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中 (8)
卷之中 (8)
1. 麻木(十二)
麻木,風濕熱下陷入血分陰中,陽道不行。亦有痰在血分者。
人參,芍藥,甘草,升麻,黃耆(助陽道),蒼朮,黃柏,白朮,柴胡,茯苓(除濕熱),川歸(行陰),痰加二陳湯。
白話文:
[麻木(十二)]
麻木的情況,通常是因為風濕熱邪深入到血液和身體的陰性部分,導致身體的陽氣無法正常運行。也有時是因為痰濕滲入血液造成的。
治療上,可以使用人參、芍藥、甘草、升麻、黃耆(這些藥材有助於提升身體的陽氣),蒼朮、黃柏、白朮、柴胡、茯苓(這些藥材能去除濕熱),以及川芎(能調理陰性部位)。如果患者有痰濕的問題,還可加入二陳湯進行治療。
2. 痛風(十三)
痛風,血久得熱,感寒冒濕不得運行,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陰也,亦有血虛痰逐經絡上下作痛。
四物湯,桃仁,牛膝,陳皮,甘草,白芷,黃芩(又本是茯苓),草龍膽
在上屬風,加羌活、威靈仙二倍,桂枝一倍。
在下屬濕,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二倍。
血虛加芎歸,佐以桃仁、紅花。
氣虛加參朮、敗龜板。
有痰加南星。
白話文:
[痛風(十三)]
痛風這種病症,是因為血液長期處於熱狀,再受到寒冷或濕氣的影響,導致血液無法順利流通,因此產生疼痛,夜晚時疼痛更為嚴重,因為這時血液主要在身體內部運行,也有因血量不足,痰濕阻塞經絡,從而引起全身上下疼痛的情況。
治療上,可以使用四物湯,再加上桃仁、牛膝、陳皮、甘草、白芷、黃芩(有些配方會用茯苓代替)、草龍膽等藥材。
如果病癥出現在身體上部,且屬於風邪引發,需加入兩倍的羌活和威靈仙,以及一倍的桂枝。
若病癥出現在身體下部,且屬於濕邪所致,則要增加兩倍的牛膝、防己、木通、黃柏。
若是血液不足,可以加入芎歸,並輔以桃仁、紅花。
若是氣力不足,則應加入人參、白朮和敗龜板。
若存在痰濕問題,可添加南星。
3. 破傷風(十四)
破傷風,風則生熱也。
風襲於瘡,傳播經絡,病如瘧狀,治同傷寒。
脈浮無力,表之太陽也,汗之而愈。
脈長有力,陽明也,下之而愈。
脈浮而弦,少陽也,和解之愈。
大便秘,小便赤,汗不止,病在裡,可速下之。脈沉在裡,承氣下之。
背後搐者,羌活、獨活、防風、甘草。
向前搐者,升麻、白芷、獨活、防風、甘草。
兩傍搐者,柴胡、防風、甘草。右搐者加白芷。
白話文:
[破傷風(十四)]
破傷風這種疾病,是由於風邪入侵導致體內生熱。
當風邪從傷口侵入,並在體內的經絡中擴散,病情表現類似瘧疾,治療方式與感冒相似。
如果脈搏浮弱無力,顯示風邪在皮膚表面,即太陽經,透過發汗可以治癒。
如果脈搏強壯且長,顯示風邪已深入腸胃,即陽明經,需用下瀉的方式治療。
若脈搏浮弱且緊繃,表示風邪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即少陽經,需用和解法治療。
如果大便乾燥,小便顏色深紅,且出汗不止,顯示病根在體內,應迅速採用瀉下療法。脈象沉底表示病在體內,可用承氣湯進行瀉下治療。
如果背部抽搐,可使用羌活、獨活、防風、甘草等藥物。
如果前胸抽搐,則使用升麻、白芷、獨活、防風、甘草等藥物。
如果兩側抽搐,則使用柴胡、防風、甘草,若是右側抽搐,則再添加白芷。
4. 厲風(十五)
厲風,血熱凝結,其氣不清,上體先見多者,氣受之,下體先見多者,血受之。宜醉仙散、再造散、樺皮散、七聖、七宣輩大下之。
醉仙散,治在上。
栝蔞根,苦參,蔓荊子,胡麻子,牛蒡子,防風,枸杞子,白蒺藜。
右末(一錢半),輕粉(二錢),空心臨臥茶下,如醉,下惡臭物為度。
再造散,治在下。
大黃(錢半),皂角(一錢),生者燒灰冷酒下,以蟲盡為度。
大風方,任意加減。
威靈仙,凌霄花,防風,白芷,荊芥,何首烏,川芎,羌活,皂角,石菖蒲,苦參,川歸,烏蛇,白花蛇,姜蠶,全蠍,雄黃,大黃,蘇木,桃仁,蒼耳子,梧桐淚,虻蟲,水蛭,紅花
白話文:
[厲風(十五)]
厲風這種病症,是由於血熱導致血液凝結,使得身體氣血不順。如果上半身出現的症狀較多,那就是氣受到了影響;如果下半身出現的症狀較多,那就是血液受到了影響。適合用醉仙散、再造散、樺皮散、七聖、七宣等藥方進行強力治療。
醉仙散,主要治療上半身的問題。
藥方成分包括:栝蔞根、苦參、蔓荊子、胡麻子、牛蒡子、防風、枸杞子、白蒺藜。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半,加入輕粉二錢,空腹或睡前用茶水送服,直到有醉酒感,並且排出惡臭物質,這就達到治療效果了。
再造散,主要治療下半身的問題。
藥方成分包括:大黃(錢半)、皁角(一錢)。生的皁角燒成灰後,用冷酒送服,直到蟲子被完全清除。
大風方,可以根據病情自行增減藥量。
藥方成分包括:威靈仙、凌霄花、防風、白芷、荊芥、何首烏、川芎、羌活、皁角、石菖蒲、苦參、川歸、烏蛇、白花蛇、姜蠶、全蠍、雄黃、大黃、蘇木、桃仁、蒼耳子、梧桐淚、虻蟲、水蛭、紅花。
5. 冷丹(十六)
冷丹,血風也,血熱也,痰血相搏也。
通聖散,消風散,治血風血熱。
蟬蛻,姜蠶,荊芥
南星散,治痰血相搏。又用吐法。
白話文:
【冷丹(十六)】
冷丹這種病症,是因為血風問題,也是因為血熱,或是血液與痰相結造成的。
使用「通聖散」和「消風散」,可以治療因血風和血熱引起的症狀。
常用藥材如蟬蛻、姜蠶、荊芥等。
「南星散」可用來治療血液與痰相結的情況。另外,有時候也會採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
6. 肺風(十七)
肺風皮燥開折,血出大痛,乃肺熱生風也。
苦參,皂角,蛇肉,荊芥,黃芩,沙參
白話文:
用來治療這種情況的藥材有苦參、皁角、蛇肉、荊芥、黃芩和沙參。」
7. 中風(十八)
中風涎壅,口目喎斜,語言謇澀。熱甚生風,血虛有痰。
中府者,面加五色有表證著四肢,脈浮,惡風寒,拘急不仁,先以小續命湯加減,發其表,調以通聖散辛涼之劑。
中藏者,唇吻不收,舌不轉而失音,耳聾而眼盲,鼻不聞香臭,便秘,宜三化湯通其滯,調以十全四物。
血虛有痰半身不遂,涎潮昏塞,宜以四物四君子隨氣虛血虛加二陳湯用之,調以涼劑導痰行氣也,或權宜吐之。
中經者,內無便溺之阻,外無留結之患,宜大秦艽調之。
手足拳攣,筋脈抽掣,中於風冷者也,脈應弦急,治宜緩風之藥。
手足彈曳,四肢癰緩,中於風熱者也,脈應浮緩,治宜涼熱消風之劑。
口目喎斜,乃風賊陽明胃土者也,有寒則急引頰移,有熱則筋緩不收,偏於左則左寒而右熱,偏於右則右寒而左熱也。
小續命湯,治表。
麻黃,桂枝,芍藥,甘草,人參,黃芩,防己,川芎,杏仁(一兩),防風(半兩),附子(半兩)
無汗惡寒加麻黃、杏仁、防風。
無汗身熱加白虎。
無汗身涼加姜附。
有汗惡風加桂枝、杏仁、芍藥。
有汗身熱加葛根、黃芩、桂。
有汗無熱加桂附。
三化湯
朴硝(厚朴是),大黃,枳實
大秦艽湯,養血榮筋。
四物湯,秦艽(三兩),獨活,羌活,白茯苓(一兩),防風,甘草,白芷,白朮(一兩),石膏(二兩),細辛(半兩)
獨聖散,吐痰潮。
瓜蒂(一兩炒黃為末),茶末(三錢),齏汁調下則吐。
如風癇加全蠍,有蟲加狗油、雄黃、芫花,立吐,後須降火安神。
瀉青丸,治風熱,瀉肝安神。
川芎,川歸,防風,羌活,梔子,龍膽,大黃,蜜丸竹葉湯下。
通聖散
瀉青丸去羌活、龍膽,加麻黃、薄荷、荊芥、芍藥、芒硝、連翹、白朮(半兩)桔梗、黃芩、石膏(各一兩),甘草(二兩),滑石(二兩),姜煎服。
二陳湯加竹瀝薑汁治痰,氣虛加四君子,血虛加四物湯。
中風有急中不省,口角流涎,喉中作聲,脈浮緩者,先去其痰,後治風熱,又次養血益陽,其證有不同者,皆風熱涎潮,隨其何藏有虛而襲之。
如肝虛中風,脈應左關,面色青,診在目,左脅偏痛,筋急,頭目瞤。
如心虛中風,脈應左寸,面色赤,診在舌,不能言,不可轉側,呼怒叫。
如脾虛中風,脈應右關,面色黃,診在唇,怠惰不能飲食,嗜臥如醉。
如肺虛中風,脈應右寸,面色白,診在鼻,喘逆面腫。
如腎虛中風,脈應左尺,面色黑,診在耳,面龐然浮腫,腰脊痛。
胃虛中風,脈應人迎兩關,並浮而大。飲食不下,腹脹,食寒則泄,喎斜不隨。邪中心肺,涎潮逼塞。
四肢縱緩,以風散涎注於關節,氣不能行,故四肢不遂。
舌強不能言,風入心脾涎中之,口噤不能言,以風冷客滯心肺,涎塞也。
四肢拘攣,以風冷邪氣中肝藏,使筋攣也。
風柔,以風熱中肝藏,使筋緩也。
白話文:
[中風(十八)]
如果發生中風,會有口水多、口眼歪斜和說話不清的症狀。這是因為身體過熱導致中風,或是血液不足產生痰液。
對於面部呈現不同顏色且四肢有表證的人,脈搏輕浮,怕風怕寒,身體緊繃無力,我們可以先使用小續命湯加減,來發散表證,再用通聖散這種辛涼的藥劑調理。
對於脣部無法閉合、舌頭無法轉動且失聲、聽覺喪失、視力受損、嗅覺失靈及便祕的患者,適合使用三化湯來疏通腸胃,再用十全四物湯調理。
對於因血液不足導致有痰,且半身無法活動的病人,會有口水多、昏迷的症狀。這時,應該使用四物湯和四君子湯,根據氣血的虛弱程度加入二陳湯,再用清涼的藥劑來化痰順氣,必要時可考慮催吐。
對於沒有排泄問題,也無皮膚病變的患者,大秦艽湯會是很好的選擇。
手腳蜷曲,筋骨抽搐,這是因為受到風冷影響,脈搏會呈現緊繃的狀態,治療上需要使用緩解風冷的藥物。
手腳軟弱無力,四肢疼痛緩慢,這是因為受到風熱影響,脈搏會呈現輕鬆的狀態,治療上需要使用降溫和消風的藥劑。
口眼歪斜,這是因為風邪侵入陽明胃經。若感受寒氣,臉部肌肉會緊繃,若感受熱氣,臉部肌肉會鬆弛,若偏左邊,表示左邊有寒氣右邊有熱氣,反之亦然。
小續命湯,用於治療表證。 成分:麻黃、桂枝、芍藥、甘草、人參、黃芩、防己、川芎、杏仁、防風、附子等。
若無汗且畏寒,增加麻黃、杏仁和防風。 若無汗但身體發熱,加入白虎湯。 若無汗且身體冰冷,加入乾薑和附子。 若有汗且畏風,增加桂枝、杏仁和芍藥。 若有汗且身體發熱,加入葛根、黃芩和肉桂。 若有汗但無熱感,加入肉桂和附子。
三化湯: 成分:朴硝(厚朴)、大黃、枳實。
大秦艽湯,用於滋養血液和筋骨。 成分:四物湯、秦艽、獨活、羌活、白茯苓、防風、甘草、白芷、白朮、石膏、細辛。
獨聖散,用於催吐痰液。 成分:瓜蒂、茶末。需用醋汁調和服用以催吐。
瀉青丸,用於治療風熱,清肝安神。 成分:川芎、川歸、防風、羌活、梔子、龍膽、大黃,以蜜丸形式,用竹葉湯吞服。
通聖散: 瀉青丸去掉羌活和龍膽,加入麻黃、薄荷、荊芥、芍藥、芒硝、連翹、白朮、桔梗、黃芩、石膏、甘草、滑石,用薑水煎服。
二陳湯加入竹瀝和薑汁用於治療痰液,氣虛時加入四君子湯,血虛時加入四物湯。
對於中風嚴重到失去意識,口角流口水,喉嚨有聲音,脈搏輕緩的患者,應先清除痰液,再治療風熱,接著滋養血液和增強陽氣。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但大致上都是因為風熱和痰液導致,再根據不同的臟器虛弱程度而被風邪所侵襲。
例如肝臟虛弱導致的中風,脈象會出現在左手關部,臉色蒼白,眼睛不舒服,左側肋骨疼痛,筋骨緊繃,頭部和眼睛跳動。
心臟虛弱導致的中風,脈象出現在左手寸部,臉色紅潤,舌頭不能正常運作,無法轉動身體,會有怒吼尖叫的情況。
脾臟虛弱導致的中風,脈象出現在右手關部,臉色黃,嘴脣不舒服,疲倦無力,無法正常飲食,像喝醉一樣嗜睡。
肺臟虛弱導致的中風,脈象出現在右手寸部,臉色蒼白,鼻子不舒服,呼吸困難,面部浮腫。
腎臟虛弱導致的中風,脈象出現在左手尺部,臉色暗沉,耳朵不舒服,面部浮腫,腰部脊椎疼痛。
胃臟虛弱導致的中風,脈象出現在人迎穴和兩關穴,脈搏輕浮且大。飲食困難,腹部脹滿,吃寒食會拉肚子,口眼歪斜,四肢無法活動。邪氣侵入心臟和肺臟,痰液堆積,造成呼吸困難。
四肢無力,是因為風邪散佈,涎液流入關節,導致氣血不暢,所以四肢無法正常活動。
舌頭僵硬無法說話,是因為風邪進入心臟和脾臟,涎液堆積,導致口齒不清。
四肢蜷曲,是因為風邪侵入肝臟,導致筋骨緊繃。
風柔,是因為風熱侵入肝臟,導致筋骨鬆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