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上 (2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24)

1. 搖頭(五十二)

搖頭,有搖頭言者,里痛也,痛使之然。

有口噤背反張者,痓也,風使之然。

白話文:

當一個人搖頭,並伴隨著搖頭的行為來表達他的言語,這通常是由於內部的頭部疼痛所導致的,是疼痛使人做出這樣的反應。

另一種情況,如果一個人嘴巴緊閉,背部僵硬到彎曲的程度,這就是所謂的痙攣現象,這種狀況通常是因風邪入侵身體所引發的。

2. 不治證

有形體如煙燻,頭搖直視,此心絕也,乃陰極陽無根矣死。

白話文:

「如果病人的外觀像被煙燻過一樣,且有頭部不停搖晃,眼神直視無神的症狀,這表示心臟的功能已經衰竭。這意味著體內的陰寒已達到極點,而體內的陽氣幾乎沒有支撐,這是瀕臨死亡的徵兆。」

3. 瘛瘲(五十三)

瘛瘲,瘛者,筋脈縮急也。瘲者,筋脈伸緩也,伸縮不止,俗曰發搐,並邪熱盛也,熱盛則風搏並經絡。風主動,四肢動而不寧,若以祛風滌熱治之亦有可生,若妄加灼火發表之藥則死矣。

白話文:

「瘛瘲」這種病症,「瘛」指的是筋脈緊縮的情況。「瘲」則是指筋脈過度鬆弛的現象。筋脈持續地收縮與放鬆,常被稱為抽搐。此病通常是由於邪熱過盛所致,熱氣旺盛會導致風邪與身體的經絡糾纏在一起。風邪會使四肢活動不穩,不停搖晃。如果用祛風和清熱的方式來治療,病人有可能康復。但如果隨意使用火灸或發汗的藥物,那可能會導致病人死亡。

4. 不仁(五十四)

不仁,謂不柔和,不知痛癢,不知寒熱也。

由氣血虛少,邪氣擁盛,正氣不能通行而致也。

白話文:

所說的「不仁」,就是指肢體失去正常的柔韌性,對痛癢、冷熱等感覺遲鈍或完全無感。

這通常是由於氣血不足,而邪氣過盛,導致身體的正常氣血運行受阻,無法順利到達身體各部位所造成的結果。

5. 直視(五十五)

直視,視物而目睛不轉動也,能轉動者非也。

直視為不治之疾,由正氣已脫,邪氣極盛也。

有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者,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內實也,可下之。

白話文:

【直視(五十五)】

所謂的「直視」,是指看東西時眼睛不轉動的情況,如果眼睛能轉動就不算是直視。

直視是無法治療的疾病,因為身體的正常氣息已經流失,而異常的氣息卻非常旺盛。

有的人眼前模糊不清,眼睛不協調,但身上沒有任何表面或內部的病徵,只是排便困難,身體微微發熱,這顯示他的體內有實症,可以通過瀉下療法來治療。

希望這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6. 鬱冒(五十六)

鬱冒,昏迷也。鬱則氣不舒,冒則神不清。

由虛極而乘寒,如少陰病下痢止而頭眩而冒者死,此虛極也。

白話文:

"鬱冒",就是指一種昏迷的狀態。當一個人感到鬱悶,就表示他的氣息不順暢;當他感到冒汗或頭暈,這代表他的精神狀態不清醒。

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人體極度虛弱時又遭受寒冷侵襲的情況下,例如,在少陰病(一種中醫理論中的病證)中,如果患者原本有下痢的情況,後來下痢停止,但卻出現頭暈和昏迷的症狀,這就代表他的身體已經達到極度虛弱的狀態。

7. 動氣(五十七)

動氣,臍傍築築然動跳也。

由真臟之氣虛發動也,雖有攻裡發表之證,不可汗下。

肝內證,臍左有動氣,肺臍右;心臍上;腎臍下,並按之牢,若痛,必待問而知。

白話文:

【動氣(五十七)】

動氣,指的是在肚臍旁邊有明顯的脈搏跳動現象。

這是因為真正的臟腑之氣虛弱所導致的,即使出現了需要攻下或發汗的症狀,也不能輕易地進行汗出或瀉下治療。

在肝臟相關的病症中,如果在肚臍左側能摸到動氣;肺部問題,則是在肚臍右側;心臟疾病,動氣會在肚臍上方;腎臟疾病,動氣會在肚臍下方。這些部位如果摸起來堅硬,且患者感到疼痛,通常需要進一步詢問病人才能確定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