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下 (2)
卷之下 (2)
1. 逆(二)
謂氣上逆,肺壅而不下。
皂角丸,治上氣逆。
竹茹,治氣上逆因熱者。
麥門冬湯,治大逆上氣。
麻黃厚朴湯,治上氣脈浮。
澤漆湯,治上氣脈沉。
澤漆,桑白皮(六錢),射干,茯苓,黃芩,朮(四錢)
白話文:
氣逆上衝是指氣機逆行上衝,導致肺部氣機鬱滯,無法下降,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咳嗽等症狀。
上述藥方針對不同病因和症狀,使用不同的藥物來治療氣逆上衝。例如,竹茹清熱降氣,可用於治療因熱導致的氣逆上衝;麥門冬滋陰降火,可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導致的氣逆上衝;澤漆、桑白皮、射干、茯苓、黃芩等藥物則具有清熱化痰、利氣降逆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氣逆上衝,並根據脈象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方。
注意
2. 不治證
喘嗽上氣,脈數有熱,不得臥者死;上氣面浮、肩息、脈浮大者死。
久嗽數歲,脈弱者生;實大數者死。
暴嗽脈散者死。
喘息脈滑,手足溫生;脈澀手足寒者死。
肌瘦下脫,熱不去者死。
咳嗽形脫,發熱脈小堅急者死。脈小沉伏者死。
咳而嘔,腹脹且泄,脈弦急欲絕者死。
白話文:
呼吸困難、喘不過氣,脈搏快速且有熱感,無法躺下的人會死;呼吸急促,臉色蒼白、肩膀聳動呼吸,脈搏浮大的人也會死。
長期咳嗽好幾年,脈搏微弱的人會活;脈搏強勁快速的人會死。
突然咳嗽,脈搏散亂的人會死。
喘息,脈搏滑利,手腳溫暖的人會活;脈搏澀滯,手腳冰冷的人會死。
身體消瘦,氣力衰退,發燒退不下去的人會死。
咳嗽,形體消瘦,發燒,脈搏細小堅硬且急促的人會死;脈搏細小沉伏的人也會死。
咳嗽伴隨嘔吐,腹部脹滿且腹瀉,脈搏弦急快要停止跳動的人會死。
3. 喘(三)
因虛,氣虛火入肺;陰虛火起衝上;肺虛必咽乾無津,少氣不足以息也;腎虛,先覺呼吸短氣,兩脅脹滿,左尺大而虛者是,治宜補腎。
因實,有痰、有水氣乘肺;氣實肺盛,呼吸不利,肺氣壅滯,右寸沉實者是,其肺必脹,上氣喘逆,咽中如塞、如嘔狀,自汗,治宜瀉肺。
因邪,由肺感寒邪,伏於肺經,關竅不通,呼吸不利,右寸沉而緊,亦有六部俱伏者,發散則身熱退而喘定。
方:
氣虛,人參,黃柏(蜜炙),麥門冬,地骨皮。
白話文:
病因分析
-
虛證:
-
氣虛: 因為身體虛弱,導致氣虛,虛火上炎,入侵肺部。
-
陰虛: 陰虛火旺,衝擊向上,導致肺部失調。
-
肺虛: 肺氣虛弱,必然會出現咽喉乾燥無津液,呼吸氣短,力不足的情況。
-
腎虛: 腎氣不足,首先會感到呼吸短促,兩側肋骨脹滿,左足尺脈大而虛弱,治療應以補腎為主。
-
實證:
-
痰飲: 痰濕、水氣積聚在肺部,導致呼吸不暢。
-
氣實: 肺氣充盈,導致呼吸困難,肺氣壅塞,右寸脈沉實,肺部必然脹滿,氣喘上逆,咽喉有堵塞感,像要嘔吐一樣,而且容易自汗,治療應以瀉肺為主。
-
邪證:
-
寒邪: 由於肺部感受寒邪,寒邪停留在肺經,導致經絡閉塞,呼吸不順暢,右寸脈沉緊,甚至六經都有寒邪積聚,用發散方法治療可以使寒熱消退,呼吸平穩。
藥方
- 氣虛: 人參、黃柏(蜜炙)、麥門冬、地骨皮。
陰虛,四物加黃連。有痰加枳殼、半夏(陰則血也)。
痰,二陳湯加南星、枳殼、皂角。
神秘方,治水氣逆,上乘肺,肺浮而氣不通,其脈沉大,不臥者是,臥則喘也。
紫蘇子,陳皮,桑白皮,生薑,茯苓,人參(五錢),木香(二錢)
白話文:
陰虛,就用四物湯加上黃連。如果有痰,再加枳殼、半夏。(陰虛就是血虛。)
痰,就用二陳湯加上南星、枳殼、皂角。
神秘方,可以治療水氣上逆,影響肺部,導致肺部浮腫氣喘,脈象沉而有力,患者不願意躺下,躺下就會喘不過氣。
紫蘇子、陳皮、桑白皮、生薑、茯苓、人參(五錢)、木香(二錢)。
上㕮咀煎服。
瀉白散,治陰氣在下,陽氣在上,咳嘔喘逆。
桑白皮,地骨皮,青皮,五味,甘草,人參,茯苓,杏仁
痰加半夏、桔梗。
劫喘,治喘甚不可用苦寒藥者,以溫劫之。
椒目,為末薑湯下。
又,蘿蔔子(炒),皂角(燒存性),薑汁丸噙化。
又,大黃,牽牛(炒),蜜水下二錢。
白話文:
將藥材煎煮後服用,治陰氣下降、陽氣上升,出現咳嗽、嘔吐、氣喘、呼吸困難等症狀。使用桑白皮、地骨皮、青皮、五味子、甘草、人參、茯苓、杏仁等藥材,痰多者可加半夏和桔梗。若氣喘嚴重,不宜使用苦寒藥物,可使用溫暖的藥物來治療。用椒目研末,用薑湯送服。另外,可使用炒蘿蔔子、燒存性的皂角製成薑汁丸含服。也可以用大黃、炒牽牛,用蜜水送服二錢。
豬䐗丸,治喘,年深或作或止。
雄豬䐗一個,如食法,入杏仁五兩,線縫其口,醋三碗煮乾,先食䐗,次以杏仁新瓦上焙乾,捻去皮,旋食,永不作。
分論咳嗽喘息
咳者,無痰有聲,喉中如癢,習習如梗,甚者續續不止連連不已,衝擊膈間,外有心咳一切血證肺咳上逆者是。
嗽者,有痰。外有勞瘵喘促嗽血者是肺痿。
喘者,促促而氣急,喝喝而息數,張口抬肩,搖身滾肚,外有腳氣。
氣逆者,但氣上而奔急。外有肺中風、肺中寒、肺中暑、肺水、肺熱、肝熱、膽寒、心熱、腸痹、痰水。
短氣者,呼吸雖數而不能相續,似喘而不搖肩,似呻吟而無痛。外有脾中風、肺熱、腎熱虛、歷節風、憂氣、胸痞、痰飲、短氣。
脈寸口沉,胸中短氣,闢大而滑中有短氣;浮而絕者氣微弱者,少氣。
白話文:
【豬䐗丸,治療哮喘,病程長且可能時發時止。
取公豬的一個副性腺,按照食用方法來處理,加入五兩杏仁,用線縫合其口,用三碗醋煮至乾,先吃副性腺,接著將杏仁在新瓦上烘焙乾燥,搓去皮,隨即食用,這樣可以永久不再發作。
分論咳嗽喘息
咳嗽,指沒有痰卻有聲音,喉嚨感覺像有異物卡住,嚴重時會持續不斷,衝擊到橫膈膜,常見於心臟疾病導致的咳嗽以及肺部出血等情況。
咳嗽,則通常伴有痰。外在因素如勞累、結核病、喘息和咳嗽帶血,這類情況多為肺痿。
喘息,指呼吸急促,呼吸頻率快,張開嘴、抬高肩膀、搖晃身體、腹部鼓起,外在因素可能包括腳氣病。
氣逆,指氣息向上衝動,速度急促。外在因素可能包括肺中風、肺中寒、肺中暑、肺水、肺熱、肝熱、膽寒、心熱、腸閉塞、痰水。
短氣,指呼吸雖頻繁但無法連貫,類似喘息但不抬肩,類似呻吟但無痛苦。外在因素可能包括脾中風、肺熱、腎熱虛、歷節風、憂慮、胸中脹滿、痰飲、短氣。
脈象:寸口處脈搏沈,表示胸中短氣;脈象闢大而滑,其中帶有短氣;浮而絕者,表示氣微弱,代表少氣的情況。】
4. 宿食留飲(痰飲六飲附第四)
脈寸口浮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宿食也。
脈寸口如轉索而緊,宿食也。
脈滑而數者,宿食也,當下之。
又浮而滑者,宿食也;脈沉,病若傷寒者,宿食留飲,當下之。
下利不欲食者,宿食。
脈短而滑酒病。脈浮而細滑者傷飲。
宿食狀
千金云,胃中有闢食冷物則痛,不能食,有熱物則欲食。
大腹有宿食,則寒凜如瘧發熱狀;小腹有宿食,即暮發熱,明旦復止。
又有云,病宿食則頭痛、惡風增寒,心腹脹滿下利,不欲食,吞酸噫氣腐氣,或腹脹泄瀉,及四肢浮腫。若胃實寒,食反留滯,其脈滑而數,宜下之愈;若虛,其脈浮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澀,宜溫消之。
白話文:
脈搏在寸口位置浮大,按壓時感覺粗糙,尺中位置也略微粗糙,這是宿食的表現。
脈搏在寸口位置像轉動的繩索一樣緊,也是宿食的表現。
脈搏滑利且頻數,是宿食的表現,應該立即服用藥物將其排出。
如果脈搏浮而滑利,也是宿食的表現;如果脈搏沉潛,病症像傷寒一樣,這是宿食停留在體內,應該服用藥物將其排出。
腹瀉而不願進食,也是宿食的表現。
脈搏短促而滑利,是酒病。脈搏浮而細滑,是傷寒飲邪。
宿食的症狀
《千金要方》中記載,胃中如果有積滯的冰冷食物,就會疼痛,無法進食;如果有積滯的熱性食物,就會想吃東西。
肚子裡有宿食,會感到寒冷,就像瘧疾發作一樣發熱;小腹有宿食,就會在傍晚發熱,到第二天早上又停止。
還有人說,病患有宿食,就會出現頭痛、怕風、怕冷、心腹脹滿、腹瀉、不想吃東西、吞酸打嗝、口中發出腐敗氣味、肚子脹滿腹瀉、四肢浮腫等症狀。如果胃氣虛寒,食積停滯,脈搏滑利而頻數,應該服用藥物將其排出,才能痊癒;如果胃氣虛弱,脈搏浮大,按壓時感覺粗糙,尺中位置也略微粗糙,就應該服用溫暖的藥物來消食化積。
痰飲狀
或咳、或喘、或嘔、或泄、暈眩、慒煩、悸忪、愪㦜、寒熱、疼痛、腫滿、攣癖、癃閉、痞膈、如風、如顛。
懸飲者,飲水留在脅下,咳唾引痛(治法當下)。
溢飲者,飲流於四肢,當汗不汗,身體疼痛(法當汗)。
支飲者,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隨證汗下之)。
痰飲者,其人素盛今瘦,腸間漉漉有聲(宜治濕從小便去之)。
留飲者,背寒如手大,或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疼,脅下痛引缺盆。
伏飲者,膈滿喘咳,嘔吐,發則寒熱、腰背痛,目淚惡寒,振振然。
李論,飲食腸胃乃傷,復加之,則胃化遲難,故宿食飲留。
白話文:
痰飲狀
痰飲症狀可能表現為:咳嗽、喘息、嘔吐、腹瀉、頭昏眼花、胸悶煩躁、心悸、神志不清、寒熱交替、疼痛、腹脹、肢體拘攣、小便不利、胸悶氣塞、感覺像風吹、像頭昏腦脹。
懸飲者
懸飲是指水分停留在脅肋部位,咳嗽或吐痰時會引起疼痛。治療原則應當立即治療。
溢飲者
溢飲是指水分流散到四肢,患者應該出汗卻出不了汗,並伴有身體疼痛。治療原則應該讓患者出汗。
支飲者
支飲是指咳嗽、呼吸困難、氣短、無法平躺,身形腫脹。治療原則應根據具體情況,採用汗法或下法。
痰飲者
痰飲是指患者原本身體強壯,現今消瘦,腸胃間有漉漉的聲音。治療原則應該以利濕的方法,使水分從小便排出。
留飲者
留飲是指背部冰冷如手,或氣短而口渴,四肢關節疼痛,脅肋疼痛並延伸至鎖骨。
伏飲者
伏飲是指胸悶、喘咳、嘔吐,發病時會出現寒熱交替、腰背疼痛、流淚、怕冷、身體發抖等症狀。
李論
飲食停留在腸胃中,若再加上其他因素,則胃的消化功能減弱,導致食物和水分停留。
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為重,或嘔、或吐、或下利,甚則心胃大痛,犯其血也。宜分寒熱輕重而治之。如初得,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宜瓜蒂散吐之。輕則內消宿食,縮砂、神麯是也;重則除下,承氣類也;寒則溫之,半夏、乾薑、山稜、莪朮等也;熱則寒之,大黃、黃連、枳實、麥櫱等也。
白話文:
食物是人體的物質基礎,是形成血液的來源。因此,如果過度飲食,會造成筋脈橫脹,腸胃負擔過重,導致嘔吐、腹瀉,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心胃劇烈疼痛,傷害到血液。治療時要根據寒熱輕重來選擇藥物。
如果剛開始發病,上部有脈搏,下部沒有脈搏,患者應該要吐出來,不吐就會死。可以使用瓜蒂散來幫助嘔吐。
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內消宿食的藥物,例如縮砂、神麯。如果病情較重,則要用承氣類的瀉下藥物。
如果體內寒氣重,可以用溫熱的藥物,例如半夏、乾薑、山稜、莪朮。如果體內熱氣重,則可以用寒涼的藥物,例如大黃、黃連、枳實、麥櫱。
飲者水也,無形之氣也,因而大飲則氣逆,形寒飲冷則傷肺,病則為咳、滿、水泄;重而為蓄積。輕者,宜取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濕,解醒湯、五苓、半夏、朮、殼之類是也;重者三花神祐等也。又一云:凡傷西瓜、冷水、羊乳寒濕之物
白朮(二錢),川烏(二錢),防己(一錢),丁香,甘草(各五分)
凡傷羊肉、濕面濕熱之物:白朮,連(一錢),大黃(二錢),甘草,以上二證,腹痛白芍藥(一錢);心下痞加枳實;腹脹加厚朴;胸中不利加枳殼;胸中寒加陳皮;渴者加茯苓;腹中悶加蒼朮;及體沉重加酲術。大抵傷冷物巴豆為君,傷熱物大黃為君。
白話文:
喝水是無形之氣,喝太多會導致氣逆,喝太多冰涼的東西會傷肺,病症表現為咳嗽、腹脹、水瀉,嚴重者會造成積水。輕微者,應該用發汗、利尿的方法,讓上下水分消散,解醒湯、五苓散、半夏、白朮、牡蠣等藥物可以使用;嚴重者則需要使用三花神祐等藥物。另外,如果傷了西瓜、冷水、羊乳等寒濕食物,可以用白朮、川烏、防己、丁香、甘草來治療。如果傷了羊肉、濕面等濕熱食物,可以用白朮、連翹、大黃、甘草來治療。以上兩種情況,如果腹痛,可以加白芍;心下痞加枳實;腹脹加厚朴;胸中不利加枳殼;胸中寒加陳皮;口渴者加茯苓;腹中悶加蒼朮;體沉重加白朮。總之,傷了寒涼食物,用巴豆為主藥;傷了熱燥食物,用大黃為主藥。
張論
飲食不消,分貧富而治之。富者乃膏粱太過,以致中脘停留,脹閉痞隔,酸心,宜木香導飲丸主之。貧者飲食粗,動作勞,酒食傷之,以致心腹滿悶,時吐酸水,宜進食丸主之。又重者,證太陽傷寒,止脈沉,宜導飲丸治之。
又論留飲,蓄水而已,雖有四有五之說,止一證也。夫鬱憤而不伸,則肝氣乘脾,脾氣不濡,亦為留飲。肝主慮,久不決則飲氣不行;脾主思,久則脾結,亦為留飲。乘困飲水,脾胃失衰不能布散,亦為留飲。飲酒過多,胞經不及滲泄,亦為留飲。渴飲冷水,乘快過多,逸而不動,亦為留飲。
白話文:
張論
飲食不消,要根據貧富來治療。富裕的人因為過度食用肥甘厚味,導致食物停留在中脘,出現腹脹、閉塞、痞隔、胃酸等症狀,宜用 木香導飲丸 治療。貧窮的人因為飲食粗糙,勞動過度,或因飲酒食傷,導致心腹滿悶,偶爾吐酸水,宜用 進食丸 治療。如果病情嚴重,屬於太陽傷寒,脈沉而止,宜用 導飲丸 治療。
再論留飲,其實就是體內積存的水分。雖然有四種五種不同的說法,但都只是針對同一種病症。
鬱悶不舒,則肝氣犯脾,脾氣無法濡養,也會導致留飲。肝主思慮,長久不決,則氣血運行不暢,也會導致留飲。脾主思慮,長久思慮則脾氣凝結,也會導致留飲。疲憊時大量飲水,脾胃功能衰弱無法散布水分,也會導致留飲。飲酒過度,膀胱經無法及時滲泄,也會導致留飲。貪涼飲冷,活動量少,也會導致留飲。
夫水者,陰物也。但積水則生濕;停酒則發燥,久則成痰。在左脅同肥氣;在右脅同息賁。上入肺則喘;下入大腸則瀉;入腎則湧水;在太陽為支飲。皆由氣逆得之。故濕在上者面浮目黃;在下者股膝腫滿;在中者,支飲痞鬲痰逆。在陽不去,久而化氣;在陰不去,久而成形。宜治以導水如禹功,調以五苓、葶藶、椒目逐水為全矣。
劉用檳榔丸,治傷之輕,飲食不化,心腹膨。
檳榔,木香(各一錢),陳皮(八錢),牽牛(頭)
上醋糊丸,薑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水性與疾病
水性屬陰,積水過久會產生濕氣,停酒過久會導致燥熱,時間久了就會化為痰。濕氣積聚在左脅,會伴隨肥胖症狀;積聚在右脅,會導致呼吸急促。向上進入肺部,則會引起喘息;向下進入大腸,則會導致腹瀉;進入腎臟,則會出現水腫;在太陽經絡,則會出現支飲。這些疾病都是由氣逆導致的。
濕氣在上,會導致面部浮腫、眼睛發黃;濕氣在下,會導致大腿和小腿腫脹;濕氣在中,則會出現支飲、痞塊、痰逆等症狀。濕氣停留在陽經久久不散,會化為氣;停留在陰經久久不散,會化為形。治療濕氣的方法,應該像大禹治水一樣引導水氣排出,並配合五苓散、葶藶子、椒目等藥物驅除水濕,才能徹底治愈。
檳榔丸方
此方用於治療輕微的外傷、消化不良、心腹脹滿等病症。
組成
檳榔一錢、木香一錢、陳皮八錢、牽牛頭適量。
用法
將藥材研磨成粉,用醋糊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
雄黃丸,治傷之重,腹脅虛脹。
雄黃(一兩另研),巴豆(五錢生用)
丸治法同心痛條下。
瓜蒂散,吐心腹卒痛悶亂急劑。
瓜蒂,赤小豆(各三錢)
上為末,每一錢,溫水下。
枳朮丸,治傷食。
枳實(半兩),白朮(一兩)
□悶加曲糵;滯氣加檳榔、木香、青皮;傷濕熱加大黃、黃連、黃芩;濕加蘿蔔子;熱加連;伏濕痞悶加茯苓、澤瀉;病後食傷加梔子粉濕面油膩加豆粉半夏;傷冷硬加草豆蔻、稜、莪朮;傷水加乾薑;心胃痛加宿砂、丁香;□□加人參半夏。
白話文:
雄黃丸用來治療外傷嚴重導致腹部兩側虛脹的症狀。配方包含雄黃一兩研磨,巴豆五錢生用,製丸方法與心痛條下的相同。瓜蒂散則是治療胸腹突然疼痛、悶亂、急症的藥方,由瓜蒂和赤小豆各三錢製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溫水送服。枳朮丸用來治療食積不消化,由枳實半兩、白朮一兩組成,根據不同的症狀可以加入其他藥材:如悶脹加曲糵;氣滯加檳榔、木香、青皮;傷濕熱加大黃、黃連、黃芩;濕氣加蘿蔔子;熱氣加連翹;伏濕痞悶加茯苓、澤瀉;病後食傷加梔子粉;濕面油膩加豆粉半夏;傷冷硬加草豆蔻、稜、莪朮;傷水加乾薑;心胃痛加宿砂、丁香;虛弱加人參半夏。
解酲湯,治傷酒。
白豆蔻,宿砂,生薑,葛花(各一半兩),木香(五分),茯苓,陳皮(去白),豬苓(去皮),人參,白朮(各錢半),青皮(三錢),炒曲,澤瀉(各三錢)
上為末,白湯下。
秘方,治胸中有物惡食。
大棗加白朮,山楂,川芎,蒼朮,神麯(炒)
□□□,治留飲懸飲脈弦。又治脈伏,其人慾自利,難利,心下續築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
白話文:
解酲湯,用來治療傷酒。藥方包括白豆蔻、宿砂、生薑、葛花(各一半兩)、木香(五分)、茯苓、陳皮(去白)、豬苓(去皮)、人參、白朮(各錢半)、青皮(三錢)、炒曲、澤瀉(各三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白湯服用。
另外,還有一種秘方,可以治療胸中有物惡食,方子是加白朮、山楂、川芎、蒼朮、神麯(炒)於大棗中。
這個秘方還能治療留飲懸飲脈弦,以及脈伏、慾自利卻難利、心下續築滿等症狀,這是因為留飲想要排出體外的緣故。
茯苓、桂術甘草湯,治心下有痰飲,胸脅肢滿目眩。
大青龍湯,治溢飲體疼當發其汗。
麻黃(七錢半),桂枝,甘草(各二錢),杏仁,石膏(雞子大),半夏(續加)
澤瀉湯,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支飲不得息,加葶藶大棗。
樸黃湯,治支飲胸滿。
白話文:
茯苓、桂枝、甘草湯,用來治療心下有痰飲,胸脅肢體脹滿,頭昏眼花。
大青龍湯,用來治療水腫伴隨身體疼痛,需要發汗治療。
麻黃七錢半,桂枝、甘草各二錢,杏仁、石膏(雞子大),半夏(需要根據情況加量)。
澤瀉湯,用來治療心下有支飲,患者感到頭昏眼花,支飲症狀難以緩解,可以加葶藶和大棗。
樸黃湯,用來治療支飲導致的胸部脹滿。
厚朴,大黃
二陳湯,小半夏湯,治嘔家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治先渴卻嘔,水停心下,屬飲也,加茯苓。
五苓散,治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顛眩,水也,亦治停痰宿水。
破鋇丸,治五飲結為癥瘕,支飲胸滿吐逆,心痛大能散氣。
以撥,胡椒,丁香,宿砂,青皮,烏梅,木香,蠍梢,巴豆(去油)
以青皮同巴豆,漿水漬一宿,漉出,同炒,青皮焦,去豆不用,漬漿水淹烏梅肉,炊一熟飯,研細為膏,薑湯下五七丸。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幾個中醫方劑,主要針對嘔吐、心下支飲、痰飲、水飲等症狀。方劑中的藥材包括厚朴、大黃、茯苓、青皮、烏梅等。
二陳湯
主要針對嘔吐,同時兼顧口渴和心下支飲等症狀,可加茯苓以利水消腫。
小半夏湯
則針對其他症狀,具體內容已提供連結。
五苓散
則專治水飲證,特別適用於瘦人臍下悸動、吐涎沫、頭昏眼花等症狀,也可以治療痰飲和宿水。
破鋇丸
則用於治療五種飲邪積聚成癥瘕的病症,特別針對支飲導致的胸滿吐逆、心痛等症状,具有強力散氣功效。
最後,藥方組成部分详细描述了藥物的處理方法,包括浸泡、炒制、蒸煮、研磨等步骤,以及用藥量和服藥方法。
控涎丹,治胃胸背手腳頭項腰胯隱痛不忍,連筋骨牽鉤痛,坐臥不寧,時時走易。
甘遂,大戟,白芥子(真者),糊為丸。
白話文:
[控涎丹],用來治療胃部、胸背、手腳、頭項、腰胯隱隱作痛,痛到無法忍受,而且連著筋骨都像被鉤子勾住一樣疼痛,患者坐立不安,經常想走動。
[甘遂]、[大戟]、[白芥子](真品),用糊劑將它們混合製成丸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