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上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10)

1. 噦(四十一)

𩜺者,但胸喉間氣塞不得下通然,而無聲也。

噦者,吃吃然有聲也。二者皆胃受疾也,趺陽浮為𩜺,滑為噦。𩜺者,胃虛水寒相搏,宜小青龍去麻黃加附子;噦者,因大吐大下,胃虛之極也,此妄下之過,多不治。

又有熱氣擁,鬱氣不得通而成輕者,有和解之證,重者有攻下之候,非比大下後。

白話文:

[呃逆(四十一)]

呃逆這情況,指的是胸喉間有氣塞感,讓人感覺到氣息無法順利下行,但是並沒有聲音出現。

而噦氣,則是會發出明顯的聲音。

兩種症狀都是因為胃部出現問題所導致的。在診脈時,如果趺陽脈浮現,通常是出現了呃逆的徵兆;如果趺陽脈滑動,那可能就是噦氣的症狀。呃逆,是因為胃虛弱與水寒相互作用所致,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小青龍湯去掉麻黃再加入附子進行治療;噦氣,常見於大嘔吐或大瀉後,胃虛弱至極的情況,這是因為錯誤的瀉下療法導致的後果,大多數情況下不易治療。

另外,也有因為熱氣壅塞,鬱悶的氣息無法流通,進而形成較輕微的噦氣症狀。對於這種情況,有的可以通過調和的方法來解決;而有些嚴重的情況,則需要通過攻下的方式來治療,不過這跟大瀉後的處理方式不同。]

2. 不治證

太陽中風,以火劫發汗,陰陽俱虛竭,身體枯煩頭汗至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不便,譫語至噦者死。

又不屎腹滿加噦者死。

白話文:

在太陽中風的情況下,如果用火療法強行發汗,會導致人體陰陽兩者都極度虛弱,身體呈現出枯槁和煩躁的狀態,汗水只流到脖子就不再往下,腹部有飽脹感且微微喘息,口渴舌乾、咽喉潰爛,排便困難,再加上胡言亂語直至嘔吐,這就是死亡的徵兆。

另外,如果病人沒有排便,腹部卻感到飽脹,再加之上氣不接下氣的狀態,這也是預示死亡的症狀。

3. 咳(四十二)

咳,嗽也,肺主也。肺主氣,形寒飲冷則傷之,使氣上而不下,逆而不收,衝擊膈咽,令喉中如癢,習習如梗,治宜發散。小便利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四肢厥冷,咳而發汗,蜷而苦滿,腹復堅為逆。

肺寒而咳者,皮毛之寒內合飲食之寒,則為咳嗽。

停飲而咳者,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小青龍主之,此為水飲與表寒相合也。

又有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痛,自利,此為有水氣,其咳者,真武主之,此為水飲與裡寒相合也。表傳裡而咳者。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四逆散加乾薑五味子主之,此為陰邪動肺而咳也。

少陽證,其人或咳者,小柴胡去參加乾薑五味子,此為陽邪動肺而咳也。

白話文:

[咳嗽(四十二)]

咳嗽,就是俗稱的嗽,主要與肺部相關。肺部負責調節氣的運行,當身體受寒或是飲用冰冷食物,會對肺部造成傷害,導致氣流向上無法向下,逆流且無法收斂,進而衝擊膈肌和咽喉,讓喉嚨感覺像被搔癢,有異物感。治療應以發汗散寒為主。但若是小便頻數的人,不宜發汗,因為發汗後可能導致四肢冰冷,若在咳嗽時發汗,可能會蜷縮並感到腹部脹滿不適,腹部更會變得堅硬,這都是病情反轉的徵兆。

肺部受寒而引起的咳嗽,是因為皮膚受到寒冷侵襲,加上飲食上的寒涼,兩者相合導致的咳嗽。

因停滯的水分引起咳嗽,是在感冒初期未能妥善處理,導致心下有水氣積聚,出現乾嘔、發熱及咳嗽的症狀,這種情況下,小青龍湯是主要的治療方式,這是因為水氣和表面的寒氣相結合所造成的。

另一種情況是少陰病,患者會有腹痛、小便不通暢、四肢沉重疼痛,甚至自行排便的症狀,這顯示體內有水氣,若是有咳嗽,應採用真武湯治療,這是水氣和體內的寒氣相結合的結果。這是從表面轉移到體內導致的咳嗽。

少陰病導致四肢冰冷的情況下,患者可能伴有咳嗽,這種情況下,可用四逆散加乾薑和五味子來治療,這是因為陰寒之邪影響到肺部所引起的咳嗽。

少陽證患者,如果伴有咳嗽,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去掉人參,加入乾薑和五味子,這是因為陽邪幹擾肺部所導致的咳嗽。

4. 不治證

脈散者死,是心火刑于肺金也。

白話文:

如果脈象散亂,這表示病情危急,通常會導致死亡。這是在說心臟的火氣過旺,影響到了肺部的功能。

5. 喘(四十三)

喘,肺主也。謂氣逆而上行,息數、氣急、張口、抬肩、搖身、滾肚。

有邪氣在表而喘者,心腹必濡而不堅。

太陽惡風無汗而喘,桂枝加厚杏湯主之。

喘而汗出者,邪氣在裡也,且邪氣內攻,氣逆不利而喘,以葛根黃芩黃連湯以利之。

汗出而喘者,邪氣在表也,邪氣外盛,擁遏諸氣不利而喘,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以發之。

有里證而喘者,心腹堅滿短氣,有潮熱,此外欲解,可攻裡也。

有水氣而喘者,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喘,小青龍去麻黃加杏子主之。

又水停心下則胸膈滿而喘,宜利其小便。

白話文:

[喘(四十三)]

喘病主要和肺部有關。病症表現為呼吸困難,頻率加快,氣息短促,需要張大嘴巴呼吸,甚至抬高肩膀,身體搖晃,腹部起伏。

若是因為邪氣侵襲體表導致的喘病,通常心腹部位會有濕潤感,但並不會感到硬實。

如果出現怕風、沒有出汗且喘病的現象,這是由於太陽經受寒所導致,治療方式應使用添加了厚樸和杏仁的桂枝湯。

當喘病同時伴隨著汗水流出,表示邪氣已經深入體內,邪氣在體內肆虐,使得氣息不順暢,治療方式應使用葛根、黃芩、黃連湯來幫助排出邪氣。

若喘病是因汗水流出而引起,這代表邪氣在體表,邪氣在外強盛,阻礙了體內氣流的運轉,導致喘病,治療方式應使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等藥物來驅散邪氣。

若喘病是由體內疾病引起的,心臟和腹部會有堅硬飽滿的感覺,並且呼吸短促,同時伴有潮熱,這時體外的症狀可能會緩解,可以考慮治療體內疾病。

若喘病是由水氣引起的,心下有水氣,會出現乾嘔、發熱、咳嗽或喘病的症狀,治療方式應使用小青龍湯,但需去掉麻黃,加入杏仁。

另外,若水氣滯留在心臟下方,會造成胸部和膈膜有飽滿感及喘病,此時應採取利尿的方式來治療。

6. 不治證

直視譫語喘滿者死。

身汗如油,喘而不休,肺絕也,死。

因藥下之,瀉止而喘者,氣已脫也,死。

喘而噫者死。

喘而四逆者死。

喘而魚口者死。

喘而口閉面里者死。

白話文:

[無法救治的情況]

直視、胡言亂語、呼吸困難且腹部脹滿的人,會死亡。

身體出汗像流油一樣,持續喘息不停,這是肺部功能衰竭的徵兆,會導致死亡。

因為用藥後造成下瀉,雖然瀉停但仍然持續喘息的,表示體內元氣已經脫離,會死亡。

喘息且伴有噁心嘔吐感的人,會死亡。

喘息且四肢冰冷的人,會死亡。

喘息且嘴形像魚口一樣張開的人,會死亡。

喘息且嘴巴閉合、面部青紫的人,會死亡。

7. 吐嘔(四十四)

吐,物出也,胃中虛冷。吐血有熱毒,宜犀角地黃湯;有虛寒,宜理中湯。

嘔,有聲也。乾嘔有寒,宜姜附;有熱,宜五苓;有水氣,宜小青龍也。

有熱嘔者,嘔而發熱,少陽證具及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宜大柴胡。

有寒嘔者,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宜溫之,嘔涎沫頭痛,茱萸湯主之。

有停飲嘔者,先嘔後渴,此為欲解;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

有胃脘有膿而嘔者,不須治,膿儘自安。

表邪傳裡必致嘔也,陰不受邪而不嘔也。嘔家用半夏以去其水,用生薑以散其逆氣。

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謂邪氣未收斂也。

白話文:

[嘔吐(四十四)]

嘔吐,指的是食物從胃中反出的情況,這通常是胃部虛冷造成的。如果是因爲熱毒導致的吐血,適合使用犀角地黃湯;如果是因虛寒引起的,適合使用理中湯。

乾嘔,指的是隻有聲音而沒有物質吐出。如果是因寒冷引起的乾嘔,適合使用姜附;如果是因熱引起的,適合使用五苓;如果是因體內水分失調引起的,適合使用小青龍湯。

對於發熱並伴有嘔吐的情況,即在發熱的同時出現嘔吐,可能與少陽證有關,如嘔吐持續不止,並且感到胸悶煩躁,適合使用大柴胡湯。

對於寒冷引起的嘔吐,即膈膜上方有寒冷溼氣導致的乾嘔,這種情況不適合催吐,應該用溫熱的方法調理,如嘔吐泡沫並伴有頭痛,可用茱萸湯來治療。

對於因體內積水引起的嘔吐,如果先嘔吐後口渴,這表示身體正在恢復;如果先口渴後嘔吐,這可能是水分積存在心臟下方,屬於體內積水的情況。

對於胃部有膿引起嘔吐的情況,通常無需特別治療,等到膿液排盡,症狀自然會緩解。

外感疾病由表傳裏時,常會伴隨嘔吐。陰虛體質的人,因爲抵抗力強,通常不會嘔吐。治療嘔吐,通常會用半夏來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用生薑來散去體內的逆氣。

如果嘔吐頻繁,即使有陽明證的症狀,也不應立即進行攻擊性的治療,因爲此時邪氣尚未完全收斂。

8. 不治證

嘔而脈弱,小便微利,身有微熱見厥者死,此虛寒之甚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且脈搏顯得薄弱,小便排出量少,身體伴有輕微發熱,並出現四肢冰冷的現象,這表示病情非常嚴重,是因為體內虛寒到了極點,這種情況下,病人的預後通常不佳。

9. 悸(四十五)

悸,心忪也,惕然動而不安矣。

有停飲者,飲水多必心下悸,心火惡水,心不安也。凡治悸者,必先治飲,以水停心下,散而無所不至。浸於肺則喘咳,浸於胃則噦噎,溢於皮膚則腫,漬於腸間則利下,可以茯苓甘草湯治之。

有氣虛者,由陽明內弱,心下空虛,正氣內動,心悸脈代,氣血內虛也,宜炙甘草湯補之。

又傷寒二三日,心悸而煩,小建中主之。

少陰病四逆或悸,四逆加桂五分主之。

有汗下之後,正氣內虛,邪氣交擊,又甚於氣虛者也。

太陽病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必心下悸。

又太陽病,若下之身重心下悸者,不可發汗。

少陽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又少陽不可汗,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治法宜鎮固之或化散之,皆須定其氣浮也。

白話文:

【悸(四十五)】

悸,就是心臟跳動得特別明顯,讓人感覺到一種不安。

如果身體裡有多餘的水分停留,飲水過多時,會感到心臟下方有悸動,因為心臟的火性不喜歡水,這使得心臟處於不安的狀態。在治療這種悸動的情況下,我們首先需要處理多餘的水分,因為這些水停留在心臟下方,可能會影響全身各部位。如果水進入肺部,可能導致喘息咳嗽;如果進入胃部,可能引起噁心反胃;如果滲入皮膚,可能導致水腫;如果積聚在腸道,可能引發腹瀉。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茯苓甘草湯來治療。

另一種情況是氣虛,這是由於胃部的陽氣內弱,心臟下方出現空虛感,體內的正氣受到幹擾,心跳加速,脈搏不整,這是氣血內虛的表現,應當使用炙甘草湯來補充。

再者,對於傷寒兩三天後出現的心悸和煩躁,小建中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在少陰病症狀中,如果出現四肢冰冷或心悸,可以使用四逆加桂五分湯來治療。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出汗或排便後,體內的正氣變得虛弱,邪氣趁虛而入,比一般的氣虛更加嚴重。

在太陽病症狀中,如果出汗過多,病人會雙手交叉抱頭,這通常是心臟下方悸動的徵兆。

同樣地,如果太陽病症狀中,使用了下法治療,導致身體沉重,心臟下方有悸動,就不能再用發汗的方法。

對於少陽病症狀,不能隨意嘔吐或排便,否則會導致心悸和驚嚇。此外,少陽病也不能隨便發汗,否則可能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這與胃部有關。如果胃部調節得好,病情就會好轉;如果胃部調節不好,可能會感到煩躁和心悸。對於這種情況,治療的方法可能是穩定或消散氣機,但都需要確定氣機是否浮動。

10. 渴(四十六)

渴,熱也,在裡也。

渴小,熱小,宜五苓散;渴大,熱深,宜白虎加參。

舌乾咽焦,乃腎汁干也,可急下之,腎經上屬舌本,蓋熱入,腎水為所爍,無以灌注咽喉,失下則舌焦而死矣。

白話文:

標題:[口渴(四十六)]

內容翻譯:口渴是因爲體內有熱,這熱在身體內部。

如果口渴程度輕微,體內的熱也不嚴重,適合服用五苓散;如果口渴非常嚴重,體內的熱也很深重,適合服用白虎加參湯。

當舌頭乾燥,喉嚨感覺焦灼,這是腎的津液已經耗盡了,應該緊急進行瀉下治療。因爲腎經絡連接到舌根部,熱邪入侵後,腎裏的水分被過度消耗,無法滋潤咽喉,如果不進行瀉下治療,舌頭會幹燥到導致死亡。

以上就是中醫對於口渴的理解和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