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石室秘錄》~ 卷四(御集)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御集) (5)

1. 收治法

論久嗽久瀉久汗

天師曰:收治者,氣散而收之也。如人病久嗽不已,久瀉不已,久汗不已是也。久嗽省,人無不為邪之聚也,日日用發散之劑而不效者何?氣散故耳。氣散矣,而仍用散藥,無怪乎經月而不效也。法當用收斂之藥一二劑,便見成功。方用人參一錢,白芍三錢,酸棗仁二錢,北五味子一錢,麥冬五錢,蘇子一錢,益智仁五分,白芥子一錢,水煎服。(〔批〕止嗽神丹。

)一劑輕,二劑全愈。後服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三兩,北五味子一兩。服之不再發,否則不能保其不發也。蓋久服散藥,耗盡真陰,雖暫用收斂之藥,一時奏功,而真陰既虧,腠理不密,一經風邪,最易感入,此必須之勢也。服地黃丸,水足而肺金有養,腠理自密,又何患重感風邪哉。

大瀉之後,必多亡陰,亡陰既多則元陽亦脫。若不急為收止,則陰絕陽亡,可立而待,法當用止塞之品。或疑邪未盡去,如何止住其水,萬一邪居中州,則腹心之患,不可不慮。其言則是,其理則非。吾言大瀉者,乃純是下清水,非言下利也。利無止法,豈瀉水亦無止法乎。

敵人患水瀉者,急宜止遏。方用白朮五錢,茯苓三錢,車前子一錢,北五味一錢,吳茱萸五分,酸棗仁一錢,水煎服。(〔批〕分水神丹)。此方止藥少於補藥,健脾去濕,水性分消,不收而自收也。若純以粟殼以澀止之,而不分消其滔天之勢,則阻滯一時,勢必潰決,反生大害矣。

大汗之病,陽氣盡隨汗而外越,若不急為止抑,則陽氣立散,即時身死。法當以大補之劑煎飲,一線之氣可留,而大汗可止。方用人參一兩,或黃耆二兩代之,當歸一兩,北五味一錢,桑葉七片,急為煎服。此方即補血湯之變,妙在補氣藥多於補血,使氣旺則血自生,血生汗可止。

況方中加五味子以收汗,加桑葉以止汗,有不相得益彰者乎。倘以大汗之人,氣必大喘,不可以參耆重增其氣,純用補血之品,未為無見。然而,血不可驟生,氣當急固,不顧氣,徒補血,未見功成。此似是而非,又不可不急辨之也。此收法宜知,醫可不細加體認乎。

張公曰:俱論得暢而妙,吐瀉無可再言。惟久嗽之法,吾意即宜以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治之,似宜不必先用人參以救肺氣之害也。然而天師用之,必有深意,他日再敬詢之。

(大汗症,多系陽脫,有用大劑參附湯者。李子永識。)

白話文:

[治療原則]

天師說:收治法,就是將分散的氣收攏。例如,病人長期咳嗽不止,長期腹瀉不止,或是長期出汗不止。長期咳嗽,人們常認為是邪氣聚集,但每天使用散發藥物卻沒有成效,這是因為氣已散失。氣已散失,卻還繼續使用散發藥物,那麼一個月都無效也就不足為奇了。應該使用一兩劑收斂藥物,就能見到療效。處方為人參一錢,白芍三錢,酸棗仁二錢,北五味子一錢,麥冬五錢,蘇子一錢,益智仁五分,白芥子一錢,用水煎煮服用。一劑後症狀減輕,兩劑後完全痊癒。之後應服用六味地黃丸,加入麥冬三兩,北五味子一兩。持續服用就不會再發病,否則不能保證病情不會再次出現。長期服用散發藥物,會耗盡身體的真陰,即使短時間內使用收斂藥物有療效,但真陰一旦損失,肌膚腠理就不夠緊密,一旦遇到風邪,就很容易感染,這是必然的趨勢。服用地黃丸,可以滋養肺金,使腠理自然緊密,何必擔心再次受到風邪的侵擾呢。

嚴重腹瀉後,通常會喪失大量陰液,陰液喪失過多,元陽也會脫離。如果不立即阻止,就會導致陰絕陽亡,病情會迅速惡化。應該使用止瀉的藥物。有人可能懷疑,如果體內的邪氣尚未清除,如何能阻止腹瀉,萬一邪氣停留在中焦,可能會造成腹部和心臟的問題,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因素。這種說法表面上看來正確,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我所說的嚴重腹瀉,指的是純粹排泄清水,而不是下痢。下痢無法阻止,難道排泄清水也無法阻止嗎?

對於水瀉的患者,應立即阻止。處方為白朮五錢,茯苓三錢,車前子一錢,北五味子一錢,吳茱萸五分,酸棗仁一錢,用水煎煮服用。這個處方中止瀉藥物少於補益藥物,能健脾去濕,水分自然減少,不需要刻意收斂。如果只使用粟殼來止瀉,而不消除體內的大量濕氣,可能會暫時阻止,但最終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大量出汗的病人,陽氣會隨著汗水流失,如果不立即阻止,陽氣會立即散失,導致即時死亡。應該使用大補的藥物煎煮飲用,可以留住一線生機,阻止大量出汗。處方為人參一兩,或黃耆二兩替代,當歸一兩,北五味子一錢,桑葉七片,立即煎煮服用。這個處方就是補血湯的變化版,妙處在於補氣藥物多於補血,讓氣旺則血自生,血生汗可止。

此外,處方中加入五味子以收汗,加入桑葉以止汗,效果相輔相成。有人可能認為,大量出汗的人,氣息一定很喘,不應該使用人參和黃耆來增加氣息,應該純粹使用補血的藥物,這種看法並非毫無道理。然而,血不可能立即生成,氣應該立即鞏固,只顧著補血,卻不顧氣息,效果可能不會顯著。這種看法看似合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必須要立即辨明。這是收治法的重要原則,醫生不能不仔細理解。

張公說:這些理論都很透徹且巧妙,關於嘔吐和腹瀉的問題已經無需再談。只有對於長期咳嗽的處理方法,我個人認為應該立即使用六味地黃湯,加入麥冬和五味子治療,似乎不需要先用人參來救護肺氣。然而,天師使用人參肯定有他的深意,將來再恭敬地請教他。

(大量出汗的病症,大多是由於陽氣脫離,有時候需要使用大量參附湯。這是李子永的見解。)

2. 散治法

論散郁

天師曰:散治者,有邪而鬱結胸中,以表散之藥散之也。如人頭疼身熱,傷風咳嗽,或心事不爽,而鬱氣蘊於中懷,或怒氣不舒,而怨憤留於脅下,倘以補藥溫之,則愈甚矣。方用柴胡一錢,白芍三錢,薄荷一錢,丹皮一錢,當歸二錢,半夏一錢,白朮一錢,枳殼三分,甘草一錢,水煎服。(〔批〕郁神丹。

)此方純治前症,投之一不效應如響,即逍遙散變之也。開鬱行氣。去濕利痰,無不兼治。散之中有補之法,得補益之利,受解散之功,真藥壺之妙藥,刀圭之神劑也。散之方無出其右,毋輕視之。

張公曰:固然散之法無出其右,予再言其加入之味。如頭疼,加川芎一錢;目痛,加疾藜一錢,甘菊花一錢;鼻塞,加蘇葉一錢;喉痛,加桔梗二錢;肩背痛,加枳殼二錢;兩手痛,加桂枝一錢:兩脅痛,倍加柴胡、白芍;胸痛,加枳殼一錢;腹痛手不可按者,加大黃二錢;腹痛手按之不痛者,加肉桂一錢。此加減之得宜,人亦不可不知之也。

白話文:

[散治法]

天師表示:散治法是針對體內有異常邪氣而導致胸部鬱結的情況,使用能從身體表面散發邪氣的藥物來治療。例如,若出現頭痛、發燒、感冒咳嗽,或是心裡有煩悶之事導致鬱悶氣息積聚在心中,又或者生氣後怒氣無法排解,使怨憤滯留在脅下,如果這時使用補藥溫養,情況反而會更糟。治療上可使用柴胡一錢,白芍三錢,薄荷一錢,牡丹皮一錢,當歸二錢,半夏一錢,白朮一錢,枳殼三分,甘草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註:這是鬱神丹的配方)

這個處方專門治療上述症狀,只要一服下去,效果立竿見影,就像逍遙散的變化版。它可以開解鬱悶,調理氣機,去除濕氣,化痰止咳,無所不治。在散發邪氣的同時,也兼顧了補益的療效,既能得到補益的好處,又能發揮散發邪氣的功效,實為藥箱中的奇藥,極具療效的神聖劑量。在散治法中,沒有比這個方子更好的了,千萬不要小看它。

張公說:確實,就散治法來說,沒有比這個方子更好的了,但我要再提一下可以加入的其他藥材。例如,若頭痛,可加川芎一錢;眼睛痛,可加疾藜一錢,甘菊花一錢;鼻子不通,可加蘇葉一錢;喉嚨痛,可加桔梗二錢;肩膀背部痛,可加枳殼二錢;雙手痛,可加桂枝一錢;脅肋痛,可加倍使用柴胡和白芍;胸口痛,可加枳殼一錢;腹部痛到不能按壓,可加大黃二錢;腹部痛但按壓不痛,可加肉桂一錢。這些增減藥材的方法非常合適,人們應該瞭解這一點。

3. 軟治法

論消痞塊

天師曰:軟治者,病有堅勁而不肯輕易散者,當用軟治。如人生塊於胸中,積痞於腹內是也。法用藥以軟之。心中生塊,此氣血堅凝之故,法當用補血補氣之中,少加軟堅之味,則氣血活而堅塊自消。倘徒攻其塊,而不知溫補之藥,則堅終不得消。方用人參一錢,當歸一錢,白芍三錢,青鹽一錢,熟地五錢,山茱萸二錢,麥冬三錢,北五味一錢,柴胡一錢,半夏一錢,附子一片,水煎服。(〔批〕軟堅湯。

)此方妙在純用補藥,止加青鹽一味以軟堅,若無意于堅者,久之而堅自軟,柔能制剛之妙法也。

痞塊之堅,又不可以此法治之。蓋堅在於腹中,若徒攻其堅,必致腹中不和,而損傷胃氣。法當用和解之中,軟以治之,則堅之性可緩,而堅之形可化,堅之氣可潰,堅之血可消。否則,有形之物盤踞於中,無形之氣必耗於外,日除堅而堅終不得去也。

方用白朮五兩,茯苓三兩,神麯二兩,地粟粉八兩,鱉甲一斤,醋炙,人參五錢,甘草一兩,白芍三兩,半夏一兩,白芥子一兩,蘿蔔子五錢,厚朴五錢,肉桂三錢,附子一錢,各為末,蜜為丸。每日臨睡送下五錢,即以美物壓之,(〔批〕消積化痞至神丹。)一料未有不全愈者。

此方有神功,妙在用鱉甲為君,則無堅不入。尤妙用地粟粉,佐鱉甲以攻邪,又不耗散真氣。其餘各品,俱是健脾理正之藥,則脾健而物自化。尤妙用肉桂、附子,衝鋒突圍而進,則鱉甲大軍相繼而入,勇不可當。又是仁者之師,賊雖強橫,自不敢抵敵,望風披靡散走。又有諸軍在後,斬殺無遺,剿撫並用,有不三月告捷者哉,此更軟治之妙。

倘不補正氣,惟大黃、巴豆、兩頭尖、阿魏之類,直前攻堅,雖亦有得勝之時,然中州掃蕩,田野蕭然,終必倉空箱罄。人民匱乏之形。有數年不能培植者也。人烏可徒言攻堅哉。

張公曰:奇論不磨。如人身生塊而不消者,乃氣虛而痰滯也,法當補氣,而不可全然消痰,痰愈消而氣愈虛矣。方用人參一錢,白朮五錢,薏仁五錢,茯苓三錢,黃耆五錢,防風五分,白礬一錢,白芍三錢,陳皮五分,白芥子三錢,水煎服。(〔批〕消補兼施湯。

)此方妙在補氣多,而祛痰之藥少,氣足而痰自難留,況又有白芥子無痰不消,白礬無堅不入,況又有白芍以和肝木,不來克脾胃之土,而土益能轉其生化之機,又得薏仁、茯苓,以分消其水濕之氣,何身塊之不消乎。

瘰串之塊,必須軟治。方用柴胡一錢,白芍五錢,茯苓五錢,陳皮五分,半夏一錢,甘草一錢,連翹一錢,香附一錢,皮硝五分,屋上瓦蔥乾者三分,生者用一錢,水煎服。一劑動,二劑輕,三劑少愈,四劑全愈,神方也。人參,弱人加之一錢,不可多加。

白話文:

[軟治法]討論消除腹部硬塊

天師說道:所謂軟治,是指當疾病表現出堅韌頑固、不易散去的情況,我們應採用軟治法。例如,胸部長了硬塊,或是腹部積聚了痞塊,這些情況就適用於軟治法。治療的方法是使用軟化作用的藥物。胸中出現硬塊,這是因為氣血凝結所致,治療時應在補血補氣的藥物中,適量加入一些能軟化堅韌組織的成分,這樣可以使氣血流暢,堅韌的硬塊自然就會消失。如果只是一味地攻擊硬塊,而不懂得配合溫補的藥物,那麼堅韌的組織最終還是無法被消除。具體的處方是:人參1錢、當歸1錢、白芍3錢、青鹽1錢、熟地5錢、山茱萸2錢、麥冬3錢、北五味1錢、柴胡1錢、半夏1錢、附子一片,用水煎煮服用。(〔批註〕此方名為軟堅湯。)這個處方的巧妙之處在於大量使用補藥,僅加入青鹽一味以達到軟化堅韌組織的效果。這種方法看似對堅韌組織沒有直接攻擊,但長期下來,堅韌組織會逐漸軟化,這正是以柔克剛的精妙之法。

對於腹部的堅韌痞塊,不能單純地使用上述方法。因為堅韌的組織位於腹內,如果只是簡單地攻擊它,必然會導致腹內不調,甚至損害胃氣。應該在調和身體的過程中,使用軟化法進行治療,這樣可以緩和堅韌組織的性質,使其形態得以轉化,堅韌的氣血得以消散。否則,有形的組織佔據著身體內部空間,無形的氣血在外消耗,即使每天努力去除堅韌組織,它們依然無法徹底消失。

具體的處方是:白朮5兩、茯苓3兩、神麯2兩、地粟粉8兩、鱉甲1斤(需用醋炒制)、人參5錢、甘草1兩、白芍3兩、半夏1兩、白芥子1兩、蘿蔔子5錢、厚朴5錢、肉桂3錢、附子1錢,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狀。每天睡前服用5錢,然後食用美味的食物壓制藥效。(〔批註〕此方為消積化痞至神丹。)按照這個處方治療,病人很少有不能完全康復的。

這個處方具有神奇的功效,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在於使用鱉甲作為主要成分,它能夠穿透任何堅韌組織。另一個巧妙之處在於使用地粟粉,它既能輔助鱉甲攻擊邪氣,又不會過度消耗正氣。其餘的成分都是健脾理氣的藥物,一旦脾臟健康,異物就能自行化解。尤其值得稱讚的是使用肉桂和附子,它們如同突擊隊,勇猛地沖破敵陣,使得鱉甲大軍能夠順利進入,其威力無可匹敵。此外,這種方法就像仁慈的軍隊,即便敵人再強悍,也不敢與之對抗,只得四散奔逃。同時,後續部隊緊隨其後,毫不留情地消滅敵軍,剿撫並用,不出三個月,必將獲得勝利。這正是軟治法的精妙之處。

如果不注重補充正氣,而只依賴大黃、巴豆、兩頭尖、阿魏等強烈攻堅的藥物,雖然有時也能取得勝利,然而中焦的機能會受到嚴重打擊,身體會變得虛弱不堪,最終必然會導致資源枯竭,人民生活困苦,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恢復元氣。因此,我們不能單純地談論攻堅,而應當全面考慮。

張公說道:這是一個獨特且永恆的理論。當身體出現硬塊且難以消散時,這是因為氣血虛弱,痰濕滯留所致。治療時應當補充氣血,而不是單純地清除痰濕,因為痰濕越清除,氣血就越虛弱。具體的處方是:人參1錢、白朮5錢、薏仁5錢、茯苓3錢、黃耆5錢、防風5分、白礬1錢、白芍3錢、陳皮5分、白芥子3錢,用水煎煮服用。(〔批註〕此方為消補兼施湯。)這個處方的巧妙之處在於補氣的藥物多,而祛痰的藥物少。當氣血充足時,痰濕自然難以留存。此外,白芥子能消除各種痰濕,白礬能穿透任何堅韌組織。還有白芍可以調和肝臟功能,防止其剋制脾胃,從而使脾胃更有效地運轉。同時,薏仁和茯苓能幫助排出體內的濕氣,這樣一來,身體的硬塊怎能不消失呢?

對於淋巴結核的硬塊,必須使用軟治法。具體的處方是:柴胡1錢、白芍5錢、茯苓5錢、陳皮5分、半夏1錢、甘草1錢、連翹1錢、香附1錢、皮硝5分、屋頂瓦蔥乾燥部分3分(新鮮的可使用1錢),用水煎煮服用。服用一次後,症狀會有所改善;第二次服用後,症狀進一步減輕;第三次服用後,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第四次服用後,病情完全康復。這是一個神奇的處方。對於體弱的人,可以在處方中加入1錢的人參,但不宜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