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下 (1)
卷之下 (1)
1. 咳逆痰嗽(一)
脈出魚際,逆氣喘息。脈浮為風緊為寒,數為熱,細為濕,此生於外邪之所搏。脈浮緊則虛寒,沉數則實熱,弦數則少血,洪滑則多痰,此皆生於內氣之郁。又弦為飲,人壯吐之而愈,沉者不可發汗。
風寒為病,主乎肺,以肺主皮毛而司於外,傷之則腠理不疏,風寒內鬱於肺,清肅之氣不利,而生痰動嗽。又寒飲食入胃,從脾脈上至於肺,則肺寒,內外相合邪,因而嗽之。
火盛炎爍肺金,遂成郁遏脹滿,甚則乾咳無痰,或吐血痰。好色腎虛,陰虛生火,肺津耗散,津液氣血皆化為痰矣。痰則氣滯,妨礙升降。
有論咳者,衛氣之失嗽者,榮血之失,外傷六氣,隨風寒暑濕燥火,感其部位,察而表之,內傷七情,皆胃受之,而關於肺。
白話文:
脈象診斷
脈搏跳動在魚際穴(手拇指與食指之間),呼吸逆喘,這表示氣逆。
脈象浮則為風邪,脈象緊則為寒邪,脈象數則為熱邪,脈象細則為濕邪,這些脈象都源於外邪的侵襲。
脈象浮而緊則表示虛寒,脈象沉而數則表示實熱,脈象弦而數則表示血虛,脈象洪而滑則表示痰多,這些脈象都源於內氣的鬱結。
此外,脈象弦也表示飲邪,身體壯實者可以吐出飲邪而痊癒,脈象沉則不可發汗。
咳嗽病因
風寒邪氣侵犯人體,主要影響肺臟,因為肺臟主宰皮毛,司理人體的外防功能。風寒傷及肺臟,會導致腠理閉塞,風寒鬱結於肺,清肅之氣無法暢通,就會產生痰液,引起咳嗽。
另外,寒涼的食物進入胃部,經由脾經上傳到肺部,也會導致肺寒,内外邪氣互相作用,就會引起咳嗽。
火邪咳嗽
火邪過盛灼傷肺金,會導致肺氣鬱結,胸悶脹滿,嚴重時會出現乾咳無痰,或咳出帶血的痰液。過度縱慾導致腎虛,陰虛生火,肺津耗損,津液和氣血都會化為痰液。痰液阻滯氣機,會影響肺臟的升降功能。
咳嗽總論
有人說咳嗽是衛氣不足所致,也有人說是榮血不足所致。外傷六氣,包括風寒暑濕燥火,會隨著風向寒暑濕燥火等外邪入侵人體,影響不同的部位,可以根據症狀判斷。內傷七情,都是由胃部感受影響,而最終影響肺臟。
傷風咳者,增寒壯熱,自汗惡風,口乾煩躁,宜麻黃。遺屎,赤石脂。
傷寒咳者,發熱無汗惡寒,無渴。
傷暑咳者,煩熱引飲,或吐沫、聲嘶、咯血。
傷濕咳者,骨節煩疼,四肢重著,洒洒淅淅。
喜傷心咳者,喉中介介如腫狀,甚則咽腫喉痹,又自汗咽乾,咯血,此勞傷心,小腸受之咳與氣俱失,宜芍藥甘草湯。又心咳桂枝湯。
怒傷肝咳,而兩脅下痛,不可轉側或則兩胠下滿,左脅偏痛,引少腹,此怒傷肝。宜小柴胡湯;膽受之,嘔苦汁,宜黃芩半夏湯,加甘草治之。
白話文:
傷風咳嗽的人,會伴隨着身體發寒、發熱、自汗、怕風、口乾舌燥、心煩等症狀,適合服用麻黃。如果還有遺屎的情況,可以服用赤石脂。
傷寒咳嗽的人,會發熱但沒有汗、怕冷、不口渴。
傷暑咳嗽的人,會感到煩熱口渴,還可能伴隨着吐沫、聲音嘶啞、咯血等症狀。
傷濕咳嗽的人,會感到骨節疼痛、四肢沉重,並伴隨着輕微的咳嗽。
喜傷心咳嗽的人,會感覺喉嚨有異物感,像腫了一樣,嚴重時甚至會咽喉腫痛,還會自汗、咽乾、咯血,這是由於勞傷心臟,小腸受到影響導致咳嗽,氣力也衰退,適合服用芍藥甘草湯。心咳也可以用桂枝湯治療。
怒傷肝咳嗽的人,會感到兩脅下疼痛,無法翻身,或者兩脅下脹滿,左脅偏痛,並延伸至小腹,這是由於怒傷肝臟。適合服用小柴胡湯;如果膽囊受到影響,會嘔吐苦汁,適合服用黃芩半夏湯,並加入甘草一起服用。
思傷脾咳,而兩脅下痛,引肩背,又腹脹,心痛不飲食,此飢飽之傷,宜升麻湯。胃受之,嘔長蟲,烏梅湯,又云人參主之。
憂傷肺咳,而喘息有聲,甚則吐血,或吐白沫,口燥聲嘶,此叫呼傷肺;大腸受之,遺屎,治同氣下條,又云枳殼治之。
恐傷腎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則咳涎,或寒熱喘滿引腰背,此房勞傷腎,宜麻黃細辛附子湯;膀胱受之,遺溺,宜茯苓甘草湯治之。
白話文:
思慮過度傷脾導致咳嗽,並且兩肋下方疼痛,牽連到肩膀和後背,還有腹脹、心痛、不想吃飯,這是因為飲食不節造成的傷害,應該服用升麻湯。胃受到傷害,就會嘔吐長蟲,可用烏梅湯治療,也有人說人參可以治療。
憂愁傷肺導致咳嗽,並且喘不過氣來,有聲音,嚴重的話會吐血,或者吐白色泡沫,口乾舌燥,聲音嘶啞,這是因為大聲叫喊傷了肺;大腸受到傷害,就會便祕,治療方法跟氣下條相同,也有人說枳殼可以治療。
恐懼傷腎導致咳嗽,並且腰背連成一片疼痛,嚴重的話會咳出痰液,或者寒熱交加、呼吸困難,牽連到腰背,這是房事過度傷了腎,應該服用麻黃細辛附子湯;膀胱受到傷害,就會尿失禁,應該服用茯苓甘草湯治療。
久嗽不已三焦受之,腹滿不欲食,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令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宜異功白朮散。
張論,有貧者外感之由,經曰: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又曰:歲火太過,肺金受邪,病嗽是也。有富貴者,多食厚味,熱痰所成也。謂之涎嗽是也。
李論,皆脾弱受病,肺金受邪,飲食不行,留積而成痰,沖肺道而成嗽。
劉論,皆脾虛而成痰,傷肺風而成嗽。
有論痰嗽潮熱四證:
因痰嗽者,潮熱大體雖同,動作有異,或因虛傷冷,則先痰嗽,嗽久而不已,血形如線,隨痰而出,惡寒發熱,右寸脈浮而數,外證日輕夜重,面白痰清。
白話文:
有人分析痰嗽伴隨潮熱的四種症狀:
雖然這些痰嗽伴隨潮熱的症狀大致相同,但表現方式有所不同。有些是因虛寒所致,會先出現咳嗽,咳嗽久久不停,痰中帶有血絲,像線一樣,患者畏寒發熱,右寸脈浮數,白天症狀輕,晚上症狀重,臉色蒼白,痰清稀。
因憂愁大怒則吐血,而後痰嗽,少寒多熱,左寸脈沉小而數,外證心下噎塞,情思不樂,飲食不下。
或蠱注相搏,或死魂相逐,則先嘔血,不知來處,微有痰嗽,漸生寒熱,兩手脈弦細而數,外證食不為肌,煩亂動變不常,身體痠疼倦,久久嗽搐痰多,或喘、或瀉即死。
或先因傷寒傷濕,解利不盡,雖病退人起,飲食減少,不生肌肉,身倦無力,勞力則熱,身體痠疼如勞狀,但不吐血、不發潮熱,經二三年,醫無驗,此是餘毒伏在經絡,其脈弦也,再發即愈。
治法論,咳嗽痰嗽分而為二。
咳者,謂無痰而有聲,乃肺氣傷而不清,關於肺也,宜以辛潤其肺,青陳皮以散三焦之氣壅。
白話文:
因為憂愁、大怒,就會吐血,接著出現痰咳,稍微有點寒意,卻多半是發熱,左寸脈沉而小且快速,外在症狀是心口堵塞,心情鬱悶不舒暢,吃不下東西。
有時候是邪氣互相搏鬥,或是死魂互相追逐,就會先嘔血,不知道血從哪裡來,稍微有點痰咳,逐漸出現寒熱交替,兩手脈弦細而快速,外在症狀是吃進去的食物無法轉化為肌肉,精神煩躁,行為舉止不穩定,身體痠痛疲倦,久而久之會咳嗽、抽搐,痰液很多,或是喘不過氣,或是腹瀉,然後就死了。
有時候是先因為傷寒或濕邪入侵,治療後腹瀉未止,雖然病情消退,人也恢復了,但是食慾減退,肌肉不長,身體疲倦無力,勞動就會發熱,身體痠痛,就像勞累過度一樣,但不會吐血,也不會發熱,持續兩三年,醫生也無能為力,這是因為殘餘的毒氣潛伏在經絡裡,脈象弦細,再次發作就痊癒了。
治療咳嗽、痰咳要分開來看。
咳嗽,是指沒有痰卻有聲音,是肺氣受損,無法清氣上行,導致肺氣不順,應該用辛溫藥物潤肺,用青皮疏散三焦的鬱滯之氣。
嗽者,謂有痰而無聲,乃脾濕而為痰,而以嗽,皆積於肺也。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濕咳而為嗽也,蓋脾無留濕,雖傷肺氣而不為痰。然寒暑燥濕風火皆令人嗽,獨濕病痰飲入胃留之而不行,上入於肺則為咳嗽也。宜以化痰為先,下氣為上。假令濕在心經謂之熱痰,濕在肝經謂之風痰,濕痰濕在肺經謂之氣痰,濕在腎經謂之寒痰。
能食者下之;不能食者厚朴湯主之。
痰而熱者,柴胡湯加石膏主之。
痰而寒者,小青龍加杏仁主之。
白話文:
咳嗽是指有痰但沒有聲音,這是因為脾濕化為痰,積聚在肺部,才會引起咳嗽。咳嗽通常是因為肺氣受損,導致脾濕動盪,進而引發咳嗽。如果脾臟不留濕氣,即使肺氣受損也不會產生痰。然而,寒暑燥濕風火都能導致咳嗽,其中濕氣病會讓痰飲積聚在胃裡無法排出,向上進入肺部就造成咳嗽。治療咳嗽應優先化痰,其次是降氣。如果濕氣在心經,就稱為熱痰;濕氣在肝經,就稱為風痰;濕氣在肺經,就稱為氣痰;濕氣在腎經,就稱為寒痰。能吃飯的患者可以瀉下治療;不能吃飯的患者可以用厚朴湯治療。痰熱者可以用柴胡湯加石膏治療;痰寒者可以用小青龍加杏仁治療。
張之治風痰,以通聖散加半夏。
暑痰以白虎、涼膈。
火痰以黃連解毒。
濕痰以五苓白朮。
燥嗽以木香葶藶散。
寒嗽以寧神寧肺散,更分吐、汗、下也。
又大熱大飲,凝於胸中而成濕,故作痰矣。宜吐之。
方,南星,半夏,枳殼,陳皮
風痰脈弦加通聖散,
熱痰脈洪,加小柴胡、青黛、黃連;
白話文:
治療風痰,用通聖散加上半夏。暑痰用白虎湯、涼膈散。火痰用黃連解毒。濕痰用五苓散加白朮。燥咳用木香和葶藶散。寒咳用寧神散,可以分為吐、汗、下三法治療。此外,大熱大飲,凝結於胸中形成濕氣,就會導致痰症,宜用吐法治療。處方:南星、半夏、枳殼、陳皮。風痰脈弦,加通聖散;熱痰脈洪,加小柴胡、青黛、黃連。
濕痰脈緩,加蒼朮、防己;
寒痰脈沉,加桂、杏仁、小青龍;
氣痰脈澀,加青皮、陳皮;
氣上逆,加苦葶藶;
氣促加人參、桔梗;
發熱加黃芩、桔梗;
熱上喘湧,加寒水石、石膏;
痞加枳實,重加茯苓;
浮腫加郁李仁、杏仁、澤瀉、茯苓;
大便秘,加大黃;能食,加承氣;不能食,加川樸。
白話文:
濕痰脈緩,加蒼朮、防己;寒痰脈沉,加桂枝、杏仁、小青龍湯;氣痰脈澀,加青皮、陳皮;氣上逆,加苦葶藶;氣促加人參、桔梗;發熱加黃芩、桔梗;熱上喘湧,加寒水石、石膏;痞加枳實,重加茯苓;浮腫加郁李仁、杏仁、澤瀉、茯苓;大便秘,加大黃;能食,加承氣湯;不能食,加川樸。
利膈丸,治胸中不利,痰嗽喘促。
木香,檳榔(各一錢),枳殼(麩炒一兩),厚朴(三兩),大黃(酒製一兩),川歸,人參(各三錢)
紫蘇飲子,治脾肺受寒痰涎嗽。
紫蘇子,桑白皮,青皮,陳皮,杏仁,麻黃,半夏,五味,炙甘草,人參
千緡湯,治痰。
半夏(一兩),皂角(去皮弦子半兩),雄黃
白話文:
利膈丸,用來治療胸中不適,痰多咳嗽呼吸急促。
方劑包含木香、檳榔(各一錢)、枳殼(麩炒一兩)、厚朴(三兩)、大黃(酒製一兩)、川歸、人參(各三錢)。
紫蘇飲子,用來治療脾肺受寒引起的痰涎咳嗽。
方劑包含紫蘇子、桑白皮、青皮、陳皮、杏仁、麻黃、半夏、五味子、炙甘草、人參。
千緡湯,用來治療痰症。
方劑包含半夏(一兩)、皂角(去皮弦子半兩)、雄黃。
上以水三升,姜八片,煎至半,以手揉洗之絹袋取清汁服。
秘方,治風寒,行痰,開腠理。
二陳湯,加麻黃、杏仁、桔梗。
治火嗽,黃芩,黃連,栝蔞,海石
治勞嗽,四物湯加竹瀝、薑汁。
治肺脹及火鬱
訶子,杏仁,半夏,栝蔞,青黛,香附子
治痰積方
南星,半夏,栝蔞,青黛,石咸
肝痛疏肝氣加青皮;
上半日嗽,多屬胃火,加貝母、石膏;
白話文:
先用三升水,加八片薑,煎煮至一半,用絹袋裝好,用手揉洗,取清汁服用。這秘方可以治療風寒,行痰,開腠理。
治療火嗽,可用黃芩、黃連、栝蔞、海石。
治療勞嗽,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竹瀝和薑汁。
治療肺脹和火鬱,可以用訶子、杏仁、半夏、栝蔞、青黛、香附子。
治療痰積,可以用南星、半夏、栝蔞、青黛、石咸。
肝痛疏肝氣,可以加青皮。
上半日咳嗽,多半是胃火,可以加貝母和石膏。
下半日嗽,多屬陰虛,加知母、黃柏、川芎、川歸,虛甚好色者,加人參膏、陳皮、生薑。
酒病嗽
白礬(研一兩),杏仁(一升)
上以水一升,煎乾,攤瓦上,露一宿,炒乾,夜飯後嚼杏仁十五個。
鵝管石散,治風入肺脘。
南星,雄黃,款冬花,鵝管石
上為末入艾中,放姜置舌上灸,煙入咽內,以多為妙。
白話文:
下午開始咳嗽,大多屬於陰虛,可以加上知母、黃柏、川芎、川歸,如果虛弱得厲害,而且好色,可以加人參膏、陳皮、生薑。
酒病引起的咳嗽:
用白礬(研磨成一兩),杏仁(一升),
以上材料用水一升煎煮至乾,攤在瓦片上,露過一夜,炒乾,晚上飯後嚼杏仁十五個。
鵝管石散,可以治療風邪入侵肺脘。
用南星、雄黃、款冬花、鵝管石,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放入艾草中,放薑片置於舌頭上灸,煙氣直通咽喉,以煙氣多為最佳。
青礞石丸,化痰。
沉香丸,治痰。
痰嗽
南星,半夏,茯苓,陳皮,風化硝,貝母,活石,白芥子
熱加黃芩、青黛,風加皂角,濕加蒼朮;加枳實,潤加栝蔞仁。
勞嗽
四君子,百合,款花,細辛,桂,五味,阿膠,天門冬,杏仁,半夏,黃耆,芍藥
上水煎服。
白話文:
方劑
- 青礞石丸: 化解痰濕。
- 沉香丸: 治療痰症。
症狀
- 痰嗽: 咳嗽帶痰。
藥方
- 藥材: 南星、半夏、茯苓、陳皮、風化硝、貝母、活石、白芥子。
- 熱證加藥: 黃芩、青黛。
- 風證加藥: 皂角。
- 濕證加藥: 蒼朮。
- 氣滯加藥: 枳實。
- 燥潤加藥: 栝蔞仁。
勞嗽
勞累引起的咳嗽。
藥方
- 藥材: 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百合、款冬花、細辛、桂枝、五味子、阿膠、天門冬、杏仁、半夏、黃耆、芍藥。
-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注釋
- 方括號內是中藥材的現代名稱。
- 四君子湯:補氣益脾的常用方劑。
- 勞嗽:多因肺氣虛弱、脾胃失調而引起,需補益肺脾,潤肺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