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石室秘錄》~ 卷一(禮集)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禮集) (5)

1. 反醫法

雷公曰:妙極,各闡發無遺,無可再談。

真聖人之言。(李子永識。)

白話文:

雷公說:太棒了,你們各自闡述的都非常詳盡,沒有任何遺漏,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討論的了。

這真是聖人的話。(李子永記錄。)

2. 順醫法

論氣虛胃虛

天師曰:凡人有病氣虛者,乃身子羸弱,飲食不進,或大便溏泄、小便艱澀。方用人參一兩,茯苓三錢,白朮五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澤瀉一錢,車前一錢,水煎服。此乃病欲下行,而隨其性而下補之也。方中用人參為君者,開其胃氣。胃為腎之關,關門不開,則上之飲食不能入,下之糟粕不能出,妙在用人參以生胃土,而茯苓、車前能分消水穀也。且胃之性最喜溫和,不喜過濕,濕則必上壅嘔,下積而瀉矣。

今順土之性而溫補之,則飲食自進,而大小便各安其位矣。

張公曰:此方生胃土以消水穀,誰曰不然,然而不止生胃土也,且能健脾。脾健則胃氣益開,而胃氣益壯。方中最妙用白朮也、白朮上利胃而下健脾,且能祛濕以生腎。有此大功,則大小便得脾腎之氣而能開能合。下既通達,又何患飲食之不進乎,吾見其飽食而無礙也。

服前方而不愈者,兼服八味丸以補土母,蓋八味丸最能實大腸利膀胱也。(李子永識。)

白話文:

[順應醫法]

天師說:凡是身體氣虛的人,通常是體質虛弱,食慾不振,或是有大便稀軟、小便排尿困難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可用人參一兩,茯苓三錢,白朮五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澤瀉一錢,車前一錢,用水煎煮服用。這是因為病情趨向於下行,因此我們順應這種特性,從下方進行補充。方中以人參為主要成分,目的是開胃。胃是腎的門戶,如果門戶未開,那麼食物無法進入,廢物也無法排出。人參可以滋養胃部,而茯苓、車前草則能幫助消化食物。

而且胃部的特性是喜歡溫和的環境,不喜歡過度濕潤,一旦過濕,就會導致上部噁心嘔吐,下部積聚而引起腹瀉。

現在我們順應胃的特性,溫和地進行補充,這樣飲食自然會增加,大小便也能各自回復正常。

張公說:這個處方通過滋補胃部來消化食物,這一點沒錯,但不僅僅如此,它還能強健脾胃。脾胃健康,胃氣也會更旺盛。方中最精妙的是使用了白朮,白朮既能幫助胃部消化,又能健脾,並且能去除濕氣,滋養腎臟。有了這樣的功效,大小便得以受到脾腎的調節,能夠自如開合。下方一旦暢通,何愁食物不進呢?我看到的是,他們可以飽餐一頓而毫無障礙。

如果服用上述處方後病情仍未好轉,可以搭配服用八味丸來補充脾胃之氣,因為八味丸最能實固大腸,有利膀胱。(李子永記。)

3. 逆醫法

論氣喘上逆,論雙蛾,論腎虛大吐,

天師曰:凡逆症甚多,不止厥症一門也。如氣喘而上者,逆也,人以為氣之有餘也,殊不知氣盛當作氣虛,有餘認作不足。若錯認作肺氣之盛,而錯用蘇葉、桔梗、百部、山豆根之類,去生便遠。方用人參一兩,牛膝三錢,熟地五錢,山茱萸四錢,枸杞子一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一錢,胡桃三個,生薑五片,水煎服。(〔批〕安喘至聖丹。

雷公曰:妙極。然天師止言肺經之虛、腎水大耗之氣喘也,而未嘗論其腎火之逆,挾肝氣而上衝之氣喘也。雖其症輕於腎水大耗之病,而氣逆作喘則一也。病甚則有吐粉紅之痰者。此腎火炎燒,肺經內熱,不能克肝,則木寡於畏,龍雷之火愈為升騰,法當清其內熱。方用地骨皮一兩,沙參一兩,麥冬五錢,白芥子二錢,白芍五錢,甘草三分,桔梗五分,丹皮二錢,水煎服,方名清熱止喘丹。

此方之妙,妙在地骨以清骨髓中之內熱,沙參,丹皮以養陰,白芍以平肝木中之火,麥冬以清肺中之火,加甘草、桔梗引入肺經,則痰嗽自除,而氣喘亦定,孫真人曰:何論之奇闢乃爾,我有一奇方以附後。)此方絕不去治肺經,而正所以治肺也。蓋人生肺氣,夜臥必歸氣於腎中,此母居子舍之義也,今因色欲過度,腎水大耗,肺金日去生之。久之,則不特腎水虛,而肺金亦虛。

譬如家有浪子,日費千金,母有積蓄,日日與之,傾囊倒篋,盡數交付其子,後將安繼?是子貧而母亦貧矣。一遇外侮之侵,將何物解紛?而外侮又復恐嚇之,逃之子舍,以避其鋒;而子家貧乏,無以奉母,又必仍復還家,以受外侮之凌逼,勢不至不死不已。今腎水既虧,而肺金又耗,外受心火之傷,中受肝木之橫,脾土又下,不來生水,則轉輾難藏,於是仍返而上喘。幸有一線元陽未絕、所以不死。

苟不大劑急救其腎,使貧子來偷竊,又何以肺金有養哉。況貧子暴富,不特母家亦富,而外侮亦不敢欺凌矣。此不治肺而正所以治肺也。或疑人參乃肺脾之藥,既宜補腎,不宜多用人參。不知腎水大虛,一時不能驟生,非急補其氣,則元陽一線必且斷絕。況人參少用則泛上,多用則下行,妙在用人參至兩許,使能下達病源。

補氣以生腎水。藥中熟地。山茱萸之類,同氣相求,直入命門,又何患太多之病哉。若病重之人,尤宜多加,一兩尚欠也。但喘有不同,有虛有實。初起之喘多邪實,久病之喘多氣虛,邪實者,喘必抬肩;氣虛而喘者,微微氣急耳。余所論乃久病之喘。若初起之喘,若四磨、四七湯。

得一劑即止。此病逆而藥亦逆之也。

張公曰:肺金補子之義,已講透徹無遺,余再出一論以廣之。肺氣既弱,自然不能剋木,肝木無制,必然氣旺,氣旺必來凌脾胃之土。脾胃即受制於肝木,則何能來生肺金耶。方中十劑之中,或間加柴胡五分、白芍五錢、熟地倍加一兩,同前方煎飲,未必無小補也,蓋欲平肝,自必旺其土,土旺則金有不生者乎。此亦反治之義耳。

白話文:

逆醫法

論氣喘上逆

天師說:凡是逆症有很多種,不只是厥症這一類。像是氣喘向上衝,就是逆症。人們以為這是氣太多的緣故,卻不知道氣盛時反而應該視為氣虛,把有餘當成不足。如果錯誤地認為是肺氣太盛,而用蘇葉、桔梗、百部、山豆根這些藥物,就會離痊癒越來越遠。正確的藥方應該用人參一兩,牛膝三錢,熟地五錢,山茱萸四錢,枸杞子一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一錢,胡桃三個,生薑五片,加水煎服。(這個方子可以說是治療氣喘的至聖丹。)

雷公說:說得太好了。但是天師只說了肺經虛弱、腎水嚴重耗損導致的氣喘,而沒有提到腎火上逆,挾帶肝氣向上衝的氣喘。雖然這種情況比腎水嚴重耗損的情況輕,但是氣逆導致的氣喘是一樣的。病情嚴重時,會有吐出粉紅色痰的情況。這是因為腎火旺盛,燒灼肺經導致內熱,無法壓制肝木,使得肝木更加不受控制,龍雷之火就更加上騰。這種情況應該清泄內熱。藥方可以用地骨皮一兩,沙參一兩,麥冬五錢,白芥子二錢,白芍五錢,甘草三分,桔梗五分,丹皮二錢,加水煎服,這個方子叫做清熱止喘丹。

這個方子的奧妙之處,在於用地骨皮來清除骨髓中的內熱,用沙參、丹皮來滋養陰液,用白芍來平息肝木之火,用麥冬來清除肺中的火氣。再加上甘草、桔梗來引導藥性進入肺經,這樣痰嗽自然就會消除,氣喘也會平定。孫真人說:你的論點真是奇特而獨到!我有一個奇特的藥方附在後面。)這個方子完全不針對肺經來治療,但反而正是治療肺的關鍵。這是因為人體的肺氣,在夜晚睡覺時必然會回到腎中,這是母居子舍的道理。如果因為過度沉迷於色慾,導致腎水嚴重耗損,肺金就會日日消耗來補充腎水。時間久了,不僅腎水虛弱,肺金也會虛弱。

這就像家裡有一個敗家子,每天花費千金,母親就算有積蓄,也每天給他,掏空家底,把錢全部給他,以後怎麼辦?這孩子貧窮,母親也會跟著貧窮。一旦遇到外敵入侵,又拿什麼來解決紛爭?而且外敵還會恐嚇她,讓她逃到兒子的家裡躲避鋒芒;但是兒子家裡貧窮,沒辦法供養母親,母親又必須回到家裡,受到外敵的欺凌,勢必會死路一條。現在腎水已經虧損,肺金也已經耗竭,外受到心火的傷害,內受到肝木的橫逆,脾土又往下走,不能來生養腎水,就會輾轉難藏,於是又回到向上喘的狀況。幸好還有一絲元陽沒有斷絕,所以才不會死亡。

如果不用大量藥物緊急救治腎,讓這個敗家子來偷竊(偷補腎氣),又怎麼讓肺金得到滋養呢?況且敗家子如果突然變得富有,不僅母親家裡也會富有,外敵也不敢欺負了。這就是不治療肺反而正是治療肺的道理。或許有人會懷疑,人參是補肺脾的藥物,既然要補腎,就不應該多用人參。卻不知道腎水大虛,一時之間無法馬上恢復,如果不趕快補氣,那一絲元陽必定會斷絕。何況人參少量使用會向上浮,大量使用則會向下走,關鍵在於使用人參到一兩左右,才能讓藥力下達到病源。

用補氣來生腎水。藥中的熟地、山茱萸之類,和腎氣同氣相求,直接進入命門,又何必擔心用藥太多呢?如果病情嚴重的人,更應該多加用量,一兩都還嫌不夠。但是喘也有不同,有虛證和實證。剛開始的喘多半是邪氣實證,久病的喘多半是氣虛。邪氣實證的喘,一定會聳肩;氣虛的喘,只是微微的呼吸急促而已。我所說的,是指久病的喘。如果是剛開始的喘,用四磨湯、四七湯,

服一劑就會停止。這是病症向上的逆向,藥物也跟著逆向使用的道理。

張公說:肺金補益子(腎)的道理,已經講得非常透徹沒有遺漏了,我再提出一個論點來擴展這個道理。肺氣既然虛弱,自然就無法壓制肝木,肝木沒有約束,必定會氣旺,氣旺必定會來欺凌脾胃之土。脾胃既然被肝木壓制,又怎麼能夠來滋養肺金呢?可以在原來的十劑藥中,間或加入柴胡五分、白芍五錢、熟地加倍用到一兩,一起煎服,未必沒有一點幫助,因為要平息肝氣,必定要先使脾土旺盛,脾土旺盛,肺金怎麼會不生養呢?這也是反向治療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