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上 (22)
卷之上 (22)
1. 不治證
嘔而脈弱,小便微利,身有微熱見厥者死,此虛寒之甚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且脈搏顯得薄弱,小便排出量少,身體伴有輕微發熱,並出現四肢冰冷的現象,這表示病情非常嚴重,是因為體內虛寒到了極點,這種情況下,病人的預後通常不佳。
2. 悸(四十五)
悸,心忪也,惕然動而不安矣。
有停飲者,飲水多必心下悸,心火惡水,心不安也。凡治悸者,必先治飲,以水停心下,散而無所不至。浸於肺則喘咳,浸於胃則噦噎,溢於皮膚則腫,漬於腸間則利下,可以茯苓甘草湯治之。
有氣虛者,由陽明內弱,心下空虛,正氣內動,心悸脈代,氣血內虛也,宜炙甘草湯補之。
又傷寒二三日,心悸而煩,小建中主之。
少陰病四逆或悸,四逆加桂五分主之。
有汗下之後,正氣內虛,邪氣交擊,又甚於氣虛者也。
太陽病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必心下悸。
又太陽病,若下之身重心下悸者,不可發汗。
少陽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又少陽不可汗,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治法宜鎮固之或化散之,皆須定其氣浮也。
白話文:
【悸(四十五)】
悸,就是心臟跳動得特別明顯,讓人感覺到一種不安。
如果身體裡有多餘的水分停留,飲水過多時,會感到心臟下方有悸動,因為心臟的火性不喜歡水,這使得心臟處於不安的狀態。在治療這種悸動的情況下,我們首先需要處理多餘的水分,因為這些水停留在心臟下方,可能會影響全身各部位。如果水進入肺部,可能導致喘息咳嗽;如果進入胃部,可能引起噁心反胃;如果滲入皮膚,可能導致水腫;如果積聚在腸道,可能引發腹瀉。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茯苓甘草湯來治療。
另一種情況是氣虛,這是由於胃部的陽氣內弱,心臟下方出現空虛感,體內的正氣受到幹擾,心跳加速,脈搏不整,這是氣血內虛的表現,應當使用炙甘草湯來補充。
再者,對於傷寒兩三天後出現的心悸和煩躁,小建中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在少陰病症狀中,如果出現四肢冰冷或心悸,可以使用四逆加桂五分湯來治療。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出汗或排便後,體內的正氣變得虛弱,邪氣趁虛而入,比一般的氣虛更加嚴重。
在太陽病症狀中,如果出汗過多,病人會雙手交叉抱頭,這通常是心臟下方悸動的徵兆。
同樣地,如果太陽病症狀中,使用了下法治療,導致身體沉重,心臟下方有悸動,就不能再用發汗的方法。
對於少陽病症狀,不能隨意嘔吐或排便,否則會導致心悸和驚嚇。此外,少陽病也不能隨便發汗,否則可能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這與胃部有關。如果胃部調節得好,病情就會好轉;如果胃部調節不好,可能會感到煩躁和心悸。對於這種情況,治療的方法可能是穩定或消散氣機,但都需要確定氣機是否浮動。
3. 渴(四十六)
渴,熱也,在裡也。
渴小,熱小,宜五苓散;渴大,熱深,宜白虎加參。
舌乾咽焦,乃腎汁干也,可急下之,腎經上屬舌本,蓋熱入,腎水為所爍,無以灌注咽喉,失下則舌焦而死矣。
白話文:
標題:[口渴(四十六)]
口渴是因爲體內有熱,這熱在身體內部。
如果口渴程度輕微,體內的熱也不嚴重,適合服用五苓散;如果口渴非常嚴重,體內的熱也很深重,適合服用白虎加參湯。
當舌頭乾燥,喉嚨感覺焦灼,這是腎的津液已經耗盡了,應該緊急進行瀉下治療。因爲腎經絡連接到舌根部,熱邪入侵後,腎裏的水分被過度消耗,無法滋潤咽喉,如果不進行瀉下治療,舌頭會幹燥到導致死亡。
以上就是中醫對於口渴的理解和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