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六(數集) (5)
卷六(數集) (5)
1. 內傷門
雷公真君曰:凡人忽然猝倒不知人,口中痰聲作響,人以為中風也。誰知是氣虛,若作風治,未有不死者。蓋因平日不慎女色,精虧以致氣衰,又加起居不慎,故一時猝中,有似乎風之吹倒也。方用培氣湯:人參一兩,白芥子三錢,黃耆一兩,白朮一兩,茯神五錢,菖蒲二錢,附子一錢,半夏二錢,水煎服。此方補氣而不治風,消痰而不耗氣,反有生理。
白話文:
雷公真君說:一般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中有痰聲響動,人們以為這是中風。但其實這是因為氣虛所導致的,如果按照風症來治療,通常沒有不死的道理。這主要是因為平時不慎於女色,導致精力枯竭,從而導致氣力減弱,再加上生活起居不當,所以一時間突然中風,就像被風吹倒一樣。
方用「培氣湯」:人參一兩,白芥子三錢,黃耆一兩,白朮一兩,茯神五錢,菖蒲二錢,附子一錢,半夏二錢,用水煎服。這個方子是補氣的,但不針對風症來治療;同時可以消痰,卻不會耗損氣力,反而能保持身體的正常功能。
一劑神定,二劑痰清,三劑全愈。
凡人有一時昏眩,跌倒,痰聲如鋸,奄乎不知人。此似中風,而非中風,不可作真中風治也。雖然不可作中風治,但其中有陰虛陽虛之不同。陰虛者,腎中之水虛,不能上交於心也。陽虛者,心中之火虛,不能下交於腎也。二症各不能使心氣之清,往往猝倒。更有肝氣過燥,不能生心中之火而猝倒者,亦陰虛也。
更有胃氣過熱,不能安心中之火而猝倒者,亦陽虛也。辨明四症而治之,毋難起死回生。陰虛雖有二症,而治陰虛之法,止有一方,名再蘇丹。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元參一兩,白芥子三錢,柴胡一錢,菖蒲一錢,麥冬一兩,北五味一錢,茯神五錢,水煎服。一劑而甦醒,再劑而聲出,十劑而全愈矣。
白話文:
服用藥物後,第一劑就能使精神安定,第二劑就能清除痰液,第三劑就能完全痊癒。
如果有人突然昏眩、跌倒,並且伴隨着像鋸子摩擦的痰聲,甚至失去意識,這種情況看似中風,但實際上並非中風,不可用治療中風的方法。雖然不能當作中風治療,但其中分為陰虛和陽虛兩種情況。陰虛是指腎臟的水分不足,無法向上輸送到心臟。陽虛是指心臟的火氣不足,無法向下輸送到腎臟。這兩種情況都無法使心氣保持清淨,容易突然昏倒。此外,肝氣過於乾燥,無法生發心臟的火氣,也會導致昏倒,這也是陰虛的表現。
同樣地,胃氣過於熱燥,無法安穩心臟的火氣,也會導致昏倒,這也是陽虛的表現。只要辨明這四種情況並對症治療,就能輕鬆起死回生。雖然陰虛有兩種情況,但治療陰虛的方法只有一個方劑,叫做「再蘇丹」。藥方包括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元參一兩、白芥子三錢、柴胡一錢、菖蒲一錢、麥冬一兩、北五味子一錢、茯神五錢,用水煎服。服用第一劑就能蘇醒,第二劑就能恢復說話,十劑就能完全康復。
此方之妙,全不去治中風,竟大補其腎中之水,使真水速生,自能上通心中之氣。尤妙滋肺中之氣,不特去生腎水,更能制伏肝木,不來下克脾土,則脾土運用,而化精尤易,至於茯神、菖蒲安心而通心竅,柴胡舒肝以生心氣,使白芥子易於消痰,使元參易於解火,實有妙用耳。
陽虛須用二方。一方治心中火虛,不能下交於腎也。方名交腎全生湯。人參一兩,生半夏三錢,附子三錢、菖蒲一錢,茯神五錢,生棗仁一兩,白朮一兩,甘草一錢,水煎服。
下喉即痰淨而聲出矣,連報數劑,安然如故。此方妙在人參,白朮、附子,半復同用,直補心脾之氣而祛痰,則氣旺而神易歸,陽生而痰易化矣。尤妙在用生棗仁一兩,則心清不亂,況又有菖蒲、茯神之通竅而安心,甘草之和中而調氣乎,主見死症之變為生矣。一方名抑火安心丹。
白話文:
第二種方子,名為「抑火安心丹」。
註釋:
- 真水: 中醫理論中,指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物質,由腎精所化生。
- 生腎水: 補腎氣,使腎中精氣旺盛,化生真水。
- 肝木克脾土: 中醫五行學說,肝屬木,脾屬土,木剋土,指肝氣過盛會損傷脾胃。
- 下交於腎: 指心氣下行,與腎氣交匯。
- 心脾之氣: 指心臟和脾臟的氣,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能量。
- 祛痰: 清除痰液。
- 陽生: 指陽氣旺盛。
- 通竅: 通達心竅,使心神安定。
- 和中: 調和脾胃,使氣血調和。
總結:
這段古文主要闡述了一個治療中風的方子,其核心思想是通過滋補腎氣、調和脾胃,達到治本的目的。文中還詳細分析了方中各個藥物的功效,以及方子的妙處所在,可見古代中醫對藥物和疾病的深刻理解。
治胃熱而不能安火之症也。人參一兩,石膏五錢,天花粉五錢,茯神一兩,菖蒲一錢,麥冬三錢,元參一兩,水煎服。一劑而心定,再劑而火消,三劑病全愈矣。此方妙在用石膏於人參、茯苓之中,補心而瀉胃火,則火易消,氣又不損,況天花粉之消痰,菖蒲之開竅,又佐之各得其宜,有不定亂而為安乎。以上四症,虛實寒熱不同,苟細悉之於胸中,斷不至臨症之錯誤也。
更有中風之症,口渴引飲,眼紅氣喘,心脈洪大,舌不能言,又不可作氣虛治之,倘作氣虛用參、耆之藥,去生亦遠。此乃腎虛之極,不能上滋於心,心火亢極自焚,悶亂遂至身倒,有如中風也。法當大補腎水,而佐之清心祛火之藥,自然水足以濟火。方用水火兩治湯: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麥冬一兩,五味子二錢,當歸一兩,生地一兩,元參一兩,茯神三錢,黃連二錢,白芥子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胃熱而無法安撫內火症狀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胃火旺盛,導致心神不寧的症狀。
藥方
人參一兩,石膏五錢,天花粉五錢,茯神一兩,菖蒲一錢,麥冬三錢,元參一兩,水煎服。
療效
服用一劑藥後,心神便能安定下來;再服用兩劑,內火消退,三劑藥後,病症完全痊癒。
方劑特色
此方妙處在於將石膏加入人參、茯苓之中,既能補益心氣,又能瀉去胃火,使內火容易消退,又不傷及元氣。再加上天花粉清熱化痰,菖蒲開竅醒神,各藥材相輔相成,自然能安定心神,解除病痛。
總結
以上四種症狀,虛實寒熱各不相同,只要仔細辨證,就不會在治療時出現錯誤。
中風症狀的治療
另外,還有一種中風的症狀,患者口渴想喝水,眼紅氣喘,脈搏有力,舌頭不靈活,無法說話。這種情況不能用補氣的方法治療。如果誤用人參、黃芪等補氣藥物,不但無效,反而會加重病情。
病因分析
這是由於腎臟虛弱,無法滋養心臟,導致心火過盛而自行燃燒,引發心神不寧、身體癱瘓,類似中風的症狀。
治療方法
應當以滋補腎水為主,再配合清心降火的藥物,讓腎水充足,以制約心火。
藥方
水火兩治湯: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麥冬一兩,五味子二錢,當歸一兩,生地一兩,元參一兩,茯神三錢,黃連二錢,白芥子三錢,水煎服。
此方補腎兼補肝,肝腎足而心血生;又得祛火之劑以相佐,火息而痰消,喘平而舌利,何至有性命之憂哉。
心痛之症有二。一則寒氣侵心而痛,一則火氣焚心而痛。寒氣侵心者,手足反溫;火氣焚心者,手足反冷,以此辨之最得。寒痛與火痛不同,而能死人則一。吾傳二方,一治寒,一治熱,無不效應如響。治寒痛者,名散寒止痛湯。良薑三錢,肉桂一錢,白朮三錢,甘草一錢,草烏一錢,蒼朮三錢,貫仲三錢。
水煎服。此方妙在用管仲之祛邪,二術之祛濕,邪濕去而又加之散寒之品,自然直中病根,去病如掃也。治熱痛者,名瀉火止痛湯。炒梔子三錢,甘草一錢,白芍二兩,半夏一錢,柴胡一錢,水煎服。此方妙在用白芍之多,瀉水中之火,又如梔子直折其熱,而柴胡散邪,半夏遂痰;甘草和中,用之得當、故奏功如神也。二方皆一劑奏效,可以起死為生。
白話文:
這方子既能補腎又能補肝,肝腎充足了,心血自然生出來。而且還加入了祛除火氣的藥材來輔助,火氣消了,痰濕就會消失,喘息平息,舌頭也變得靈活,怎麼可能會有性命之憂呢?
心痛的症狀有兩種。一種是寒氣侵襲心臟而痛,一種是火氣焚燒心臟而痛。寒氣侵襲心臟者,手腳反而溫暖;火氣焚燒心臟者,手腳反而冰冷,以此來辨別最準確。寒痛和火痛雖然病因不同,但都能致人於死。我傳下兩種方子,一個治寒,一個治熱,無不藥到病除。
治寒痛的方子,叫做「散寒止痛湯」。良薑三錢,肉桂一錢,白朮三錢,甘草一錢,草烏一錢,蒼朮三錢,貫仲三錢。水煎服用。此方妙在運用貫仲祛除邪氣,二朮祛除濕氣,邪濕去除後,又加入散寒的藥材,自然直達病根,治病就像掃地一樣乾淨利落。
治熱痛的方子,叫做「瀉火止痛湯」。炒梔子三錢,甘草一錢,白芍二兩,半夏一錢,柴胡一錢,水煎服用。此方妙在白芍用量較多,可以瀉去體內的水火,又如梔子直接折斷其熱,而柴胡散邪,半夏化痰;甘草和中,用得恰到好處,所以療效如神。
這兩個方子都是一劑見效,可以起死回生。
脅痛之症,乃肝病也。肝宜順而不宜逆,逆則痛,痛而不止則死矣。故治脅痛必須平肝,平肝必須補腎,腎水足而後肝氣有養,不必治脅痛,脅痛自平也。方用肝腎兼資湯:熟地一兩,白芍二兩,當歸一兩,白芥子三錢,炒梔子一錢,山茱萸五錢,甘草三錢,水煎服。此方補肝為君,補腎為佐,少加清火消痰之味,自然易於奏功,一劑而痛定矣。
腹痛之最急者,絞腸痧也。世人懼用官料藥,殊不知藥能去病,何畏官料哉。吾有一方最妙,不用官料之味,而功力十倍勝之。方用馬糞一兩,炒黑,入黃土一撮,微炒,用黃酒乘熱服五錢。一劑即痛去如失。蓋馬糞最善止痛,而治腹痛尤神。用黃上者,因馬糞過行之迅速,得土而少遲,且黃土與脾土同性相親。
白話文:
脅痛
肋骨下方疼痛,這是肝臟疾病的表現。肝臟喜順暢,不喜逆流,逆流就會疼痛,疼痛不止就會危及生命。因此治療肋骨疼痛,必須平肝,而平肝必須補腎。腎水充足,肝氣才得以滋養,不用特別治療肋骨疼痛,疼痛自然會消失。
治療方劑肝腎兼資湯
熟地黃一兩、白芍藥二兩、當歸一兩、白芥子三錢、炒梔子一錢、山茱萸五錢、甘草三錢,水煎服。此方以補肝為君藥,補腎為佐藥,並加入少量清熱消痰的藥物,自然容易奏效,一劑就能止痛。
腹痛
腹痛中最急迫的病症,是絞腸痧。世人害怕使用官藥,卻不知道藥物能治病,為何害怕官藥呢?我有一種方法非常有效,不使用官藥,效果卻比官藥強十倍。
治療方劑
馬糞一兩,炒至黑色,加入黃土一撮,微炒,用黃酒趁熱服用五錢。一劑就能止痛,如同失掉一般。
這是因為馬糞最善於止痛,治療腹痛效果特別好。加入黃土的原因,是因為馬糞藥效過於迅速,黃土能使其稍微延緩,而且黃土和脾土同性相親。
引之入於病處,使馬糞易於奏功也。況又用黃酒佐之,則無微不達,非吐則瀉,氣一通而痛輒定矣。
陰陽脫症,乃男女貪歡,盡情縱送,以致興酣暢美,一時精脫而不能禁也。少治之緩,則精盡氣散而死矣。夫症本脫精,自當益精以救脫,然精不能速生也。此時精已盡泄,惟有氣存,然精盡而氣亦甚微,不急補其氣,何以生元陽而長真水哉。方用生氣救脫湯:人參三兩,附子一錢,黃耆三兩,熟地一兩,麥冬一兩,北五味一錢,水煎服。
此方大用參、耆,補元陽於無何有之鄉,加熟地、麥冬以生精,加五味以止脫,加附子溫經以走經絡。庶幾氣旺而神全,精生而身旺也。倘不補氣而惟補精,則去生遠矣。
白話文:
在治療疾病時,要能將藥物導引到病竈處,使得藥效能夠發揮最大效果,就像馬糞容易清除一樣。再加上使用黃酒輔助,藥力就能夠深入細微的地方,不是簡單的嘔吐或下瀉,而是通過調理氣機,疼痛很快就會得到緩解。
陰陽失調的病症,通常發生在男性或女性過度沈溺於性行為,放任情慾,導致性行為達到高潮後,精液大量排出而無法控制。如果治療不夠及時,可能會因為精液耗盡,氣血散失而導致死亡。這種情況下,病因主要是精液流失,因此需要增加精液來輓救病情。然而,精液無法快速生成。當精液已經大量流失,只剩下氣血存在,但精液耗盡後氣血也非常微弱,如果不急時補充氣血,如何能夠重新生發元陽和滋養真水呢?我們可以使用「生氣救脫湯」來治療:用人參三兩,附子一錢,黃耆三兩,熟地一兩,麥冬一兩,北五味一錢,加水煮服。
這個方劑大量使用人參和黃耆,來補充失去的元陽。加入熟地和麥冬來滋養和生成精液,加入五味子來防止精液流失,並用附子來溫暖經脈,讓藥力流通全身。這樣一來,氣血旺盛,精神飽滿,精液充足,身體也能夠強壯起來。如果只補充精液而不補充氣血,那麼就離恢復健康更加遙遠了。
人有小解之時,忽然昏眩而倒者,亦陰陽之氣脫也。此症多得之入內過於縱欲。夫縱欲宜即亡於男女之身,茲何以離男女而暴亡。蓋亡於男女之身,乃泄精甚酣,樂極情濃使然也。離男女而亡者,乃泄精未暢,平日腎氣銷亡,腎火衰弱,既泄其精,更加虛極,故氣隨小便而俱絕,二症雖異而實同。
救法亦不必大異,惟死於男女之身,桂,附可不必重加,而脫於小便之頃,桂、附斷須多用,至人參則二症皆當用至二三兩。予有一方,名逢生丹。人參二兩,附子二錢,白朮一兩,菖蒲一錢,半夏一錢,生棗仁一兩,水煎服。
此方妙在人參急救其氣,以生於無何有之鄉,加附子以追其散亡之氣,菖蒲啟心竅而還迷,半夏消痰飲而辟邪,尤妙用白朮以利腰臍而固腎氣之脫,用棗仁以安魂魄而清心君之神,自然絕處逢生也。此方陰陽脫,俱可兼治而收功。怔忡之症,擾擾不寧,心神恍惚,驚悸不已,此肝腎之虛,而心氣之弱也,若作痰治,往往殺人。蓋腎虛以致心氣不交,心虛以致肝氣益耗,不治虛而反攻痰,安得不速死乎。
白話文:
當一個人感到想要排尿時,突然出現暈眩並倒下,這通常是由於陰陽之氣失調所致。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性行為過度後。性行為過度會導致身體消耗,特別是在男性性行為後,如果過度放任,可能會導致突然死亡。這可能是因為在性行為後身體能量大量流失,且樂極生悲,或在性行為後,身體的能量沒有完全釋放,平時的腎氣已經被消磨,腎火變得衰弱。一旦性行為後,身體再次失去能量,加上之前的虛弱狀態,因此氣息會隨著排尿一起消失。這兩種情況看似不同,但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表現形式。
治療方法並不會有很大的不同,對於在性行為中死亡的人,桂枝和附子可能不需要使用過量;而在排尿時突然死亡的人,桂枝和附子則必須使用較大的劑量。至於人參,兩種情況都需要使用2-3兩。我有一個方子叫做「逢生丹」。配方為:人參2兩,附子2錢,白朮1兩,菖蒲1錢,半夏1錢,生棗仁1兩,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方子的巧妙之處在於,人參可以緊急補充氣血,讓生命從無形的世界中獲得新生;附子可以追回散失的氣息;菖蒲可以開啟心靈的通道,恢復迷亂的心智;半夏可以消除痰濕,驅除邪氣;特別是使用白朮來利腰臍,固守腎氣;使用棗仁來安定魂魄,清淨心神。這樣就能在絕望中尋找生機。這個方子可以同時治療陰陽之氣的脫落,並且收獲療效。心悸不安、心神恍惚、驚恐不斷,這是肝腎虛弱,心氣不足的表現,如果誤以為是痰濕,經常會造成致命的錯誤。因為腎虛導致心氣不能相交,心虛導致肝氣進一步耗損,如果不治療虛弱的狀況反而去攻擊痰濕,怎麼能避免迅速死亡呢?
吾有一方,名寧靜湯。人參一兩,白朮五錢,白芍一兩,熟地一兩,元參一兩,生棗仁五錢,白芥子三錢,麥冬五錢。水煎服。此方一派補心肝腎之藥,三經同治,則陰陽之氣自交,上下相資,怔忡自定,而驚悸恍惚之症,亦盡除矣,怔忡治之不得法,多致危亡。此症乃因泄精之時,又得氣惱,更不慎色而成者也。
似乎宜治腎為主,不知愈補腎而心氣愈加怔忡者何故?因肝得氣惱,肝氣大旺。補腎則肝氣更旺,反去增心之火,故愈加怔忡也。然則心不可補乎?心不補則火不能息,補心而又加去火之藥,則得生矣。方用化忡丹:人參二錢,麥冬五錢,生棗仁二錢,白芍五錢,元參五錢,茯神五錢,黃連一錢,白芥子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此方妙在不去定心,反去瀉火:尤妙在不去瀉肝,反去補肝:尤妙在不去補腎,反去補肺。
白話文:
寧靜湯與化忡丹方解
我有一方,名為「寧靜湯」。方劑如下:
- 人參 一兩
- 白朮 五錢
- 白芍 一兩
- 熟地 一兩
- 元參 一兩
- 生棗仁 五錢
- 白芥子 三錢
- 麥冬 五錢
水煎服。此方藥性以補心肝腎為主,三經同治,陰陽之氣自然交合,上下相資,心悸怔忡自然平定,驚悸恍惚之症也能盡除。然而,心悸怔忡若治療不當,往往危及性命。此症多因泄精之時,又因氣惱或色欲過度而引起。
有些人可能認為此方宜治腎為主,但為何補腎反而加重心悸怔忡?因為肝臟因氣惱而導致肝氣旺盛,補腎則進一步助長肝氣,反而增加心火,加劇心悸怔忡。
那麼,心臟就不能補嗎?不補心火就難以熄滅,但補心又需加去火之藥,才能相得益彰。故此,我另有一方,名為「化忡丹」:
- 人參 二錢
- 麥冬 五錢
- 生棗仁 二錢
- 白芍 五錢
- 元參 五錢
- 茯神 五錢
- 黃連 一錢
- 白芥子 一錢
- 甘草 五分
水煎服。此方妙處在於不強行定心,而是以瀉火為先;不強行瀉肝,而是以補肝為要;不強行補腎,而是以補肺為本。
蓋瀉心火;即所以定心氣也。補肝氣則肝平,肝平則心亦平;補肺氣則肺旺,能制肝經之旺矣。制服相宜,自然心氣得養,而怔忡有不全愈者乎。
癆病最難治者,癆蟲屍氣也。此症感之日久,遂至生蟲,而蝕人臟腑,每至不救。滅門滅戶,傳染不已,若不傳方救之,則禍且中於後世。我有奇方,久服自然消除,名救癆殺蟲丸。鱉甲一斤,醋炙,茯苓五兩,山藥一斤,熟地一斤,白薇五兩,沙參一斤,地骨皮一斤,人參二兩,山茱萸一斤,白芥子五兩,饅魚一斤,煮熟。先將饅魚搗爛,各藥研末,米飯為丸。
白話文:
調理心火,即是平穩心神。補充肝氣,肝氣平和,肝氣平和後心氣也會平和;補充肺氣,肺氣旺盛,能夠控制住肝氣的過盛。適度調節,自然心神得以滋養,這樣心悸的情況怎麼會不痊癒呢?
癆病最難治療的是因為它是由於癆蟲屍氣引起的。這種病發作時間久了,就會在身體裡生長蟲子,進而侵害五臟六腑,常常到無法輓救的地步。家族滅絕,疾病不斷傳播,如果不及時治療,災難就會影響後代。我有一個奇效的祕方,長期服用後自然能消滅病癥,這個藥方叫做「救癆殺蟲丸」。鱉甲一斤,醋炙;茯苓五兩;山藥一斤;熟地一斤;白薇五兩;沙參一斤;地骨皮一斤;人參二兩;山茱萸一斤;白芥子五兩;鰲魚一斤,煮熟。首先將鰲魚搗碎,然後將各種藥材研磨成粉,用米飯做丸子。
每日五更時服一兩,半料即蟲化為水矣。此方大補真陰,全非殺蟲傷氣之藥,然補中用攻,而蟲又潛消於烏有,真治癆神方也。
離魂之症,乃魂出於外,自覺吾身之外,更有一吾,此欲死未死之症。然而魂雖離,去身未遠,尚有可復之機,蓋陰陽未至於決絕也。急用定魂全體丹救之:人參一兩,茯神五錢,柏子仁三錢,生棗仁一兩,遠志一錢,白芥子三錢,丹砂一錢,當歸一兩,白朮一兩,甘草一錢,麥冬五錢,龍齒末五分,水煎服。
此方救心氣之虛,心虛而後魂離,心氣足而魂自定,況方中又用引魂合一之味於補虛之中乎,所以一劑即見功也。
白話文:
每天五更時服用一兩藥,半劑就能將蟲化為水。這個藥方能大補真陰,完全不是殺蟲傷氣的藥,而是利用補中之法來攻克病蟲,讓蟲潛消無蹤,是治療癆病的妙方。
離魂症是指魂魄離開身體,患者會感到自己之外還有一個自己,這是介於生死之間的病症。不過,魂魄雖然離開身體,但尚未遠去,仍有恢復的機會,因為陰陽尚未完全斷絕。要趕緊用定魂全體丹來救治:人參一兩、茯神五錢、柏子仁三錢、生棗仁一兩、遠志一錢、白芥子三錢、丹砂一錢、當歸一兩、白朮一兩、甘草一錢、麥冬五錢、龍齒末五分,用水煎服。
這個藥方能救治心氣虛弱,心氣虛弱才會導致魂魄離體,心氣充足魂魄自然會安定,況且藥方中還加入了引魂合一的藥材來補虛,因此一劑就能見效。
反胃有食入而即出者,此腎水虛,不能潤喉,故喉燥而即出也。有食久而反出者。此腎火虛,不能溫脾,故脾寒而反出也。治反胃者,俱當治腎,但當辨其有火、無火之異,則死症可變為生也。治反胃之症,莫妙用仲景地黃湯,但無火者,加附子、肉桂,則效驗如響。然而世人亦有用仲景方而不驗者,何也?以所用之不得其法,而非方之不神也。
我今酌定二方,一治無火而反胃者: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附子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丹皮三錢,肉桂三錢,山藥六錢,水煎服。一治有火而反胃者,熟地二兩,山茱萸五錢,山藥一兩,澤瀉三錢,丹皮三錢,茯苓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二錢,水煎服。二方出入加減,自然治反胃有神功也。
白話文:
反胃的情況,有的食物剛吃進去就吐出來,這是因為腎臟水氣不足,無法滋潤喉嚨,所以喉嚨乾燥,食物就吐出來了。有的食物吃了一段時間才吐出來,這是因為腎臟火氣不足,無法溫暖脾臟,所以脾臟寒冷,食物就吐出來了。治療反胃,都要調理腎臟,但要區分是有火還是沒有火,這樣才能化解危急。治療反胃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仲景的「地黃湯」,但如果是沒有火的情況,就要加上附子、肉桂,效果就會非常顯著。然而,有些人使用仲景的藥方卻沒有效果,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正確地使用藥物,而不是藥方本身不靈驗。
我現在整理了兩個藥方,一個是治療沒有火而反胃的: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附子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丹皮三錢,肉桂三錢,山藥六錢,用水煎服。另一個是治療有火而反胃的:熟地二兩,山茱萸五錢,山藥一兩,澤瀉三錢,丹皮三錢,茯苓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二錢,用水煎服。這兩個藥方可以根據情況增減藥量,就能有效地治療反胃。
反胃之症,雖一時不能遽死,然治之不得其宜,亦必死而後已。反胃多是腎虛無火,故今日食之,至明日盡吐,即《內經》所謂食入即出是也。夫食入於胃中而吐出,似乎病在胃也。誰知胃為腎之關門,腎病而胃始病。飲食之入於胃,必得腎水以相濟,而咽喉有水道之通,始上可輸挽,下易運化。
然而腎中無火,則釜底無薪,又何以蒸腐水穀乎。此腎寒而脾亦寒,脾寒不能化,必上湧於胃,而胃不肯受,則湧而上吐矣。方用定胃湯:熟地三兩,山茱萸二兩,肉桂三錢,茯苓三錢,水煎服。一劑而吐止,十劑而病全愈。此治朝入暮吐,暮服朝吐者也。倘食下即吐,又不可用肉桂。
白話文:
反胃雖然不會馬上致命,但如果治療方法不當,也必然會導致死亡。反胃大多是因為腎虛無火,所以今天吃下去的食物,隔天就會全部吐出來,這就是《內經》中所說的「食入即出」。食物進入胃中卻又吐出來,似乎是胃部有病,但其實胃是腎的關口,腎病才會導致胃病。食物進入胃中,必須依靠腎水滋潤,咽喉也需要暢通的水道,才能順利輸送到上,並在下方運化。
然而腎中沒有火,就像鍋底沒有柴火,又怎麼能蒸煮水穀呢?這是因為腎寒導致脾也寒,脾寒無法消化食物,就會往上湧到胃部,而胃無法承受,便會向上嘔吐。可以用「定胃湯」治療:熟地三兩,山茱萸二兩,肉桂三錢,茯苓三錢,水煎服。一劑就能止吐,十劑就能痊癒。這個方子適用於早上吃下去的食物晚上吐出來,晚上吃下去的食物早上吐出來的情況。如果食物一吃下去就吐,則不可用肉桂。
加麥冬一兩,北五味子一錢,亦未嘗不效應如響。蓋二方全是大補腎中之水火,而不去治胃,勝於治胃也。
失血之症,有從口鼻出者,有從九竅出者、有從手足皮毛之孔而出者,症似各異。吾有一方,可統治之,名收血湯。熟地二兩,生地一兩,荊芥一錢,三七根末三錢,當歸一兩,黃耆一兩,水煎服。此方補血而不專補血,妙在兼補氣也;止血而不專止血,妙在能引經也。血既歸經,氣又生血,自然火不沸騰,相安無事,何至有上中下之亂行哉。
白話文:
加一錢麥冬,一錢北五味子,也能收到很好的療效。因為這兩種藥方都著重於補腎中水火,而不直接治療胃,這樣比單純治胃效果更好。
失血症狀有很多種,有從口鼻流出的,有從九竅流出的,也有從手腳皮膚毛孔流出的,症狀看似不同。我有一個方子,可以統治各種失血症狀,叫做「收血湯」。方子如下:熟地二兩,生地一兩,荊芥一錢,三七根末三錢,當歸一兩,黃耆一兩,水煎服。這個方子補血但不單純補血,妙處在於兼補氣;止血但不單純止血,妙處在於能引經。血氣相生,自然就不會出現熱氣沸騰、亂竄的情況,也就沒有上中下亂行之症了。
故無論各症用之而皆效也。
癲癇之症,多因氣虛有痰,一時如暴風疾雨,猝然而倒,口吐白沫,作牛羊馬聲。種種不同,治之不得法,往往有死者。吾今留一方,名祛痰定癲湯。人參三錢,白朮五錢,白芍五錢,茯神三錢,甘草一錢,附子一片,半夏三錢,陳皮一錢,菖蒲一錢,水煎服。此方參、術,茯、芍,皆健脾平肝之聖藥;陳皮、半夏、甘草,不過消痰和中:妙在用附子、菖蒲、以起心之迷,引各藥直入心竅之中,心清則痰自散,而癲癇自除矣。既不耗氣,又能開竅,安有死法哉。
白話文:
所以,無論是哪種病症,使用這個方法都能奏效。
癲癇的病症,大多是因為氣虛有痰,突然就像暴風雨一樣發作,病人猝然倒地,口吐白沫,發出像牛羊馬的聲音。症狀多種不同,如果治療方法不當,往往會有死亡的風險。我現在留下一個方子,名叫“祛痰定癲湯”。方中包含人參三錢、白朮五錢、白芍五錢、茯神三錢、甘草一錢、附子一片、半夏三錢、陳皮一錢、菖蒲一錢,用水煎服。這個方子的人參、白朮、茯神、白芍,都是健脾平肝的良藥;陳皮、半夏、甘草,主要是用來消痰和胃。妙處在於用附子、菖蒲,來喚醒迷亂的心神,引導藥物直達心竅,心神清淨了,痰自然就會散去,癲癇也就會自然痊癒了。這個方子既不會耗損氣血,又能開通心竅,怎麼可能會死呢?
中邪遇鬼,亦陽氣之衰也。陽氣不衰,則陰氣不能中人,況鬼祟乎。惟陽氣衰微,而後陰鬼來犯,治之又何可不補其正氣哉。倘或止治痰以逐邪,而不加意於元陽之峻補,則氣益虛而邪且不肯輕退,反致死亡之速矣。我今傳一方,名扶正辟邪丹。人參一兩,當歸一兩,茯苓五錢,白朮二兩,菖蒲一錢,半夏三錢,白芥子三錢,丹參五錢,皂角刺五分,山羊血五分,附子一錢,水煎服。此方山羊血、皂角刺,開關之聖藥也:半夏、白芥子,消痰之神劑也。
然不多用人參各補藥,以回陽補氣,必不能起死回生。大約用此方,一劑便覺鬼去,二劑而痰消人健矣。
白話文:
中邪遇到鬼,其實都是因為陽氣衰弱。陽氣充足,陰氣就無法入侵人體,更何況是鬼魅呢?只有當陽氣衰微時,陰邪鬼怪才會趁虛而入。治療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就是補益正氣。
如果只知道用藥祛除痰邪,而忽略了溫補元陽,那麼人的氣虛會更加嚴重,邪氣也就不會輕易退去,反而會加速死亡。
我今天傳授一個方子,叫做扶正辟邪丹。方子包括:人參一兩、當歸一兩、茯苓五錢、白朮二兩、菖蒲一錢、半夏三錢、白芥子三錢、丹參五錢、皂角刺五分、山羊血五分、附子一錢,用水煎服。
這個方子中的山羊血和皂角刺,是開關解毒的良藥;半夏和白芥子,是化痰的妙劑。
然而,如果不大量使用人參等補藥,來回補陽氣,就無法真正起死回生。一般來說,服用這個方子,一劑就能感覺鬼怪離去,兩劑之後痰消人體恢復健康。
中惡之症,乃中毒氣也,犯之亦不能救。如犯蛇毒之氣,與各蟲之毒氣也,其症肚脹腹大,氣滿口喘,身如燥裂而不可忍之狀,大便閉結,小便黃赤,甚則陰頭脹大,疼痛欲死。此等症必須消毒,不可驟用補劑,犯則殺人。吾今酌定奇方,治之最效而且最神,名解惡神丹。金銀花三兩,生甘草三錢,白礬五錢,白芷三錢,水煎服。
此方解惡而不傷氣,化毒於無形,實有妙用。火約中惡之症,服吾方不須二劑,便可慶生全也。
白話文:
中醫所指的「中惡」病症,是因為吸入了有毒氣體導致的,一旦中了這種毒,可能就無法輓救。例如,受到蛇毒或各種蟲子的毒素影響,會出現肚子脹、腹部膨大的症狀,伴有呼吸困難、身體乾燥到難以忍受的情況,大便乾結,小便呈黃色或赤色,嚴重時甚至會出現陰部脹大、疼痛欲死的情況。對於這種病症,首要的是要消滅毒素,不能馬上使用補品,否則可能會導致死亡。現在我們制定了一個奇方,治療效果極佳且神奇,稱為「解惡神丹」。配方如下:金銀花三兩、生甘草三錢、白礬五錢、白芷三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方子能夠消除毒素而不損傷正氣,能在無形中化解毒素,實際上非常有用。對於中惡的病症,服用這個方子,通常不需要超過兩劑,就能夠確保生命安全。
暈眩似乎小症,然而大病皆起於暈眩。眼目一時昏花,卒致猝倒而不可救者,比比也。故世人一犯暈眩之症,治之不可不早。吾今傳一奇方,名防眩湯。人參三錢,白朮一兩,當歸一兩,熟地一兩,川芎五錢,白芍一兩,山茱萸五錢,半夏三錢,天麻二錢,陳皮五分,水煎服。此方單治氣血之虛,不治頭目之暈。
蓋氣血足則陰陽和,陰陽和則邪火散,又何慮暈眩之殺人哉。多服數劑,受益無窮,不可見一二劑不能收功,便棄之而不用也。
嘔吐之症,一時而來,亦小症也。然而傾胃而出,必傷胃氣,胃氣一傷,多致不救。其症有火有寒,火吐宜清火而不可降火,寒吐宜祛寒而不可降寒。蓋降火則火引入脾而流入於大腸,必變為便血之症;降寒則寒引入腎而流入於膀胱,必變為遺溺之症矣。我今酌定二方。一治火吐,名清火止吐湯。
白話文:
暈眩與嘔吐的中醫觀點
暈眩看似小病,但很多大病都起源於暈眩。眼睛突然模糊,甚至當場昏倒無法救治的案例,屢見不鮮。所以,一旦出現暈眩,治療不可拖延。我今天傳授一個奇方,名為「防眩湯」。
防眩湯:
- 人參三錢
- 白朮一兩
- 當歸一兩
- 熟地一兩
- 川芎五錢
- 白芍一兩
- 山茱萸五錢
- 半夏三錢
- 天麻二錢
- 陳皮五分
- 水煎服
此方專治氣血虛弱,不治頭眼昏眩。
氣血充足,則陰陽調和,陰陽調和,則邪火散去,又何懼暈眩致死呢?多服幾劑,功效無窮,不可見一兩劑無效就放棄不用。
嘔吐也是一種看似小症,但嘔吐物從胃中傾瀉而出,必定會損傷胃氣,胃氣一旦受損,多半難以救治。嘔吐的症狀有虛火和寒氣兩種。虛火嘔吐,宜清火而不宜降火;寒氣嘔吐,宜祛寒而不宜降寒。因為降火會把火引進脾臟,流入大腸,最終演變成便血;降寒會把寒引進腎臟,流入膀胱,最終演變成尿失禁。
我現在針對這兩種情況,分別制定了兩個方子。
一、清火止吐湯: 專治虛火嘔吐。
茯苓一兩,人參二錢,砂仁三粒,黃連三錢,水煎服。此方解火退熱則嘔吐自止,妙在茯苓分消火勢,引火緩行於下,而非峻祛於下也;尤妙人參以扶胃氣,則胃土自能剋水,不必止吐,吐自定也;況又有砂仁之止嘔乎,所以一劑而吐,止耳。一治寒吐,名散寒止嘔湯。白朮二兩,人參五錢,附子一錢,乾薑一錢,丁香三分,水煎服。
此方散寒而仍用補脾健土之藥。則寒不能上越。而亦不敢下行,勢不得不從臍,中而外遁也。一劑亦即奏功如響。
白話文:
這方藥方用茯苓一兩,人參二錢,砂仁三粒,黃連三錢,用水煎服。這個方子能夠解熱退火,使因熱而引起的嘔吐自然停止。神奇之處在於茯苓能緩慢地消除火勢,將火引導到下方,而不是強行驅除;更妙的是人參可以扶助胃氣,胃土自然能夠克制水,不必刻意止吐,吐也自然會停止;況且還有砂仁具有止嘔作用,所以只需服用一劑,嘔吐就會停止。此方治療因寒而引起的嘔吐,稱為散寒止嘔湯。
方二
白朮二兩,人參五錢,附子一錢,乾薑一錢,丁香三分,水煎服。此方散寒而仍用補脾健土之藥。則寒不能上越。而亦不敢下行,勢不得不從臍,中而外遁也。一劑亦即奏功如響。
這方藥方用白朮二兩,人參五錢,附子一錢,乾薑一錢,丁香三分,用水煎服。此方散寒同時也用補脾健土的藥物,這樣寒氣就無法向上蔓延,也不敢向下運行,只能從肚臍中向外散去。只需要服用一劑,藥效就如同響應一般,迅速奏效。
瀉症,乃水瀉也。寒瀉宜治,火瀉難醫、往往有一日一夜瀉至數百遍者,傾腸而出,完穀不化,糞門腫痛,瀉下如火之熱,此亦百千人一病也。然無方救之,必致立亡。我今酌定二方,名截瀉湯。薏仁二兩,車前子一兩,人參三錢,白芍二兩,黃連三錢,茯苓五錢,甘草二錢,山藥一兩,肉桂三分,水煎服。一劑而瀉減半,再劑而瀉止。
神方也。愈後用六君子湯調治。此等症因火盛之極,挾水穀之味,一直下行,不及傳導,所以完穀而出也。若認作脾氣之虛,以止塞之,則火益旺而勢益急,我乘其勢而利導之,則水氣分消,火勢自散,所以奏功能神。
白話文:
截瀉湯配方
- 薏仁:兩錢
- 車前子:一錢
- 人參:三錢
- 白芍:兩錢
- 黃連:三錢
- 茯苓:五錢
- 甘草:兩錢
- 山藥:一錢
- 肉桂:三分
水煎服。一劑藥就能減輕一半的瀉肚子症狀,兩劑藥就能完全止瀉。
這個方子效果顯著,非常神奇!瀉肚子止住後,可以用六君子湯調養身體。
病因分析
這種瀉症是因為體內火氣太旺,把食物的味道一起帶往下瀉,来不及消化吸收,所以才會出現食物直接排泄的情況。如果誤以為是脾虛,用止瀉的方法治療,反而會讓火氣更旺,病情更嚴重。我利用這個瀉肚的趨勢,用藥引導它,讓水分消散,火氣自然消退,這就是這個方子奏效的原因。
喘症與短氣不同,喘乃外感,短氣乃內傷也。短氣之症,狀似乎喘而非喘也。喘必抬肩,喉中作水雞之聲;短氣則不然,喘不抬肩,喉中微微有息耳。若短氣之症,乃火虛也,作實喘治之立死矣。蓋短氣乃腎氣虛耗,氣衝於上焦,壅塞於肺經,症似有餘而實不盡。方用歸氣定喘湯。
人參二兩,牛膝三錢,麥冬一兩,熟地二兩,山茱萸五錢,北五味一錢。枸杞子二錢,胡桃一個,破故紙一錢,水煎服。一劑而氣少平,二劑而喘可定,三劑而氣自平矣。此方妙在用人參之多,下達氣原,以挽回於無何有之鄉。其餘純是補腎補肺之妙品,子母相生,水氣自旺,水旺則火自安於故宅,而不上衝於咽門。
白話文:
喘症與短氣之別
喘症與短氣不同,喘症是由外感引起的,而短氣則是內傷所致。短氣的症狀雖然看起來像喘,但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喘。
喘症的表現是會抬肩,喉嚨裡會有像水雞叫一樣的聲音;而短氣則沒有這些現象,不會抬肩,喉嚨裡只會微微地有呼吸聲。
如果短氣的症狀是因為腎氣虛弱所致,如果用治療實喘的藥方,就會馬上危及生命。因為短氣是腎氣不足,氣往上衝到上焦,阻塞在肺經,看似氣盛,但實際上氣力不足。
歸氣定喘湯
治療此症的藥方叫做「歸氣定喘湯」,藥方如下:
人參二兩,牛膝三錢,麥冬一兩,熟地二兩,山茱萸五錢,北五味一錢,枸杞子二錢,胡桃一個,破故紙一錢,水煎服。
服用一劑後,氣喘就會減輕,服用兩劑後喘息可以平息,服用三劑後氣息就能恢復平穩。
此方的精妙之處在於人參的用量較多,可以下達氣的根源,將氣力挽回。其他藥材都是補腎補肺的良藥,互相配合,水氣自然旺盛,水旺則火氣自然安定,不再向上衝到咽喉。
此治短氣之法,實有異於治外感之喘症也。
喘症不同,有虛喘,有實喘。實喘看其症若重而實輕。用黃芩二錢,麥冬三錢,甘草五分,柴胡一錢,蘇葉一錢,山豆根一錢,半夏一錢,烏藥一錢,水煎服。一劑喘止,不必再服也。然實症之喘,氣大急,喉必作聲,肩必抬起,非若虛喘,氣少急而喉無聲,肩不抬也。虛喘乃腎氣大虛,脾氣又復將絕,故奔沖而上,欲絕尚未絕也。
方用救絕止喘湯:人參一兩,山茱萸三錢,熟地一兩,牛膝一錢,麥冬五錢,五味子一錢,白芥子三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喘止,十劑全愈。此病實死症也,幸幾微之氣,流連於上下之間,若用涼藥以平火,是速其亡也;然用桂、附以補火,亦速其亡。蓋氣將絕之時,宜緩續而不宜驟續,譬如爐中火絕,止存星星之火,宜用薪炭引之,若遽投之以硫黃之類,反滅其火矣。更以寒溫之物動之,鮮有生氣矣。
白話文:
治療短氣的方法,跟治療外感引起的喘症大不相同。
喘症有虛喘和實喘兩種。實喘的症狀表現為喘息沉重,但體質卻相對虛弱。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黃芩二錢,麥冬三錢,甘草五分,柴胡一錢,蘇葉一錢,山豆根一錢,半夏一錢,烏藥一錢,水煎服。
一般一劑就能止喘,不必再服用。但是,實症的喘息,氣息急促且大,喉嚨必定會發出聲音,肩膀也會抬起來,這和虛喘的氣息微弱急促,喉嚨無聲,肩膀不抬有所不同。
虛喘是因為腎氣虛弱,脾氣也將要耗盡,所以氣血上衝,雖然快要絕氣但尚未完全斷絕。
治療虛喘可以使用救絕止喘湯人參一兩,山茱萸三錢,熟地一兩,牛膝一錢,麥冬五錢,五味子一錢,白芥子三錢,水煎服。
一般一劑就能減輕症狀,兩劑就能止喘,十劑就能痊癒。
這病其實是絕症,幸好還有一點微弱的氣息,徘徊在身體上下之間。如果用寒涼的藥物來平息火氣,就會加速死亡;但是如果用桂枝、附子等溫熱藥物來補火,也會加速死亡。
因為氣息將要斷絕的時候,需要慢慢地緩和,而不是快速地補充。就像爐火快要熄滅,只剩下一點點火星,就應該用柴薪慢慢地引燃,如果突然用硫黃之類的東西,反而會把火熄滅。同樣地,用寒涼或溫熱的藥物來刺激快要斷絕的氣息,幾乎沒有恢復生機的可能性。
方中妙在一派補腎補肺之藥,與人參同用,則直入於至陰之中,而生其氣,腎氣生而脾氣亦生,自能接續於無何有之鄉。況人參又上生肺,以助腎之母。子母相生,更能救絕也。
消渴之症,雖分上中下,而腎虛以致渴,則無不同也。故治消渴之法,以治腎為主,不必問其上中下之消也。吾有一方最奇,名合治湯。熟地三兩,山茱萸二兩,麥冬二兩,車前子五錢,元參一兩,水煎服。日日飲之,三消自愈。
此方補腎而加清火之味,似乎有腎火者宜之,不知消症非火不成也,我補水而少去火,以分消水濕之氣,則火從膀胱而出,而真氣仍存,所以消症易平也,又何必加桂、附之多事哉。惟久消之後,下身寒冷之甚者,本方加肉桂二錢,亦響應異常。倘不遵吾分兩,妄意增減,亦速之死而已,安望其有生哉。
白話文:
這方子中精妙之處在於一味補腎補肺的藥物,與人參一起使用,就能直接進入最陰之處,滋養其氣,腎氣生則脾氣也生,自然能夠連接無何有之鄉。而且人參還能上生肺,幫助腎的母氣。子母相生,更能拯救危急之境。
消渴症雖然分為上、中、下三種,但都是因為腎虛導致的口渴,並沒有什麼不同。所以治療消渴的方法,以補腎為主,不必在意是上消、中消還是下消。我有一種非常奇特的方子,名叫「合治湯」。熟地三兩,山茱萸二兩,麥冬二兩,車前子五錢,元參一兩,水煎服。每天喝一次,三消自會痊癒。
這個方子補腎並且加入清火的藥物,似乎是適合腎火旺盛的人,但其實消渴症非火氣不發作,我用補水的藥物減少火氣,以分化消散水濕之氣,火氣就會從膀胱排出,而真氣仍然存在,所以消渴症容易平復。又何必添加桂枝、附子的藥物呢?只有在長期消渴之後,下身非常寒冷的人,才能在這個方子中添加肉桂二錢,效果也非常顯著。如果沒有遵循我的藥量,任意增減,就會加速死亡,怎麼可能還有活路呢?
消渴之症雖有上中下之分,其實皆腎水之不足也。倘用瀉火止渴之藥,愈消其陰,必至更助其火,有渴甚而死者矣。治法必須補腎中之水,水足而火自消。然而此火非實火也,實火可以寒消,虛火必須火引,又須補腎中之火,火溫於命門,下熱而上熱頓除矣。方用引火升陰湯。
元參二兩,肉桂二錢,山茱萸四錢;熟地一兩,麥冬一兩,北五味子二錢,巴戟天五錢,水煎服。此方火補腎中之水,兼溫命門之火,引火歸原而水氣自消,正不必止渴而渴自除,不必治消而消自愈也。
夢遺之症,久則玉關不閉;精盡而亡矣。世人往往用澀精之藥,所以不救。倘於未曾太甚之時,大用補精補氣之藥,何至於此。我有奇方傳世。芡實一兩,山藥一兩,蓮子五錢,茯神二錢,炒棗仁三錢,人參一錢,水煎服。此方名保精湯。先將湯飲之。後加白糖五錢,拌勻,連渣同服。
白話文:
消渴症狀雖然有上、中、下的區分,但實際上都是因為腎水不足。如果使用清熱止渴的藥物,反而會消滅陰性,這必定會進一步助長熱火,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治療方法應該是補充腎中的水分,當腎水充足後,熱火自然就會消退。然而,這種熱火並非實火,實火可以用寒性藥物消滅,虛火則必須用溫熱藥物來引導,同時也需要補充腎中的熱力,讓熱力在命門中生起,這樣下部的熱力和上部的熱力都能夠立刻消除。治療方子為「引火升陰湯」。
元參兩、肉桂錢、山茱萸錢;熟地一兩、麥冬一兩、北五味子錢、巴戟天錢,加水煎煮後服用。這個方子是用熱性藥物補充腎中的水分,同時溫暖命門之火,引導熱力回歸本源,使水分自行消失,根本無需止渴就能止渴,不用治療消瘦就能讓消瘦恢復。
夢遺症狀,長期下去會導致男性功能失常,導致精液耗盡。一般人經常使用收斂精液的藥物,這是錯誤的做法。如果在還沒有過度的情況下,大量使用補充精液和氣血的藥物,結果卻是如此。我有一個神奇的方子可以傳授給世人。芡實一兩、山藥一兩、蓮子錢、茯神錢、炒棗仁錢、人參錢,加水煎煮後服用。這個方子叫做「保精湯」。先喝下湯水,然後加入五錢白糖,攪拌均勻,連同殘渣一起服用。
每日如此,不須十日,即止夢不遺矣。方中藥味平平,淡而不厭,收功獨神者,蓋芡實、山藥固精添髓,蓮子清心止夢,茯神、棗仁安魂利水,得人參以運用於無為,不必止夢而夢自無,不必止精而精自斷也,又何至於玉關不閉,至於夭亡哉。
痿症不起床蓆,已成廢人者,內火熾盛,以熬干腎水也。苟不補腎,惟圖降火,亦無生機。雖治痿獨取陽明,是胃火不可不降,而腎水尤不可不補也。我今傳一奇方,補水於火中,降火於水內,合胃與腎而兩治之,自然骨髓增添,燔熱盡散,不治痿而痿自愈。方名降補丹。熟地一兩,元參一兩。
麥冬一兩,甘菊花五錢,生地五錢,人參三錢,沙參五錢,地骨皮五錢,車前子二錢,水煎服。此方補中有降,降中有補,所以為妙。胃火不生,自不耗腎中之陰;腎水既足,自能制胃中之熱。兩相濟而兩相成,起痿之方,孰有過於此者乎。
白話文:
每天都這樣做,不需要十天,就會停止做夢,而且不再有夢的痕跡。這個方子中的藥物味道平淡無奇,清淡不讓人厭惡,取得療效神奇,這是因為芡實和山藥固精填髓,蓮子清心止夢,茯苓和棗仁安神利水,再加入人參來幫助藥效發揮,不用特意去止夢,夢自然就會消失,不用特意去止精,精氣自然就會充足,又怎麼會出現玉關不閉,導致夭亡的情況呢?
患了痿症,連床都起不來,已經成了廢人,這是因為內火旺盛,把腎水都熬干了。如果只顧著降火,而不補腎,也無濟於事。雖然治療痿症主要針對陽明經,也就是胃火,必須要降,但是腎水更要補充。我現在傳授一個奇方,在火中補水,在水內降火,既治胃火,又治腎水,自然會骨髓增長,燥熱消散,不用特意治療痿症,痿症就會自然痊癒。這個方子叫做降補丹。熟地一兩,元參一兩。
麥冬一兩,菊花五錢,生地五錢,人參三錢,沙參五錢,地骨皮五錢,車前子二錢,水煎服用。這個方子既有補益又有降火,降火中又有補益,所以很奇妙。胃火不生,自然就不會消耗腎中陰氣;腎水充足,自然就能抑制胃中的熱氣。兩者相互補充,相互成就,治療痿症的方子,還有比這個更有效的嗎?
凡人有兩足無力,不能起立,而口又健飯,如少忍飢餓,即頭面皆熱,有咳嗽不已者;此亦痿症。乃陽明胃火,上衝於肺金,而肺金為火所逼,不能傳清肅之氣於下焦,而腎水爍干,骨中髓少,故不能起立,而胃火又焚燒,故能食善飢,久則水盡髓干而死矣,可不急瀉其胃中之火哉。然而瀉火不補水,則胃火無所制,未易息也。
方用起痿至神湯:熟地一兩,山藥一兩,元參一兩,甘菊花一兩,人參五錢,白芥子三錢,當歸五錢,白芍五錢,神麯二錢,水煎服。一劑火減二劑火退,十劑而痿有起色,三十劑可全愈也。此方奇在甘菊花為君,瀉陽明之火,而又不損胃氣,其餘不過補腎水,生肝血,健脾氣,消痰涎而已。蓋治痿以陽明為主,瀉陽明然後佐之諸藥,自易成功耳。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雙腳無力,無法站立,但食慾良好,即使少吃一點也很快感到飢餓,而且頭面發熱,伴隨咳嗽不止,這也是痿症。這是因為陽明胃火上衝肺金,而肺金被火氣逼迫,無法將清肅之氣傳輸到下焦,導致腎水枯竭,骨髓減少,所以無法站立。同時,胃火焚燒,所以食慾良好,容易感到飢餓。時間久了,水盡髓干就會死亡,因此必須緊急瀉去胃中的火氣。
然而,瀉火不補水,胃火就無所控制,不易消除。
治療方法
使用「起痿至神湯」:熟地黃一兩、山藥一兩、元參一兩、甘菊花一兩、人參五錢、白芥子三錢、當歸五錢、白芍五錢、神麴二錢,水煎服用。
一劑藥就能減輕火氣,兩劑藥就能退火,十劑藥痿症就會有起色,三十劑藥就能完全康復。
方藥特色
此方以甘菊花為君藥,瀉陽明之火,但不會損害胃氣。其他藥物則補腎水、生肝血、健脾氣、消痰涎。
痿症的治療以陽明胃火為主,瀉去陽明胃火之後,再配合其他藥物,才能更容易取得成功。
痹症雖因風寒濕三者之來,亦因身中元氣之虛,邪始得乘虛而入。倘惟攻三者之邪,而不補正氣,則痹病難痊,必有死亡之禍矣。我今傳一方,於補正之中,佐之祛風、祛濕,祛寒之品,則痹症易愈也。方名散痹湯。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茯苓一兩,柴胡一錢,附子一錢,半夏一錢、陳皮五分,水煎服。
此方健脾利濕,溫經散風,正氣不虧而邪氣自散,二劑而痹症如失。
陰蛾之症,乃腎水虧乏,火不能藏於下,乃飛越於上,而喉中關狹,火不得直泄,乃結成蛾,似蛾而非蛾也。早晨痛輕,下午痛重,至黃昏而痛更甚,得熱則快,得涼則加,其症之重者,滴水不能下喉。若作外感陽症治之,用山豆根、芩、連、梔子之類,則痛益甚而關不開,有不盡命而死者矣。我今傳一方,單補陰虛,用引火歸源之法,而痛頓失也。
白話文:
痹症雖然是風寒濕三種因素引起的,但也因為身體元氣虛弱,邪氣才得以乘虛而入。如果只攻擊三種邪氣,而不補益正氣,那麼痹病就難以痊癒,甚至會有死亡的危險。我現在傳授一個方子,在補益正氣的基礎上,輔以祛風、祛濕、祛寒的藥材,這樣痹症就容易治癒了。方名為「散痹湯」,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茯苓一兩、柴胡一錢、附子一錢、半夏一錢、陳皮五分,用水煎服。
這個方子可以健脾利濕,溫經散風,正氣不虧,邪氣自然消散,服用兩劑,痹症就會像消失一樣。
陰蛾症是腎水虧乏,陽火不能藏在下焦,於是向上蔓延,導致喉嚨關口狹窄,陽火不能直接宣泄,就形成了像蛾子一樣的症狀,但它並不是真正的蛾子。早晨疼痛輕微,下午疼痛加重,到了黃昏疼痛最厲害,遇到熱就舒服,遇到冷就加重,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滴水都無法下喉。如果用治療外感陽症的方法,例如山豆根、黃芩、黃連、梔子等,那麼疼痛會更加嚴重,關口更加閉塞,甚至會因此而喪命。我現在傳授一個方子,單純補益陰虛,採用引火歸源的方法,疼痛就會立即消失。
方名化蛾丹。熟地一兩,山茱萸一兩,附子一錢,車前子三錢,麥冬一兩,北五味二錢,水煎服。此方大補腎之水,不治蛾之痛。壯水則火息,引火則痛消,故一劑即可收功,奇絕之法也。
水臌,滿身皆水,按之如泥者是。若不急治水,留於四肢而不得從膀胱出,則變為死症而不可治矣。方用決流湯:牽牛二錢,甘遂二錢,肉桂三分,車前子一兩,水煎服。一劑而水流鬥余,二劑即全愈,斷不可與三劑也,與三劑,反殺之矣。
蓋牽牛、甘遂,最善利水,又加之車前、肉桂,引水以入膀胱,但利水而不走氣,不使牽牛、甘遂之過猛,利水並走氣也,但此二味,畢竟性猛,多服傷人元氣,故二劑逐水之後,斷宜屏絕,須改用五苓散,調理二劑,又用六君子湯以補脾可也。更須忌食鹽,犯則不救。
白話文:
這個藥方名叫「化蛾丹」,由熟地、山茱萸、附子、車前子、麥冬、北五味等藥材組成,水煎服。這個方子主要功效是滋補腎水,並非直接治療蛾子引起的疼痛。滋補腎水可以抑制腎火,腎火消退自然疼痛也會減輕,所以通常一劑就能見效,可謂奇效。
水臌是指全身浮腫,按壓時像泥土一樣的病症。如果不緊急治療,水分就會積留在四肢,無法經由膀胱排出,最終會變成無法救治的絕症。治療水臌可以用「決流湯」,由牽牛、甘遂、肉桂、車前子等藥材組成,水煎服。一劑藥就能排出大量積水,兩劑藥就能徹底治癒,絕對不能服用三劑,否則會反而導致病人死亡。
因為牽牛和甘遂最擅長利水,再加上車前子和肉桂引導水份進入膀胱,只利水而不傷氣,避免牽牛和甘遂過於猛烈。但是,這兩種藥材畢竟性寒力猛,服用過多會損傷人體元氣,所以服用兩劑藥排出積水後,就應該停止服用,改用五苓散調理兩劑,再用六君子湯補脾胃。此外,還要忌食鹽,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就無法救治了。
氣臌,乃氣虛作腫,似水臌而非水臌也。其症一如水臌之狀,但按之皮肉不如泥耳。必先從腳面腫起,後漸漸腫至上身,於是頭面皆腫者有之。此等氣臌,必須健脾行氣,加利水之藥,則可救也。倘亦以水臌法治之。是速之死也。我今傳一奇方,名消氣散。白朮一兩,薏仁一兩,茯苓一兩,人參一錢,甘草一分,枳殼五分,山藥五錢,肉桂一分,車前子一錢,蘿蔔子一錢,神麯一錢,水煎服。
日日一劑,初服覺有微礙,久則日覺有效,十劑便覺氣漸舒,二十劑而全消,三十劑而全愈。此方健脾,而仍是利水之品,故不傷氣,奏功雖緩,而起死實妙也。然亦必禁食鹽。三月後可漸漸少用矣,即秋石亦木可用,必須三月後用之。
白話文:
氣臌是因氣虛而導致身體腫脹,看起來像水臌,但卻不是水臌。症狀跟水臌一樣,但按壓皮膚時不像水臌那樣軟爛。氣臌通常從腳面開始腫起,逐漸蔓延到上半身,甚至頭面也會腫脹。治療氣臌必須健脾行氣,並加入利水的藥物,才能治癒。如果用治療水臌的方法來治氣臌,反而會加速死亡。我現在傳授一個奇方,叫做消氣散。白朮、薏仁、茯苓、人參、甘草、枳殼、山藥、肉桂、車前子、蘿蔔子、神麴各取適量,用水煎服,每天一劑。一開始服用可能會感到些微不適,但持續服用就會逐漸見效,服用十劑就會感覺氣虛舒緩,二十劑就能完全消腫,三十劑就能痊癒。這個方子健脾利水,不會傷氣,雖然見效緩慢,卻能起死回生。但是一定要禁食鹽,三個月後可以逐漸少吃,即使是秋石也不能在三個月內使用。
蟲臌,惟小腹作痛,而四肢浮脹,不十分之甚,而色紅而帶點,如蟲蝕之象,眼下無臥蠶微腫之形,此是蟲臌也,必須殺蟲可救。然過於峻逐,未免轉傷元氣,轉利轉虛,亦非生之之道。方用消蟲神奇丹:雷丸三錢,當歸一兩,鱉甲一兩,醋炙,地慄粉一兩,鮮者取汁一茶甌,神麯三錢,茯苓三錢,車前子五錢,白礬三錢,水煎服。一劑即下蟲無數,二劑蟲盡出無留矣。
蟲去而臌脹有消,不必用三劑也。蓋雷丸最善逐蟲去穢,而鱉甲、地慄更善化蟲於烏有。然蟲之生,必有毒結於腸胃之間,故又用白礬以消之。誠慮過於峻逐,又佐之當歸以生血,新血生而舊瘀去,更佐之茯苓、車前,分利其水氣,則蟲從大便而出,而毒從小便而行,自然病去如掃矣。但此藥服二劑後,必須服四君、六君湯去甘草,而善為之調理也。
白話文:
肚子裡有蟲子,會感到小腹疼痛,四肢浮腫,但腫脹程度不嚴重,而且臉色紅潤,帶有像蟲子啃咬的斑點,眼下方沒有臥蠶,微微腫脹,這些都是肚子裡有蟲子的症狀,必須殺蟲才能治好。但是如果藥性過於猛烈,容易傷到元氣,導致身體虛弱,也不利於健康。
可以用「消蟲神奇丹」來治療:雷丸三錢,當歸一兩,鱉甲一兩,用醋炙,地栗粉一兩,取鮮地栗汁一茶杯,神麴三錢,茯苓三錢,車前子五錢,白礬三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就會排出很多蟲子,服用兩劑就能完全排出蟲子。
蟲子排出後,肚子裡的腫脹會消退,不一定需要服用三劑。因為雷丸最善於驅除蟲子,清除穢物,而鱉甲和地栗更能將蟲子化為烏有。但蟲子之所以產生,一定是因為腸胃中有毒素積聚,所以用白礬來消解毒素。
為了避免藥性過於猛烈,加入當歸來補血,新血產生,舊瘀就會消散。再加入茯苓和車前子,幫助利尿,這樣蟲子就會從大便排出,毒素就會隨著小便排出,疾病自然就會消失。但是服用兩劑藥後,必須服用四君子湯或六君子湯去掉甘草,並加以調理。
血臌之症,其由來漸矣。或跌閃而血瘀不散,或憂鬱而結血不行,或風邪而血蓄不發、遂至因循時日,留在腹中,致成血臌。飲食入胃,不變精血,反去助邪,久則脹,脹則成臌矣。倘以治水法逐之,而症犯非水,徒傷元氣;倘以治與法始之,而症犯非氣。徒增飽滿,是愈治愈脹矣。
我有奇方,妙於逐瘀,名消瘀蕩穢湯。水蛭三錢,必須炒黑可用,大約一兩炒黑,取末用三錢,當歸二兩,雷丸三錢,紅花三錢,枳實三錢,白芍三錢,牛膝三錢,桃仁四十粒,去皮尖搗碎,水煎服。一服即下血鬥余。再服即血盡而愈。蓋血臌之症,惟腹脹如鼓,而四肢手足並無脹意,故血去而病即安也。
白話文:
血臌的病症,其病因是逐漸累積而成的。可能是因為跌打閃傷導致血瘀不散,也可能是因為憂鬱的心情導致血液凝結不通,還可能是因為風邪入侵導致血液積蓄不發。這些情況如果長期不理,就會留在腹中,形成血臌。飲食進入胃中,無法轉化為精血,反而去助長邪氣,時間久了就會腹脹,腹脹就會變成血臌。
如果用治水的方法來驅逐它,但病症並非水引起的,只會徒勞無功,反而傷了元氣;如果用治氣的方法來治療,但病症並非氣引起的,只會讓腹脹更加嚴重,反而加重病情。
我有奇方,妙於逐瘀,名消瘀蕩穢湯。水蛭三錢,必須炒黑可用,大約一兩炒黑,取末用三錢,當歸二兩,雷丸三錢,紅花三錢,枳實三錢,白芍三錢,牛膝三錢,桃仁四十粒,去皮尖搗碎,水煎服。一服即下血鬥余。再服即血盡而愈。蓋血臌之症,惟腹脹如鼓,而四肢手足並無脹意,故血去而病即安也。
我有個奇方,很擅長消除瘀血,名叫「消瘀蕩穢湯」。藥方包括:水蛭三錢(需要炒黑使用,大約一兩炒黑,取末用三錢),當歸二兩,雷丸三錢,紅花三錢,枳實三錢,白芍三錢,牛膝三錢,桃仁四十粒(去皮尖搗碎)。將這些藥材一起水煎服。喝下一劑就會排出很多血,再喝一劑就血盡而愈。因為血臌的病症,只表現為腹部脹得像鼓一樣,而四肢手足並沒有腫脹的感覺,所以只要把血排出,病就會好了。
服此方一劑之後,切勿再與二劑,當改用四物湯調理,於補血內加白朮、茯苓,人參,補氣而利水。自然全愈。否則血臌雖痊。恐成乾枯之症。
白話文:
服用這份藥方一劑後,請不要再接續服用第二劑,應該轉換使用「四物湯」來調養,並在補血的基礎上加入白朮、茯苓和人參,以補充氣血並有利於排水。這樣自然可以完全康復。否則,即使血脹得到痊癒,也可能會引發乾燥枯竭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