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上 (12)
卷之上 (12)
1. 自利(五十八)
自利,有熱,腸垢也。有寒,鴨溏也。有濕毒,利膿血也。有合病自利。
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利,在表也,以葛根湯發之。
太陽與少陽合病,必自利,在半表半裡也,以黃芩湯和之,嘔加半夏。
陽明與少陽合病,必自利,邪入府也,以承氣下之。
有熱利者,不應下而下,表邪乘虛入里,內虛協熱遂自利。又下利慾飲水者,熱也。發熱復重,泄色黃赤者,熱也。大熱內結,注泄不止,治宜寒療,結伏雖除,以寒下之,又熱則分利之。
有寒利者,自利不渴屬太陰,以藏寒故也。又小便色白,少陰病形悉俱,寒也。又惡寒脈微,自利清穀,寒也。並宜理中溫之。又大寒凝內,久痢溏泄,綿歷歲年,宜熱下之。
白話文:
腹瀉的原因很多,有熱症引起的,會排泄像糞垢一樣的便,有寒症引起的,會排泄稀薄的便,也有濕毒引起的,會排泄膿血。此外,也可能因為其他疾病併發而出現腹瀉。
如果太陽和陽明經同時患病,就會出現腹瀉,而且是在表層,可以用葛根湯治療。
如果太陽和少陽經同時患病,就會出現腹瀉,而且是在表裡之間,可以用黃芩湯治療,如果伴隨嘔吐,可以加半夏。
如果陽明和少陽經同時患病,就會出現腹瀉,而且邪氣已經侵入臟腑,可以用承氣湯治療。
如果腹瀉伴隨發熱,但不應該使用瀉藥,因為表層邪氣會乘虛侵入內部,導致內虛夾熱而出現腹瀉。此外,如果腹瀉後想喝水,也是熱症的表現。如果發熱加重,排泄物呈黃紅色,也是熱症。如果出現內熱結聚,腹瀉不止,需要用寒涼藥物治療,即使病根已經消除,也要用寒涼藥物治療,如果出現熱症,就要分利治療。
如果腹瀉伴隨無渴感,屬於太陰病,因為內寒導致的。此外,如果小便顏色白,也屬於少陰病的表現,都是寒症。如果出現畏寒、脈細弱、腹瀉清稀,也是寒症,都需要用理中湯溫補治療。如果出現寒邪凝結在體內,久瀉不止,甚至持續多年,就要用熱藥治療。
有濕毒利,膿血,宜地榆散。
有結積利者。
少陰病自利清水,心下必痛,口乾燥,必下利,三部皆平,按之心下硬,或脈沉而滑,或不欲食而譫語,或作復年月,宜攻之、逐之。
治下利,雖有表證不可發汗,為邪內攻,走津液而胃虛,表之必脹滿。
白話文:
若是有濕毒引起的腹瀉,伴隨有膿血,可用地榆散治療。
如果腹瀉是因為積食造成的,則另當別論。
若是少陰病引起的腹瀉,排泄的是清澈的清水,心窩部位會疼痛,口乾舌燥,而且腹瀉不止,三焦氣機都平靜無礙,按壓心窩部位會感到硬硬的,脈象沉而滑,或者不願意吃東西並出現神志不清,或者病症反覆發作,持續數月甚至年餘,則需要攻邪逐邪治療。
治療腹瀉時,即使有表證也不可發汗,因為邪氣已經入侵內部,耗損津液,導致脾胃虛弱,表證會表現為腹部脹滿。
2. 不治證
下利身涼脈小為順。身熱脈大為逆。下利脈反實者死。
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直視譫語下利者死。
手足厥冷無脈,灸之不溫,脈不還者死。
少陰證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以上皆邪擁盛,正氣下脫而死者也。
曰六腑氣厥於外,手足寒;五臟氣絕於內,下利不禁。
又下利右關脈弦者死,是胃虛不勝也,治以理中輩,得胃脈緩者生。
又傷寒六七日,脈遲下利而熱,當與黃芩湯徹其熱。
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名曰除中死。能食者是熱,熱未去也,此脾經邪熱未去,而胃氣去矣。
白話文:
腹瀉時身體發涼,脈象微弱是正常的。身體發熱,脈象強大則是不正常的。腹瀉時,脈象反而強勁的,會死亡。
發熱、腹瀉嚴重,昏厥不止的,會死亡。
眼神直視、神志不清、腹瀉的,會死亡。
手腳冰冷,沒有脈搏,灸治後也不溫暖,脈搏也沒有恢復的,會死亡。
少陰證腹瀉,又煩躁不安,不能安睡的,會死亡。
以上這些都是邪氣盛極,正氣衰竭而死的。
六腑的氣厥逆於外,就會手腳冰冷;五臟的氣衰竭於內,就會腹瀉不止。
另外,腹瀉時右關脈弦急的,會死亡,這是因為胃虛弱無力承受。治療要用理中湯等方劑,等到胃脈緩和了就能活命。
再者,傷寒病發六七天,脈象遲緩,腹瀉而發熱,應該用黃芩湯徹底去除熱邪。
腹部應該感到冰冷,應該無法進食,現在反而能吃東西,稱為除中死。能吃東西是因為有熱邪,熱邪還沒消退。這是脾經的邪熱還沒消退,而胃氣已經衰竭了。
3. 筋惕(五十九)
筋惕,跳也,肉瞤動也。
由發汗過多,津液枯少,陽氣大虛,筋肉失養。
太陽病脈微弱,汗出惡風,不可服青龍,服之則筋跳肉動。
又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頭眩,身動振振欲擗地,真武主之。動氣在左右不可汗,汗則頭眩身動,治宜溫經益陽。
有吐下後發汗,表裡俱虛,此又甚也。
吐下後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脅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筋脈動惕,久而成痿,此逆甚也。
又太陽病發汗復下之,膚動胸煩,面青黃者,難治。此陽氣太虛也。若面黃手足溫者,易治,此陽氣復也。
白話文:
筋惕,是指肌肉跳動,肉瞤動指的是肌肉抽搐。
這是因為出汗過多,體內津液不足,陽氣衰竭,導致肌肉失養造成的。
如果太陽病患者脈象微弱,出汗怕風,就不能服用青龍湯,因為服用後會導致筋跳肉動。
還有,太陽病患者出汗後,汗出不止,依然發熱頭暈,身體顫抖想抓地,這屬於真武湯主治的範圍。此時氣機在左右兩側,不能再出汗,出汗就會頭暈身體顫抖,應該採用溫經益陽的治療方法。
如果患者在吐下之後又出汗,則表里俱虛,情況就比較嚴重了。
吐下之後出汗,出現心煩,脈象非常微弱,持續八九天後出現心下痞滿,脅肋疼痛,氣上衝咽喉,頭昏眼花,筋脈跳動,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痿症,這是逆氣很重的表現。
還有,太陽病患者在出汗後又服用瀉下藥,導致皮膚跳動,胸悶心煩,面色青黃,這種情況很難治療。這是因為陽氣過於虛弱。如果面色發黃,手腳溫暖,則比較容易治療,這是因為陽氣恢復了。
4. 熱入血室(六十)
熱入血室,血室乃經脈留止之處,血海也,衝脈也。
男子,由陽明內熱,方得而入,感則下血譫語。
婦人,由太陽經便得,而入則有月水適來適斷為異。
中風發熱,經水適來,熱除脈遲,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此乃邪留於胸脅不去,當刺期門。
中風七八日,經水適斷,寒熱有時如瘧,此乃血不行也,小柴胡散之。
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以血自下無留,邪熱隨血散,必自愈也。
白話文:
中風發熱,同時月經來潮,退熱後脈搏遲緩,胸脅下滿脹像胸部有結塊一樣,神志不清,這是因為邪氣停留在胸脅部,應當刺期門穴。
中風七八日,經水適斷,寒熱有時如瘧,此乃血不行也,小柴胡散之。
中風七到八天,月經突然停止,體溫忽冷忽熱像瘧疾一樣,這是因為血液循環不暢,應該服用小柴胡湯。
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以血自下無留,邪熱隨血散,必自愈也。
傷寒發熱,月經來潮,白天清醒,晚上神志不清像是看到鬼一樣,因為血液順利排出體外,邪熱隨著血液散去,必然會痊癒。
5. 發黃(六十一)
發黃,由濕熱相交也,主在脾經。
有熱盛而黃者,身黃色如橘子,甚者染衣如柏。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必發黃。
又頭汗,身無汗,小便不利,渴飲水漿,此為瘀熱在裡也,茵陳湯、五苓散。
又有內熱已盛,被火者,亦發黃也。
邪風被火熱,兩陽相熏灼,其身黃也。
傷寒身黃髮熱者,此外熱也,宜梔子柏皮湯以散之。
有濕黃者,身如熏黃,雖黃而色暗不明也。
傷寒發汗後,身目為黃者,寒濕在裡不解故也。
白話文:
身體發黃,是因為濕氣和熱氣交織在一起,主要影響脾經。
如果體內熱氣過盛導致發黃,身體會呈現橘子般的黃色,嚴重者甚至會染黃衣服,就像柏樹的顏色。
陽明病症沒有汗,小便也不通暢,就一定會發黃。
如果頭部出汗,身體卻沒有汗,小便也不通暢,口渴想喝水漿,這是體內瘀熱造成的,可以用茵陳湯和五苓散治療。
另外,如果體內熱氣已經很旺盛,又接觸到火,也會導致發黃。
邪風遇到火熱,兩股陽氣互相熏灼,就會使身體變黃。
傷寒病患身體發黃發熱,這是體外熱氣引起的,可以用梔子柏皮湯來散熱。
如果發黃是濕氣引起的,身體會呈現熏黃的顏色,雖然黃,但顏色暗淡不明顯。
傷寒病患發汗之後,身體和眼睛變黃,是體內寒濕停留不解造成的。
有蓄血下焦,身黃者,脈沉結,小腹硬,而小便自利,如狂,宜抵當湯下之。
白話文:
在下焦有積聚的瘀血,身體會呈現黃疸的症狀,脈象沈而結,小腹緊繃,然而尿液卻能自行排出,表現出神智錯亂的狀態,適合使用「抵當湯」來進行治療。
6. 不治證
寸口無脈,鼻氣出冷者死。
體如煙燻,直視搖頭,為心絕也死。
環口黧黑,柔汗發黃,為脾絕也死。
白話文:
-
如果寸口處沒有脈搏,且鼻息冷涼,那麼這個人就快要死了。
-
如果一個人的身體看起來像是被煙燻過,並且他直視前方、搖頭,這表示他的心已經絕望了,他快要死了。
-
如果口周圍呈現黑褐色,身上流的是淡黃色的汗液,這表示脾臟已經絕望了,這個人快要死了。
7. 狂(六十二)
狂,謂少臥不飢而自高賢也,自辨智也。曰重陽者狂,重陰者癲,由邪熱至極也,宜大下之。
又有熱在下焦膀胱,如狂而未至於狂,但臥起不安耳。
又狂見蓄血,下焦蓄血亦狂也。
白話文:
狂,指的是少睡覺卻自我認為賢明,或者自我辨別與智慧的狀態。在醫學上,被稱為「重陽」的狂是因為邪熱到達極度,應當進行強力的通便治療。
另外,如果熱氣停留在下焦的膀胱,會讓人表現得像是有狂亂傾向,但還未達到真正的狂亂,只是睡覺和起牀都不安穩而已。
此外,如果看到有蓄積的血液,下焦蓄積的血液也會導致狂亂的現象。
8. 不治證
狂言目反直視,腎絕也,死。
汗出復熱,狂言,不食,為失志,死。
白話文:
-
狂妄地直視,是腎氣衰竭的徵兆,預示著死亡。
-
汗水持續排出,同時仍然感到發熱,並且出現狂妄的談話,如果還拒絕進食,這表示心神失常,預示著死亡。
9. 霍亂(六十三)
霍亂,謂邪在上焦則吐,邪在下焦則下利,邪在中焦,胃氣不治,為邪所傷,陰陽乖鬲,遂上吐而下利。若嘔吐而利,謂之吐利;躁擾煩亂,謂之霍亂。
傷寒吐利者,邪氣所傷也。霍亂吐利者,飲食所傷也。其有兼傷寒之邪,內外不和者,加之頭痛發熱,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欲飲水者,理中湯主之,理中加減。臍上動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吐多者,去朮加生薑辛散也;悸者,加茯苓,以導其氣也;寒加乾薑溫也;腹痛加參以補之;腹滿者,此胃虛氣壅也,去朮甘人人滿也,加附辛以散壅;吐利止而身痛者,宜桂枝湯,以和之;吐利寒熱,手足冷與下利清穀,脈微,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霍亂之症狀與治療
霍亂,指的是邪氣侵犯人體,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若邪氣侵犯上焦(心肺),就會導致嘔吐;若邪氣侵犯下焦(脾腎),則會引起腹瀉;若邪氣侵犯中焦(脾胃),則會導致胃氣受損,陰陽失調,進而出現嘔吐和腹瀉。
嘔吐和腹瀉同時出現,稱為吐利;伴有煩躁不安、神志不清的,則稱為霍亂。
傷寒吐利是因外邪侵犯導致的,霍亂吐利則是因飲食不潔引起。若兼有傷寒之邪,內外不調,並伴隨頭痛、發熱、口渴等症狀,可用五苓散治療。若寒氣重,不願喝水,可用理中湯加减治療。
臍上作痛,是因為腎氣虛弱,可用理中湯去朮加桂治療;嘔吐頻繁,則去朮加生薑,以辛散之;心悸,加茯苓,以導氣;寒氣重,加乾薑溫之;腹痛,加人參補之;腹脹,這是胃氣虛弱,氣機阻滯,可用理中湯去朮加附子,以辛散之;嘔吐腹瀉停止,但身體疼痛,可用桂枝湯調和之;吐瀉伴有寒熱,手脚冰冷,腹瀉清稀,脈象微弱,可用四逆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