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上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13)

1. 不治證

乾霍亂者死。乃躁擾不安,喘脹不得吐下者也。

白話文:

在「不治證」這部分提到的是:患有乾霍亂的人會死亡。這是因為患者會表現出焦躁不安,並且伴有喘息和腹部脹痛,同時無法嘔吐或排泄的情況。

在「無法治療的症狀」中寫到:得乾霍亂的病人會去世。病徵表現為極度的焦躁與不安,呼吸困難且腹部有脹感,同時無法正常嘔吐或排便。

2. 蓄血(六十四)

蓄血謂血結下焦不行也。

由太陽隨經瘀血在裡,血為熱所搏。

太陽病七八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下,結胸,其人如狂,以熱在下焦,小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蓄血也,抵當主之。小便不利,非血蓄也,是津液內結也。

又陽明病,其人喜忘,屎雖硬,其色必黑,亦蓄血也。喜忘者,瘀血也,此又甚也,輕則桃仁承氣,重則抵當丸下之。

又如病人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浮則傷氣,下後脈浮是榮間熱去而衛間熱在矣;數則傷血,下後脈數是衛間熱去而榮間熱在矣。合熱則消穀善飢,邪熱不殺穀也。至六七日不大便者,瘀血也,抵當湯主之。

凡看傷寒,先觀兩目,次看口舌,又次以手自心下至小腹按之,如覺有滿硬者,審之問之,而治之。

白話文:

蓄血是指血液在下腹部凝結,無法正常流通的情況。

這是由於太陽經絡中的瘀血在體內積聚,血液受到體內熱氣的影響而凝結。

如果一個人得了太陽病七八天,外表症狀仍然存在,脈搏微弱且沉,卻被誤用下法治療,會導致結胸的病症出現,病人可能會表現出類似瘋狂的行為。這是因為體內的熱氣集中在下腹部,小腹部位會感覺硬且脹滿,但小便依然能正常排出,這就是蓄血的現象,應該使用抵當湯來治療。如果小便不暢,那不是血液凝結,而是體內的水分無法正常排出。

同樣地,如果一個人得了陽明病,他可能會記憶力減退,即使大便硬結,但顏色一定是黑色的,這也是蓄血的症狀。記憶力減退是因為體內有瘀血,這種情況比較嚴重,病情輕微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病情嚴重則需使用抵當丸來治療。

再比如,如果一個病人沒有表裡證,已經發燒七八天,即使脈搏浮且快,也是可以使用下法治療的。但是,如果已經使用了下法,但脈搏依然快速,且仍然浮,這表示氣分受到了損傷,下法後脈搏浮起,說明營分的熱已經去除,但衛分的熱還在;如果脈搏依然快速,這表示血分受到了損傷,下法後脈搏仍快速,說明衛分的熱已經去除,但營分的熱還在。如果營分和衛分同時有熱,就會導致消化能力增強,產生極大的飢餓感,這是因為邪熱並沒有消除。如果到第六七天時還未排便,那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瘀血,應該使用抵當湯來治療。

總的來說,在診斷傷寒時,首先應觀察病人的眼睛,其次觀察嘴巴和舌頭,再用手從心下按壓到小腹部,如果感覺到有硬塊或脹滿感,應仔細詢問病人的情況,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3. 勞復(六十五)

勞復謂瘥後血氣未平,餘熱未盡,勞動其熱,熱還經絡復作也。

脈當浮數而硬,若餘熱未除再熱者,則非勞復也。

治法非比傷寒次第,可速下之。曰大熱瘥後勞復者,梔子豉湯主之,若有宿食加大黃。又曰,勞力而耳熱者,宜柴胡鱉甲散平解之。

過食而熱者,宜消之。

又曰,傷寒瘥後,更發熱者,小柴胡主之。脈浮汗之。沉實下之。

又麥門冬湯治勞復。竹葉石膏湯治食復。

白話文:

【勞復(六十五)】

勞復是指病癒後,身體的血氣尚未恢復平衡,體內的餘熱也未完全消散,如果這時過度勞動,導致熱氣再次沿著經絡回返,疾病就會再度發生。

脈象應該呈現為浮、數且硬的情況。但如果體內的餘熱尚未去除又再度發熱,那就不是因為勞復所導致的。

治療方法不應像處理感冒那樣按部就班,而是需要迅速地進行治療。對於大熱症狀痊癒後因勞動過度而復發的情況,主要使用梔子豉湯來治療,若同時有宿食問題,則需要加入大黃。此外,若因勞累導致耳朵發熱,應使用柴胡鱉甲散來平調解決。

過度飲食導致發熱的情況,需要進行消化處理。

另外,對於感冒痊癒後再度發熱的情況,主要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根據脈象不同,如果脈象浮動,應使用發汗的方法;若脈象沉實,則應使用下瀉的方法。

此外,麥門冬湯可以治療勞復,而竹葉石膏湯則適用於食復的治療。

4. 易(六十六)

(即陰陽易也,以大病瘥後,男女相易而復作也)

,謂男女相易則為陰陽易,不易自病謂之女勞復,以其內損真氣,外動邪熱,真虛邪盛,不可治矣。

其證身體重少氣(乃損真氣也),小腹裡急,引陰中拘攣,膝脛拘急(陰氣極也),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乃所易之毒氣上蒸也)。

舌卷卵縮(附)

舌卷卵縮,謂肝熱也。

白話文:

(這是講述陰陽易,指的是大病初癒後,男女之間發生性行為導致病情再次發作的情況)

「易」,指的是男女之間若在一方體質尚未完全恢復時發生性行為,會導致陰陽易。若非如此而自己生病,則稱之為女勞復。這種情況是因為體內的真氣受到傷害,體外又被邪熱所困擾,當真氣虛弱而邪氣旺盛時,就無法治癒了。

其症狀表現為身體沉重、氣息短促(這是真氣受損的徵兆),小腹緊繃,連帶私處出現抽搐,膝蓋和小腿肌肉緊張(這是陰氣達到極限的現象),熱氣向上衝至胸口,頭部沉重難以抬起,眼睛看東西模糊不清(這是因為性行為後毒素氣息上升所致)。

「舌卷卵縮」(附註)

舌卷卵縮,指的是肝臟過熱的情況。

5. 目瞪(六十七)

目瞪,傷寒目瞪口噤,不省人事,此中風痓,宜開關吐痰,痰退眼開,觀證治之。

傷寒過經,疾退無熱,人困不語,脈和目瞪,下虛戴陽故也。

陽毒不解,熱伏太陽,故使目瞪,六脈弦勁,漸作魚口,氣粗者死。

白話文:

[目瞪(六十七)]

目瞪的情形,如因感冒導致眼睛睜大、嘴巴緊閉,失去意識,這是中風或痙攣的症狀,應當使用方法來開啟呼吸道並清除痰液,等到痰消失後眼睛就會睜開,再根據病情進行治療。

在感冒超過一段時間後,疾病雖然減緩且沒有發燒,但患者感到非常疲憊,無法說話,脈搏平穩但眼睛仍然睜大,這是由於下焦虛弱而上部的陽氣過盛所導致的。

若是陽毒未解,熱氣藏匿在太陽穴位置,也會讓眼睛呈現睜大的狀態,六脈強硬緊繃,漸漸地會形成魚嘴狀的症狀,若呼吸變得粗重,則是死亡的徵兆。

6. 發斑(六十八)

發斑,熱熾也。

舌焦黑,面赤,陽毒也。治宜陽毒升麻湯、白虎加參湯。

冬月大暖,至春發斑,陽脈浮數,陰脈實大,溫毒也,治宜承氣黃連湯。

白話文:

出現皮膚上紅斑的情況,這是由於體內熱氣旺盛所致。

如果舌頭乾燥且呈黑色,臉色泛紅,這顯示的是陽毒的症狀。對於這種情況,適合用陽毒升麻湯和白虎加參湯來治療。

若是在冬天時天氣異常溫暖,到了春天時就出現了紅斑,同時,手腕上測得的陽脈呈現浮動而快速,而陰脈則是實且大的脈象,這是溫毒的表現,應當使用承氣黃連湯來治療。

7. 狐惑(六十九)

狐惑,舌上白,唇青,有瘡,四肢沉重,忽忽喜眠,因失汁致之。

白話文:

「患了狐惑病,其特徵是舌頭上會出現白色的斑狀物,嘴脣呈現青色,口腔內可能有潰瘍,病人會感到四肢非常沉重無力,並且經常昏昏欲睡。這種情況是由於身體大量流失津液所導致的。」

8. 蛔厥(七十)

蛔厥,藏寒也,治宜烏梅丸、理中丸。

白話文:

「蛔厥這種病症,是由於體內臟腑有寒氣所導致的。治療上適合使用烏梅丸和理中丸。」

9. 兩感(七十一)

兩感,一日雙傳,脈沉而大;二日沉長;三日沉弦,在裡證宜四逆湯,表證桂枝湯也。

白話文:

「兩感指的是,病狀在一天內迅速惡化,脈象呈現沉而大的特徵;第二天,脈象轉為沉長;第三天,脈象則轉為沉弦。若病症屬於內臟的問題,應使用四逆湯來治療;若是屬於外感的表面症狀,則應使用桂枝湯來處理。」

10. 咽痛(七十二)

咽痛,有少陰有熱,宜黃連龍骨湯。有少陰無熱宜四逆散。有口瘡宜蜜漬連汁。

白話文:

對於咽喉疼痛的情況,如果是由於少陰經有火熱所導致,適合使用黃連龍骨湯來治療。若是咽喉疼痛由少陰經但無明顯火熱所引起,則應選擇四逆散。對於口腔內有瘡痏的情況,則推薦使用蜂蜜浸泡過的黃連汁液。

11. 身痛(七十三)

身痛,有陽,宜麻黃桂枝。有陰,宜真武。有濕,宜朮附五苓也。

白話文:

身體疼痛的情況,如果屬於陽性,適合使用麻黃和桂枝這兩味藥材來治療。如果是陰性,則應該選擇真武湯。若是因為濕氣造成的身體疼痛,則適合使用朮附五苓散來調理。

12. 小便不利數(七十四)

小便不利數,熱宜五苓承氣,濕宜姜附,寒熱宜柴胡桂枝幹薑湯也。數宜乾薑甘草芍藥湯、承氣類也。

白話文:

如果頻繁出現小便不順暢的情況,如果是因體內火氣大導致的,適合用五苓承氣湯來治療;若是因為濕氣重所導致的,則應選擇生薑附子湯;若是由於寒熱交雜引起,則柴胡桂枝乾薑湯是合適的選擇。

如果小便困難的次數很多,乾薑甘草芍藥湯和承氣湯這類的方劑會是適當的治療方式。

13. 四證類傷寒(表裡附,七十五)

傷食,右寸脈緊盛,痞滿,又口無味液不納穀,息勻。

痰證,嘔逆頭痛,脈浮而滑,痞滿。

虛煩,不惡寒,不頭痛,身疼。

腳氣,但疾起於腳。

白話文:

[食物過量],右手脈搏緊且強烈,感到脹滿不舒服,而且口中沒有味道,無法進食,但呼吸平穩。

[痰多症狀],有噁心嘔吐、頭痛,脈搏浮動且滑,感覺脹滿。

[精神煩躁但體虛],不會感到冷,沒有頭痛,但身體會疼痛。

[足部問題],疾病主要從腳部開始。

14. 表裡附

無表裡,至十三日後,大柴胡主之。脈數,不大便,瘀血也,抵當主之;過經不解,承氣主之。

表裡雙見

脈浮大表也,又煩渴小便赤,心下痞,治宜大柴胡、桂枝湯、五苓散。

脈浮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而反惡熱,治宜梔子豉湯。

脈(遲弦)細,里也,又有里證,治宜小建中、小柴胡。

誤下表未解,下之協熱利不止,宜桂枝人參湯。腹痛喘渴,見各門下。

祖按:傷寒第九至此條款,俱系傷寒變症,後有言及傷寒者,乃論雜症中參及之耳。凡治病辯得傷寒明透,則雜症皎然矣。蓋傷寒專言足六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雜症則兼及手六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絡。此之謂十二經配臟腑也,故分言之,以便覽者。

白話文:

[無表裡,至十三日後,大柴胡主之。脈數,不大便,瘀血也,抵當主之;過經不解,承氣主之。]

若病人沒有表證和裡證,到第十三天後,應使用大柴胡湯治療。如果脈搏快速,且有便祕情況,這可能是瘀血所導致,應該用抵當湯來治療;如果病狀超過經期仍無改善,則應使用承氣湯。

[表裡雙見]

脈搏浮大是表證,加上煩躁、口渴、小便色赤,以及心下痞,應使用大柴胡湯、桂枝湯或五苓散來治療。

脈搏浮緊,有咽喉乾燥、口苦、腹部脹滿、呼吸急促、發燒出汗、不畏寒反而怕熱的症狀,應使用梔子豉湯來治療。

脈搏細弱,是裡證,加上其它裡證的症狀,應使用小建中湯或小柴胡湯。

錯誤地下了表證但仍未解決,下痢不止且伴有熱象,應使用桂枝人參湯。腹痛、呼吸急促、口渴等症狀,可參考各門類別下的治療方法。

根據古人的解釋,從傷寒第九條開始,所有的條款都涉及到傷寒的變證。後面提到的傷寒,是在討論雜症時提及的。只要能清楚地辨認出傷寒,那麼對於雜症的處理就會更加明確。因為傷寒專門講述足部的六條經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而雜症則涉及手部的六條經脈: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絡。這就是所謂的十二經脈與臟腑相配合的概念,因此我們分別說明,以便讀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