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上 (9)
卷之上 (9)
1. 煩躁(三十五)
煩而擾,擾而煩,陽也。為熱之輕者,煩躁謂先煩而漸至躁也;躁為憤躁而躁陰也,為熱之重者。躁煩謂先躁而後煩者也。
有不煩而躁者,怫怫然便作躁悶,此為陰盛格陽也。雖大躁欲於泥水中臥,但飲水不得入口者是也,治宜溫之。
有邪氣在表而煩躁者。太陽中風,脈浮緊,不汗煩躁,大青龍主之。曰當汗不汗,其人煩躁。
有邪氣在裡而煩躁者。大便六七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此燥屎也,可下。有火劫而煩躁。太陽病,以火熏之,大熱入胃。
有傷寒乍解,胃氣尚弱,強食過多,因而煩悶,胃脈浮洪,宜損谷。
有因虛而煩躁。陽微發汗,躁不得眠。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則安靜,不渴不嘔,無表證,身無大熱,脈沉微,姜附湯主之。發汗若下之煩躁,病仍不去者,茯苓四逆主之。
汗吐下,臟腑俱虛,餘熱相協,因虛而煩,以身不疼、脈不緊不數,宜補其虛。
有陰盛而煩躁。少陰吐利,手足冷,煩躁欲死,茱萸湯主之。
白話文:
[煩躁(三十五)]
煩躁,就是煩與擾相互影響,這是陽性的表現。輕度的熱症會導致煩躁,症狀從煩開始,逐漸發展到躁;重度的熱症則表現爲躁,這是一種憤怒急躁的狀態,屬於陰性,症狀從躁開始,之後出現煩。
有些人可能只有躁沒有煩,他們可能會感到悶悶不樂,突然間就變得焦躁不安,這種情況是因爲體內陰氣過盛,排斥了陽氣。儘管他們可能會想要躺在泥水裏來緩解躁動,但他們卻無法飲水,治療上應該採取溫補的方法。
如果煩躁是由體表的邪氣引起的,比如太陽中風時脈搏浮緊,不出汗又煩躁,這時應使用大青龍湯來發汗。如果應當出汗卻不出汗,病人就會感到煩躁。
如果煩躁是由體內的邪氣引起的,比如大便六七天都不通暢,且臍周疼痛,煩躁發作有規律,這可能是由於燥屎堵塞,需要進行通便。還有可能是由於熱邪侵入胃部,導致煩躁。
有些人在傷寒剛痊癒,胃氣還很虛弱的時候,過度進食,從而引起煩躁和悶脹,此時胃部的脈象會呈現出浮洪的特徵,建議減少食量。
還有些人因爲身體虛弱而產生煩躁,如陽虛時出汗過多,導致夜間無法入睡。或者是在下瀉後再次發汗,白天煩躁無法入睡,晚上卻能安靜下來,既不口渴也不嘔吐,沒有表證,體溫不高,脈象沉微,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姜附湯來治療。如果出汗或下瀉後仍然煩躁,病情沒有改善,可以使用茯苓四逆湯。
如果經過汗、吐、下等治療方法後,臟腑都變得虛弱,餘熱與虛弱相互作用,導致煩躁,但身體並不疼痛,脈象既不緊也不數,這時應該採取補虛的方法。
最後,如果煩躁是由陰氣過盛引起的,如少陰病患者出現嘔吐、腹瀉、手腳冰涼,煩躁得想要死去,可以使用茱萸湯來治療。
2. 不治證
結胸證悉具,煩躁者死。
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死。
少陰病,吐利煩躁,四逆者死。
少陰惡寒而蜷,四逆脈不出,不煩而躁者死。
少陰六七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白話文:
[無法救治的情況]
若是出現了所有結胸的症狀,且病人顯得非常煩躁,這種情況下,預後不良。
如果病人有發燒、下痢的症狀,再加上四肢冰冷,煩躁到無法安睡,這種情況下,預後不良。
在少陰病症狀中,若病人出現嘔吐、下痢、煩躁,以及四肢冰冷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預後不良。
在少陰病中,病人感到寒冷、蜷縮,四肢冰冷,脈象微弱或無,且不是因為煩惱而是莫名其妙地煩躁,這種情況下,預後不良。
在少陰病六七天後,病人持續下痢,並開始出現煩躁,連夜晚都無法安睡,這種情況下,預後不良。
3. 懊憹(三十六)
謂鬱悶不舒暢也,無奈也,比之煩悶而甚。
由下後,表邪未解,陽邪內陷,結伏於心胸之間,邪熱鬱於胸中,宜梔子豉湯吐之。
或發汗吐下後,及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飢不飲食,頭汗,邪熱結於胸中,宜承氣茵陳下之。
陽明下之,胃中有燥屎,及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懊憹,必發黃。
白話文:
[懊憹(三十六)]
這是在描述一種鬱悶不舒暢的狀態,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比煩悶更為嚴重。
這是因為病邪從身體表面進入,未能及時排除,導致邪氣深入,聚集在心胸部位。邪熱在胸腔積聚,應使用梔子豉湯來引發嘔吐,以清除邪氣。
或者在發汗、催吐、瀉下之後,以及陽明病經由瀉下治療的情況下,如果病人體表仍感熱度,手腳溫暖,沒有結胸症狀,雖然感到飢餓但卻不想進食,且頭部出汗,這表示邪熱已經在胸腔形成結塊,應使用承氣茵陳來進行瀉下治療。
在陽明病的治療中,若使用瀉下法,可能會導致胃中產生乾燥的糞石;另外,如果陽明病患者無汗、小便不通暢,並伴有心臟周圍的鬱悶感,這時患者很可能會出現黃疸的症狀。
4. 不得眠臥(三十七)
眠者,常睡熟也。不得眠者,雖睡不熟,且安靜不煩也。臥者,欲睡著而復醒也。不得臥者,欲安臥而煩悶不能安也。二者皆由汗吐下而生。胃虛則不得眠。心虛則不得臥。汗吐下後不得眠,枝豉主之。日煩夜靜,姜附主之。
不眠。少陰病,心煩不得眠,宜黃連阿膠湯。大熱錯語不眠,宜黃連解毒湯。下利而渴不眠,宜豬苓湯利其水。吐下後,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導其熱。
下後不眠同前。
不臥。身熱目疼,不臥有汗,宜桂枝柴胡湯;無汗,宜麻黃加白虎。誤服青龍,汗多亡陽,先與防風白朮牡蠣散,收其汗,次用小建中,養其心血。風溫誤汗不臥者死。熱病餘熱入心包絡,不臥,宜知母麻黃湯小汗之,次用小柴胡烏梅梔子湯,散心經之熱,差後陰未復不臥,宜梔子烏梅湯。
白話文:
[失眠的問題(三十七)]
失眠,指的是無法進入深沉的睡眠狀態。有失眠的情形,就是雖然能入睡,但睡得不夠深沉,且能保持平靜,不會感到煩躁。所謂的不能安睡,就是想睡卻又不斷地清醒。不能安睡,就是想要躺下休息,卻因煩悶而無法得到安寧。這兩種情況,多是由於出汗、嘔吐或排泄過多所引起。胃部虛弱會導致失眠,心臟虛弱則會導致無法安睡。在出汗、嘔吐或排泄後出現失眠,可用枝豉來治療。如果白天精神煩亂,夜晚卻能平靜,可用薑和附子來治療。
對於失眠的問題,若為少陰病,伴有心煩且無法入睡的情況,適合使用黃連阿膠湯。若是高燒且胡言亂語無法入睡,可考慮使用黃連解毒湯。如果腹瀉並感到口渴無法入睡,可用豬苓湯來利尿。嘔吐或排泄後,若感到虛弱且無法安眠,可用酸棗仁湯來引導身體的熱度。
對於不能安睡的問題,若伴有身體發熱和眼睛疼痛,且有汗出,可用桂枝柴胡湯;若無汗,可用麻黃加白虎湯。若誤服了青龍湯,導致出汗過多,喪失了陽氣,首先應使用防風白朮牡蠣散來止汗,再用小建中湯來滋養心臟的血液。風濕溫熱病若誤服藥物而出汗不止,且無法安睡,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若熱病後的餘熱進入心包絡,導致無法安睡,可用知母麻黃湯讓身體微微出汗,再用小柴胡烏梅梔子湯來散去心經的熱度。若病癒後,陰氣尚未恢復,導致無法安睡,可用梔子烏梅湯來調理。
5. 喜眠(三十八)
一忽又一忽,終日睡著沉沉不醒,惟狐惑二證有之,乃因下利後,內熱乘虛生蟲,殺人甚急,宜桃仁湯,黃連犀角湯。
終日終夜常眠不寤,惟少陰下後,心腎虛寒,宜四逆溫之。
有欲幽靜而但不能眠熟,惟百合、風溫二症有之。百合因汗下後,內外俱虛,氣無以守,心神不寧,汗後成者,百合知母湯;下後成者,滑石代赭湯。吐後成者,雞子湯。不曾汗吐下,自成者,百合地黃湯。
白話文:
[喜眠(三十八)]
一會兒接著一會兒,整天都在深度睡眠中,不容易醒來,這情況在狐惑病中常見。這是因為拉肚子之後,體內產生了虛熱,導致生蟲,對身體的危害非常嚴重,應該使用桃仁湯,或黃連犀角湯來治療。
有的人不分晝夜,總是想睡覺,不容易清醒,這通常發生在少陰病後,心臟和腎臟虛弱且寒冷的情況下,應該用四逆湯來溫暖身體。
有人喜歡安靜的環境,但是卻無法進入深度睡眠,這種情況常見於百合病和風溫病。百合病是因為大量出汗或瀉下後,身體內外都虛弱,氣力無法集中,心神不安,如果是出汗後出現的,應該用百合知母湯;瀉下後出現的,應該用滑石代赭湯;嘔吐後出現的,應該用雞蛋湯;如果沒有經過出汗、嘔吐或瀉下的過程就出現了,應該用百合地黃湯。
6. 舌上胎(三十九)
熱也,津液結搏為膜在舌上。
白滑者,邪氣初傳入里,客於胸中,梔子豉湯主之。
又陽明誤下,白胎者,同治。
半表半裡者,小柴胡湯主之。
不滑而澀,是結熱在裡,表裡俱熱,口大幹,舌上乾燥,白虎湯加參主之。
黃者熱邪入里,可下之。
黑者熱極也死。
白話文:
這是因為身體內有熱,導致津液在舌上凝結成一層膜。
如果舌上的膜呈現白色且滑潤,表示病邪剛開始進入身體內部,停留在胸部,可用梔子豉湯來治療。
另外,若屬陽明經誤用下法後出現白色的舌胎,同樣適用上述治療。
若是處於半表半里的病情,應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如果舌苔不滑反而粗糙,代表體內有熱結,表裡皆有熱象,會感到口非常乾燥,舌頭也很乾,這種情況可用白虎湯加人參來治療。
舌苔呈黃色,表示熱邪已深入體內,需用瀉下法治療。
舌苔轉為黑色,代表熱毒極重,預後不良。
7. 不治證
藏結白胎滑者死,其候如結胸,飲食如故,時時下利。
白話文:
翻譯內容為:「如果病人的腹部有硬塊且表面光滑像有羊膜包裹,這通常是死亡的徵兆。這種病症的表現類似於結胸症,但是患者飲食正常,只是會不定時地出現腹瀉的情況。」
8. 衄(四十)
熱在表也,是經絡熱盛,陽氣擁,重迫血妄行,衄乃自解,忌汗。
白話文:
「這是體表有熱的症狀,表示經絡中的熱氣過盛,陽氣積聚,導致血液受到過大的壓力而失控,從而造成鼻出血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鼻出血是身體自行調節的方式,應該避免用出汗的方式來退熱。」
9. 不治證
衄,頭汗出,身無汗,死。及汗出不至足者死。
發衄家汗,則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得眴,不得眠。
少陰病,但厥無汗,強汗之,因致衄者,難治,名曰下厥上竭。
白話文:
[無法救治的情況]
-
若是鼻血不止,且只有頭部出汗,身體其他部位不出汗,這情況是致命的。以及,若出汗但汗不及腳部,同樣會導致死亡。
-
對於有鼻血傾向的人,若其出汗,可能會出現額頭凹陷,脈搏緊張急促,眼睛直視不能眨動,甚至無法入睡的現象。
-
少陰病症狀,只見四肢冰冷無汗,如果強行發汗導致鼻子出血,這種情況非常難以治療,我們稱之為「下厥上竭」。
以上描述了在特定症狀下,病情可能難以控制或救治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