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中 (7)
卷之中 (7)
1. 疸(六)
疸,有酒疸、女勞疸、女疸,日晡熱、足下熱,皆濕熱為之。有谷疸、酒疸、黃汗,前治相同,宜五苓散、茵陳湯下。
白話文:
關於黃疸病,有因過量飲酒導致的酒疸,有因過度勞累加上婦科問題引發的女勞疸,以及單純的女疸。這些情況會出現下午時段發熱,以及腳底發熱的症狀,都是由於濕熱所引起的。
另有一種是由飲食過度造成的谷疸,以及前述的酒疸和伴隨黃汗現象的黃汗疸,這些病症的治療方式類似,適合用五苓散和茵陳湯來治療。
2. 不治證
女疸其症額黑,日晡熱,小腹急,足下熱,便黑時溏,此大熱交接入水腎虛流濕於脾也,脈寸口無脈,口鼻氣冷者死。
白話文:
女性患有黃疸病,其特徵是額頭出現黑色素沉著,每天下午時分會發燒,小腹部有緊繃感,腳底發熱,排泄物時常呈現黑色且稀爛,這是因為體內熱氣過盛與水腎虛弱,導致濕氣影響到脾臟的運作。如果在手腕脈搏的寸口位置摸不到脈搏,且口鼻散發出冰冷氣息的話,這代表病情已嚴重到無法救治了。
3. 瘧(七)
瘧脈弦數者多熱,又風痰也。弦遲者多寒。風宜汗之;寒宜溫之;痰宜吐之。弦小緊者可下之;緊數者可汗之灸之。浮大者可吐之。
太陽經謂之風,宜汗。陽明經謂之熱,宜下。少陽謂之風熱,宜和解之。三陽經謂之溫瘧,宜從太陰論之
不可早截,寒之不久,腎之虛,熱之不久,心之虛,截之早,其邪不盡,正氣愈勝矣,當先服小柴胡一二帖,扶正散邪,方可截。夜間發者屬陰,加升麻、桔梗開提之,至於陽分截。
補發丹,治久瘧痰邪相合者帶虛。
小柴胡,二陳湯,蒼朮,葛根,常山
虛加人參,白朮
老瘧丹,治風水入陰在臟用氣血間日發。
川芎,臺芎,白芷,蒼朮,桃仁,紅花,川歸,白朮,黃柏,甘草,露星月飲
常山飲,黎蘆散
白話文:
[瘧疾(七)]
患有瘧疾且脈象呈現弦數的,通常表示體內有較多的熱氣,也可能夾雜風邪與痰濕。若脈象呈現弦遲,則多半是因為寒氣過重。對於風邪引起的瘧疾,宜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寒氣引起的瘧疾,應使用溫熱的療法;痰濕引起的瘧疾,則應該採用催吐的方法。脈象細小且緊繃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瀉下療法;脈象緊而數的,可以透過發汗或艾灸來治療。脈象浮大者,則可用催吐法。
如果瘧疾發生在太陽經,這是風邪所致,應採用發汗療法。如果發生在陽明經,是因為體內有熱,適合用瀉下法。若在少陽經,這是風熱交加,應採取調和的方法治療。若是三陽經都受影響,稱為溫瘧,這種情況應從太陰經的角度去分析治療。
治療瘧疾時,不宜過早地進行截斷療法。寒氣短暫,可能代表腎氣虛弱;熱氣短暫,可能表示心氣不足。如果過早進行截斷療法,體內的邪氣未必能完全清除,反而會讓正氣更受損。應先服用一兩帖的小柴胡湯,以扶正氣散邪氣,之後再考慮截斷療法。夜晚發病的,屬於陰性,需添加升麻、桔梗,以提升陽氣,然後再進行截斷療法。
補發丹,適用於長時間患有瘧疾,且痰濕與虛弱並存的情況。
小柴胡湯、二陳湯、蒼朮、葛根、常山,這些是基本藥方。若體虛,可加入人參、白朮。
老瘧丹,適用於風水進入陰臟,影響到氣血,間隔一天發作的情況。
川芎、臺芎、白芷、蒼朮、桃仁、紅花、川芎、白朮、黃柏、甘草,這些藥材可配合露星月飲使用。
常山飲,以及黎蘆散,也是常用的療法。
4. 中暑(八)
中暑脈虛身熱,頭痛惡熱,躁熱大渴,自汗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精神不足,兩腳痿弱,煩躁,狀如傷寒。辛苦之人,動而火勝,熱傷氣也,脈洪而大,白虎加參主之,安佚之人,靜而濕勝,頭痛惡寒,拘急支節疼,大熱無汗,火勝金位,脈沉而實,白虎加蒼朮主之。
陰勝陽之極,甚則傳腎肝,為痿厥,清暑益氣湯主之,虛也。
黃連香薷飲,治暑身熱。
挾痰加半夏,虛加參耆。
清暑益氣湯,治暑傷金虛甚,五苓散
白話文:
[中暑(八)]
中暑後,脈搏顯得虛弱且身體發熱,有頭痛並對熱度感到不適,心情煩躁且非常口渴,易出汗、疲倦想躺著,四肢無力,精神不佳,雙腿無力,心情煩躁,症狀類似感冒。對於勞碌工作的人來說,活動過多會導致火氣旺盛,熱氣損傷了體內的氣血,脈象顯得洪大,這種情況下可用白虎加人參湯來調理。
對於生活閒逸的人來說,即使在靜止狀態下,濕氣也可能占上風,表現為頭痛畏寒,關節僵硬疼痛,雖然天氣炎熱但不出汗,這是火氣過盛,影響到肺部功能,脈象顯示深沉且結實,這時可使用白虎加蒼朮湯來治療。
當陰氣勝過陽氣到極點,嚴重時可能影響到腎臟和肝臟,導致肢體無力,甚至昏厥,這時可服用清暑益氣湯,這是因為體質虛弱所導致。
黃連香薷飲可以治療因中暑引起的身體發熱。
若併有痰多問題,可加入半夏;若是體質虛弱,可加入人參和黃耆。
清暑益氣湯用於治療中暑後,肺部虛弱的情況非常嚴重,五苓散則是另一種治療選擇。
5. 不治證
四日之外,譫語、口乾、潮熱、失視、失溲者死。
白話文:
在四天之後,如果出現了胡言亂語、口渴舌乾、體溫像潮汐般間歇性升高、視力喪失、以及無法控制排尿的情況,這表示病況危急,預後不良。
6. 厥(九)
脈沉微而不數,謂之,寒厥,,乃縱欲於秋冬,陽奪於內,精氣下溢,陽衰陰氣獨行。
脈沉數,謂之,熱厥,乃醉飽入房,陰氣虛,陽氣入,腎氣衰,陽獨勝。
氣虛,四君子主之。
血虛,四物主之。
熱,用承氣下之。
痰,用白朮竹瀝。
白話文:
[厥(九)]
脈搏微弱且不急促,這稱為「寒厥」,是因為在秋冬季節過度縱慾,導致體內的陽氣流失,精氣向下洩漏,使得陽氣衰弱而陰氣獨自運行。
脈搏深沉且急促,這被稱為「熱厥」,是因為酒醉飽食後進行性行為,導致陰氣虛弱,陽氣趁虛而入,腎氣衰弱,陽氣單方面佔優勢。
如果是「氣虛」的情況,可以使用四君子湯來調理。
如果是「血虛」的問題,應使用四物湯來治療。
對於「熱症」,可使用承氣湯來進行清熱通便。
至於「痰症」,則可用白朮和竹瀝來治療。
7. 痿(十)
由腎衰水不能制火,火削肺金則生痿躄不能用,因色欲之過,宜降火補虛。
清暑益氣湯,治肺被火爍成痿。
黃耆(一錢),人參(五分),甘草(三分,以上補氣虛),白朮,蒼朮,澤瀉(除濕),升麻,黃芩,葛根(解肌熱,風勝濕也),五味,麥冬(救被金侮),川歸,陳皮,知母(補水),青皮,黃柏
建步丸,治濕熱成痿。
羌活,防風,柴胡,活石,甘草,蔞根,澤瀉(半兩),防己(一兩酒製),苦參(酒),川烏,桂(一錢),愈風湯下。
氣虛,四君子加蒼朮、白朮、黃芩、黃柏。
有痰加竹瀝。
血虛,四物湯加蒼朮、黃柏,下補陰丸。
濕痰,二陳湯加四君子下。
白話文:
[病症:痿症(十)]
內容:當腎臟功能衰退,無法控制體內之火,火氣侵蝕肺部導致金屬之性受損,進而產生痿症,影響行走能力,這多是由於過度縱慾所引起,應採取降火及補虛的治療方法。
「清暑益氣湯」,用於治療肺部受火氣侵害而引發的痿症。
黃芪(一錢),人參(五分),甘草(三分),以上皆爲補氣虛之藥材;白朮,蒼朮,澤瀉(去溼),升麻,黃芩,葛根(解肌肉熱,風能勝溼),五味子,麥冬(補肺部受金侮),川芎,陳皮,知母(補水),青皮,黃柏。
「建步丸」,用於治療溼熱引起的痿症。
羌活,防風,柴胡,石膏,甘草,蘆根,澤瀉(半兩),防己(一兩酒制),苦參(酒制),川烏,肉桂(一錢),與愈風湯一同服用。
對於「氣虛」的狀況,可以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添加蒼朮、白朮、黃芩、黃柏。
若伴有痰,則可加入竹瀝。
對於「血虛」的情況,可在四物湯基礎上添加蒼朮、黃柏,並配合補陰丸服用。
對於「溼痰」的狀況,則在二陳湯基礎上加入四君子湯服用。
8. 痹(十一)
風寒濕三氣合而成之。寒氣勝為,痛痹,,寒則陰受之,故痛而夜甚。濕氣勝者為,著痹,,著於肌肉不去。風氣勝者為,行痹,,風則陽受之,走經而且甚。脈遲則寒,數則熱,浮則風,濡則濕,滑則虛。治法各隨其宜。
附子湯,治風寒痹。
附子(去皮臍,炮。),桂枝,芍藥,甘草,茯苓,人參(三分),白朮(一兩)
上,行痹加升麻桂枝湯;痛痹加附子茯苓乾薑湯。
忍冬籐膏,治五痹拘攣。
白話文:
[痹症(十一)]
痹症是由風、寒、濕三種氣候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如果寒氣較重,會形成痛痹,因為寒氣影響陰分,所以疼痛在夜晚會更嚴重。若濕氣較重,則會形成著痹,濕氣會滯留在肌肉中,久久不散。風氣較重的話,會形成行痹,因風氣影響陽分,病痛會沿經絡移動且病情會加重。脈象遲緩表示有寒,脈數則表示有熱,脈浮表示風邪,脈濡表示濕氣,脈滑則顯示虛證。治療方法應根據患者的情況來定。
「附子湯」,用於治療由風寒引起的痹症。
所需藥材:附子(去皮和頂部,炮製過)、桂枝、芍藥、甘草、茯苓、人參(三分)、白朮(一兩)。
對於行痹,可加升麻桂枝湯;對於痛痹,則可加附子茯苓乾薑湯。
「忍冬籐膏」,用於治療五種類型的痹症以及身體拘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