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石室秘錄》~ 卷五(書集)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書集) (2)

1. 近治法

論猝倒,心傷暴亡,腹痛欲死,中惡,中痰,心疼

天師曰:近治者,一時猝來之病而近治之也。如一時眼花猝倒,不省人事,一時心痛暴亡,一時腹痛,手足青而欲死者是也。此等之症如風雨驟至,如駿馬奔馳,不可一時止遏,不可少緩,須臾以治之也。眼花猝倒,非中於惡,則中於痰。然中惡中痰,實可同治。蓋正氣之虛,而後可以中惡:中氣之餒,而後可以痰迷,然則二症皆氣虛之故。

故補其氣,而中氣正氣自回,或加以祛痰之品,逐邪之藥,無有不奏功頃刻者。方用人參三錢,白朮五錢,附子一錢,半夏一錢,南星一錢,陳皮一錢,白薇一錢,水煎服。(〔批〕消惡湯。)下喉即愈。此方妙在補氣之藥多於逐痰祛邪。中氣健於中,邪氣消於外,又何懼痰之不速化哉。

白話文:

論猝倒

天師曰: 所謂「近治」,指的是突然發生的疾病,需要即刻治療。例如,突然眼花昏倒、失去意識,或是突然心痛而暴亡,以及突然腹部疼痛、四肢發青,且痛苦至極欲死之人。這些病症猶如暴風驟雨,或疾馳的駿馬,無法停頓,不容耽誤,須臾之間必須施以治療。

眼花昏倒,不是中了邪惡之氣,就是中了痰邪。然而,中惡與中痰,實際上可以用相同的藥物治療。因為正氣虛弱,才會容易中邪;中氣虧損,才會被痰迷。因此,這兩種病症都是因氣虛而起。

所以,要補益氣血,使中氣和正氣恢復,也可以配合祛痰的藥物,驅除邪氣,必能迅速奏效。

方用: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附子一錢,半夏一錢,南星一錢,陳皮一錢,白薇一錢,水煎服。(此方稱為消惡湯。)

服下藥物後,即可痊癒。此方精妙之處在於補氣的藥物多於祛痰驅邪的藥物。中氣強健,邪氣便會消散,又何懼痰邪不化呢?

心痛暴亡,非寒即火。治火之法,止消二味。用炒梔子五錢,白芍五錢,煎湯服之。(〔批〕自焚急救湯。)下喉即愈。治寒之藥,必須多加。方用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肉桂一錢,附子一錢,甘草一錢,白芍三錢;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良薑一錢,水煎服,(〔批〕消冰散。

)二方各有深意,前方因火盛而瀉以肝木也,後方因大寒而補腎氣也,多寡不同,而奏功之神則一耳。

白話文:

心臟疼痛突然死亡,不是寒症就是熱症。治療熱症的方法,只需用兩味藥。用炒梔子五錢、白芍五錢,煎湯服用,下喉即能痊癒。治療寒症的藥物,則需要多加幾味。方用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肉桂一錢,附子一錢,甘草一錢,白芍三錢;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良薑一錢,水煎服用。兩個方子各有深意,前者因火盛而瀉肝木,後者因大寒而補腎氣,用藥多少不同,但功效卻殊途同歸。

腹痛之症,一時痛極,甚至手足皆青,救若少遲,必致立亡。此腎經直中寒邪也。法當急溫命門之火,而佐熱其心包之冷,使痛立除,而手足之青亦解。方用人參三錢,白朮五錢,熟地五錢,附子一錢,肉桂一錢,吳茱萸五分,乾薑五分,水煎服即愈。(〔批〕救疼至聖丹。

)此方之妙,補火於真陰之中,祛寒於真陰之內,自然邪去而痛止,不致上犯心而中犯肝也。此近治之法,當於平日留心,不致臨症急遽,誤人性命也。

華君曰:余亦有傳,但不同耳。中惡中痰方:人參三錢,茯苓五錢,天南星三錢,附子一錢,虛人多加人參至一兩,水煎服即蘇。(〔批〕解惡仙丹。)

白話文:

腹痛發作時,如果疼痛劇烈,甚至手腳都發青,若救治不及時,就會立刻死亡。這是因為腎經直接受到寒邪入侵。治療方法應該立即溫熱命門之火,並輔助溫熱心包的寒氣,這樣就能迅速止痛,手腳發青的現象也會消失。

方劑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熟地五錢,附子一錢,肉桂一錢,吳茱萸五分,乾薑五分,水煎服即可痊癒。(此方被稱為「救疼至聖丹」)

方劑的原理

此方藥效神奇之處在於,它能滋補真陰之中的火,驅除真陰之內的寒氣。自然而然,邪氣去除,疼痛消失,也不會有寒邪上犯心臟,進而影響肝臟的情況。

臨證提醒

這種急救的療法,平時就要留心,避免臨症時慌張,而誤了性命。

華君的說法

我也有另外的傳承,不過藥方不同。治療中惡(中風)和痰證的方劑:人參三錢,茯苓五錢,天南星三錢,附子一錢,體虛的人可以加人參到一兩,水煎服即可恢復。(此方被稱為「解惡仙丹」)

心痛方:治有火者神效,貫仲三錢,白芍三錢,梔子三錢,甘草二錢,水煎服。(〔批〕止痛仙丹。)一劑即止痛。

白話文:

心痛方:針對有內火的人非常有效,配方為貫仲三錢、白芍三錢、梔子三錢、甘草二錢,加水煎煮後服用。(【止痛仙丹】40583)。服用一次即可達到止痛的效果。

2. 輕治法

論小柴胡湯

天師曰:輕者,病不重,不必重治,而用輕劑以治之也。如人咳嗽、頭痛、眼目痛。口舌生瘡,皆是小症,何必用重劑以補陽,用厚味以滋陰哉。法當用輕清之品,少少散之,無不立效,如小柴胡之方是也。然而小柴胡湯,世人不知輕重之法,予再酌定之,可永為式。方用柴胡一錢,黃芩一錢,半夏一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此小柴胡湯。

白話文:

論小柴胡湯

天師說:輕症,病況不嚴重,不必用猛烈的藥物治療,而是要使用輕劑來治療。就像人咳嗽、頭痛、眼睛疼痛、口舌生瘡,這些都是小症狀,何必用重劑來補陽氣,用滋補的藥物來滋陰呢?應該用清淡的藥材,少量服用,就能立竿見影,就像小柴胡湯的方劑一樣。

然而小柴胡湯,世人往往不懂得輕重之法,我再次斟酌確定,可作為永久的標準。方劑使用柴胡一錢、黃芩一錢、半夏一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這就是小柴胡湯。

予更加人參五分,茯苓二錢,更為奇妙。蓋氣足則邪易出,而汗易發。世人見用人參,便覺失色,匪獨醫者不敢用、即病者亦不敢服。相沿而不可救藥者,滔滔皆是,安得布告天下醫人,詳察其病源,而善用之也。此輕治之法,極宜究心。

張公曰:天師言小柴胡湯,治外感者也。予言治內傷者,補中益氣湯是也。然補中益氣湯,東垣立方之後,世人亂用,殊失重輕之法。予再酌定之,可傳之千古不敝。柴胡一錢,升麻四分,黃耆三錢,白朮三錢,當歸三錢;陳皮八分,甘草一錢,人參一錢,人氣虛者多加,可至一兩,看人之強弱分多寡耳。(〔批〕酌定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我再加了人參五分、茯苓二錢,效果更神奇。因為氣足了,邪氣更容易排出,汗也更容易出。世人看到用人參,就感到害怕,不僅醫生不敢用,病人也不敢吃。因此,許多病人都被延誤而無法醫治,實在令人痛心。我希望能讓天下醫生明白病源,善用人參。這種輕治的方法,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張公說:天師說小柴胡湯是治外感疾病的。我說治內傷,補中益氣湯才是最好的。但是,東垣創立補中益氣湯之後,世人亂用,完全不顧輕重之分。我重新調整了藥方,可以流傳千古而不朽。柴胡一錢,升麻四分,黃耆三錢,白朮三錢,當歸三錢,陳皮八分,甘草一錢,人參一錢,如果病人氣虛,可以加到一兩,根據病人的體質調整用量。

)若有痰,加半夏一錢;有熱,加黃芩一錢;有寒,加桂枝一錢;頭痛,加蔓荊子八分,或川芎一錢;兩脅痛,加白芍三錢;少腹痛,亦加白芍三錢:有食,加麥芽二錢;傷肉食,加山楂二十粒;胸中痛,加枳殼五分,神麯五分。如此加用,自合病機。無如人不肯用此方以治內傷也,法最宜留心。

大約右手寸口脈與關脈大於左手之脈者、急用此湯,無不神效。

白話文:

如果患者有痰,就加半夏一錢;如果有發熱症狀,就加黃芩一錢;如果有畏寒症狀,就加桂枝一錢;如果有頭痛,就加蔓荊子八分,或者川芎一錢;如果有兩肋疼痛,就加白芍三錢;如果有小腹疼痛,也加白芍三錢;如果有消化不良的症狀,就加麥芽二錢;如果食肉後消化不良,就加山楂二十粒;如果有胸痛,就加枳殼五分,神曲五分。這樣依症加藥,自然符合病症的機理。只可惜人們不願意用此方來治療內傷,實在可惜,這個方法最值得留心。

如果患者右手寸口脈和關脈的跳動幅度明顯大於左手,那麼就應該趕緊用這個湯劑,效果絕對神奇。

說明

  • 這裡的“錢”和“分”都是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錢大約等於3.75克,一分大約等於0.375克。
  • “寸口脈”和“關脈”都是中醫診脈的部位,分別位於手腕的橈側寸關尺三部位中的寸位和關位。
  • “神麯”就是“神曲”,是一種常用的中藥,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

(小柴胡本是半表半裡少陽經藥,內用參苓,以病在少陽,恐漸逼里,乘之於所勝也。故先扶胃氣,使邪不入而已,入者亦得正旺而自退耳。李子永識。)

白話文:

小柴胡是一種適用於半表半裡的少陽經藥物,內含黨參與茯苓,因為疾病可能影響到少陽經,擔心它會逐漸接近體內核心,利用對抗相剋的原則來治療。因此,首先強調胃氣的重要性,目的在於防止邪氣進入身體,如果邪氣已經入侵,那麼通過增強正氣,邪氣自然就會退去。這個理論由李子醫生提出並長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