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中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5)

1. 〔撤熱除黃〕

黃連苦寒,手少陰經撤心肺間熱,厚腸胃止下利。

陷胸湯泄胸中實熱;

瀉心湯導心下虛熱;

人參湯通寒格;

白頭翁湯堅下利;

烏梅丸安蛔;

黃連湯降陽。

凡十一方同用。

黃柏苦寒,入手少陰經,泄隱伏火,主五臟腸胃熱結。

柏皮湯散熱;

白頭翁湯堅利。

知母苦寒,主燥悶煩心,瀉心火清肺。

白虎湯清消肺氣;

升麻湯除熱涼心。

茵陳蒿苦寒,通關節,解肌熱,除黃疸,利小便。故仲景治瘀血發黃,小便不利。

連軺連軺,味苦寒,故赤小豆湯,除熱而退黃。

梓白皮苦寒,主目病,去三蟲。仲景治黃,故赤小豆湯降熱而散虛。

2. 〔心煩不得眠〕

阿膠甘平微溫,續氣入手太陰經,補血行厥陰路。主陰氣不足,泄利無休。

炙甘草湯潤經益心血,

豬苓湯滑竅利小便;

阿膠湯陰血不足以補之。

雞子黃甘溫,除煩熱火瘧。

阿膠湯補陰血;

苦酒湯緩咽痛。

3. 〔咽痛不能言〕

桔梗辛苦微溫有小毒,手太陰經分之藥,行胸中至高之分,止咽痛除寒熱,利咽膈定喘促。桔梗湯散寒,佐甘草除熱,甘桔相合,以調寒熱咽痛。

苦酒即醋,味酸溫,助諸藥行經。

苦酒湯斂咽瘡;

豬膽汁湯潤便硬。

4. 〔建中焦之邪〕

膠飴甘溫,補虛止渴,健脾胃補中,故建中湯用以溫中散寒而健脾。

甘草甘平,安和藥石解諸藥毒,調和臟腑神養脾胃。治五勞七傷,通九竅百脈,發散方解表,厥逆方溫里,承氣湯調胃,白虎湯清肺,柴胡湯緩中,瀉心湯導熱。中滿相反不用,內外上下中無所不至。

凡四十九方同用。

大棗甘溫,安中緩脾潤經,益胃補養不足,調和百藥。

桂枝湯發表;

附子湯除濕;

十棗湯益土勝水;

小青龍滋榮和衛;

柴胡湯調寒熱;

建中湯緩脾胃;

復脈湯補不足;

吳茱萸湯止嘔逆,治客噫能補胃弱。

凡二十九方同用。

芍藥味苦酸,專入太陰經,除濕益津液,緩中通五臟,止腹痛,利膀胱,赤者瀉,白者補。

越婢湯益津液;

甘草湯益陰血;

建中湯收正氣;

小青龍主氣逆;

黃芩湯固胃;

麻仁丸斂津液;

大柴胡挾陰;

真武湯除濕。

下後胸滿,當去;傳經腹滿宜加。

凡二十一方同用。

5. 〔安蛔蟲之厥〕

烏梅酸緩,主勞熱虛煩,收肺氣喘急,治下利不止,除口乾好唾,故烏梅丸以安蛔厥。

蜀椒辛溫大熱,溫中利關節,止利消宿食,開腠理髮汗,逐寒濕通經,合和於烏梅丸中溫藏寒安蛔。

祖按,:傷寒方論一章,是據古方升降補瀉以為主治之本,乃定局也。傷寒藥性一章,是詳品味陰陽良毒,以為佐治加減之用,乃活機也。學者熟讀而深省焉,治傷寒無餘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