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上 (8)
卷之上 (8)
1. 周身經穴(八)
橫骨至內輔上廉一尺八寸
髀外骨(環中跳瀆),髀骨外膝上五寸(伏兔),膝上六寸(陰市),膝上三寸(箕門),魚腹上筋間股內廉(陰包)
膝上四寸股內上廉至內踝一尺六寸半
太陽委中,合陽(膕下二寸),承筋(跟上七寸),承山(腿肚下分肉間),跗陽(外踝上二寸。)
少陽陽關(犢鼻外陽陵上三寸),陽陵,陽輔(外踝上四寸),懸鐘(外踝上三寸。)
陽明犢鼻(膝臏下骭大筋罅中),三里(三寸),上廉(寸),豐隆(外踝上三寸),下廉(上廉下三寸。)
少陰陰谷(膝內輔骨後後大筋下小筋上屈膝取之),築賓(內踝上腨分間),復溜(踝上二寸。)
太陰陰陵,地機(膝下五寸),漏谷(內踝上六寸),三陰交(內踝上三寸。)
厥陰曲泉(膝內輔骨下曲膝橫紋頭),膝關(犢鼻下二寸),中都(內踝上七寸。)
內踝至地三寸
太陽崑崙(外踝後),申脈(外踝下),京骨(大骨下。)
少陽丘墟(外踝如前去臨泣三寸),臨泣(寸半),地五會(寸)俠谿。
陽明解谿(寸半),衝陽(三寸),陷谷(二寸),內庭。
厥陰中封(內踝前寸),太衝(本節後二寸),行間。
太陰商丘(內踝微前),公孫(本節寸),太白,大都。
少陰呂細(內踝後。)
肘至腕一尺二寸半
列缺(側腕上寸半),尺澤,孔最(腕上七寸),經渠(寸口),太淵
曲澤,郄門(去腕五寸),間使(三寸),內關(去腕二寸),大陵
少海,靈道,通里(腕後寸),神門
曲池(三寸),三里(寸),上廉(寸),下廉,溫溜(腕後五寸半),偏歷(腕後三寸),陽谿。
四瀆(肘前五寸),三陽絡(寸),支溝(腕後三寸),外關(腕後二寸),陽池
小海,支正(腕後五寸),會宗(腕後三寸),陽谷
肩至肘一尺七寸
大椎下至尾骸𩨬二十一椎共長三尺
志肓胃意陽魂,關噫神膏魄附
室門倉舍綱門,膈譆堂肓戶分
白中胞小關大氣腎三胃脾膽肝,膈督心厥肺風大
環旅肓腸元腸海俞焦俞俞俞俞,俞俞俞陰俞門杼
二十一,二十,十九,十八,十七,十六,十五,命門,十三,十二,脊中,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手,(陰陽)起,止
太陰(肺),少商(在手大指內側去爪甲韭葉大),中府(在中部四行雲門下一寸)
少陰(心),少衝(在手小指內廉去爪甲一韭葉大),極泉
厥陰(心胞),中衝(在手中指內廉去爪甲韭葉大),天池(在側腋部乳下一寸)
陽明(大腸),商陽(在手次指內側),迎香(在鼻孔傍五分直陷縫中)
太陽(小腸),少澤(在手小指外廉去爪甲一分),聽宮(在耳珠)
少陽(三焦),關衝(在手無名指端去爪甲韭葉大),耳門(在耳前缺處)
白話文:
從橫骨到內輔上廉這段距離為一尺八寸。
大腿外側骨(即環中、跳瀆),大腿骨外側膝蓋上方五寸處(即伏兔),膝蓋上方六寸處(即陰市),膝蓋上方三寸處(即箕門),在魚腹上方肌肉與大腿內側的交界處(即陰包)。
從膝蓋上方四寸大腿內側到內腳踝一尺六寸半的位置。
太陽經的委中穴,合陽穴(位於膕下兩寸),承筋穴(位於腳跟上方七寸),承山穴(位於小腿肚下方肌肉間),跗陽穴(位於外腳踝上方二寸)。
少陽經的陽關穴(位於犢鼻外側,陽陵上方三寸),陽陵穴,陽輔穴(位於外腳踝上方四寸),懸鐘穴(位於外腳踝上方三寸)。
陽明經的犢鼻穴(位於膝蓋下方,大筋和小筋之間),三里穴(位於三寸處),上廉穴(位於一寸處),豐隆穴(位於外腳踝上方三寸),下廉穴(位於上廉穴下方三寸)。
少陰經的陰谷穴(位於膝蓋內側輔骨後方,大筋下方,小筋上方,彎曲膝蓋可找到),築賓穴(位於內腳踝上方小腿肚間),復溜穴(位於腳踝上方二寸)。
太陰經的陰陵穴,地機穴(位於膝蓋下方五寸),漏谷穴(位於內腳踝上方六寸),三陰交穴(位於內腳踝上方三寸)。
厥陰經的曲泉穴(位於膝蓋內側輔骨下方,彎曲膝蓋時橫紋頭的位置),膝關穴(位於犢鼻下方二寸),中都穴(位於內腳踝上方七寸)。
從內腳踝到地面三寸的位置。
太陽經的崑崙穴(位於外腳踝後方),申脈穴(位於外腳踝下方),京骨穴(位於大骨下方)。
少陽經的丘墟穴(位於外腳踝前方,臨泣穴上方三寸),臨泣穴(位於一寸半處),地五會穴(位於一寸處),俠谿穴。
陽明經的解谿穴(位於一寸半處),衝陽穴(位於三寸處),陷谷穴(位於二寸處),內庭穴。
厥陰經的中封穴(位於內腳踝前方一寸),太衝穴(位於本節後二寸),行間穴。
太陰經的商丘穴(位於內腳踝前方),公孫穴(位於本節一寸),太白穴,大都穴。
少陰經的呂細穴(位於內腳踝後方)。
從肘部到手腕一尺二寸半的位置。
列缺穴(位於手腕側方一寸半),尺澤穴,孔最穴(位於手腕上方七寸),經渠穴(位於寸口),太淵穴。
曲澤穴,郄門穴(位於手腕上方五寸),間使穴(位於三寸處),內關穴(位於手腕上方二寸),大陵穴。
少海穴,靈道穴,通裏穴(位於手腕後方一寸),神門穴。
曲池穴(位於三寸處),三里穴(位於一寸處),上廉穴(位於一寸處),下廉穴,溫溜穴(位於手腕後方五寸半),偏歷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陽谿穴。
四瀆穴(位於肘部前方五寸),三陽絡穴(位於一寸處),支溝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外關穴(位於手腕後方二寸),陽池穴。
小海穴,支正穴(位於手腕後方五寸),會宗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陽谷穴。
從肩膀到肘部一尺七寸的位置。
大椎穴下方到尾骸共二十一椎,總長三尺。
各個穴位名稱及其相對應的器官。
手部的經絡,起點和終點。
太陰經(肺),少商穴(位於手指大拇指內側,距離指甲一韭葉大小),中府穴(位於胸部四行雲門穴下方一寸)。
少陰經(心),少衝穴(位於手指小拇指內側,距離指甲一韭葉大小),極泉穴。
厥陰經(心包),中衝穴(位於手指中指內側,距離指甲一韭葉大小),天池穴(位於側腋部,乳房下方一寸)。
陽明經(大腸),商陽穴(位於手指次指內側),迎香穴(位於鼻孔旁五分,直線陷入縫中)。
太陽經(小腸),少澤穴(位於手指小拇指外側,距離指甲一分),聽宮穴(位於耳朵珠)。
少陽經(三焦),關衝穴(位於手指無名指端,距離指甲一韭葉大小),耳門穴(位於耳前缺口處)。
腳部的經絡,起點和終點。
太陰經(脾),隱白穴(位於腳趾大拇指內側端,距離指甲一韭葉),大包穴(位於腑下六寸)。
厥陰經(肝),大敦穴(位於腳趾大拇指,距離指甲一韭葉),期門穴(位於乳房下方四寸,不容穴旁一寸半)。
少陰經(腎),湧泉穴(位於腳掌心,彎曲腳趾時第三縫中),腧府穴(位於胸膛一行璇璣旁二寸,巨骨下方)。
陽明經(胃),厲兌穴(位於腳趾次指端,距離指甲一分),頭維穴(位於眉毛上方額角,進入髮際凹陷中)。
小陽經(膽),竅陰穴(位於腳趾第四指端,距離指甲一分),童子窌穴(位於肩外尖尺處)。
太陽經(膀胱),睛明穴(位於眼睛內側淚孔中),至陰穴(位於腳趾小拇指外側,距離指甲一分)。
總結歌詞如下:
脈絡起始於少商穴、中府穴,大腸經的商陽穴、迎香穴兩個穴位,足部胃經的厲兌穴、頭維穴三個穴位,脾經的隱白穴、大包穴四個穴位,膀胱經的睛明穴、至陰穴之間,腎經的湧泉穴、腧府穴位置,心包經的中衝穴、天池穴隨後,三焦經的關衝穴、耳門穴接續,膽經的竅陰穴、童子窌穴,厥陰經的大敦穴、期門穴,手心經的少衝穴、極泉穴,小腸經的少澤穴、聽宮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