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一(禮集) (5)
卷一(禮集) (5)
1. 大治法
論痿症,論腎虛如白虎湯症,論汗出如雨不止,論直中陰經,論治陽明之火
天師曰:大治法,周身有病,統上下左右盡治之也。如氣血全虧,一身多病;或頭痛未已,而身骨痛;或腹痛未已,而四肢盡痛是也。雖此等病,乃痿症居多,自宜專治陽明胃火。然而胃火既盛,一身上下四肢盡行消瘦,又不可專治胃經一門也。
方用人參三錢,茯苓三錢,薏苡仁五錢,當歸三錢,黃耆三錢,甘菊花一錢,元參五錢,麥冬一兩,陳皮五分,神麯五分,白芥子三錢,白芍三錢,熟地一兩,水三大碗,煎一碗服之。(〔批〕雙補至神丹。
白話文:
談論痿症,討論腎虛像白虎湯證狀,討論汗出如雨不止,討論直中陰經,討論治療陽明之火。
天師說:大的治療方法,全身有病,上下左右都要治療。比如氣血完全虧損,全身多病;或者頭痛還沒好,而全身骨頭痛;或者腹痛還沒好,而四肢都痛。雖然這些病,大多是痿症,應該專門治療陽明胃火。但是胃火太旺,全身上下四肢都消瘦,也不能只專門治療胃經這一條路。
藥方使用人參三錢、茯苓三錢、薏苡仁五錢、當歸三錢、黃耆三錢、甘菊花一錢、元參五錢、麥冬一兩、陳皮五分、神麯五分、白芥子三錢、白芍三錢、熟地一兩,水三大碗,煎成一碗服用。(批註:雙補至神丹。)
)蓋陽明火盛,理宜用竹葉石膏湯矣,而此偏不用,反用參、苓、耆、熟為君,補其氣血者,何也?胃火過盛,已鑠氣血,再用白虎湯,雖一時解其火勢之燎原,然而焦頭爛額,必致重亡其津液。不若用補氣血之藥,大劑煎飲,使水足而火自息。方中宜用元參、麥冬、甘菊之品,純是退陽明之味;而陽明即有火勢之燎原,亦能撲滅。
況又重加之當歸生血之類,以滋化源乎。但諸藥若小其劑,則不特無益,而反助火勢之飛揚,此大治之所以妙也。大約大治之法,施之於虛症最宜,乘其初起,胃火有餘,即以大劑與之,可以轉敗為勝。若因循時日,畏首畏尾,初時不敢用大劑,乃至胃氣已衰,而後悔悟,始用大劑遲矣。
白話文:
因為陽明經的熱氣太盛,應該要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但現在卻沒有使用,反而用人參、茯苓、黃耆、熟地當主藥,來補氣血,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胃火過盛,已經灼傷氣血,如果再用白虎湯,雖然能暫時抑制火勢的蔓延,但卻會造成頭焦額爛,嚴重損失津液。不如用補氣血的藥物,大量煎服,讓水份充足,火氣自然就會消退。方子中應該用生地、麥冬、甘菊這些藥物,它們都是清熱退陽明的藥;而陽明經雖然有火勢蔓延的現象,也能夠被撲滅。
更重要的是,還要加入當歸等補血的藥物,滋養血源。但這些藥物如果劑量太小,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助長火勢的蔓延,這就是大劑量治療的精妙之處。一般來說,大劑量治療最適合虛症,在疾病初期,胃火旺盛的時候,就用大劑量治療,可以轉危為安。如果拖延時間,畏首畏尾,一開始不敢用大劑量,等到胃氣衰弱,才後悔用大劑量就太遲了。
其病宜用大劑者,則發背癰疽,切忌小治,尤當以大劑與之。另有專門,茲不再贅。
張公曰:大治實陽明胃火之患,不止癰疽發背,更有症如腎虛而火沸騰,如白虎湯症者,亦宜用大劑六味地黃湯治之。更有腎水泛上,吐痰傾盆者,亦宜用六味湯,加附子、肉桂,煎湯數碗,大碗飲之而愈,皆不可小治之也。凡腎水腎火之虛,上焦雖現熱症,而其舌終滑而不燥,非若陽症之干極而起刺也。
更有大汗之症,汗如雨出,不可止抑,氣息又復奄奄,不是發狂熱症,若不急用大補之藥,則頃刻亡陽而死矣。方用人參三兩,白朮四兩,當歸三兩,桑葉十片,麥冬三兩,北五味三錢,黃耆三兩,水煎服。(〔批〕止汗定神丹。)此方純是補氣之藥,氣足則汗止,而陽返於命門之宮矣。
白話文:
對於那些需要用大劑量藥物治療的疾病,例如發背癰疽,切忌小劑量治療,一定要用大劑量藥物。其他專門的內容,這裡就不再贅述。
張公說:大劑量治療實際上是針對陽明胃火引起的疾病,不僅僅是癰疽發背,還有像腎虛而火熱沸騰,類似白虎湯症狀的,也應該用大劑量六味地黃湯治療。還有腎水泛上,吐痰傾盆的,也應該用六味湯,再加入附子、肉桂,煎湯數碗,用大碗喝下就能治癒,這些都不能小劑量治療。凡是腎水腎火虛弱,上焦雖然出現熱症,但舌頭終究是滑潤而不乾燥,不像陽性症狀那樣極度乾燥而起刺。
還有大汗症,汗水像雨一樣不停地流,不能止住,呼吸又虛弱,不是發狂熱症,如果不立即用大補藥物,就會很快亡陽而死。方子用人參三兩,白朮四兩,當歸三兩,桑葉十片,麥冬三兩,北五味三錢,黃耆三兩,水煎服。這個方子完全是補氣藥物,氣足則汗止,陽氣就能回到命門之宮了。
倘以小小之劑治之,又何以補生元氣於無何有之鄉哉,吾見其立亡而已矣。更有直中陰經之症,陰寒之氣,斬關直入於腎宮,命門之火逃亡,而將越出於軀殼之外,非用大劑補火之藥,何以追散失之元陽而返其宅哉。方用人參一兩,白朮三兩,附子二錢,肉桂一錢,乾薑二錢,水三碗煎服。
一劑而愈。(〔批〕參朮附桂湯)。此方用人參、白朮,實有妙用,驅寒之品,而不用此二味,寒去而氣隨之去矣,故必用二味,且必須多加,而元陽始足可留於將絕之頃也。此皆大治之法,不可不知。
白話文:
如果用微不足道的藥劑來治療,又怎麼能夠在虛無之境中補充先天元氣呢?我見過這樣做的病人,最終都會立刻死去。
更有一些直達陰經的疾病,陰寒之氣直接攻入腎臟,命門之火逃逸,快要從身體中流失,如果不使用大量補火藥物,又怎麼能夠追回流失的陽氣,使之回到原本的位置呢?
方子是用人參一兩,白朮三兩,附子二錢,肉桂一錢,乾薑二錢,水三碗煎服。
一劑就能治癒。(批注:參朮附桂湯)。
這個方子使用人參、白朮,確實有其妙用。驅寒的藥物,如果不使用這兩味藥,寒氣退去,元氣也會隨之散失。因此,一定要用這兩味藥,而且要加大劑量,才能夠讓元陽在瀕臨死亡的時刻得以留存。
這些都是重大治療方法,不可不知。
華君曰:天師不曾傳,予有一論可參觀。陽明之火勢,最盛最急,若不以大劑退火之藥與之,立刻將腎水燒乾矣。然過用寒涼,必致轉傷胃氣,胃氣既傷,則胃火益勝。雖石膏湯中有人參以救胃氣,然終不勝攻之大烈也。愚意石膏用一兩者,人參必須亦用一兩;或石膏用至二三兩;則人參斷不可止用一兩,必須多加為妙。即不敢加至三兩,亦必須加至一兩五錢。
與其火退之後,再用人參,何若乘其火盛之時,而倍用之。攻補兼施,火勢衰,而胃氣又不復損之為得也。予治陽明火盛,往往奏功如響者,人參同石膏兼用,而無偏重之勢故耳。此予獨得之秘,因遠公為天師所愛,不惜盡傳無隱。願遠公謹聽吾言,必與參同用,無分輕重也。
白話文:
華君說道:「天師並未傳授這方面的知識,我有一點想法可以供您參考。陽明經的火勢最為旺盛,也最為急迫,如果不用大劑量的退火藥物來治療,很快就會把腎水燒乾。然而,如果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必定會傷及胃氣,胃氣受損,胃火就會更加旺盛。雖然石膏湯裡有人參來救護胃氣,但終究抵不過攻伐之藥的猛烈力量。我認為,如果用一兩石膏,人參也必須用一兩;如果石膏用至二三兩,那麼人參絕對不能只用一兩,必須多加才是妙法。就算不敢加到三兩,也必須加到一兩五錢。
與其火退之後再用人參,不如趁著火勢正旺的時候,將人參的用量加倍。攻伐補益兼施,火勢才會衰退,而胃氣也不會再受到損傷,這就是最好的方法。我治療陽明火盛,往往藥到病除,效果顯著,就是因為人參與石膏同時使用,不偏重任何一方。這是我的獨門秘訣,由於遠公深得天師的喜愛,我不吝惜將它全部傳授給您,毫不保留。希望遠公能謹記我的話,無論如何都要將人參與石膏一同使用,不可偏廢輕重。」
此段再請教天師與長沙公何如?(〔批〕雷公曰:華君之言至當也。)
天師曰:妙論不刊。
(諸病凡胃氣衰者,用藥不可大劑,不可不知。更有暴病中寒,脈微欲絕,四肢冰冷者,初服須急服生附、乾薑各五錢救之,參、術又在所緩。此說本之嘉言喻氏。李子永識。)
白話文:
這段話想請教天師和長沙公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天師說這段論述非常精妙,沒什麼可挑剔的。
至於各種疾病中,凡是胃氣虛弱的,用藥不可過重,這點務必牢記。另外,如果遇到突然發病、體內寒氣入侵,脈搏微弱快要斷氣,四肢冰冷的情況,一開始服用藥物時,必須馬上服用生附子、乾薑各五錢來救治,人参、黄芪則可以稍後服用。 這些都是出自嘉言喻氏的醫學理論。
2. 小治法
論治氣不順,論治上焦之痰,論中風不語
天師曰:小治法者,乃上焦之病也。病既在上焦,若大其劑,則勢下行,反為不美。如胸膈不利,或痰盛閉塞,或一時中風不語,皆當以小劑治之。小劑方甚多,舉三,四之病,可悟其餘。譬如胸膈不利,此氣不順也,可用蘇葉一錢,半夏一錢,甘草一錢,桔梗一錢,百部五分治之。(〔批〕順氣湯。
)一劑快然無礙矣。如痰盛閉塞作痛者,乃痰在上焦也,用天花粉一錢,甘草一錢,柴胡一錢,陳皮五分,半夏一錢,蘇子一錢治之。(〔批〕化痰飲。)或用瓜蒂七個,或用皂角一個,以水煎湯吐之,皆小治之法也。或中風不語者,亦用瓜蒂散、皂角湯探吐之。然必看其真正中風,始用二方吐之,否則,萬萬不可輕用。
白話文:
論治氣不順、論治上焦之痰、論中風不語
天師說:輕微的治療方法,適用於上焦的病症。疾病既然在上焦,如果用藥量過大,藥力就會往下走,反而不好。例如胸膈不舒,或是痰多阻塞,或者突然中風不能說話,都應該用小劑量來治療。小劑量的藥方很多,我舉例說明三、四種病症,其他病症也就能以此類推。
比如說胸膈不舒,這是氣機不順暢,可以用蘇葉一錢、半夏一錢、甘草一錢、桔梗一錢、百部五分來治療。(註:順氣湯)一劑藥下去,馬上就會感到舒暢無阻礙了。
如果痰多阻塞並且疼痛,這是痰在上焦,可以用天花粉一錢、甘草一錢、柴胡一錢、陳皮五分、半夏一錢、蘇子一錢來治療。(註:化痰飲)也可以用瓜蒂七個,或用皂角一個,用水煎湯吐出來,這些都是輕微的治療方法。
如果是中風不能說話,也可以用瓜蒂散、皂角湯探吐。但是一定要確認是真正中風,才能用這兩個方子來吐痰,否則絕對不能輕易使用。
真正中風,平日自然壯盛,能御風寒,不畏寒熱之人;既中之後,雙目突出,手足亂舞,痰色黃,結成塊,大小便閉塞不通者是。若安靜,平日人衰弱,臨症之時,氣息如無,大小便自遺,手撒眼閉,浮腫,作水雞聲,不十分響者,乃氣虛也,切不可與瓜蒂、皂角二湯。當與前三生飲,加人參一兩治之。
張公曰:人以為輕病也,不十分留心,誰知大病成於小病乎。小病而斟酌盡善,又何大病之生也。岐天師忽用大劑以治大病,忽用小劑以治小病,如神龍變化,不可測度,真聖化神兼而立方也。
華君曰:不必談,亦無可談。
白話文:
真正中風的患者,平時體魄強健,能抵禦風寒,不懼寒熱。中風後,雙眼突出,手腳亂舞,痰液黃色,結成塊狀,大小便無法排泄。如果患者安靜,平時體弱,發病時呼吸微弱,大小便失禁,手腳鬆弛,眼睛閉合,浮腫,發出像水雞一樣的聲音,聲音不響亮,這是氣虛。切忌使用瓜蒂、皂角二湯。應該服用三生飲,再加入人參一兩治療。
張公說:人們認為這只是輕微的病症,不十分在意,殊不知大病都是由小病發展而來的。如果能仔細對待小病,又何來大病的產生呢?岐伯大師有時用大劑量藥物治療重症,有時用小劑量藥物治療輕症,如同神龍變化,讓人捉摸不透,真是聖人化神兼而立方啊。
華君說:不必多說,也沒什麼好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