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五(書集) (12)
卷五(書集) (12)
1. 錢真人傳痘瘡神方
不論初起、灌漿,收靨,俱用之,神妙無比。
人參一兩,白朮八錢,茯苓五錢,陳皮三錢,白芍一兩,生甘草三錢,元參八錢,蟬蛻一錢,柴胡二錢,黃連五分,神麯三錢,山楂肉二錢,各為細末,水打成丸,如綠豆大。遇前症,與一錢,未起者即起,已起者即灌漿,不收靨者收靨,神奇之極,毋視為尋常也。願將此方廣傳人世。
白話文:
這份由錢真人所傳的治療痘瘡的神效處方,無論是痘瘡剛開始、漿液形成階段,或是癒合階段,都能使用,效果神妙無比。
所需藥材如下:人參一兩,白朮八錢,茯苓五錢,陳皮三錢,白芍一兩,生甘草三錢,元參八錢,蟬蛻一錢,柴胡二錢,黃連五分,神麯三錢,山楂肉二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揉合成丸,大小約為綠豆大。
遇到上述病症時,每次服用一錢的藥丸。若痘瘡尚未發起,服後就能讓它發起;若是已經發起,則能加速其形成漿液;對於難以癒合的痘瘡,也能促進其癒合。其療效極為神奇,千萬不要小看它。希望這處方能廣泛傳播,造福世人。
2. 岐天師傳治回毒方
名為回毒即消丹:金銀花五錢,生甘草一錢,人參二錢,元參三錢,水二碗,煎三分,與小兒服之。一劑即消大半,二劑全愈,不須三劑也,付符一道,焚在藥中煎汁,神效。凡服藥不效,焚符於藥中,煎藥與小兒飲之,十人十生。而壅咒曰:小兒有病,病魔作祟,吾今施符,治無不愈,吾奉天師岐真君律令敕。
書符前後念一遍,焚於藥內,又念一遍書符時。此秘訣也。
又傳疹方:治夏日發疹者,神效。蘇葉一錢,麥冬二錢,桔梗一錢,生甘草一錢,升麻五分,生地二錢,元參三錢,青蒿三錢,水煎服。
岐真人曰:張真人治四時之疹,余方治夏時熱疹也。切記此二方,何患疹病之難治哉。
又傳治水痘方:亦治熱症而有水氣也。柴胡一錢,茯苓二錢,桔梗一錢,生甘草五分,黃芩五分。竹葉十片,燈草一圓,水煎服。有痰者,加天花粉三分;有食,加山楂三粒,麥芽三分;有火,加黃連一分,余可不必。有此一方,水痘無難治矣。
白話文:
【岐天師傳治回毒方】
這方子名叫「回毒即消丹」:用金銀花五錢,生甘草一錢,人參二錢,元參三錢,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三分之一的量,給孩童服用。服用一劑後,病情能減輕大半,服用兩劑就能完全康復,不需要服用到第三劑。另附一道符,燒化在藥湯中一起煎煮,效果神奇。
如果服藥後病情未見好轉,可在藥中燒符,再煎藥給孩童飲用,十個孩童中,十個都能被治癒。同時唸咒:「孩童患病,是因為病魔作祟,現在我施符,治療必定痊癒,我遵循天師岐真君的命令。」在燒符前後各念一遍咒語,燒在藥中,再念一遍。這就是祕訣。
另外,還傳授了一個治療夏季出疹的方子,效果神妙。使用蘇葉一錢,麥冬二錢,桔梗一錢,生甘草一錢,升麻五分,生地二錢,元參三錢,青蒿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岐真人說:「張真人治療四季的疹子,我的方子則是專門治療夏季的熱疹。記住這兩個方子,何愁疹子難以治療呢?」
再者,傳授一個治療水痘的方子:也能治療因熱症伴隨水氣的病症。柴胡一錢,茯苓二錢,桔梗一錢,生甘草五分,黃芩五分,竹葉十片,燈草一根,用水煎煮後服用。若有痰,可添加天花粉三分;若消化不良,可添加山楂三粒,麥芽三分;若火氣大,可添加黃連一分,其他就不需要了。有了這個方子,治療水痘就不會困難了。
3. 岐天師又傳治回毒歲久不愈方
金銀花一兩,當歸,人參、白朮各一兩,黃耆二兩,薏仁三兩、生甘草二錢,白芥子三錢,柴胡、肉桂各五分。先將薏仁用水四碗,煎湯二碗,再煎前藥半碗,飢服一劑。再用金銀花一兩,當歸五錢,黃耆、薏仁各一兩,白朮五錢,生甘草、白芥子各二錢,陳皮五分,水三碗,煎半碗、四服全愈。其服藥之時,更須用藥洗之。
金銀花一兩,生甘草三錢,生蔥三條,煎二腕。
白話文:
這是由岐天師傳下的治療長期未能康復的毒素的處方。內容如下:
首先,取金銀花一兩,當歸,人參,白朮各一兩,黃耆二兩,薏仁三兩,生甘草二錢,白芥子三錢,柴胡、肉桂各五分。先將薏仁加入四碗水煎煮至剩兩碗,再將前面提到的藥材加入煎煮至剩半碗,空腹服用一劑。
接著,再取金銀花一兩,當歸五錢,黃耆、薏仁各一兩,白朮五錢,生甘草、白芥子各二錢,陳皮五分,加三碗水煎煮至剩半碗,連續服用四次,即可完全康復。在服藥的同時,還需進行藥浴。
藥浴配方為:金銀花一兩,生甘草三錢,生蔥三條,煎煮至剩兩碗。
4. 岐真人傳兒科秘法
山根之上有青筋直現者,乃肝熱也,用柴胡三分,白芍一錢,當歸五分,半夏三分,白朮五分,茯苓一錢,山楂三粒,甘草一分,水煎服。有青筋橫現者,亦肝熱也,但直者風上行,橫者風下行,亦用前方,多加柴胡二分,加麥芽一錢,乾薑一分。有紅筋直現者,乃心熱也,亦用前方,加黃連一分,麥冬五分,去半夏,加桑白皮三分,天花粉二分。有紅筋斜現者,亦心熱也,亦用前方,加黃連二分。
蓋熱極於胸中也,亦不可用半夏,用桑白皮、天花粉。有黃筋現於山根者,不必論橫直,總皆脾胃之症,或水瀉,或上吐,或下瀉,或腹痛,或不思飲食,余定一方皆可服,服之無不神效。如皮黃,即黃筋也,方用白朮五分,茯苓五分,陳皮二分,人參二分,神麯一分,麥芽二分,甘草一分,水一鍾,煎半酒盞,分二起服,加淡竹葉七片。
有痰,加半夏一分,或白芥子二分,或天花粉二分;有熱,如口渴者是,加麥冬三分,黃芩一分:有寒者,加乾薑一分;吐者,加白豆蔻一粒;瀉者,加豬苓五分;腹痛者,如小兒自家捧腹是,須用手按之,大叫呼痛者,乃食積也、加大黃三分;枳實一分;如按之不痛,不呼號者,乃寒也,再加乾薑三分。如身熱者,不可用此方,予另立一方。
萬全湯:凡小兒發熱者,毋論夜熱、早熱、晚熱,用之無不神效。方用柴胡五分,白芍一錢,當歸五分,白朮三分,茯苓二分,甘草一分,山楂三粒,黃芩三分,蘇葉一分;麥冬一錢,神麯三分,水一鍾,煎半酒鍾服,或分二起服。冬天、加麻黃一分:夏天,加石膏三分:春天,加青蒿三分,秋天,加桔梗三分;有食,加枳殼三分;有痰,加白芥子三分;瀉者,加豬苓一錢;吐者,加白豆蔻一粒。小兒諸症不過如此,萬不可作驚風治之。
有驚者,此方加人參五分,即定驚如神。有疳者,用脾胃方,加蒲黃三分,黃芩三分可也。
白話文:
【岐真人傳授兒科祕訣】
如果孩子鼻樑上方出現了青色的血管,這顯示肝臟有熱,可用以下藥材調配:柴胡三份,白芍十克,當歸二十五克,半夏三份,白朮二十五克,茯苓十克,山楂三顆,甘草十克,用水煎煮後服用。若青色血管是橫向出現,同樣顯示肝臟有熱,但直線表示風邪向上,橫向則表示風邪向下。這種情況除了使用上述藥方外,還需額外加入柴胡兩份,麥芽十克,乾薑十克。
若鼻樑上方出現紅色血管,這代表心臟有熱,可在上述基礎方中,加入黃連十克,麥冬二十五克,並去除半夏,再加入桑白皮十五克,天花粉二十克。而斜向的紅色血管,也是心臟有熱的表現,可在基礎方中加入黃連二十克。
胸中的熱度過高時,不能使用半夏,而應使用桑白皮和天花粉。若鼻樑出現黃色血管,無論是橫向還是直線,都是脾胃問題的徵兆,可能伴有水瀉、噁心、腹瀉、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對於這些問題,我有一個固定的處方:白朮二十五克,茯苓二十五克,陳皮十五克,人參十五克,神麯十克,麥芽十五克,甘草十克,用水煎煮後,分成兩次服用,並可加入七片淡竹葉。
若孩子有痰,可以加入半夏十克,或白芥子十五克,或天花粉二十克;若孩子口渴,代表有熱,可加入麥冬三十克,黃芩十克;若孩子畏寒,可加入乾薑十克;若孩子嘔吐,可加入一粒白豆蔻;若孩子腹瀉,可加入豬苓十克;若孩子腹痛,如孩子自己捧著肚子,且按壓腹部會大聲喊痛,這表示有食物積滯,可加入大黃三十克,枳實十克;若按壓腹部不痛,孩子也不會大叫,這表示體內有寒,可再加入乾薑三十克。若孩子全身發熱,不能使用這個方子,我另有方子可用。
萬全湯:對於發燒的孩子,無論是夜間發燒、早晨發燒還是傍晚發燒,這個方子都非常有效。所需藥材為:柴胡二十五克,白芍十克,當歸二十五克,白朮十五克,茯苓二十克,甘草十克,山楂三顆,黃芩十五克,蘇葉十克,麥冬十克,神麯十五克,用水煎煮後服用,也可分兩次服用。冬季,可加入麻黃十五克;夏季,可加入石膏三十克;春季,可加入青蒿三十克;秋季,可加入桔梗三十克;若孩子有食慾不佳,可加入枳殼三十克;若有痰,可加入白芥子三十克;若有腹瀉,可加入豬苓十克;若有嘔吐,可加入一粒白豆蔻。孩子的各種病症大致就是這些,千萬不要誤認為是驚風。
若孩子有驚嚇,可在這個方子中加入人參二十五克,能迅速平息驚嚇。若孩子有疳積,可用脾胃方,並加入蒲黃十五克,黃芩十五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