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1. 發明五味陰陽寒熱傷寒湯丸藥性(二)
2. 〔辛甘發散為陽〕
桂枝辛熱,發散風寒,肥實腠理。
越婢湯發越脾氣;
葛根湯用為解肌;
大青龍散寒;
小青龍發表;
甘草湯行陽;
附子湯升陰;
救逆湯解未盡表邪;
牡蠣湯散經中火逆;
桃核承氣散血;
炙甘草湯復脈;
半夏散散客寒咽痛;
四逆湯救陽氣外虛。
凡三十七方同用。
麻黃苦溫,泄衛氣發表,通腠理,疏傷寒頭疼,消赤黑斑毒,治溫瘧瘴疫,開毛孔皮膚。
大青龍主營衛俱病;
小青龍救寒邪在表;
附子湯解少陰之寒;
石膏湯治汗出而喘;
升麻湯發甚熱;
甘草湯救表寒。
凡十三方同者。
葛根甘平,主傷寒中風頭痛,開腠理髮汗解肌,治太陽項強,療合病自利。
半夏湯但嘔而不下利;
黃連湯表未解而喘急。
凡四方同用。
升麻味甘苦平,主瘟疫時行熱疾,止頭痛寒熱瘴瘧。蔥白為引散太陽風寒,石膏為使止陽明齒痛,升陽氣於至陰之下,發浮熱表實可已。
生薑辛溫,主傷寒頭痛鼻塞,治咳逆痰水,溫中安和胃氣,遊行諸經,仲景諸湯以發散風寒而通神明。
凡二十三方同用。
蔥白辛溫,通上下陽氣,散風寒表邪,入太陰陽明,引眾藥發散。少陰證,面色赤者,宜加白通湯。腎苦燥者可潤。
白話文:
【辛甘發散為陽】
桂枝性辛且熱,能發散風寒,增強肌膚的抵抗力。
越婢湯能促進脾胃運作;
葛根湯可用來解除肌肉緊繃;
大青龍湯用來驅散寒冷;
小青龍湯則用於發汗;
甘草湯有助於陽氣運行;
附子湯能提升體內陰氣;
救逆湯用來消除尚未完全清除的表面邪氣;
牡蠣湯能散去經絡中的火逆現象;
桃核承氣湯能活血;
炙甘草湯用於恢復脈搏;
半夏散可以散去因受寒引起的咽喉痛;
四逆湯用來補救外在虛弱的陽氣。
以上共計三十七個處方,都具有相似的效果。
麻黃性苦溫,能宣洩防禦氣,發汗,暢通腠理,緩解傷寒頭痛,消除紅黑斑毒,治療溫熱性疾病、瘧疾和瘟疫,打開毛孔和皮膚。
大青龍湯主要針對營衛兩方面都有問題的情況;
小青龍湯用來應對寒邪在表面的情況;
附子湯用來解決少陰的寒氣;
石膏湯用於治療出汗後的喘息;
升麻湯用於發燒嚴重的情況;
甘草湯用來緩解表面的寒氣。
以上共計十三個處方,具有相似的作用。
葛根性甘平,主要用於治療傷寒、中風所導致的頭痛,能開腠理、發汗、解除肌肉緊繃,治療太陽穴部位的僵硬,以及治療合併症狀的腹瀉。
半夏湯用於單純嘔吐無下痢的情況;
黃連湯用於表面症狀未解且喘息急促的情況。
以上共計四個處方,具有相似的使用情況。
升麻性甘苦平,主要用於治療瘟疫、流行性熱病,能止頭痛、寒熱、瘧疾。蔥白用於引導散去太陽穴的風寒,石膏用於止住陽明經的牙痛,提升陽氣到最深層的陰部之下,發散表面的熱量,使實證得以改善。
生薑性辛溫,主要用於治療傷寒頭痛、鼻塞,治療咳嗽、痰多,溫暖中焦,調和胃氣,在各經絡間遊走,張仲景的各種湯劑用來發散風寒並疏通神明。
以上共計二十三個處方,具有相似的使用效果。
蔥白性辛溫,能通達全身的陽氣,散去風寒的表面邪氣,進入太陰、陽明,引導其他藥物發散。在少陰證中,如果面色紅潤,應加入白通湯。對於腎臟乾燥的情況,可以用來滋潤。
3. 〔酸苦湧泄為陰〕
瓜蒂苦寒有毒,吐心胸填塞,咽喉不得息,濕家頭中風寒濕,內藥鼻中即愈。
赤小豆甘酸通氣利小便,下水,止消渴。
瓜蒂散湧吐逆氣、虛煩;
赤小豆湯,治黃從小便中出。
梔子苦寒有毒,主少陰虛滿,時疾發黃,輕瓢象肺,入太陰經。色赤,象火,徹心中熱。
梔子豉湯吐心中懊憹;
厚朴湯吐心煩腹滿。
凡用梔子湯舊微溏者,不可服。
凡六方同用。
香豉苦甘,通關節,出汗,吐胸中塞窒。治下後心熱。與薤白同煎,治傷寒
下利勞復發熱。同苦以發之。
白話文:
【酸苦湧泄為陰】
瓜蒂這種東西性質苦寒且帶有毒性,它能用於治療心胸部位的堵塞感,像是咽喉處有異物感,呼吸不順暢,或是因為風寒濕氣影響頭部的情況,只要將藥物通過鼻腔吸入,病症就能得到改善。
赤小豆的特性是味道甘酸,有助於通暢氣道和促進小便排泄,同時可以消除身體浮腫,並且對抗口渴症狀。
瓜蒂散能有效應對上升的氣流及虛弱導致的煩躁。
赤小豆湯則專門用來治療黃疸,讓黃色素從尿液中排出。
梔子也具有苦寒且帶毒性的特點,主要針對少陰經絡的虛弱充血,以及由疾病引發的黃疸,其形狀像肺部,進入太陰經絡,顏色紅似火,能深入去除心臟中的熱度。
梔子豉湯能治療心中的鬱悶感。
厚朴湯則用來緩解心煩及腹部飽脹。
但若使用梔子湯後有輕微拉肚子的現象,就不要再繼續服用。
以上六種療法可搭配使用。
香豉的味道為苦甘,能通暢關節,促進汗液分泌,並吐出胸中的堵塞感,適用於治療心熱的症狀。與薤白一起煎煮,可用於治療感冒後的下痢及勞累後發燒的症狀,通常會與苦味藥材一同使用來增強效果。
4.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
附子辛甘大熱有大毒,為陽中之陽,故走而不守,入手太陽浮中沉無所不至,非身表涼四肢厥,不可用。
四逆湯散陰寒;
姜附湯復陽虛;
附子湯補胃,加桂枝和表;
白通湯溫里;
真武湯除濕。
凡十六方同用。
乾薑辛溫大熱,其性止而不移,屬陽,可升可降,補下焦虛寒,溫手足厥冷,同附子溫里,共甘草復陽。
桃花湯補不足;
理中丸止吐利;
人參湯解表;
陷胸丸開結。
凡十七方同用。
吳茱萸辛溫大熱有小毒,入太陰厥陰之經,治陰毒下氣最速,開腠理散寒通關節和胃,仲景主食谷欲嘔,雜證治心腹絞痛。
細辛辛溫,入少陰厥陰之經,主咳逆頭痛下氣,安五臟,破痰利水。
小青龍行水潤燥;
烏梅丸溫藏散寒;
四逆湯治內有久寒;
附子湯溫少陰之氣。
凡四方同用。
白話文: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
附子性味辛甘且大熱,但具有大毒,屬性為陽中之陽,所以它的作用迅速而不持久,能深入人體各個層次,無論是皮膚表面還是四肢深處都能達到,但如果身體表面並未感到寒冷或四肢未出現冰冷的情況,就不適合使用。
四逆湯可以散去體內的陰寒; 姜附湯可以恢復體內的陽氣不足; 附子湯能補充胃部,加上桂枝可以調和表層; 白通湯則能溫暖內臟; 真武湯則專門去除濕氣。
以上十六種藥方都含有相同的成分和作用。
乾薑味道辛溫且大熱,它的性質固定不會移動,屬陽性,能上能下,可以補充下焦虛寒,溫暖冰冷的手腳,與附子一起使用可以溫暖內臟,與甘草一起使用可以恢復體內的陽氣。
桃花湯用於補充體力不足; 理中丸可以止吐止瀉; 人參湯可以解表; 陷胸丸可以打開堵塞。
以上十七種藥方都具有相似的作用。
吳茱萸味道辛溫且大熱,具有一些毒性,進入太陰和厥陰經絡,治療陰毒下氣效果最快,可以打開腠理散寒、通關節和胃,張仲景常用來治療食後想嘔吐,以及心腹絞痛等症狀。
細辛味道辛溫,進入少陰和厥陰經絡,主要治療咳嗽、頭痛、下氣,安撫五臟,破除痰液,利水。
小青龍湯可以行水潤燥; 烏梅丸可以溫暖臟器,散寒; 四逆湯用於治療體內長期存在的寒氣; 附子湯則可以溫暖少陰之氣。
以上四種藥方都有共同的效用。
5. 〔熱淫於內治以鹹寒〕
大黃苦寒,名號將軍,奪壅滯去陳垢盪滌。
大承氣攻短氣腹滿而喘;
小承氣微和胃氣,勿令大泄;
調胃承氣治蒸蒸發熱;
桃核承氣下小腹急結;
陷胸湯下結熱;
抵當湯逐瘀血;
瀉心湯攻痞;
麻仁丸潤腸。
凡十四方同用。
芒硝鹹寒,伐傷寒大熱,治關節不通,利大小便,除腸胃垢,佐大黃攻實滿,同甘草陷結胸。
枳實苦酸寒,有疏通決泄之功,破結消堅之效,解傷寒痞結,除胸脅痰癖。
大柴胡扶陰;
四逆散散熱和胃,湯中麩炒開結,散內生宜。
凡六方同用。
厚朴苦溫,苦以瀉滿,溫以補胃,主傷寒頭痛,散積冷逆氣。
人參湯泄腹滿;
麻仁丸下燥結;
傷寒大滿大實,非承氣無以攻下,承氣有芒硝之峻,非枳樸無以泄氣而安胃。
凡六方同用。
白話文:
【熱淫於內治以鹹寒】
大黃性苦且寒,被稱為將軍,能清除體內的阻塞與陳舊污垢,有強烈的清潔作用。
大承氣湯可用於治療呼吸困難、腹部脹滿及喘息; 小承氣湯則較溫和,用來調和胃氣,避免過度排泄; 調胃承氣湯可治療持續發熱; 桃核承氣湯適用於下腹部緊繃或結塊; 陷胸湯用於清除胸中的熱結; 抵當湯則是用來排除瘀血; 瀉心湯用於治療心窩部堵塞; 麻仁丸則有助於潤滑腸道。
以上共十四種處方,皆可以搭配使用。
芒硝性鹹且寒,能對抗高燒,治療關節不暢,促進大小便通暢,清除腸胃污垢,輔助大黃攻破實滿,並與甘草一同治療胸中的結塊。
枳實味道苦酸且寒,具有疏通決泄的功效,能破除結塊、消除堅硬,解決傷寒造成的堵塞,去除胸部與側胸的痰塊。
大柴胡湯用於扶正體內陰氣; 四逆散則用於散熱與和胃,湯中加入麩皮炒製有助於開結,而在藥方內生用更佳。
以上共六種處方,皆可以搭配使用。
厚朴味道苦且溫,苦味可以減少飽脹感,溫度則可以補充胃氣,主要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並能散去體內的寒氣。
人參湯用於治療腹部脹滿; 麻仁丸則用於處理乾燥的便祕; 傷寒引起嚴重的脹滿與實症,若非使用承氣湯類的處方無法有效治療,而承氣湯中芒硝的強力效果,必須搭配枳實與厚朴才能達到調節氣機、安撫胃部的效果。
以上共六種處方,皆可以搭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