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上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11)

1. 振(四十七)

振,謂森然,若寒聳然,振動皆虛寒也。至於欲汗之時,其人必虛,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比戰為之輕者。

下後復發汗,必振寒者,謂其表裡俱虛也。

亡血家發汗則寒慄而振,謂其血氣俱虛也。

發汗過多亡陽,經虛不能自主持,故身為振搖也,宜茯苓桂枝甘草白朮湯。

有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二者皆溫經益陽滋血助氣。

白話文:

“振”指的是像树木那样森然,或是像寒冷时身体发抖的样子,振动都是虚寒的表现。想要出汗的时候,这个人一定虚弱,必定会有蒸蒸发热、身体发抖的现象,之后发热出汗而病愈,这比发热战栗轻一些。

在泻下之后再次出汗,必定会有发冷发抖的症状,这是因为表里都虚弱。

失血的人发汗就会发冷发抖,这是因为气血都虚弱。

发汗过多会损耗阳气,经络虚弱无法支撑自己,所以身体会发抖,应该服用茯苓、桂枝、甘草、白术汤。

如果有人不停地发抖想要抓地,真武汤可以治疗。这两种汤剂都是温经益阳、滋养血液、帮助气血的。

2. 戰慄(四十八)

戰者,身搖,外也。慄者,心戰,內也。微則振,甚則戰,又甚則慄。其人本虛,邪與正爭。邪與外正氣爭則戰,邪與內正氣爭則慄。

白話文:

【戰者,身搖,外也。】戰指的是身體在外部受到衝擊或威脅時的反應,例如被人推倒或面對強大的對手,身體會開始顫抖。

【慄者,心戰,內也。】慄是指在內心感到恐慌或恐懼時的反應,例如在精神上受到驚嚇或面臨危機,心跳加速、手腳發軟,這是由於心神受到內在情緒的影響。

【微則振,甚則戰,又甚則慄。】這句描述了情緒或疾病進程的變化。當情緒或病況輕微時,表現為輕微的震顫;當情況加重時,會轉為激烈的戰慄;若情況再嚴重,則會出現全身的冷汗和恐懼感。

【其人本虛,邪與正爭。】這表示一個人原本就處於體弱或精神疲憊的情況下,當外來的疾病或情緒壓力進入時,會與原本體內的健康狀態發生衝突。

【邪與外正氣爭則戰,邪與內正氣爭則慄。】這段解釋了戰慄和慄的原因。當外來的疾病(邪)與體外的正常機能(正氣)發生衝突時,會導致身體外在的戰慄;當疾病與體內的正常機能(正氣)發生衝突時,則會引起內在的恐懼或寒意。

3. 四逆(厥附,四十九)

四逆,四肢厥冷也。

若手足自熱而至溫,自溫而至厥,傳經之邪也。治宜寒冷四逆散柴胡芍藥枳殼甘草。

若始得之手足便冷而不溫,而陽氣不足,陽經受邪,宜四逆湯溫之,姜附是也。

,厥冷甚於四逆也。厥有陰陽氣不相順接。

先熱而後厥者,熱伏逆於內也,陽氣內陷也。

陽厥,身熱便秘,宜下之。

先厥而後熱者,陰近而陽氣得復也。

陰厥逆冷脈沉細,宜溫之。

白話文:

「四逆」指的是四肢冰冷。

如果手腳原本發熱,後來變得溫熱,再後來又冰冷,這是經絡中邪氣傳播造成的。治療應該用寒涼的藥物,比如四逆散,裡面包含柴胡、芍藥、枳殼、甘草。

如果剛開始就手腳冰冷,沒有變溫,而且陽氣不足,陽經受到邪氣侵襲,應該用四逆湯來溫暖身體,其中包含生薑和附子。

「厥」比四逆更為冰冷。厥是陰陽氣不相順接的表現。

先熱後厥,是熱邪藏於體內,陽氣內陷導致的。

陽厥,身體發熱,便秘,應該用瀉藥治療。

先厥後熱,是陰邪逼近,陽氣恢復的表現。

陰厥,身體冰冷,脈象沉細,應該用溫暖的藥物治療。

若始得之便厥者,則是陽氣不足,陰氣勝也,主寒多矣。

厥小熱多,其病則愈;厥多熱小,其病為逆。至於下利,先厥後熱,利必自止,陽氣得復,見厥複利,陰氣還勝,有邪結胸中,陽氣不得敷布而手足冷,當吐之,為陰盛矣,加之惡寒而蜷陰極也。

白話文:

若始得之便厥者,則是陽氣不足,陰氣勝也,主寒多矣。

如果剛開始得病就出現厥逆現象,這就是陽氣不足,陰氣盛行的表現,說明寒邪入侵較多。

厥小熱多,其病則愈;厥多熱小,其病為逆。

如果厥逆輕微,發熱較多,病情就會好轉;如果厥逆嚴重,發熱較少,病情則屬於逆轉。

至於下利,先厥後熱,利必自止,陽氣得復,見厥複利,陰氣還勝,有邪結胸中,陽氣不得敷布而手足冷,當吐之,為陰盛矣,加之惡寒而蜷陰極也。

至于腹泻,如果先出现厥逆,后出现发热,腹泻就会自行停止,说明阳气恢复了。如果出现厥逆后又腹泻,说明阴气又占了上风,有邪气结聚在胸中,阳气无法散布,导致手脚冰冷,应该采取吐法,这是阴盛的表现,再加上怕冷蜷缩身体,病情更加严重了。

4. 不治證

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厥冷者不治。

又少陰病,但厥無汗,不當發汗,強發之則真陽之氣絕,陽無所養,血上溢矣。故兩足逆冷,名曰下厥上竭,尺脈得微有宜臍下灸千壯,服回陽輩,脈不回,人不省死。

白話文:

少陰病,若出現畏寒、身體蜷縮且腹瀉,雙手和腳變得冰冷的情況,這些症狀若已顯現,治療可能就較困難了。

再者,對於少陰病患者,如果只有寒厥症狀而不出汗,本不應該進行發汗治療,但如果強行發汗,會導致真正陽氣消失,陽氣失去養分,從而導致血往上溢。這會造成雙腳逆冷,被稱為下部厥冷,上部血液乾涸的情況。此時,如果在腹部下方進行艾灸千壯,並服用回陽類藥物,若脈象沒有轉變,病人意識不清醒,可能會死亡。

5. 鄭聲(五十)

鄭聲,乃聲轉而不正也,以身涼脈小,自利不渴而多言者,為鄭聲,虛也,宜涼補之。

譫語,乃妄有所見而言,皆真氣昏亂,神識不清之所致。

並熱在胃中,上乘於心也,有言語差謬,睡中呢喃,獨語不休亂言皆熱,分輕重。

有被火劫譫語者,大熱入胃中,水竭水燥,又腹滿微喘,口乾咽爛不便,久必譫語。

有汗出譫語者,風也,須過經,可下之,若下之早,言語必亂,以表虛里實故也。

有下利譫語者,有潮熱譫語者,皆胃中有燥屎,可下之,承氣湯。

有下血譫語者,熱入血室,當刺期門,宜小柴胡桃仁承氣輩。

白話文:

鄭聲

,指的是聲音轉變而不正常。當一個人體寒脈細,容易腹瀉卻不口渴,而且話多,這就是鄭聲,屬於虛證,應當用涼補的方法治療。

譫語

,指的是胡言亂語,都是因為真氣混亂,神志不清造成的。

譫語可能是因為 熱氣 聚集在胃中,向上衝擊心臟,導致言語錯亂,睡夢中呢喃自語,不停說話胡言亂語,這些都是熱證,輕重程度不同。

被火劫

後出現譫語,是因為大熱進入胃中,導致水份枯竭,腹部脹滿,呼吸微喘,口乾舌燥,難以吞嚥,時間久了就會出現譫語。

汗出

時出現譫語,是風邪入侵,需要等風邪退散後再治療,如果過早治療,容易導致言語更加混亂,因為這屬於表虛里實的狀態。

下利

潮熱 時出現譫語,都是因為胃中有燥屎,可以用 承氣湯 清熱瀉下。

下血

時出現譫語,是熱氣進入血室,需要用針刺期門穴,並服用小柴胡湯、胡桃仁承氣湯等藥物治療。

有三陽合病譫語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中不仁,面垢遺屎。

有發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下,以桂枝柴胡湯,和其榮衛也。

白話文:

有三陽合病產生胡言亂語的情況,會出現腹部滿脹、身體沈重、難以翻身的症狀,口中有異味,臉部油膩,甚至失禁排便。

對於過度發汗導致陽氣流失而產生胡言亂語的狀況,不應該使用下藥治療,應當服用「桂枝柴胡湯」,以調和體內的營養與衛生機能。

6. 不治證

脈短者死。

逆冷脈沉細者死。

上氣喘滿直視者死。

自痢下奪者死。

白話文:

脈象短促的人會死亡。

逆冷、脈搏沈細的人會死亡。

上氣喘息、滿臉凝重、眼神直視的人會死亡。

自己有痢疾卻失血過多的人會死亡。

7. 短氣(五十一)

短氣,乃氣急而短促,呼吸頻數而不能相續,似喘而不能搖肩,似呻吟而無痛,腹心滿脹而短氣者,里也,實也。又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十棗、陷胸也。心腹濡滿而短氣者,表也,虛也。

有水飲短氣者,食少,飲多,水停心下,宜五苓。

白話文:

古代文字

短氣,乃氣急而短促,呼吸頻數而不能相續,似喘而不能搖肩,似呻吟而無痛,腹心滿脹而短氣者,里也,實也。又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十棗、陷胸也。心腹濡滿而短氣者,表也,虛也。

有水飲短氣者,食少,飲多,水停心下,宜五苓。

短氣

是指呼吸急促而短暫,呼吸頻率加快且無法連續,像是喘不過氣,但無法聳肩,像是呻吟,但沒有疼痛,腹部和心臟部位感到飽脹,同時伴有短氣,這屬於內在,也就是實證。另外,短氣嚴重到無法正常呼吸,也是實證,屬於十棗湯陷胸湯的範疇。如果心臟和腹部感到濕潤飽滿,同時伴有短氣,這屬於外在,也就是虛證

水飲短氣

指的是由於體內有水停積而導致的短氣,患者食慾不振,卻喜歡喝水,水停留在心臟下方,這時應該服用五苓散

8. 搖頭(五十二)

搖頭,有搖頭言者,里痛也,痛使之然。

有口噤背反張者,痓也,風使之然。

白話文:

搖頭,如果搖頭的人在說話,那表示他們的腹部有疼痛,這種疼痛造成了這樣的動作。

有口緊閉,背部呈現反向弓起的狀態,這是拘急症(痓),是風邪引起的。

9. 不治證

有形體如煙燻,頭搖直視,此心絕也,乃陰極陽無根矣死。

10. 瘛瘲(五十三)

瘛瘲,瘛者,筋脈縮急也。瘲者,筋脈伸緩也,伸縮不止,俗曰發搐,並邪熱盛也,熱盛則風搏並經絡。風主動,四肢動而不寧,若以祛風滌熱治之亦有可生,若妄加灼火發表之藥則死矣。

白話文:

"瘛瘲","瘛"指的是肌肉或筋脈突然收縮的情況,"瘲"則是指筋脈緩解的狀態。如果伸縮不停,我們通常稱為「發搐」,這通常與過度的熱量有關。熱量過高時,風邪會和熱邪一同影響到經絡。風邪主動,會導致四肢不斷動盪不安。如果能用祛風和清熱的方法來治療,還是有可能痊癒的。但如果胡亂使用發汗的熱性藥物,那就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11. 不仁(五十四)

不仁,謂不柔和,不知痛癢,不知寒熱也。

由氣血虛少,邪氣擁盛,正氣不能通行而致也。

白話文:

"不仁"指的是缺乏溫和,不瞭解疼痛與舒適,不懂得冷暖適度。這是因為氣血不足,邪氣過盛,使得身體的正氣無法順暢流通所導致的。

12. 直視(五十五)

直視,視物而目睛不轉動也,能轉動者非也。

直視為不治之疾,由正氣已脫,邪氣極盛也。

有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者,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內實也,可下之。

白話文:

直接看物,指的是眼睛凝視著物體而不轉動,若是能夠轉動就不是這樣。直接看物是病情嚴重的徵兆,表明體內的正氣已經耗盡,邪氣非常強盛。

若眼睛混濁不清,眼珠不平和,沒有外在或內在的症狀,大便困難,身體略帶溫熱感,這表示體內有實邪,可以進行通便治療。

13. 鬱冒(五十六)

鬱冒,昏迷也。鬱則氣不舒,冒則神不清。

由虛極而乘寒,如少陰病下痢止而頭眩而冒者死,此虛極也。

白話文:

"鬱冒",指的是昏迷的情況。"鬱"表示氣流不順暢,"冒"則是指神智不清。

從極度虛弱而受到寒冷的侵襲,例如少陰病出現下痢後頭暈且昏迷的情況,這就是極度虛弱的表現。

14. 動氣(五十七)

動氣,臍傍築築然動跳也。

由真臟之氣虛發動也,雖有攻裡發表之證,不可汗下。

肝內證,臍左有動氣,肺臍右;心臍上;腎臍下,並按之牢,若痛,必待問而知。

白話文:

"動氣"指的是腹部脈搏跳動的情形,像在臍周有築築然的動跳感。這是源自於真正重要的臟器氣血不足所導致的現象,即便有內部病變或是表徵,都不應使用發汗或通便的治療方式。

對於肝臟的內傷病症,如果在臍左邊出現動氣的情況,對肺而言則是在臍右邊;心則是在臍上方;腎則是在臍下方,並且按壓時感覺堅實,如果感到疼痛,必須進一步詢問以確認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