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中 (2)
卷之中 (2)
1. 〔辛甘發散為陽〕
桂枝辛熱,發散風寒,肥實腠理。
越婢湯發越脾氣;
葛根湯用為解肌;
大青龍散寒;
小青龍發表;
甘草湯行陽;
附子湯升陰;
救逆湯解未盡表邪;
牡蠣湯散經中火逆;
桃核承氣散血;
炙甘草湯復脈;
白話文:
桂枝性辛熱,可以發散風寒,使肌膚腠理變得飽滿。
越婢湯可以發揮脾臟的氣血功能;
葛根湯可以用来解肌;
大青龍散主治寒症;
小青龍散用来发表;
甘草湯可以運行陽氣;
附子湯可以升提陰氣;
救逆湯可以解除未盡的表邪;
牡蠣湯可以散解經脈中的逆火;
桃核承氣散可以活血化瘀;
炙甘草湯可以恢復脈象。
半夏散散客寒咽痛;
四逆湯救陽氣外虛。
凡三十七方同用。
麻黃苦溫,泄衛氣發表,通腠理,疏傷寒頭疼,消赤黑斑毒,治溫瘧瘴疫,開毛孔皮膚。
大青龍主營衛俱病;
小青龍救寒邪在表;
附子湯解少陰之寒;
石膏湯治汗出而喘;
升麻湯發甚熱;
甘草湯救表寒。
白話文:
半夏散可以散寒咽痛;四逆湯可以救治陽氣外虛。凡是三十七個方子都可以一起使用。麻黃味苦性溫,可以泄去衛氣,發表散寒,通達腠理,疏通傷寒引起的头痛,消除赤黑斑毒,治療溫瘧、瘴疫,打開毛孔和皮膚。大青龍主治营卫俱病;小青龙汤救治寒邪在表;附子汤可以治疗少阴之寒;石膏汤治疗汗出而喘;升麻汤治疗发热甚烈;甘草汤可以救治表寒。
凡十三方同者。
葛根甘平,主傷寒中風頭痛,開腠理髮汗解肌,治太陽項強,療合病自利。
半夏湯但嘔而不下利;
黃連湯表未解而喘急。
凡四方同用。
升麻味甘苦平,主瘟疫時行熱疾,止頭痛寒熱瘴瘧。蔥白為引散太陽風寒,石膏為使止陽明齒痛,升陽氣於至陰之下,發浮熱表實可已。
生薑辛溫,主傷寒頭痛鼻塞,治咳逆痰水,溫中安和胃氣,遊行諸經,仲景諸湯以發散風寒而通神明。
白話文:
凡十三方同者。
葛根性甘平,主要用於治療傷寒、中風導致的頭痛,可以疏通毛孔、發汗解表,治療太陽經絡的項強,以及治療合病引起的腹瀉。
半夏湯
只適用於嘔吐而不腹瀉的情況;
黃連湯
則適用於表證未解而出現喘急的情況。
凡四方同用。
升麻味甘苦性平,主要用於治療瘟疫、流行性感冒、熱症,以及止頭痛、寒熱、瘴氣、瘧疾。蔥白作為引藥,能散太陽經絡的風寒;石膏作為使藥,能止陽明經絡的齒痛,提升陽氣於至陰之下,發散浮熱表實證,使其得以消退。
生薑性辛溫,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鼻塞,以及治療咳嗽、逆氣、痰水,溫暖中焦、調和胃氣,並能運行於全身經絡,張仲景所著的諸多湯劑,都以生薑來發散風寒、通達神明。
凡二十三方同用。
蔥白辛溫,通上下陽氣,散風寒表邪,入太陰陽明,引眾藥發散。少陰證,面色赤者,宜加白通湯。腎苦燥者可潤。
白話文:
所有二十三種方劑均能共用。
蔥白具有辛溫之性,能調通體內上下之陽氣,疏散風寒表邪,進入太陰與陽明經脈,引領其他藥物發散。對於少陰病,若患者面呈紅色,應加入「白通湯」。對於腎臟易乾燥的情況,可以使用潤燥的方法。
2. 〔酸苦湧泄為陰〕
瓜蒂苦寒有毒,吐心胸填塞,咽喉不得息,濕家頭中風寒濕,內藥鼻中即愈。
赤小豆甘酸通氣利小便,下水,止消渴。
瓜蒂散湧吐逆氣、虛煩;
赤小豆湯,治黃從小便中出。
梔子苦寒有毒,主少陰虛滿,時疾發黃,輕瓢象肺,入太陰經。色赤,象火,徹心中熱。
梔子豉湯吐心中懊憹;
厚朴湯吐心煩腹滿。
白話文:
瓜蒂性寒味苦,有毒,可用来治疗胸闷气塞、咽喉不适等症状,同时也能治疗头风寒湿,将药粉放入鼻中即可见效。赤小豆性甘酸,能通气利尿,消渴,并能治疗黄疸。瓜蒂散可用于治疗呕吐、逆气、虚烦;赤小豆汤可治黄疸。梔子性寒味苦,有毒,主治少阴虚满、时疾发黄,其色赤,象火,可治疗心热。梔子豉汤可用于治疗心中懊憹,厚朴汤可治疗心烦腹满。
凡用梔子湯舊微溏者,不可服。
凡六方同用。
香豉苦甘,通關節,出汗,吐胸中塞窒。治下後心熱。與薤白同煎,治傷寒
下利勞復發熱。同苦以發之。
白話文:
香豉性苦甘,具有通暢關節、發汗、吐出胸中鬱塞的作用。
可以治療下痢後心熱。與薤白同煎,可以治療傷寒下利勞復發熱。香豉與苦味藥物一起服用,可以促進發汗。
3.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
附子辛甘大熱有大毒,為陽中之陽,故走而不守,入手太陽浮中沉無所不至,非身表涼四肢厥,不可用。
四逆湯散陰寒;
姜附湯復陽虛;
附子湯補胃,加桂枝和表;
白通湯溫里;
真武湯除濕。
凡十六方同用。
乾薑辛溫大熱,其性止而不移,屬陽,可升可降,補下焦虛寒,溫手足厥冷,同附子溫里,共甘草復陽。
白話文:
附子性辛甘,溫熱且有劇毒,屬陽中至陽之物,因此藥性奔走不固,可進入太陽經脈的表層和深層,無所不到。若非身體表寒,四肢厥冷之症,不可使用。
四逆湯可散除陰寒;
姜附湯則可恢復陽虛之症;
附子湯可補益脾胃,加入桂枝則可溫和表證;
白通湯可溫暖內里;
真武湯則可去除濕氣。
以上十六方藥方皆可同用。
乾薑性辛溫且大熱,其性止而不移,屬陽性,可升可降,能補益下焦虛寒,溫暖手足厥冷,與附子同用可溫暖內里,再加入甘草可恢復陽氣。
桃花湯補不足;
理中丸止吐利;
人參湯解表;
陷胸丸開結。
凡十七方同用。
吳茱萸辛溫大熱有小毒,入太陰厥陰之經,治陰毒下氣最速,開腠理散寒通關節和胃,仲景主食谷欲嘔,雜證治心腹絞痛。
細辛辛溫,入少陰厥陰之經,主咳逆頭痛下氣,安五臟,破痰利水。
小青龍行水潤燥;
烏梅丸溫藏散寒;
四逆湯治內有久寒;
附子湯溫少陰之氣。
凡四方同用。
白話文:
桃花湯補不足,理中丸止吐瀉,人參湯解表,陷胸丸開結,十七方同時使用。吳茱萸辛溫大熱,有小毒,入太陰厥陰經,治陰毒下氣最快,開腠理散寒通關節和胃,仲景主治食谷欲嘔,雜證治心腹絞痛。細辛辛溫,入少陰厥陰經,主治咳逆頭痛下氣,安五臟,破痰利水。小青龍行水潤燥,烏梅丸溫藏散寒,四逆湯治內有久寒,附子湯溫少陰之氣,四方同時使用。
4. 〔熱淫於內治以鹹寒〕
大黃苦寒,名號將軍,奪壅滯去陳垢盪滌。
大承氣攻短氣腹滿而喘;
小承氣微和胃氣,勿令大泄;
調胃承氣治蒸蒸發熱;
桃核承氣下小腹急結;
陷胸湯下結熱;
抵當湯逐瘀血;
瀉心湯攻痞;
麻仁丸潤腸。
凡十四方同用。
芒硝鹹寒,伐傷寒大熱,治關節不通,利大小便,除腸胃垢,佐大黃攻實滿,同甘草陷結胸。
白話文:
大黃性苦寒,被稱為將軍,能瀉下通便,去除積滯、清除宿垢。
大承氣湯用於治療胸悶腹脹、呼吸困難;
小承氣湯則溫和一些,不會導致過度腹瀉;
調胃承氣湯用於治療持續發熱;
桃核承氣湯用於治療小腹急痛、結塊;
陷胸湯用於治療結熱;
抵當湯用於驅除瘀血;
瀉心湯用於治療痞塊;
麻仁丸用於潤腸通便。
以上十四個方劑都使用大黃。
芒硝性鹹寒,可治療寒熱交雜、關節疼痛,促進大小便通暢,清除腸胃積垢。芒硝常與大黃配合,治療實證,與甘草配伍,治療陷胸症。
枳實苦酸寒,有疏通決泄之功,破結消堅之效,解傷寒痞結,除胸脅痰癖。
大柴胡扶陰;
四逆散散熱和胃,湯中麩炒開結,散內生宜。
凡六方同用。
厚朴苦溫,苦以瀉滿,溫以補胃,主傷寒頭痛,散積冷逆氣。
人參湯泄腹滿;
麻仁丸下燥結;
傷寒大滿大實,非承氣無以攻下,承氣有芒硝之峻,非枳樸無以泄氣而安胃。
凡六方同用。
白話文:
枳實
性苦酸寒,具有疏通排泄、破結消堅的功效,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痞結,消除胸脅的痰癖。
柴胡
能扶助陰氣。
四逆散
可以散熱和胃,湯藥中麩炒可以開結,散去內生之熱。
以上六方藥物可以共同使用。
厚朴
性苦溫,苦味可以瀉去積滿,溫性可以補益脾胃,主治傷寒引起的頭痛,散去積聚的寒氣。
人參湯
可以泄去腹脹。
麻仁丸
可以下泄燥結。
傷寒患者如果出現腹脹滿實,非用承氣湯不可攻下,但承氣湯含有芒硝,性峻烈,需配合枳實厚朴來泄氣安胃。
以上六方藥物可以共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