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四(御集) (8)
卷四(御集) (8)
1. 火治法
論陽明胃火,論治各經之火
天師曰:火治者,治火之有餘也。火症甚多,惟陽明一經最難治。前論雖悉,尚有未盡之議也。知治陽明之法,則五臟之火,各腑之火,無難專治矣。陽明本胃土也,如何有火?此火乃生於心包。心包之火,乃相火也。君火失權,則心包欺之,以自逞其炎赫之勢。是必以辛涼大寒之品,大劑投之,恣其快飲。
斯火得寒而少息,熱得涼而略停,然必添入健胃之藥,始可奏功。蓋胃火之沸騰,終由於腎氣之不足,去胃火,必須補胃土,然而徒補胃土,而不去水濕之痰,亦不得也。方用石膏一兩。或二兩,或三兩,看火勢之盛衰,用石膏之多寡,知母三錢,麥冬五錢,甘草一錢,糯米一合,竹葉百片,人參三錢,水煎服。方則人參竹葉石膏湯也。
白話文:
論陽明胃火,論治各經之火
天師說:治火,是治療火氣過盛的病症。火症很多,唯獨陽明經的火最難治。之前論述雖已詳盡,但仍有些尚未完全說明的地方。若能掌握治療陽明經火的方法,那麼五臟的火、各腑的火,就沒有什麼難以專門治療的了。
陽明經本屬胃土,為何會有火呢?這火是從心包生出來的。心包之火,其實就是相火。君火失去控制,心包便趁機侵犯,展現它炎熱的勢力。因此,必須用辛涼大寒的藥物,大量服用,讓它盡情地喝個痛快。
這火遇到寒涼會稍稍減弱,熱氣遇到寒涼也會稍微停歇,但必須再加入健胃的藥物,才能奏效。因為胃火沸騰,最終是因腎氣不足,要滅胃火,必須補胃土,然而單純補胃土,而不去除水濕痰濁,也無濟於事。
方劑使用石膏一兩,或者二兩,或者三兩,根據火勢的盛衰,調整石膏的用量。知母三錢,麥冬五錢,甘草一錢,糯米一合,竹葉百片,人參三錢,水煎服。此方稱為「人參竹葉石膏湯」。
胃火之盛,非此湯不能平。還問其人必大渴飲水,見其有汗如雨者,始可放膽用之,否則不可輕用。蓋無汗而渴,亦有似此症者,不可不辨也。此方純是降胃火之藥,所以急救先天之腎水也。此症一日不治,即熬干腎水而不救。故不得已用此霸道之藥也。倘無汗而渴,明是腎火有餘而腎水不足,又烏可復用石膏湯。
以重傷其腎水乎。然則又當何方以治之?用熟地三兩,山茱萸二兩,北五味三錢,麥冬二兩,元參一兩。此方乃治似白虎症,而非胃火之熱者。人更宜知之也。其餘心火用黃連,肝火用梔子,肺火用黃芩,前言悉之矣,茲不再贅。
白話文:
胃火太旺,只有用這個湯才能降下來。要先確認病人是不是口渴得要命,而且汗流如雨,才能放心地用這個方子,否則不能輕易使用。因為有些人雖然口渴,但沒有流汗,也會有類似的症狀,必須要仔細分辨。這個方子完全是針對降胃火,急救先天腎水的,如果一天不治,就會把腎水熬干,沒有辦法救治。所以不得已才用這個猛藥。如果病人沒有流汗卻口渴,很明顯是腎火過旺而腎水不足,就不能再用石膏湯,會嚴重傷到腎水。那應該用什麼方子來治療呢?可以用熟地三兩、山茱萸二兩、北五味三錢、麥冬二兩、元參一兩。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類似白虎症的,不是胃火引起的熱症,病人應該要明白。其他像是心火要用黃連、肝火要用梔子、肺火要用黃芩,之前都已經說過了,這裡就不再重複。
張公曰:不意吾方,得真人闡發至此,大快也,然予更有說,陽明之火雖起於心包,實成於肝木之克之也。肝木旺則木中有火,不特木來剋土,而轉來助焰。肝木之火,半是雷火,一發則震地轟天。陽明得心包之火而沸騰,又借肝木龍雷之火以震動,如何可以止遏。故輕則大渴,重則發狂也。
予治此症,往往白芍加至數兩,未曾傳世,世所以不能發明之也。先用石膏湯以去火,隨加白芍以平木,木平而火無以助焰,自然胃火孤立無援。又加麥冬以平肺金之氣,則金有水潤,不必取給於胃土,而胃土可以自救,況又有石膏、知母之降火哉。此狂之所以定,而熱之所以除也。
白話文:
張公說道:「想不到我的醫方,能得到真人如此闡發,真是痛快啊!不過我還想說,陽明之火雖然起源於心包,卻是成於肝木克制所致。肝木旺盛,木中便有火,不僅木來剋制脾土,反而轉來助長火焰。肝木之火,一半是雷火,一旦發作,便震動大地、轟鳴蒼天。陽明之火得到心包之火而沸騰,又借肝木龍雷之火震動,如何可以止住呢?所以輕則口渴,重則發狂。」
「我治療這種病症,常常用白芍,加到幾兩之多,這一點卻未曾傳世,所以世人無法明白其中奧妙。先用石膏湯以去火,接著加入白芍以平肝木,肝木平息,火就無以助焰,自然胃火孤立無援。再加入麥冬以平肺金之氣,金有水潤,不必向胃土索取,而胃土可以自救,況且還有石膏、知母來降火呢?這就是狂躁得以平息,熱症得以消除的原因。」
方用石膏一兩,知母三錢,麥冬一兩,半夏三錢,甘草一錢,竹葉一百片,糯米一合,先煎四碗,又加白芍二兩同煎。(〔批〕法制白虎湯。)此方之妙,不在石膏、知母之降胃火,妙在白芍之平肝木,使木氣有養不來剋土,並不使木鬱生火,以助胃火也。又妙在麥冬以清肺金,使金中有水,胃火難炎,且去制肝,無令剋土也。
華君曰:予方又不同。傳遠公乃專論陽明,傳予乃論各經之火也。有方並傳子。梔子三錢,白芍五錢,甘草一錢,丹皮三錢,元參三錢,水煎服。(〔批〕瀉火聖神湯。)心火,加黃連一錢;肺火,加黃芩一錢;胃火,加石膏三錢:腎火,加知母一錢,黃柏一錢;大腸火,加地榆一錢:小腸火,加麥冬三錢,天冬三錢;膀胱火,加澤瀉三錢。
白話文:
第一部分
此方使用石膏一兩、知母三錢、麥冬一兩、半夏三錢、甘草一錢、竹葉一百片、糯米一合,先將藥材煎煮四碗,再加入白芍二兩一同煎煮。(此方是法制白虎湯。)
此方的精妙之處,不在於石膏和知母降胃火,而在於白芍平肝木,使木氣得到滋養而不來克制土,避免木氣鬱結生火助長胃火。此外,麥冬清肺金,使肺金中含有水分,胃火不易發炎,並且制約肝氣,不使肝氣克制脾土。
第二部分
華君說:我的方子與傳遠公的方子不同。傳遠公只論述陽明經的火,而我則論述各經的火。此方也傳給我的子孫。
方子如下:梔子三錢、白芍五錢、甘草一錢、丹皮三錢、元參三錢,水煎服。(此方是瀉火聖神湯。)
針對不同經絡的火,可加入不同的藥材:
- 心火,加黃連一錢;
- 肺火,加黃芩一錢;
- 胃火,加石膏三錢;
- 腎火,加知母一錢、黃柏一錢;
- 大腸火,加地榆一錢;
- 小腸火,加麥冬三錢、天冬三錢;
- 膀胱火,加澤瀉三錢。
第一部分
這個藥方用石膏、知母、麥冬、半夏、甘草、竹葉和糯米等藥材,先煎煮四碗,再加入白芍繼續煎煮。(這個方子是“法制白虎湯”。)
這個方子厲害的地方,不在於石膏和知母清降胃火,而在於白芍能平肝氣,讓肝氣得到滋養,不至於過度生長而損傷脾胃,也避免肝氣鬱結生火助長胃火。另外,麥冬清肺熱,讓肺部潤澤,胃火不易蔓延,同時也抑制肝氣,不讓肝氣過度活躍而傷害脾胃。
第二部分
華君說:我的方子跟傳遠公的方子不一樣。傳遠公只講解陽明經的火,而我則講解各種經絡的火。這個方子也傳給我的子孫。
方子如下:梔子、白芍、甘草、丹皮、元參,水煎服。(這個方子是“瀉火聖神湯”。)
針對不同的經絡火,可以加入不同的藥材:
- 心火,加黃連;
- 肺火,加黃芩;
- 胃火,加石膏;
- 腎火,加知母、黃柏;
- 大腸火,加地榆;
- 小腸火,加麥冬、天冬;
- 膀胱火,加澤瀉。
治火何以獨治肝經也?蓋肝屬木,木易生火,故治火者首治肝,肝火一散,而諸經之火俱散。所以,加一味去火之藥,即可以去各經之火也。
白話文:
如何專門治療肝經以應對火熱病症呢?這是因為在中醫理論中,肝與五行中的「木」相對應,木性容易引發火熱。因此,在治療火熱病症時,首先應該調理肝經。一旦肝經的火氣消散,其他經絡的火熱症狀也會隨之消失。因此,只需添加一種具有清火功效的藥物,就能夠有效地消除全身各個部位的火熱病症。
2. 靜治法
論解火鬱
天師曰:靜治者,靜以待之而不可躁也。如人病拂逆之症,躁急之狀,不可一刻停留,此火鬱而不得舒,故爾如此。倘用寒涼之品急以止之,則火鬱於中,而反不得出。靜以待之,使其燥氣稍息,而後以湯藥投之,任其性而無違其意,則功易奏而病易去矣。方用白芍、當歸各三錢,茯苓五錢,柴胡五分,甘草一錢,白芥子一錢,丹皮二錢,棗仁一錢,水煎服。方名靜待湯。
白話文:
論解火鬱
天師說:靜治法,指的是要以靜待之,不可躁急。就像病人患了拂逆之症,表現出躁急的狀態,一刻也不能停留,這是因為火鬱在內無法舒展,才會如此。若使用寒涼之物急於止住它,反而會將火鬱封閉在內,無法發泄。應該靜以待之,讓燥氣稍稍平息,然後再用湯藥調理,順應其性而不違背其意,這樣功效就能容易顯現,病症也容易消失。
方劑使用白芍、當歸各三錢,茯苓五錢,柴胡五分,甘草一錢,白芥子一錢,丹皮二錢,棗仁一錢,水煎服。方名靜待湯。
此方之妙,全無驚張之氣,一味和解,火鬱於肝木之中,不覺漸漸自散。此靜治之妙法也。
張公曰:妙。從無醫人講至此,更欲立方而不可得。氣躁,乃氣中有火也,亦宜以靜法待之。予酌一方,用白朮三錢,茯苓三錢,白芍三錢,陳皮五分。甘草五分,麥冬三錢,元參三錢,天花粉一錢,蘇子一錢,水煎服。名為靜氣湯。此方和平安靜,無驚張之氣,可治心煩氣動,肺燥胃干之症。
血燥,乃血熱之故,往往鼻衄血,心煩不寐,不能安枕,怔忡等症,亦宜以靜待之。方用當歸三兩,芍藥三錢,熟地五錢,生地三錢,丹皮一錢,地骨皮五錢,沙參三錢,白芥子一錢,甘草三錢,炒棗仁一錢,水煎服。(〔批〕寧血湯。)此方亦無驚張之氣,又加荊芥五分,血動者最宜服之。
白話文:
這個方子的妙處,完全沒有急躁的氣息,只用和緩的方式來調理,火氣鬱結在肝木之中,不知不覺就慢慢消散了。這就是靜心調理的妙法。
張公說:妙極了!從來沒有醫生講到這個道理,更別說要開出這樣的方子了。氣躁,就是氣中有火,也應該用靜心調理的方法來對待它。我參考了一個方子,用白朮三錢,茯苓三錢,白芍三錢,陳皮五分,甘草五分,麥冬三錢,元參三錢,天花粉一錢,蘇子一錢,水煎服。叫做靜氣湯。這個方子平和安靜,沒有急躁的氣息,可以治療心煩氣躁,肺燥胃乾的症狀。
血燥,是血熱造成的,常表現為鼻衄出血,心煩失眠,不能安穩睡覺,心悸等症狀,也應該用靜心調理的方法來對待它。方子用當歸三兩,芍藥三錢,熟地五錢,生地三錢,丹皮一錢,地骨皮五錢,沙參三錢,白芥子一錢,甘草三錢,炒棗仁一錢,水煎服。(註:寧血湯。)這個方子也沒有急躁的氣息,如果加上荊芥五分,血氣不穩的人最適合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