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下 (4)
卷之下 (4)
1. 瘰癧(二十一)
因食味之厚,鬱氣之積,曰毒、曰風熱。實者易治,虛者可慮。
夫初發於少陽,不守禁戒,延及陽明。蓋膽經主決斷,有相火而氣多血少,治宜瀉火散結。虛則補元氣,千金散主之;實則瀉陰火,玉燭散主之。
化堅湯
升麻(一錢),葛根(五分),漏蘆(足陽明),牡丹皮(三錢去留血),生熟地黃(各三分),連翹(一錢),黃耆(護皮毛,生血脈),芍藥(三分),桂(散結,寒因熱用),柴胡(八分),黍黏(消腫),羌活,獨活,防風(散結),昆布(軟堅),廣朮,三稜(削堅),參
腹脹加樸;氣不順加木香、陳皮;便秘加大黃。
大黃湯
大黃(煨),皂角刺,甘草
煎服,以麝香、栝蔞仁敷之。
周用火針刺核,即用追毒膏,點苧線頭上,內針孔。
又杜牛膝黏敷其上,一日一易,膿將盡。
又用生玄參、地榆、活石,寒水石、大黃等末縛其瘡。又同白厄菜、墨斗草同敷其上。又用寒水石、朴硝、大黃、木香、檳榔、龍骨末收口,後又用竹茹,亦長肉。白膏藥收後,紅不退,用蠮螉窠敷。如已潰久不收口,用鐵烙,香油燈燒,烙其腐盡,依前治。
去瘰癧毒
皂角子(五兩),大黑豆(一升),甘草(一兩),青葉汁(一斤),煮汁,可常食,不過二斗。
瘰癧(太陽經少陽經。)
癭(在隱僻處。)
結核(按之走痛。)
勞瘵結核(耳後連有數介,或聚或散。)
耳後項上生塊核,五倍子,香白芷,末蜜調敷。
有人用雄黃、砒、乳香三味,入米粽內捻餅,盦癧瘤,自能開腐。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瘰癧(淋巴腺結核)的形成與治療方法。內容如下:
瘰癧的形成,往往由於飲食過於濃厚,導致鬱氣積聚,進而產生毒素和風熱。如果病況是實證,比較容易治療;如果是虛證,就比較令人擔憂。
瘰癧最初出現在少陽經,如果患者沒有遵守禁忌,病情會蔓延到陽明經。膽經負責判斷和決定,帶有相火,氣多血少,治療應以清火散結為主。若屬虛證,應該補充元氣,可以使用千金散;若是實證,應清陰火,可用玉燭散。
接下來介紹了化堅湯的配方,以及根據不同症狀調整藥方的方法。
另外也介紹了一個名為大黃湯的處方,並說明瞭如何配合外用藥物和特殊療法進行治療。
最後,提供了一個去除瘰癧毒素的食療方,並簡要說明瞭其他類似疾病的治療方法。
2. 肺痿肺癰腸癰(二十二)
脈數應當發熱而又惡寒,若有痛處,當發其癰。
脈數而虛,咳唾涎沫,為肺痿。
脈數而實,或滑,咳而胸隱隱痛,為肺癰。
脈緊而數,膿為未成;緊去但數,膿為已成。
脈滑而數,小腹堅滿,小便或澀,或汗或寒,為腸癰。
設脈遲緊聚,為瘀血,下血則愈。
設脈洪數,膿為已成。滑為實,數為熱,衛數下降,榮滑上升,榮衛相干,血為敗濁,甚者腹脹轉側聞水聲。
肺痿,熱在上焦,其病多涎唾,小便反難而數,大便如豚腦,欲咳不咳,咳出干沫,唾中出血,上氣喘滿,或燥而渴,寸口脈數而虛,按之澀。
甘草(四兩),乾薑(二兩),人參(一兩),姜(三片),棗(三枚),同煎。
肺癰,乃風傷於衛,熱過於榮,血為凝滯,蓄熱癰肺,其病咳唾膿出,口燥胸中隱隱痛,喘滿不渴,唾沫腥臭,時時振寒,吐出米粥,寸口數而實,按之滑。
小青龍湯,治肺癰先解表之邪也,此治腫瘍之法也。
葶藶大棗瀉肺湯,治肺癰喘不得臥也。
葶藶炒黃,研丸彈子大,水三升入棗先煎二升,入葶藶煎至一升,頓服之。先進小青龍三服後,進此。
桔梗湯,治咳胸滿,唾如米粥,當吐膿血。
甘草,桔梗,水煎。
葦葉湯,治咳有微熱煩,胸心甲錯,此治潰瘍之法也。
葦葉(二升切),薏苡仁(八兩),栝蔞仁(八兩),桃仁(五十個去皮尖),煎服。
秘方,栝蔞仁連穰一個煎服。
腸癰,乃濕熱所為也。
薏苡仁(七分),附(煨削),敗醬(各二分),散,治腸癰腹皮急,身甲錯,如脹,本無積聚,身無熱,脈數者是,水煎服之。
大黃牡丹湯,治腸癰未成膿,可下之。
大黃(四兩),牡丹皮(三兩),芒硝(二兩),瓜子(一升),桃仁(五十個),水煎頓服。
雲母膏,有一女子腹痛,百方不治,脈滑數,腹皮急,脈當沉細,今反滑數,以此下之。
雲母膏丸梧桐大,百丸,阿膠烊入,酒下之,下膿血為度。
囊癰,乃濕熱下注也,濁氣流入滲道,因陰道虧,水道不利而然,膿儘自安。
當歸甘草防風湯,李方治便癰。
桃仁承氣湯,張方治便癰。
便毒方,胡蘆巴(末服),又川楝灰(亦好。)
乳癰奶房,因厚味,濕熱之痰停蓄膈間,與滯乳相搏而成。
又有怒氣激其滯乳而成。
又兒口吹噓滯乳而成。
蓋乳房為陽明所屬,乳頭為厥陰所經。凡病皆陽明經也,深者為岩,治宜疏厥陰之滯,清陽明之熱,行汗血、散腫結。
石膏(煅清陽明),青皮(疏厥陰),樺皮(燒),白芷,栝蔞皮(消腫),甘草節(行血),蜂房,氣鬱加臺芎、香附,葛根(引經)
上姜酒飲。
又方,大黃,天花粉,川歸,甘草節(一兩),栝蔞子,穿山甲(陳壁土炒各一兩半)酒丸。
白話文:
如果脈搏跳動快,應該是發熱,但又感到寒冷,如果身體有疼痛的地方,那裡可能正在形成癰腫。
如果脈搏跳動快但無力,並且咳嗽時會吐出很多口水,這是肺痿的症狀。
如果脈搏跳動快且有力,或是感覺滑利,咳嗽時胸部隱隱作痛,這是肺癰的症狀。
如果脈搏緊且跳動快,表示膿還沒形成;如果脈搏由緊變為只快,表示膿已經形成。
如果脈搏滑利且跳動快,小腹感到堅硬脹滿,小便可能不順暢或排尿困難,或是出汗或感到寒冷,這是腸癰的症狀。
如果脈搏遲緩、緊縮且凝結,這是瘀血的現象,排出瘀血後就會好轉。
如果脈搏洪大且跳動快,表示膿已經形成。如果脈搏滑利表示體內有實邪,跳動快表示體內有熱,衛氣下降,營氣滑利上升,營衛之氣互相干擾,血液變得污濁,嚴重者腹部脹大,轉動身體時能聽到腹內有水聲。
肺痿,是因為熱邪積聚在上焦,這個病通常會吐出很多口水,小便反而困難且次數多,大便像豬腦一樣,想咳卻咳不出來,咳出來的是乾燥的泡沫,口水中帶有血絲,呼吸急促且胸悶,或是口乾舌燥想喝水。把脈時,寸口的脈搏跳動快且無力,按下去感覺澀滯。
用甘草(四兩)、乾薑(二兩)、人參(一兩)、生薑(三片)、紅棗(三枚)一起煎煮服用。
肺癰,是因為風邪侵襲衛氣,熱邪侵入營血,導致血液凝滯,熱邪積蓄在肺部形成癰腫。這個病會咳嗽吐出膿液,口乾舌燥,胸部隱隱作痛,呼吸急促胸悶但不口渴,吐出的口水有腥臭味,時常感到發冷,吐出的痰像米粥一樣。把脈時,寸口的脈搏跳動快且有力,按下去感覺滑利。
小青龍湯,是治療肺癰時先解除表邪的方劑,這是治療腫瘤的方法。
葶藶大棗瀉肺湯,是用來治療肺癰導致呼吸困難,無法躺臥的方劑。
將葶藶炒黃後磨成粉末,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用水三升加入紅棗先煎煮至二升,再加入葶藶煎至一升,一次性全部服下。先服用小青龍湯三服後,再服用此藥。
桔梗湯,是用來治療咳嗽、胸悶、吐出像米粥一樣的痰,應該是正在排出膿血的狀況。
用甘草、桔梗用水煎煮服用。
葦葉湯,是用來治療咳嗽時有輕微發熱、煩躁、胸部皮膚乾燥像鱗片一樣的症狀,這是治療潰瘍的方法。
用切好的葦葉(二升)、薏苡仁(八兩)、栝蔞仁(八兩)、桃仁(五十個去皮尖)一起煎煮服用。
秘方,將一個連著穰的栝蔞仁煎煮服用。
腸癰,是因為濕熱引起的。
用薏苡仁(七分)、附子(煨後削去皮)(各二分)、敗醬草(各二分),磨成粉末服用,治療腸癰導致腹部皮膚緊繃、身體皮膚乾燥像鱗片、腹脹,但沒有積聚腫塊,身體沒有發熱,脈搏跳動快的症狀。用水煎煮服用。
大黃牡丹湯,是用來治療腸癰還沒形成膿時,可以瀉下的方劑。
用大黃(四兩)、牡丹皮(三兩)、芒硝(二兩)、瓜子(一升)、桃仁(五十個)用水煎煮後一次性服用。
雲母膏,有一位婦人腹痛,用了很多方法都沒治好,脈搏滑利且跳動快,腹部皮膚緊繃。正常的脈搏應該是沉細的,現在反而滑利且跳動快,就用這個藥來瀉下。
將雲母膏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烊化的阿膠和酒送服,直到排出膿血為止。
囊癰,是因為濕熱往下流注所導致,濁氣流入滲道,因為陰道虛虧,水道不利而引起,膿液排出後自然會痊癒。
當歸甘草防風湯,是李氏用來治療便癰的方劑。
桃仁承氣湯,是張氏用來治療便癰的方劑。
便毒方,用胡蘆巴磨成粉末服用,或是用川楝灰也很好。
乳癰,是因為過食肥甘厚味,濕熱的痰液停留在膈間,與滯留的乳汁互相搏結而形成。
也有因為怒氣激發滯留的乳汁而形成的。
也有因為嬰兒吸吮乳頭時吹氣,導致乳汁滯留而形成的。
乳房屬於陽明經所管轄,乳頭屬於厥陰經所管轄。凡是乳房的疾病都屬於陽明經的病,深入的病變會形成乳癌。治療應該疏通厥陰經的鬱滯,清除陽明經的熱邪,促進氣血運行,消散腫塊。
石膏(煅燒後可以清除陽明經的熱邪),青皮(疏通厥陰經的鬱滯),樺皮(燒成灰),白芷,栝蔞皮(消腫),甘草節(促進血液循環),蜂房,如果氣鬱加用川芎、香附,葛根(引導藥效到達病處)。
用生薑和酒一起服用。
另外的方子,用大黃、天花粉、川當歸、甘草節(各一兩)、栝蔞子、穿山甲(用陳舊的壁土炒過,各一兩半)一起用酒製成藥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