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四(御集) (5)
卷四(御集) (5)
1. 收治法
論久嗽久瀉久汗
天師曰:收治者,氣散而收之也。如人病久嗽不已,久瀉不已,久汗不已是也。久嗽省,人無不為邪之聚也,日日用發散之劑而不效者何?氣散故耳。氣散矣,而仍用散藥,無怪乎經月而不效也。法當用收斂之藥一二劑,便見成功。方用人參一錢,白芍三錢,酸棗仁二錢,北五味子一錢,麥冬五錢,蘇子一錢,益智仁五分,白芥子一錢,水煎服。(〔批〕止嗽神丹。
白話文:
天師說:收治,就是將散失的氣收回來。就像人患了久咳不止、久瀉不止、久汗不止,這些都是氣散的表現。
久咳不止,說明人體內聚集了邪氣。如果每天都使用發散的藥物,卻不見效,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氣已經散掉了。氣散了,還繼續使用散藥,怪不得會拖延幾個月不見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使用收斂的藥物,一兩劑就能見效。
方劑如下:人參一錢,白芍三錢,酸棗仁二錢,北五味子一錢,麥冬五錢,蘇子一錢,益智仁五分,白芥子一錢,水煎服。(註:此方稱為「止嗽神丹」)
)一劑輕,二劑全愈。後服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三兩,北五味子一兩。服之不再發,否則不能保其不發也。蓋久服散藥,耗盡真陰,雖暫用收斂之藥,一時奏功,而真陰既虧,腠理不密,一經風邪,最易感入,此必須之勢也。服地黃丸,水足而肺金有養,腠理自密,又何患重感風邪哉。
大瀉之後,必多亡陰,亡陰既多則元陽亦脫。若不急為收止,則陰絕陽亡,可立而待,法當用止塞之品。或疑邪未盡去,如何止住其水,萬一邪居中州,則腹心之患,不可不慮。其言則是,其理則非。吾言大瀉者,乃純是下清水,非言下利也。利無止法,豈瀉水亦無止法乎。
白話文:
服用一次藥就能減輕症狀,服用兩次就能痊癒。之後服用六味地黃丸,再加三兩麥冬和一兩北五味子。服用後就不會再發作,否則就無法保證不發作。因為長期服用散藥會耗盡真陰,即使暫時用收斂的藥物,能暫時見效,但真陰虧損,腠理疏鬆,一旦遇到風寒,就很容易侵入。這是必然的趨勢。服用地黃丸,滋補水液,肺金得到滋養,腠理就會緊密,又怎麼會擔心再次感染風寒呢?
大瀉之後,必然會損失很多陰氣,陰氣損失太多,元陽也會流失。如果不趕緊收止,陰氣耗盡,陽氣也將消失,就會危及生命。必須用止塞的藥物。有人可能會懷疑邪氣還沒有完全消除,怎麼能止住水瀉呢?萬一邪氣停留在中焦,就會導致腹心之患,不可不防。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道理也不通。我說的大瀉,是指純粹的瀉清水,並不是指腹瀉。腹瀉沒有止法嗎?難道瀉水就沒有止法嗎?
敵人患水瀉者,急宜止遏。方用白朮五錢,茯苓三錢,車前子一錢,北五味一錢,吳茱萸五分,酸棗仁一錢,水煎服。(〔批〕分水神丹)。此方止藥少於補藥,健脾去濕,水性分消,不收而自收也。若純以粟殼以澀止之,而不分消其滔天之勢,則阻滯一時,勢必潰決,反生大害矣。
大汗之病,陽氣盡隨汗而外越,若不急為止抑,則陽氣立散,即時身死。法當以大補之劑煎飲,一線之氣可留,而大汗可止。方用人參一兩,或黃耆二兩代之,當歸一兩,北五味一錢,桑葉七片,急為煎服。此方即補血湯之變,妙在補氣藥多於補血,使氣旺則血自生,血生汗可止。
白話文:
敵人患水瀉,要馬上止住。可以用白朮五錢、茯苓三錢、車前子一錢、北五味子一錢、吳茱萸五分、酸棗仁一錢,用水煎服。這個方子裡止瀉的藥比補益的藥少,能健脾去濕,讓水性慢慢消散,不需刻意收斂,自然就會止瀉。如果只用粟殼收斂止瀉,而不去消散水瀉的勢頭,雖然能暫時阻擋,但勢必會潰決,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大汗症的病人,陽氣隨著汗液大量流失,如果不及時止住,陽氣就會散盡,立刻死亡。必須用大補的藥物煎服,才能留住最後一點陽氣,止住大汗。可以用人參一兩,或黃耆二兩代替人參,當歸一兩,北五味子一錢,桑葉七片,趕緊煎服。這個方子是補血湯的變化,妙處在於補氣的藥比補血的藥多,讓氣旺盛起來,血自然會生成,血生了,汗就會止住。
況方中加五味子以收汗,加桑葉以止汗,有不相得益彰者乎。倘以大汗之人,氣必大喘,不可以參耆重增其氣,純用補血之品,未為無見。然而,血不可驟生,氣當急固,不顧氣,徒補血,未見功成。此似是而非,又不可不急辨之也。此收法宜知,醫可不細加體認乎。
張公曰:俱論得暢而妙,吐瀉無可再言。惟久嗽之法,吾意即宜以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治之,似宜不必先用人參以救肺氣之害也。然而天師用之,必有深意,他日再敬詢之。
(大汗症,多系陽脫,有用大劑參附湯者。李子永識。)
白話文:
治療出汗,有人用五味子收汗、桑葉止汗,這兩種方法不一定能互相增強效果。對於大汗的人,氣虛喘促,不能用人參、黃耆等藥物大補氣血,應該以補血藥物為主。然而,血不能一下子就生成,氣需要及時固護,只顧補血而不顧氣,效果未必好。這看起來好像有道理,但又必須要仔細辨別。這個收汗的方法值得注意,醫生應該仔細思考。
張公說:兩位先生都講得通暢精妙,對於吐瀉的治療,已經無需再說。唯獨對於久咳的治療,我認為應該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治療,似乎不必先用人參來救肺氣。然而天師這樣用藥,一定有深意,改天再向他請教。
(大汗症,大多是陽氣虛脫,有人用大量的參附湯治療。李子記。)
2. 散治法
論散郁
天師曰:散治者,有邪而鬱結胸中,以表散之藥散之也。如人頭疼身熱,傷風咳嗽,或心事不爽,而鬱氣蘊於中懷,或怒氣不舒,而怨憤留於脅下,倘以補藥溫之,則愈甚矣。方用柴胡一錢,白芍三錢,薄荷一錢,丹皮一錢,當歸二錢,半夏一錢,白朮一錢,枳殼三分,甘草一錢,水煎服。(〔批〕郁神丹。
白話文:
論散郁
天師曰:散治,指的是遇到邪氣在胸中郁結,就用能散發表邪的藥物來散開它。比如人頭疼發熱、傷風咳嗽,或者心中有不如意之事,導致郁氣積聚於胸懷,又或者怒氣難消,怨憤停留在脅肋下,如果用補益的藥物溫煦它,反而會加重病情。
方藥:
- 柴胡一錢
- 白芍三錢
- 薄荷一錢
- 丹皮一錢
- 當歸二錢
- 半夏一錢
- 白朮一錢
- 枳殼三分
- 甘草一錢
水煎服。
(批註) 此方即為「神丹」。
)此方純治前症,投之一不效應如響,即逍遙散變之也。開鬱行氣。去濕利痰,無不兼治。散之中有補之法,得補益之利,受解散之功,真藥壺之妙藥,刀圭之神劑也。散之方無出其右,毋輕視之。
張公曰:固然散之法無出其右,予再言其加入之味。如頭疼,加川芎一錢;目痛,加疾藜一錢,甘菊花一錢;鼻塞,加蘇葉一錢;喉痛,加桔梗二錢;肩背痛,加枳殼二錢;兩手痛,加桂枝一錢:兩脅痛,倍加柴胡、白芍;胸痛,加枳殼一錢;腹痛手不可按者,加大黃二錢;腹痛手按之不痛者,加肉桂一錢。此加減之得宜,人亦不可不知之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專門治療初期症狀,如果服用一次效果不佳,就應該改用逍遙散。逍遙散能開鬱行氣、去濕利痰,功效全面。它既有補益之法,又能散解病邪,可謂是藥壺中的妙藥、刀圭中的神劑。這個方子無與倫比,不可輕視。
張公說:雖然這個方子的確無出其右,但我還要補充說明一些加藥的方法。比如頭疼,可以加川芎一錢;目痛,可以加疾藜一錢、甘菊花一錢;鼻塞,可以加蘇葉一錢;喉痛,可以加桔梗二錢;肩背痛,可以加枳殼二錢;兩手痛,可以加桂枝一錢;兩脅痛,可以加倍柴胡、白芍;胸痛,可以加枳殼一錢;腹痛手不可按者,可以加大黃二錢;腹痛手按之不痛者,可以加肉桂一錢。這些加減方法非常重要,大家也要牢記。
3. 軟治法
論消痞塊
天師曰:軟治者,病有堅勁而不肯輕易散者,當用軟治。如人生塊於胸中,積痞於腹內是也。法用藥以軟之。心中生塊,此氣血堅凝之故,法當用補血補氣之中,少加軟堅之味,則氣血活而堅塊自消。倘徒攻其塊,而不知溫補之藥,則堅終不得消。方用人參一錢,當歸一錢,白芍三錢,青鹽一錢,熟地五錢,山茱萸二錢,麥冬三錢,北五味一錢,柴胡一錢,半夏一錢,附子一片,水煎服。(〔批〕軟堅湯。
白話文:
論消痞塊
天師說:軟治法,適用於病症堅硬而不易消散的患者。比如人體胸腔中生了塊,腹部內積了痞塊,就是這類情況。治療方法是用藥物來軟化它。
心中生塊,是因為氣血凝結不通,所以應該用補血補氣的藥物,同時稍微加入一些軟堅的藥材,這樣氣血就能流通,堅塊自然會消散。如果只攻克堅塊,卻不知使用溫補藥物,那麼堅塊終究無法消散。
方劑:人參一錢,當歸一錢,白芍三錢,青鹽一錢,熟地五錢,山茱萸二錢,麥冬三錢,北五味一錢,柴胡一錢,半夏一錢,附子一片,水煎服。
(批註:此方稱為「軟堅湯」。)
)此方妙在純用補藥,止加青鹽一味以軟堅,若無意于堅者,久之而堅自軟,柔能制剛之妙法也。
痞塊之堅,又不可以此法治之。蓋堅在於腹中,若徒攻其堅,必致腹中不和,而損傷胃氣。法當用和解之中,軟以治之,則堅之性可緩,而堅之形可化,堅之氣可潰,堅之血可消。否則,有形之物盤踞於中,無形之氣必耗於外,日除堅而堅終不得去也。
方用白朮五兩,茯苓三兩,神麯二兩,地粟粉八兩,鱉甲一斤,醋炙,人參五錢,甘草一兩,白芍三兩,半夏一兩,白芥子一兩,蘿蔔子五錢,厚朴五錢,肉桂三錢,附子一錢,各為末,蜜為丸。每日臨睡送下五錢,即以美物壓之,(〔批〕消積化痞至神丹。)一料未有不全愈者。
白話文:
這個方子妙在只用補藥,只加了一味青鹽來軟堅,若不急於軟堅,久而久之堅自會軟,這是柔能制剛的妙法。
痞塊的堅硬,不能用這種方法治療。因為堅硬在腹中,如果單純攻堅,必會導致腹中不和,損傷胃氣。應當用和解的方法,軟化來治療,這樣堅硬的性質可以緩解,堅硬的形狀可以化解,堅硬的氣可以潰散,堅硬的血可以消散。否則,有形的東西盤踞在裡面,無形的氣就會耗散在外,每天都除堅硬,卻始終無法去除。
方子用白朮五兩,茯苓三兩,神麯二兩,地粟粉八兩,鱉甲一斤,醋炙,人參五錢,甘草一兩,白芍三兩,半夏一兩,白芥子一兩,蘿蔔子五錢,厚朴五錢,肉桂三錢,附子一錢,各研磨成粉,用蜜丸成藥。每天睡前服用五錢,然後用美味的食物壓住。一料就能痊癒,沒有不全愈的。
此方有神功,妙在用鱉甲為君,則無堅不入。尤妙用地粟粉,佐鱉甲以攻邪,又不耗散真氣。其餘各品,俱是健脾理正之藥,則脾健而物自化。尤妙用肉桂、附子,衝鋒突圍而進,則鱉甲大軍相繼而入,勇不可當。又是仁者之師,賊雖強橫,自不敢抵敵,望風披靡散走。又有諸軍在後,斬殺無遺,剿撫並用,有不三月告捷者哉,此更軟治之妙。
倘不補正氣,惟大黃、巴豆、兩頭尖、阿魏之類,直前攻堅,雖亦有得勝之時,然中州掃蕩,田野蕭然,終必倉空箱罄。人民匱乏之形。有數年不能培植者也。人烏可徒言攻堅哉。
白話文:
此方有神功,妙在用鱉甲為君,則無堅不入。尤妙用地粟粉,佐鱉甲以攻邪,又不耗散真氣。
這一方子有著神奇的功效,妙處在於以鱉甲為主藥,如同主帥統領大軍,無堅不摧,無物不破。更妙的是使用地粟粉輔助鱉甲,共同進攻邪氣,卻又不損耗人體的正氣。
其餘各品,俱是健脾理正之藥,則脾健而物自化。尤妙用肉桂、附子,衝鋒突圍而進,則鱉甲大軍相繼而入,勇不可當。
其他藥材皆是健脾理氣的良藥,脾胃強健,自然能化解一切病邪。其中,肉桂和附子尤為精妙,如同衝鋒陷陣的先鋒部隊,勇猛無敵,為鱉甲大軍開路,令其勢如破竹,勇不可擋。
又是仁者之師,賊雖強橫,自不敢抵敵,望風披靡散走。又有諸軍在後,斬殺無遺,剿撫並用,有不三月告捷者哉,此更軟治之妙。
這方子如同仁慈的師長,即使病邪強橫,也因其溫和的力量而望風而逃,不敢抵擋。後續的藥材如同各路精兵,追殺殘敵,剿滅頑固之邪,並同時滋養正氣,不出三個月,定能取得勝利。這便是此方溫和治療的精妙之處。
倘不補正氣,惟大黃、巴豆、兩頭尖、阿魏之類,直前攻堅,雖亦有得勝之時,然中州掃蕩,田野蕭然,終必倉空箱罄。人民匱乏之形。有數年不能培植者也。人烏可徒言攻堅哉。
如果只用大黃、巴豆、兩頭尖、阿魏等峻猛之藥,如同強攻猛進,雖然也能取得暫時的勝利,但就像把國家掃蕩一空,田野荒蕪,倉庫空虛,百姓貧困,需要數年才能恢復元氣。如此強攻猛進,豈不令人堪憂呢?
解釋:
這段文字描述了一種中醫治療方法,以鱉甲為主藥,輔以多種藥材,通過溫和的方式,逐步消滅病邪,恢復人體正氣。其中,作者將藥材比喻為軍隊,將病邪比喻為敵人,以生動的語言,形象地闡述了治療的過程和原理。
文章最後批評了只用峻猛之藥強攻病邪的做法,認為這種方法雖然能取得暫時勝利,但會造成身體元氣大傷,無法持久。
總體而言,這段文字體現了中醫注重整體平衡,注重調理身體,以溫和的方式治病的思想。
張公曰:奇論不磨。如人身生塊而不消者,乃氣虛而痰滯也,法當補氣,而不可全然消痰,痰愈消而氣愈虛矣。方用人參一錢,白朮五錢,薏仁五錢,茯苓三錢,黃耆五錢,防風五分,白礬一錢,白芍三錢,陳皮五分,白芥子三錢,水煎服。(〔批〕消補兼施湯。
)此方妙在補氣多,而祛痰之藥少,氣足而痰自難留,況又有白芥子無痰不消,白礬無堅不入,況又有白芍以和肝木,不來克脾胃之土,而土益能轉其生化之機,又得薏仁、茯苓,以分消其水濕之氣,何身塊之不消乎。
白話文:
張公說:奇特的論點,需要反覆推敲。就如同人體長了腫塊而不消,這是因為氣虛而痰濕停滯,治療方法應該以補氣為主,不可完全消痰,痰消得越多,氣就越虛。
藥方用人參一錢,白朮五錢,薏仁五錢,茯苓三錢,黃耆五錢,防風五分,白礬一錢,白芍三錢,陳皮五分,白芥子三錢,水煎服。
(批註:消補兼施湯)
此方妙處在於補氣的藥物多,祛痰的藥物少,氣足了,痰自然就難以停留。況且還有白芥子,有痰必消;白礬,無堅不摧。更何況還有白芍以和肝木,不至於克脾胃之土,而土氣旺盛,才能轉化生化之機。又加上薏仁、茯苓,以分解水濕之氣,這樣一來,腫塊怎麼會不消呢?
瘰串之塊,必須軟治。方用柴胡一錢,白芍五錢,茯苓五錢,陳皮五分,半夏一錢,甘草一錢,連翹一錢,香附一錢,皮硝五分,屋上瓦蔥乾者三分,生者用一錢,水煎服。一劑動,二劑輕,三劑少愈,四劑全愈,神方也。人參,弱人加之一錢,不可多加。
白話文:
患有瘰癧的腫塊,必須用溫和的方式治療。方劑如下:
柴胡一錢,白芍五錢,茯苓五錢,陳皮五分,半夏一錢,甘草一錢,連翹一錢,香附一錢,皮硝五分,屋上瓦蔥乾者三分,生者用一錢。用水煎服。一劑藥下去,腫塊就會有所變化,兩劑藥後腫塊減輕,三劑藥後幾乎痊癒,四劑藥後完全康復,此方藥效神速。體弱之人可以加人參一錢,不可多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