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四(御集) (7)
卷四(御集) (7)
1. 揚治法
論氣沉血滯
天師曰:揚治者,乃氣沉而不能上,血滯而不能行是也。氣得揚而展舒,血得揚而活動。倘沉抑不揚,則必有呃逆躄廢之症。必用藥以揚之,則氣舒展而血活動也。方用當歸三錢,白芍三錢,黃耆三錢,白朮三錢,柴胡五分,熟地五錢,升麻五分,人參一錢,茯苓一錢,川芎一錢,水煎服。此八珍湯也。
白話文:
論氣沉血滯
天師說:所謂「揚治」,就是氣機下沉無法上升,血液停滯無法流動的病症。氣應該要上升舒展,血應該要流動活潑。如果氣沉抑而不揚,就會出現呃逆、肢體無力等症狀。必須用藥物來提升氣機,使氣舒展、血活絡。
方用當歸三錢,白芍三錢,黃耆三錢,白朮三錢,柴胡五分,熟地五錢,升麻五分,人參一錢,茯苓一錢,川芎一錢,水煎服。這就是八珍湯。
妙是血氣平補,若用甘草而不用黃耆,則不是八珍湯矣。氣血平補,既無偏曲,而後以升麻、柴胡揚之,使血氣流動,自無氣並血而成躄廢之症,亦無血並氣而成呃逆之症矣。此揚治之不可廢也,故又立一門耳。設止補陽而不補陰,則陽旺而陰愈消。設止補其陰而不補其陽,則陰旺而陽愈息。
故必兼補之,而揚法始為有益,不可與發散之一類而並觀之也。
張公曰:闡發細微,無可道。
白話文:
八珍湯的妙處在於它能平補氣血,如果只用甘草而不使用黃耆,那就不是真正的八珍湯了。氣血平補,沒有偏向,再用升麻、柴胡來推動它,使氣血流暢,自然就不會有氣滯血瘀導致的行動不便,也沒有血瘀氣滯導致的呃逆。這種推動治療的方法不可或缺,所以才另立一門。如果只補陽而不補陰,陽氣旺盛,陰氣就會越來越虛弱;如果只補陰而不補陽,陰氣旺盛,陽氣就會越來越衰微。
因此,一定要兼顧補陽補陰,推動氣血的方法才能真正起作用,不能把它和發散類的藥物混為一談。
張公說:這些細微之處,說也說不清。
2. 痰治法
論治初起之痰,已病之痰,久病之痰,論老痰,頑痰
天師曰:痰治者,痰塞於咽喉之間,雖是小病,而大病實成於此,古人所以另立門以治之。然而所立之方,皆是治痰之標,不足治痰之本也,故立二陳湯,以治上中下新暫久之病,通治之而無實效也。今另立三方,一治初起之痰,一治已病之痰,一治久病之痰。痰病雖多,要不能越吾之範圍也。
初起者,傷風咳嗽吐痰是也。用半夏一錢,陳皮一錢,天花粉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一錢,蘇子一錢,水煎服。二劑可以消痰矣。此方去上焦之痰也。上焦之痰,原止在胃中而不在肺。去其胃中之痰,而肺金氣肅,何致火之上升哉。已病之痰,痰在中焦也。必觀其色之白與黃而辨之,最宜分明。
白話文:
論治初起之痰,已病之痰,久病之痰,論老痰,頑痰
天師曰:治療痰症,痰阻塞於咽喉之間,看似小病,卻是許多大病的根源,古人因此另立門戶專門治療。然而,古方只針對痰症的表面現象,無法治本。故而創立「二陳湯」,治療上中下焦、新舊暫久各類痰病,但並非完全有效。今特另立三方,分別治療初起之痰、已病之痰和久病之痰。痰病雖然多樣,但都逃不出我的治療範圍。
初起之痰,即傷風咳嗽吐痰。可用半夏一錢,陳皮一錢,天花粉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一錢,蘇子一錢,水煎服。兩劑即可消痰。此方主治上焦之痰。上焦之痰,本應停留於胃中,而非肺部。去除胃中之痰,肺金之氣得以肅降,火氣便不會上升。
已病之痰,痰位於中焦。必須觀察痰液的顏色,白色或黃色,才能辨證論治,不可混淆。
黃者,乃火已將退也;白者,火正熾也。火熾者,宜用寒涼之品:火將退者,宜加祛逐之品。吾今立一方,俱可治之。白朮三錢,茯苓五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白芥子三錢,梔子一錢,火痰加之,枳殼五分,水煎服。此方系健脾之劑,非祛痰之劑也。然而痰之多者,多由於脾氣之濕。
今健其脾氣,則水濕之氣下行,水濕既不留於脾中,又何從而上出,況又加之消痰之聖藥,而痰有不安靜速亡者乎。至於久病之痰,切不可以作脾濕生痰論之。蓋久病不愈,未有不腎水虧損者,非腎水泛上為痰,即腎火沸騰為痰。此久病之痰,當補腎以祛逐之。方用熟地五錢,茯苓三錢,山藥三錢,薏仁五錢,芡實五錢,山茱萸三錢,北五味一錢,麥冬三錢,車前子一錢,益智仁三分,水煎服。此治水泛為痰之聖藥。
白話文:
黃色的痰代表火氣將要消退,白色的痰則表示火氣正旺。火氣旺盛時,應該使用寒涼的藥物;火氣將要消退時,則需要添加祛除病邪的藥物。我現在開一個方子,可以治療這兩種情況。方子包含白朮三錢、茯苓五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白芥子三錢、梔子一錢,如果伴隨火痰,再加枳殼五分,用水煎服。這個方子主要是健脾的藥物,不是祛除痰的藥物。但是,痰多往往是因為脾氣濕氣過重,健脾後,水濕之氣就會下降,濕氣不再留在脾臟,自然不會往上形成痰。再加上消痰的良藥,痰就會消失得很快。至於久病的痰,不能用脾濕生痰來解釋。久病不愈,總是會有腎水虧損,不是腎水泛上形成痰,就是腎火沸騰形成痰。這種久病的痰,應該補腎來祛除。方子包含熟地五錢、茯苓三錢、山藥三錢、薏仁五錢、芡實五錢、山茱萸三錢、北五味一錢、麥冬三錢、車前子一錢、益智仁三分,用水煎服。這是治療水泛為痰的良藥。
若火沸為痰者,內加肉桂一錢。此方之妙,純是補腎之味。而又兼祛濕之品,化痰之味。水入腎宮,自變化為真精,又安有升騰為痰者乎。此治下焦有痰之法也。有此三方,再看何症,出入加減,治痰無餘事矣。
張公曰:三方極妙,可為治痰之聖方也,然予尚有方在。初起之痰,用天師方可也。已病之痰,予方亦佳,並附於後。用白朮三錢,茯苓三錢,陳皮一錢,天花粉二錢,益智仁三分,人參三分,薏仁三分。有火者,加黃芩一錢:無火者,加乾薑一錢,水煎服。此方亦健脾而去濕,且不耗氣,不助火之沸騰,二劑而痰症自消。
白話文:
如果痰火旺盛,可以在方子中加入肉桂一錢。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補腎,同時還能祛濕化痰。水進入腎臟,自然會轉化成精華,怎麼可能再上升變成痰呢?這個方子專門用於治療下焦有痰的病症。有了這三個方子,再看什麼病症,都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物,治療痰症就沒什麼問題了。
張公說:這三個方子非常妙,可以說是治療痰症的聖方。不過我還有另一個方子。痰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用天師方。痰已經發作了,我的方子也很有效,我把它寫在後面。用白朮三錢、茯苓三錢、陳皮一錢、天花粉二錢、益智仁三分、人參三分、薏仁三分。如果體內有火,加黃芩一錢;沒有火,加乾薑一錢,水煎服用。這個方子也能健脾祛濕,而且不傷氣,也不助長火氣的旺盛,喝兩劑痰症就會自行消失。
久病之痰,用予六味丸湯加麥冬、五味,實有奇功,可與天師方並傳萬古也。無火者,加附子、肉桂可耳。
華君曰:予尚有二方,治痰之久而成老痰者。方用白芍三錢,柴胡一錢,白芥子五錢,茯苓三錢,陳皮三分,甘草一錢,丹皮二錢,天花粉八分,薏仁五錢,水煎服。此方妙在用白芥子為君,薏仁、白芍為臣,柴胡、花粉為佐,使老痰無處可藏,自然漸漸消化。此方可用八劑,老痰無不消者,方名消渴散。
白話文:
長期病患的痰,可以服用六味丸湯加入麥冬、五味,效果奇佳,可以與天師方並傳千古。如果沒有火氣,可以加入附子、肉桂。
華君說:我還有兩個方子,用來治療長期痰症形成的老痰。一方使用白芍三錢,柴胡一錢,白芥子五錢,茯苓三錢,陳皮三分,甘草一錢,丹皮二錢,天花粉八分,薏仁五錢,水煎服。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用白芥子為主藥,薏仁、白芍為輔藥,柴胡、天花粉為佐藥,讓老痰無處可藏,自然漸漸消化。這個方子可以用八劑,老痰都能消散,方名消渴散。
又方治頑痰成塊而塞在咽喉者為頑痰,留在胸膈而不化者為老痰也。方用貝母三錢,甘草一錢,桔梗三錢,紫菀二錢,半夏三錢,茯苓三錢,白朮三錢,神麯三錢。白礬一錢,水煎服。此方妙在貝母與半夏同用,一燥一濕,使痰無處藏避,而又有白礬以消塊,桔梗,紫菀以去邪,甘草調停中央,有不奏功如響者乎。二方亦不可廢也。
(火沸為痰,反加肉桂,此火不及水折也。李子永識。)
白話文:
如果痰積在喉嚨,形成硬塊,就是頑痰;如果痰停留在胸膈,無法化解,就是老痰。可以用貝母、甘草、桔梗、紫菀、半夏、茯苓、白朮、神麴、白礬,水煎服用。這個方子厲害的地方在於貝母和半夏一起使用,一燥一濕,讓痰無處可躲,而白礬能消塊,桔梗、紫菀能祛除邪氣,甘草調節中氣,怎麼可能沒有效果呢?另外兩種方法也不可輕忽。
(如果痰是由火氣引起的,就應該加肉桂,因為這時火氣過盛,水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