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下 (3)
卷之下 (3)
1. 瘡瘍(二十)
紫背車鰲大者,鹽泥固制,煅紅出火毒,甘草膏丸,甘草湯下;外用寒水石煅紅,入甕沉井中,臘豬脂調敷。
一方以輕粉為佐;又方以燈草為佐。
三生散,治漫腫光色,附骨癰,如神。
露蜂房,蟬蛻,頭髮
上等分,燒存性,三錢研細酒下。
清涼膏,治發背。
川歸,白芷,木鱉肉,白芨,黃柏,白蘞(一兩),乳香(研),膩粉(少粉),白膠(少許),丹(五兩),麻油(十兩)
煎如法,曾用五灰膏敷一宿,待惡肉腐以刀去之,卻以綿蘸香油扭干覆之,待好肉如岩盦狀,方可收口,收口用乳香、沒藥、龍骨、白蘞等。
丁瘡劉方
烏頭尖,附尖,蠍梢,雄黃(一錢),碙砂,蜈蚣(一雙),粉霜,輕粉,麝香,乳香(五分),信(二錢半)
上俱為末,先破瘡出血了以草杖頭用紙帶入於內,以深為妙。
丁瘡李方
歸尾,沒藥,乳香,白芨,藁本,杏仁,黃丹,蓖麻,粉霜,巴霜,木鱉,麻油
桃柳條煎如法。
丁瘡,毒氣入腹,昏悶不食。
紫花地丁草,蟬蛻,貫眾(五錢),丁香,乳香,溫酒下二錢。
疔,狀初發先癢後痛,先寒後熱,熱定則寒,四肢沉重,頭痛心驚,眼花,嘔則危。
乳香散,治瘡口大痛。
寒水石(煅),活石(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五分),腦(少許),末摻口上。
雄黃散,治惡肉不去。
雄黃(一錢),巴豆(一個去皮),乳香,沒藥(少許)
上另研極細,和勻上肉。
木香散,治久不收口。
木香,檳榔,川歸(一錢),黃連(二錢)
末摻之。
出剩骨
血竭草罨之自出。
又青橘葉,地錦草
上二味杵成膏,先洗瘡口淨用土牛膝內入孔中。
治漏瘡剩骨,遠志,金銀花,甘草,黃耆(酒煮)
白話文:
大顆紫背車前草:用鹽泥包裹固定,燒紅後取出,去除火毒,再用甘草膏做成藥丸,以甘草湯送服。外用藥則是將寒水石燒紅後放入甕中沉入井裡,取出後以融化的豬油調和塗抹。
另一個藥方:則加入輕粉作為輔助。
又有一個藥方:則加入燈心草作為輔助。
三生散:能治療皮膚漫腫、顏色發亮,以及附骨癰,效果非常神奇。
藥方如下:
露蜂房、蟬蛻、頭髮,各等分,燒至炭化,磨成細末,每次三錢,以酒送服。
清涼膏:能治療背部發疽。
藥方如下:
當歸、白芷、木鱉肉、白芨、黃柏、白蘞各一兩,乳香(研磨)、膩粉(少許)、白膠(少許),黃丹五兩,麻油十兩。
依照製藥方法煎煮,曾用五灰膏敷一晚,待腐肉軟化後用刀去除,再用棉花沾香油擰乾覆蓋。待新肉長得像岩石堆砌的樣子,才可以收口。收口時可使用乳香、沒藥、龍骨、白蘞等。
丁瘡劉氏藥方:
烏頭尖、附子尖、蠍子尾、雄黃各一錢,磠砂、蜈蚣一對,粉霜、輕粉、麝香、乳香各五分,信石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都磨成細末,先將瘡口弄破出血,然後用草莖包裹藥粉,用紙帶送入瘡口深處,越深效果越好。
丁瘡李氏藥方:
當歸尾、沒藥、乳香、白芨、藁本、杏仁、黃丹、蓖麻、粉霜、巴豆霜、木鱉子,以及麻油。
以桃柳枝煎水依照製藥方法煎煮藥膏。
丁瘡:如果毒氣進入腹部,會出現昏迷、不進食的症狀。
紫花地丁草、蟬蛻、貫眾各五錢,丁香、乳香,用溫酒送服二錢。
疔:初期發病時先癢後痛,先冷後熱,熱症平息後轉冷,四肢沉重,頭痛心悸,眼花,若出現嘔吐則病情危險。
乳香散:能治療瘡口劇烈疼痛。
藥方如下:
煅燒過的寒水石、滑石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五分,冰片少許,磨成細末敷在瘡口上。
雄黃散:能去除腐爛的惡肉。
藥方如下:
雄黃一錢,去皮巴豆一顆,乳香、沒藥少許。
將以上藥材分別研磨極細,混合均勻後塗在惡肉上。
木香散:能治療久不癒合的瘡口。
藥方如下:
木香、檳榔、當歸各一錢,黃連二錢。
磨成細末敷在瘡口上。
去除殘留在瘡口的骨頭:
將血竭草搗爛敷在上面,骨頭就會自己出來。
又可用青橘葉、地錦草,將這兩味藥材搗成膏狀,先將瘡口洗淨,然後用土牛膝將藥膏塞入瘡口中。
治療漏管瘡中殘留的骨頭:可用遠志、金銀花、甘草、黃耆(以酒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