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中 (12)
卷之中 (12)
1. 小便不禁(二十八)
膀胱不約為遺溺。
小便不禁韭子丸,出《三因方》,治腎冷。
韭子(六兩),蓯蓉,鹿茸,牛膝,菟絲子,巴戟,石斛,杜仲,川歸,地黃,桂
上隨分酌用為丸。
阿膠散,治失禁。
阿膠(炒二兩),牡蠣(煅),鹿茸(酥炙四兩任下)
茯苓丸,治心腎虛淋瀝。
白話文:
膀胱控制不住,就會尿失禁。
小便失禁可以用韭子丸來治療,這方出自《三因方》,主要用於治療腎虛寒。
配方:韭子(六兩)、蓯蓉、鹿茸、牛膝、菟絲子、巴戟、石斛、杜仲、川歸、地黃、桂,以上藥材按照比例混合製成丸劑服用。
阿膠散可以用來治療失禁。
配方:阿膠(炒二兩)、牡蠣(煅)、鹿茸(酥炙四兩任下)
茯苓丸可以治療心腎虛導致的尿頻。
赤白茯苓(各二兩),地黃汁,好酒熬成膏丸,鹽酒任下。
大小便閉者,外有骨熱不同。
關格者,外有肝實熱、心實熱。
便利不禁,外有中風濕、肝脾不同。
白話文:
將赤茯苓和白茯苓各取兩兩,用地黃汁和好酒熬成膏狀,製成丸藥,可以用鹽酒送服。
如果大小便不通,身體外側會有骨頭發熱的症狀。
如果關節阻塞,身體外側會有肝臟實熱或心臟實熱的症狀。
如果大小便失禁,身體外側會有中風濕或肝脾不調的症狀。
2. 結燥便閉(腎臟風附二十九)
結燥便閉,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夫腎主大便為津液,津液潤則大便潤。熱燥,脾脈沉數,下連於尺,藏中有熱。亦有吐瀉後,腸胃虛,服熱藥多者,宜承氣下之。
又大便秘,小便數者,謂之脾約。脾血耗燥,肺金受邪,無所攝脾津液枯竭,治宜養血潤燥。
風燥,肺受風邪入腸中,右尺脈浮,宜麻仁丸。
陰結,陰燥欲坐井中,兩尺脈按之虛,或沉細而遲者是。
如有陰證,脈堅實,湯藥中亦少加苦寒,以去燥熱,宜黃柏、知母、附子。
白話文:
結燥便閉
這是指大便乾燥難解,排便困難。原因是火邪入侵體內,潛伏在血液中,消耗了人體的真陰,導致津液虧損不足。腎臟主宰著大便的排泄,並負責滋潤腸道,津液充足則大便潤滑。而火邪導致燥熱,脾經脈象沉而數,下連於尺脈,表明體內有熱。也可能因為之前腹瀉吐瀉導致腸胃虛弱,服用過多溫熱藥物,這時候就應該服用承氣湯來通便。
脾約
指的是大便乾燥,小便次數頻繁。這是因為脾臟的血液被消耗殆盡,變得乾燥,肺金受邪氣侵犯,無法收攝脾臟的津液,導致津液枯竭。治療要以養血潤燥為主。
風燥
是指肺部受風邪入侵,進而影響腸道,右尺脈浮,可以用麻仁丸來治療。
陰結
指的是陰虛燥熱,患者感到身體虛弱,想要坐在井中以求涼爽,兩尺脈按之虛弱,或沉細而遲緩。
陰證
如果患者有陰證,脈象堅實,在湯藥中可以少加一些苦寒藥物,以去除燥熱,常用的藥物有黃柏、知母、附子。
氣燥,尺脈伏也,宜溫補之。
老人產婦,氣弱津液不足而結者,並宜地黃丸。
治法,腎惡燥,以辛潤之。脾結燥,以苦瀉之,如食傷腹滿、腹響是也。
陽結者,散之。陰結者,熱之。
如能食,小便赤,為實,有物秘也,宜麻仁丸、七宣等主之。如不能食者,小便清,為虛,乃氣秘也,宜用厚朴湯主之。
潤腸丸
麻仁,桃仁(一兩),羌活,歸尾,大黃(煨各半兩)
白話文:
如果感到口乾舌燥,並且寸脈沉伏,就應該用溫補的方法調理。老年人和產婦,如果體虛、津液不足,出現便秘的情況,可以使用地黃丸。
治療方法上,腎臟燥熱,要用辛溫潤燥的藥物;脾臟燥結,要用苦寒瀉燥的藥物,比如飲食積滯導致的腹脹、腹鳴等症状。
如果身體出現陽氣結聚,就應該散之;陰氣結聚,就應該溫之。
如果能正常進食,小便顏色偏紅,說明是實證,有宿便積聚,可以使用麻仁丸、七宣丸等藥物治療。如果不能正常進食,小便清澈,說明是虛證,是氣機阻滞導致的便秘,可以用厚朴湯治療。
潤腸丸的組成是:麻仁、桃仁(各一兩)、羌活、歸尾、大黃(煨制,各半兩)。
上蜜丸梧子大。
如大便全秘,加酒製大黃;如血燥大便乾燥,加桃仁、大黃;如風結大便不行,加麻仁、大黃;如風濕,加皂角仁、秦艽、大黃;如脈澀身覺氣短,加郁李仁、大黃;如陰結,加姜附。
厚朴湯,治氣。
厚朴,半夏,甘草(三兩),白朮(五兩),枳實,陳皮(一兩)
外有腳氣虛寒,氣實亦大便不通。
腎臟風,濕也。陰莖癢痛不忍。
白話文:
上蜜丸,大小如梧桐籽。
如果大便完全阻塞,可以加用酒制大黃;如果血燥導致大便乾燥,可以加用桃仁、大黃;如果風邪導致大便不通,可以加用麻仁、大黃;如果風濕問題,可以加用皁角仁、秦艽、大黃;如果脈搏遲緩且感覺呼吸困難,可以加用郁李仁、大黃;如果陰部凝結,可以加用姜和附子。
厚朴湯,用於調理氣機。
成分包括:厚朴、半夏、甘草(各三兩)、白朮(五兩)、枳實、陳皮(各一兩)。
如果有腳氣且體質虛寒,即使體力強壯也可能出現大便不通的情況。
腎臟風病,是因為濕氣造成的。男性生殖器癢痛難忍。
苦參,大黃,荊芥,皂角,洗熏。海螵蛸末敷。
陰包癢蟲蝕
狗脊,黃連,黃柏,水銀,光粉,赤石脂,為末敷,又加黃丹
白話文:
用苦參、大黃、荊芥、皂角泡水清洗熏蒸患處,再用海螵蛸粉末敷在上面。如果陰囊發癢,有蟲子在啃食,就用狗脊、黃連、黃柏、水銀、光粉、赤石脂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再加入黃丹。
3. 頭痛(三十)
太陽頭痛,兼項與攢竹,脈浮緊或關前緊數,惡風寒,宜羌芎活主之。
陽明頭痛,自汗發熱,胃熱上攻,脈浮緩長,或關洪數,石膏、葛、芷主之。
少陽頭痛,額角偏疼,往來寒熱,脈弦細,黃芩、柴胡主之。
太陰頭痛,有濕痰,體重腹痛,脈沉緩,半夏、南星、蒼朮主之。
少陰頭痛,足寒氣逆,為寒厥,脈沉細,細辛、麻黃、附子主之。
白話文:
太陽頭痛
頭疼伴隨頸項疼痛及攢竹穴(眉頭內側)疼痛,脈象浮緊或關脈緊數,怕風寒,宜用羌活、川芎等藥物治療。
陽明頭痛
頭疼伴隨自汗發熱,胃熱上攻,脈象浮緩長或關脈洪數,宜用石膏、葛根、白芷等藥物治療。
少陽頭痛
頭疼偏向額角,伴隨寒熱往來,脈象弦細,宜用黃芩、柴胡等藥物治療。
太陰頭痛
頭疼伴隨濕痰、身體沉重、腹痛,脈象沉緩,宜用半夏、南星、蒼朮等藥物治療。
少陰頭痛
頭疼伴隨足寒氣逆,屬於寒厥,脈象沉細,宜用細辛、麻黃、附子等藥物治療。
厥陰頭痛,頂痛,吐涎沫,厥冷,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
氣虛頭痛,耳鳴,九竅不和,尺脈虛浮,參、耆主之。
血虛頭痛,魚尾上攻,芎、歸主之。
風涎冷痰在鬲上,或嘔吐,脈弦細出寸口,為痰厥,宜吐。
火作痛,痛甚,清之、散之。
濕熱頭痛證,則心煩。
傷風頭痛,半邊偏痛,皆因冷氣所吹,遇風冷則發,寸浮。
食積頭痛,因胃中有陰冷,宿食不化,上衝,右寸緊盛,左屬風,浮為風;右屬痰,滑為痰。
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痰厥頭痛。
白話文:
厥陰頭痛
頭頂疼痛,伴隨吐口水,手腳冰冷,脈象浮而緩,以吳茱萸湯治療。
氣虛頭痛
頭疼伴隨耳鳴,九竅不通,尺脈虛浮,以人參、黃耆治療。
血虛頭痛
頭疼感覺像魚尾向上衝,以川芎、當歸治療。
風涎冷痰
痰涎停滯在胸口,或伴隨嘔吐,脈象弦細,出現在寸口,這是痰厥,需要用藥物催吐。
火作痛
頭痛劇烈,需要清熱散火治療。
濕熱頭痛
伴隨心煩。
傷風頭痛
頭痛偏向一邊,都是因為受涼風吹襲導致,遇到風寒就會發作,脈象寸浮。
食積頭痛
因為胃中有寒氣,宿食積滯,上衝腦部,右寸脈象緊而盛,左寸脈象浮為風,滑為痰。
半夏白朮天麻湯
治療痰厥頭痛。
半夏(二錢),白朮(一錢),天麻(一錢半),人參(一錢),黃耆,蒼朮,陳皮,黃柏,茯苓(一錢半),神麯(炒),澤瀉,乾薑(二錢)
清空膏,治風濕熱諸般頭痛,惟血虛不治。
黃芩(二錢),羌活,川芎,黃連,防風,甘草(錢),柴胡(七分)
白話文:
清空膏方
藥材:
- 半夏 (二錢)
- 白朮 (一錢)
- 天麻 (一錢半)
- 人參 (一錢)
- 黃耆
- 蒼朮
- 陳皮
- 黃柏
- 茯苓 (一錢半)
- 神麴 (炒)
- 澤瀉
- 乾薑 (二錢)
功效: 治風濕熱引起的各種頭痛,但血虛者不適用。
輔方:
- 黃芩 (二錢)
- 羌活
- 川芎
- 黃連
- 防風
- 甘草 (一錢)
- 柴胡 (七分)
上為末,白湯下。
玉壺丸,治風濕痰頭痛。
雄黃,白朮,天麻,南星,半夏
茶調散,吐痰頭痛。
家珍方,治偏頭痛連睛。
石膏,黍黏子(炒)
香芎散,治一切頭風。
香附(二兩炒),甘草,川芎(一兩),石膏(五錢),細茶,荊芥,點服二錢,細辛,防風,川烏,草烏,白芷,荊芥,羌活,煎服
白話文:
藥物放在上面,白湯放在下面。
玉壺丸,治療風濕痰引起的頭痛。
雄黃、白朮、天麻、南星、半夏。
茶調散,治療吐痰引起的頭痛。
家珍方,治療偏頭痛並連帶眼睛疼痛。
石膏、黍黏子(炒)。
香芎散,治療各種頭風。
香附(二兩炒)、甘草、川芎(一兩)、石膏(五錢)、細茶、荊芥,每次服用二錢,細辛、防風、川烏、草烏、白芷、荊芥、羌活,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