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四(御集) (10)
卷四(御集) (10)
1. 平治法
論氣虛、血虛、腎虛、胃虛、脾虛諸用藥方
天師曰:平治者,平常之病,用平常之法也。氣虛者,用六君子、四君子湯。血虛者,用四物湯。腎虛無火者,用八味湯:腎虛有火者,用六味地黃湯。肺虛者,用生脈散。心虛者,用歸脾湯或天王補心丹。肝虛者,用建中湯。胃虛者,用四君子湯。脾虛者,用補中益氣湯。
鬱症,用逍遙散。傷風,用小柴胡湯或參蘇飲。有熱者,用二黃湯。胃熱甚者,用竹葉石膏湯。諸如此類,俱可以平常法治之,何必出奇眩異哉,此平治之宜知也。
白話文:
天師說:所謂的平治法,就是針對一般的疾病,使用一般常見的治療方法。對於氣力不足的人,會用六君子湯或是四君子湯。血液不足的人,會使用四物湯。腎臟功能弱且無火氣的人,會使用八味地黃丸;若腎臟功能弱但有火氣的人,則使用六味地黃湯。肺部虛弱的人,會用生脈散。心臟功能不足的人,會使用歸脾湯或是天王補心丹。肝臟虛弱的人,會使用建中湯。胃部虛弱的人,也會使用四君子湯。脾臟虛弱的人,則會使用補中益氣湯。
對於鬱悶的情緒問題,會使用逍遙散。感冒的人,會使用小柴胡湯或是參蘇飲。如果有熱症,會使用二黃湯。胃部熱度過高的人,會使用竹葉石膏湯。像這樣的一般疾病,都可以用常見的治療方法來處理,為什麼要使用奇怪或特殊的方法呢?這就是平治法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們應該瞭解的。
2. 奇治法
論單味治病
天師曰:奇治者,可以一味而成功,不必更借重二味也,故曰奇治,非奇異之奇也。如吐病用瓜蒂散,止用瓜蒂一味足矣,不必再添別藥,反牽制其手也。如瀉病,止用車前子一兩飲之,即止水瀉是也,不必更加別藥,以分消之也。又如氣脫、吐血等症,止要一味獨參湯治之是也。
又如腰痛不能俯仰,用白朮四兩,酒二碗,水二碗,煎湯飲之,即止疼痛,不必更加他藥也。(〔批〕利腰散。)蓋瓜蒂專能上湧,若雜之他藥,反不能透矣。譬如人善跳躍,一人牽扯其身,轉不自如。車前子性滑而能分水穀,倘兼附之他藥,又如人善入水者,一人牽其足,則反下沉。
人參善能補氣,接續於無何有之鄉,加之別藥,則因循宛轉。所以可以專用,而不可以雙用也,此奇治之宜知者。
白話文:
【討論單一藥材治病的方法】
天師說:所謂的奇治,就是使用一種藥材就能達到療效,不需要再輔以第二種藥材,因此稱之為奇治,但這裡的「奇」並不是指奇怪或罕見的意思。例如治療嘔吐,使用瓜蒂散,只用瓜蒂這一味藥就夠了,不需要再添加其他藥物,以免影響其作用。同樣的,對於腹瀉的情況,只需服用一兩車前子煎煮的藥湯,就可以止瀉,不需要再加入其他藥材來分散效果。另外,像是氣脫、吐血等病症,只要用一味獨參湯來治療就可以了。
再舉例來說,如果腰痛到無法彎腰或抬頭,可以使用四兩的白朮,加上兩碗酒和兩碗水,煎煮成藥湯飲用,即可緩解疼痛,不需要再加其他的藥物。(注:此方名為利腰散)因為瓜蒂專門能夠引起嘔吐,若混合其他藥物,反而會失去其效果。這就像一個擅長跳躍的人,如果有人拉著他的身體,他就無法自由發揮。車前子的特性是滑順且能夠幫助水分與食物的分離,若同時加入其他藥材,就如同一個善於游泳的人,如果有人拉住他的腳,反而會讓他沉下去。
人參非常能夠補充氣力,在虛弱無力時使用,如果再加入其他藥材,就會產生相互牽制的問題。所以,有些情況下可以單獨使用一種藥材,而不應該同時使用兩種,這就是奇治需要了解的地方。
3. 偶治法
論雙味治病
天師曰:偶治者,方中不能一味奏功,乃用二味兼而治之也。如吐血用當歸、黃耆之類:中寒用附子、人參之類;中熱用元參、麥冬之類是也。夫吐血則必血虛,用當歸一味以補血足矣,何以又佐之黃耆也。蓋血乃有形之物,不能速生,必得氣旺以生血,故必用黃耆以補其氣也。
夫中寒之症,陰寒逼人,陽氣外越,祛寒用附子足矣,必加之人參者何也。蓋元陽既不歸合,則一線之氣在若存若亡之間,不急補其氣,則元陽出走而不返矣,故必兼用人參,以挽回於絕續之頃也。夫中熱之症,上焦火氣瀰漫,不用降火之品,何能救焚,似乎用元參以退其浮游之火足矣,何以加入麥冬。
蓋胃火沸騰,則肺金自燥,胃口自救不暇,又何以取給以分潤肺金之氣,故必用麥冬以潤之,則肺足以自養,不藉胃土之奉膳,則胃土足以自資,而火自然可息。此皆偶治之妙法,誰能知奧耶。舉三方可通其餘,至於三之四之,至於十之外。均可於偶方之法廣悟也。
白話文:
【討論兩藥並用療法治病】
天師說:「偶治法」,是指在治療時單用一味藥無法達到效果,因此需同時使用兩種藥材來共同發揮療效。例如治療吐血,會使用當歸與黃耆這類藥材;對於內寒症狀,則使用附子和人參;若為內熱症狀,則選擇元參和麥冬等藥物。對於吐血的情況,由於失血過多必然導致血虛,單用當歸一味即可補血,但為什麼還要加上黃耆呢?這是因為血液是有形的物質,無法迅速再生,必須讓氣血旺盛,才能促進血液生成,所以需要加入黃耆來補氣。
對於內寒的病症,身體受到陰寒侵襲,陽氣外泄,單用附子驅寒應該就足夠了,為什麼還需要加上人參呢?這是因為元陽一旦無法歸位,人體僅剩的一絲氣息處於若有似無的狀態,如果不立即補充氣力,元陽就會流失而不回,所以必須同時使用人參,以在生死關頭挽救生命。對於內熱的病症,上焦部位的火氣熾烈,不使用降火的藥物,如何能夠解救燃眉之急?看來單用元參來消除遊離的火氣應該已經足夠,但為什麼還要加上麥冬?
這是因為胃部火氣旺盛,肺臟自然會乾燥,胃部忙於自救,哪有餘力去滋潤肺臟?所以必須使用麥冬來滋潤肺臟,這樣肺臟可以自行調養,不需要仰賴胃部提供養分,胃部也就得以自我修復,火氣自然就能平息。這些都是「偶治法」的精妙之處,誰能瞭解其中的奧祕呢?這裡舉三個例子,可以推廣到其他情況,無論是三味或四味,乃至更多,都能在「偶治法」中找到靈感。
4. 形治法
論目痛,頭痛,手痛,腳痛
天師曰:形治者,四肢頭面有形可據而治之也。如見其目痛則治目,見其頭痛則治頭,見其手痛則治手,見其腳痛則治腳也。其病見之形象,何必求之於無形,此形治之宜審也。審何經之病,用何經之藥,自然效應。如手之麻木,乃氣虛而風濕中之。必須用手經之藥引入手中,而去風去濕之藥始能有效,否則,亦甚無益。
倘舍外形之可據,而求內象之無端。無怪其不相入也。方用白朮五錢,防風五分,黃耆五錢,人參二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桂枝五分,水煎服。(〔批〕逐風湯。)方中黃耆、人參、白朮,俱補氣去濕之藥,防風乃去風之品,然必得桂枝,始能入於手經也。經絡既清,自然奏功。
舉一而可類推,願人審諸。
張公曰:天師太略,予補一二可也。腳痛之症最多,而最難治。蓋腳乃人身之下流,水濕之氣一犯,則停蓄不肯去,須提其氣,而水濕之氣始可散也。今人動以五苓散治濕,亦是正經,然終不能上升而盡去其濕也。予今立一方,可以通治濕氣之侵腳者。方用人參,白朮各三錢,黃耆一兩,防風一錢,肉桂一錢,薏仁五錢,芡實五錢,陳皮五分,柴胡一錢,白芍五錢,半夏二錢,水煎服。(〔批〕升氣去濕湯。
)此方乃去濕之神劑。防風用於黃耆之中,已足提氣而去濕,又助之柴胡以舒氣,則氣更升騰,氣升則水亦隨之而入於脾矣。方中又有白朮、芡實、薏仁,俱是去水去濕之聖藥。有不奏功如響者乎。凡有濕病,幸以此方治之。
目之紅腫也,乃風火入於肝膽之中。濕氣不散,合而成之也。初起之時,即用舒肝舒膽之藥,而加之去濕散火之品,自然手到功成。無如人止知散邪,而不知合治之法,所以壅結而不能速效,少不慎疾,或解鬱於房闈,或留情於聲色,或冒觸於風寒,遂變成爛眼流淚之症,甚則胬肉扳睛有之。吾今定一方,即於初起之三五日內、連服二劑,即便立愈。
方用柴胡三錢,白芍三錢,白蒺藜三錢,甘菊花二錢,半夏三錢,白朮五錢,荊芥一錢,甘草一錢,草決明一錢,水煎服。(〔批〕清目散。)一劑輕,二劑愈。有熱者,加梔子三錢,無熱者不必加入。此方之妙在火、風、濕同治,而又佐之治目之品,所以藥入口而目即愈也。
其餘有形之治,可以類推。
白話文:
[形治法]
天師表示:形治法指的是根據四肢頭面部等具體部位的症狀來進行治療。比如眼睛疼痛就治療眼睛,頭部疼痛就治療頭部,手部疼痛就治療手部,腳部疼痛就治療腳部。疾病的表現既然已經很明顯,就不需要再過多尋找隱藏的病因,這是形治法應當遵循的原則。確定是哪一條經絡的問題,使用對應經絡的藥物,就能達到良好的療效。例如手部的麻木,是由於氣血不足,同時受到風濕影響。必須使用對手部經絡有效的藥物,再輔以祛風除濕的藥物,這樣纔能有效。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
如果放棄了外在的具體症狀,而去追求內在的模糊病因,當然會感到困難。處方中使用了白朮、防風、黃耆、人參、陳皮、甘草、桂枝,用水煎煮服用。(這是一個驅風湯。)方中的黃耆、人參和白朮都是補氣和祛濕的藥物,防風能祛風,但是必須配合桂枝才能更好地進入手部經絡。經絡一旦清理乾淨,自然就會看到療效。
舉一個例子,大家可以依此類推,希望大家能夠細心思考。
張公說:天師講得太簡略,我補充一些內容。腳痛的病情種類繁多,而且非常難治。因為腳位於人體的下部,一旦受到水濕之氣的侵害,就會滯留不散。必須提升腳部的氣血,水濕之氣才能散開。現在人們常用五苓散治療濕氣,這是正確的做法,但還是無法完全去除濕氣。我現在提供一個方子,可以普遍應用於因濕氣侵襲腳部的情況。配方為:人參、白朮各三錢,黃耆一兩,防風一錢,肉桂一錢,薏仁五錢,芡實五錢,陳皮五分,柴胡一錢,白芍五錢,半夏二錢,用水煎煮服用。(升氣去濕湯)
這個方子是祛濕的神奇良藥。防風和黃耆配合使用,可以提升氣血並去除濕氣,再加上柴胡以疏導氣血,氣血更加活躍,氣血上行,水濕之氣也能被帶入脾臟。方子中的白朮、芡實、薏仁都是祛濕的聖藥。這樣的方子怎能不見效呢?凡是有濕病的患者,都可以試試這個方子。
眼睛紅腫是風火進入肝膽造成的,加上濕氣未散,共同作用導致的。在初期,如果使用疏肝理膽的藥物,再加上祛濕清熱的成分,自然可以迅速見效。然而,人們往往只知道疏散邪氣,卻不懂得綜合治療的方法,因此疾病纏綿不愈,稍有不慎,比如在房事中解鬱,或沉溺於音樂美色,或遭受風寒,就會發展成為流淚的眼病,甚至形成胬肉牽拉眼球。我現在制定一個方子,可以在初期連續服用兩劑,即可迅速痊癒。
配方為:柴胡三錢,白芍三錢,白蒺藜三錢,甘菊花二錢,半夏三錢,白朮五錢,荊芥一錢,甘草一錢,草決明一錢,用水煎煮服用。(清目散)一劑輕,二劑愈。如果伴有熱症,可加入梔子三錢;若無熱症,則不必加入。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同時治療火、風、濕,並且配以針對眼睛的藥物,因此藥物一入口,眼睛的病痛就能得到緩解。
其他具體部位的治療,都可以依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