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中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7)

1. 疸(六)

疸,有酒疸、女勞疸、女疸,日晡熱、足下熱,皆濕熱為之。有谷疸、酒疸、黃汗,前治相同,宜五苓散茵陳湯下。

2. 不治證

女疸其症額黑,日晡熱,小腹急,足下熱,便黑時溏,此大熱交接入水腎虛流濕於脾也,脈寸口無脈,口鼻氣冷者死。

3. 瘧(七)

瘧脈弦數者多熱,又風痰也。弦遲者多寒。風宜汗之;寒宜溫之;痰宜吐之。弦小緊者可下之;緊數者可汗之灸之。浮大者可吐之。

太陽經謂之風,宜汗。陽明經謂之熱,宜下。少陽謂之風熱,宜和解之。三陽經謂之溫瘧,宜從太陰論之

不可早截,寒之不久,腎之虛,熱之不久,心之虛,截之早,其邪不盡,正氣愈勝矣,當先服小柴胡一二帖,扶正散邪,方可截。夜間發者屬陰,加升麻桔梗開提之,至於陽分截。

補發丹,治久瘧痰邪相合者帶虛。

小柴胡,二陳湯蒼朮葛根常山

虛加人參白朮

老瘧丹,治風水入陰在臟用氣血間日發。

川芎,臺芎,白芷,蒼朮,桃仁紅花,川歸,白朮,黃柏甘草,露星月飲

常山飲,黎蘆散

4. 中暑(八)

中暑脈虛身熱,頭痛惡熱,躁熱大渴,自汗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精神不足,兩腳痿弱,煩躁,狀如傷寒。辛苦之人,動而火勝,熱傷氣也,脈洪而大,白虎加參主之,安佚之人,靜而濕勝,頭痛惡寒,拘急支節疼,大熱無汗,火勝金位,脈沉而實,白虎加蒼朮主之。

陰勝陽之極,甚則傳腎肝,為痿厥,清暑益氣湯主之,虛也。

黃連香薷飲,治暑身熱。

挾痰加半夏,虛加參耆。

清暑益氣湯,治暑傷金虛甚,五苓散

5. 不治證

四日之外,譫語、口乾、潮熱、失視、失溲者死。

6. 厥(九)

脈沉微而不數,謂之,寒厥,,乃縱欲於秋冬,陽奪於內,精氣下溢,陽衰陰氣獨行。

脈沉數,謂之,熱厥,乃醉飽入房,陰氣虛,陽氣入,腎氣衰,陽獨勝。

氣虛,四君子主之。

血虛,四物主之。

,用承氣下之。

,用白朮竹瀝

7. 痿(十)

由腎衰水不能制火,火削肺金則生痿躄不能用,因色欲之過,宜降火補虛。

清暑益氣湯,治肺被火爍成痿。

黃耆(一錢),人參(五分),甘草(三分,以上補氣虛),白朮蒼朮澤瀉(除濕),升麻黃芩葛根(解肌熱,風勝濕也),五味,麥冬(救被金侮),川歸,陳皮知母(補水),青皮黃柏

建步丸,治濕熱成痿。

羌活防風柴胡,活石,甘草,蔞根,澤瀉(半兩),防己(一兩酒製),苦參(酒),川烏,桂(一錢),愈風湯下。

氣虛,四君子加蒼朮、白朮、黃芩、黃柏。

有痰加竹瀝

血虛四物湯加蒼朮、黃柏,下補陰丸

濕痰二陳湯加四君子下。

8. 痹(十一)

風寒濕三氣合而成之。寒氣勝為,痛痹,,寒則陰受之,故痛而夜甚。濕氣勝者為,著痹,,著於肌肉不去。風氣勝者為,行痹,,風則陽受之,走經而且甚。脈遲則寒,數則熱,浮則風,濡則濕,滑則虛。治法各隨其宜。

附子湯,治風寒痹。

附子(去皮臍,炮。),桂枝,芍藥,甘草茯苓人參(三分),白朮(一兩)

上,行痹加升麻桂枝;痛痹加附子茯苓乾薑湯

忍冬籐膏,治五痹拘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