劑
- 破塊方: 吳茱萸、黃連、木香、檳榔、桃仁、郁李仁,以大承氣湯加黃連、川芎,再用乾葛煎湯,加入栝蔞、貝母、半夏、黃連丸,效果極佳。
- 破痰塊方: 苦參、瓜蒂、半夏,用薑汁製成蜜丸。
- 破茶癖方: 石膏、黃芩、升麻、砂糖,研磨成粉末服用。
註釋
- “刻”指的是古代時間單位,大約相當於十五分鐘。
- “桐子”是一種植物的種子,大約有黃豆大小。
- “[ ]”內的文字為現代中藥名,方便理解。
化氣湯,治息積,癖於腹脅之下,腹滿疼痛,嘔吐酸水。
宿砂,桂心,木香,胡椒(一錢),甘草(炙),茴香(炒),丁香,青皮,陳皮,莪朮(炮各五錢),沉香(一錢)
上為末,生薑紫蘇鹽酒調下三錢。
散聚湯,治六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心腹絞痛,攻刺腰脅,喘咳滿悶腹脹。
半夏,檳榔,歸(三錢),桂,杏仁(二兩),茯苓,附(炮去皮臍),甘草,川芎,吳茱萸,樸,枳殼(各一兩)
白話文:
化氣湯,用於治療因食物積滯而導致的腹部脅肋下積塊,症狀包括腹部脹滿疼痛、嘔吐酸水。
藥材包括宿砂、桂心、木香、胡椒(一錢)、甘草(炙)、茴香(炒)、丁香、青皮、陳皮、莪朮(炮製各五錢)、沉香(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紫蘇、鹽和酒調和,每次服用三錢。
散聚湯,用於治療六聚,表現為類似癥瘕的積塊,隨氣上下移動,伴隨心腹絞痛、刺痛腰脅、喘咳、胸悶、腹部脹滿等症狀。
藥材包括半夏、檳榔、當歸(三錢)、桂枝、杏仁(二兩)、茯苓、附子(炮製去皮臍)、甘草、川芎、吳茱萸、樸樹皮、枳殼(各一兩)。
大便秘加大黃。
三聖散,貼塊。
石灰(未化者半斤,瓦器炒令淡黃紅,候稍減熱下。),大黃(一兩,就爐微炒,候涼入桂。),桂心(半兩末,略炒,入米醋熬成膏,厚攤貼患處。)
又方,大黃,朴硝(各一兩),大蒜搗膏,和勻貼之,亦妙。
小兒奶癖,白芥子(研),攤紙上貼。
白話文:
便秘就用大黃通便。三聖散可以做成膏藥貼在患處。石灰要先炒至淡黃紅色,再加入大黃和桂心,一起熬成膏狀貼敷患處。另外,也可以用大黃、朴硝和大蒜搗成膏狀貼敷,效果也不錯。小兒奶癖可以用白芥子研磨成粉,攤在紙上貼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