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石室秘錄》~ 卷五(書集) (9)

回本書目錄

卷五(書集) (9)

1. 十二論老少

雷真君曰:老人與小兒最難治也。老人氣血已衰,服飲食,則不生精而生病。小兒精氣未滿,食飲食,則傷胃而傷脾,故老人小兒當另立一門。雖岐天師已立,有門有方,然終覺未全。今另留數方,半治老人之生精,半治小兒之傷胃也。生精者,生其腎中精也。人生腎氣有餘,而後脾胃之氣行,脾胃氣行,而後分精四布於各臟腑,俱得相輸以傳化,方名養老丸

熟地八兩,巴戟天四兩,山茱萸四兩,北五味一兩,薏仁三兩,芡實四兩,車前子一兩,牛膝三兩,山藥四兩,各為末,蜜為丸。每日吞五錢。自能生精壯氣。開胃健脾也,又何慮飲食之難化乎。小兒之方,單顧其胃,天師已有神方傳世,今再立一方,亦治腎以生土也。

論小兒純陽,不宜補腎,不知小兒過於飲食,必至傷胃,久之,胃傷而脾亦傷,脾傷而肺金亦傷,肺金傷而腎水更傷矣。小兒至腎水之傷,則癆瘵之症起,雞胸犬肚之證見。苟治之不得法,而仍治以治胃之藥,未能奏功,雜然攻利之藥並進,殤人夭年可憫,今立一方,治小兒腎臟之損,實有奇功,方名全幼丸。

用熟地二兩,麥冬一兩,山藥三兩,芡實三兩,車前子一兩,神麯五錢,白朮一兩,地慄粉三兩,鱉甲三兩,生何首烏三兩,茯苓二兩,各為末,蜜為丸。每日白滾湯送下三錢,一料前症盡愈。二方實可佐天師之未逮也。

張真君曰:妙絕之論,妙絕之方。

2. 十三論氣血

雷真君曰:氣無形也,血有形也。人知治血必須理氣,使無形生有形,殊不知治氣必須理血,使有形生無形也。但無形生有形,每在於倉皇危急之日;而有形生無形,要在於平常安適之時。人見用氣分之藥速於見功,用血分之藥難於奏效,遂信無形能生有形,而疑有形不能生無形。不知氣血原疊相生長,但止有緩急之殊耳。

故吐血之時,不能速生血也,亟當補其氣;吐血之後,不可純補氣也,當緩補其血。氣生血,而血無奔軼之憂;血生氣,而氣無輕躁之害。此氣血之兩相須而兩相得也。

張真君曰:論妙極,無弊之道也。

3. 十四論命門

雷真君曰:命門為十二經之主,《內經》已詳言之。余再取而尚論者,蓋命門之經雖彰,而命門之旨尚晦也。命門既為十二經之主,而所主者何主也。人非火不能生活,有此火,而後十二經始得其生化之機。命門者,先天之火也。此火無形,而居於水之中。天下有形之火,水之所克;無形之火,水之所生。

火克於水者,有形之水也:火生於水者,無形之水也。然而無形之火,偏能生無形之水,故火不藏於火,而轉藏於水也。命門之火,陽火也,一陽陷於二陰之間者也。人先生命門,而後生心,其可專重夫心乎。心得命門,而神明有主,始可以應物。肝得命門而謀慮,膽得命門而決斷。

胃得命門而能受納,脾得命門而能轉輸,肺得命門而准節大腸得命門而傳導,小腸得命門而布化,腎得命門而作強,三焦得命門而決瀆,膀胱得命門而收藏、無不借命門之火以溫養之也。此火宜補而不宜瀉,宜於水中以補火,尤宜於火中以補水,使火生於水,而還以藏於水也。

倘日用寒涼以伐之,則命門之火微,又何能生養十二經耶。此《內經》所謂主不明則十二官危,非重言命門歟。

張真君曰:命門得天師之辨,正若日月之經天。今又得雷真君之尚論,則命門何至於晦而不彰乎。萬世之大幸也。

(張景岳先生謂:善補陰者,宜於陽中補陰,無伐陽以散陰。善補陽者,宜於陰中補陽,無伐陰以救陽。深得此意。李子永識。)

4. 十五論任督

雷真君曰:任督之脈,在臟腑之外,別有經絡也,每為世醫之所略。不知此二部之脈不可不講,非若沖、蹻之脈可有可無也。任脈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此任脈之經絡也。

督脈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在溺孔之際,其絡循陰器,合纂間,繞纂後,即前後二陰之間也,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顛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纂,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此督之經也。二經之病,各有不同,而治法實相同也。

蓋六經之脈絡,原相貫通,治任脈之疝瘕,而督脈之遺溺、脊強亦愈也。然此二脈者,為胞胎之主脈,無則女子不受妊,男子難作強以射精,此脈之宜補而不宜瀉明矣。補則外腎壯大而陽旺,瀉則外腎縮細而陽衰:補則子宮熱而受妊,瀉則子宮冷而難妊矣。

張真君曰:妙絕。今人不知任督之至要,所以用藥不效也,知任督,何難治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