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三(射集) (12)
卷三(射集) (12)
1. 吸治法
論胞上升,論頭痛,論腸下,論瘡毒初起
天師曰:吸治者,不可用湯藥,而用吸治也。如人生產,子落地而胞不墮,或頭痛而久不愈,或腸下而久不收,或瘡毒初起,而未知陰陽之症,皆可用藥以吸之也。產婦子落地矣,而胞忽上升者,必有惡血奔心之症,勢甚危急。倘以下藥下之,則虛其元氣,恐致暴亡,不若用蓖麻子一錢搗爛,塗於本婦之足心,則少頃胞胎自下矣。更有胞落子生而大腸墮下者,更為可畏。
此虛極下陷,法當用人參加升麻、柴胡提之。而產婦初生,未便用升麻、柴胡以發散其正氣,恐氣散而腸愈難收,不若仍用蓖麻子一味,搗爛,塗於本婦之頂心,少頃腸自收入。急用溫湯,將頂上蓖麻洗淨,不使少留些須。倘若時辰太久,則腸且上懸,又成危症而不可救矣。
胞胎一落,亦是同然,俱宜洗淨為禱。至於頭痛之症,止消用蓖麻子一粒,搗碎,同棗肉些須,同搗勻,丸如黃豆大,外用絲綿裹之,納於鼻孔。少頃,必有清涕流出,即將丸藥取出,不可久放其中,頭痛即愈,永不再發。倘久留在中,必致腦髓流出,又成不可藥救之症。切記切記。
瘡毒初起,有一種解毒之石,即吸住不下。但毒輕者,一吸即下;重者,必吸數日而始下。不可急性,而人自取下也。此石最妙,一石可用三年,然止可用以治小瘡口可耳。大毒癰疽,仍須前湯藥治之為妙。此吸治之宜知也。
張公曰:吸法盡於此,無可再談。
白話文:
[吸治法]
天師表示:在特定情況下,我們不用湯藥治療,而是使用吸治法。像是生產時,嬰兒出生後胎盤卻沒有隨之排出,或是長時間的頭痛,或是腸子脫垂久久無法回縮,或是瘡毒剛開始形成,還無法判斷其性質是陰還是陽,這些狀況都可以使用藥物來進行吸治法。當產婦分娩後,胎盤突然上升,這通常代表有大量惡血衝向心臟的危險,情況非常緊急。如果這時候使用下藥來處理,可能會耗損她的元氣,甚至導致猝死。比較好的做法是,取一錢的蓖麻子搗碎,塗抹在產婦腳底,過一會兒,胎盤就會自行排出。
若是胎盤排出、嬰兒出生,但大腸卻脫垂的情況,更是令人擔憂。這是因為元氣極度衰弱導致下陷,理論上應該使用人參、升麻和柴胡來提升元氣。然而,產婦剛分娩,不宜馬上使用升麻和柴胡,因為這可能讓她元氣更散,腸子更難回縮。同樣地,我們可以使用蓖麻子,搗碎後塗抹在產婦的頭頂,過一會兒,腸子就會自動回縮。之後要立刻用溫水清洗頭頂,確保沒有殘留。如果延遲太久,腸子可能會向上懸掛,造成另一個危險的情況,無法救治。
胎盤排出後,也要這樣清洗。至於頭痛,只需一粒蓖麻子,搗碎後,加入一些棗肉,混合均勻,做成黃豆大小的丸藥,外面包裹絲綿,塞入鼻孔。過一會兒,一定會有清涕流出來,這時候要立刻取出丸藥,不能久放。頭痛會立即好轉,而且不會再復發。但如果丸藥在鼻孔停留太久,可能會導致腦髓流出,造成無法用藥物救治的情況。這點一定要牢記。
對於剛開始形成的瘡毒,有一種解毒石,能吸附毒素使其不擴散。如果是輕微的毒素,一次就能吸出;嚴重的,可能需要幾天。不能急躁,強行取出。這種石頭非常有效,一塊可以用三年,但只適用於小傷口。對於大型的毒癰,還是需要使用湯藥來治療。這就是吸治法的基本原則。
張公表示:吸治法的應用就到這裡,其他的就不多說了。
2. 引治法
論虛火沸騰,論厥逆
天師曰:引治者,病在下而上引之,病在上而下引之也。如人虛火沸騰於咽喉口齒間,用寒涼之藥,入口稍快,少頃又甚,又用寒涼,腹瀉肚痛,而上熱益熾。欲用熱藥涼飲,而病人不信,不肯輕治,乃用外治之法引之而愈。方用附子一個,為末,米醋調成膏藥,貼在湧泉穴上。
少頃,火氣衰,又少頃而熱止退,變成冰涼世界,然後六味地黃丸湯,大劑與之,則火不再沸騰矣。蓋此火乃雷火也,見水則愈酷烈。子不見雷霆之震,濃陰大雨之時,愈加震動,驚天轟地,更作威勢,一見太陽當空,則雨歇聲消,寂然不聞矣。又不見冬令之天地耶,嚴寒霜雪,冰凍郊原,雨雪霏霏,陰風慘厲,此天氣下行,而地氣反上,蓋下熱則上自寒也。
又不見夏日之天地乎,酷日炎蒸,蘊隆火熱,爍木焚林,燔湯沸水,天氣上升,地氣下降,此上熱而下寒也。人身虛火,亦猶是也。今既火騰於上,則下身冰冷。今以附子大熱之藥,湧泉引之者,蓋湧泉雖是水穴,水之中實有火氣存焉,火性炎上,而穴中正寒,忽然得火,則水自沸溫,水溫則火自降,同氣相求,必歸於窟宅之中矣。火既歸於窟宅,又何至沸騰於天上哉,此咽喉口齒忽然消亡,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
此引治之巧,又當知之者。
張公曰:引治尚有一法,汝備志之。如人病厥逆之症,不敢用藥以治之者,用吳茱萸一兩,為末,以面半兩,用水調成厚糊一般,以布如鍾大攤成膏,紙厚半分,貼在湧泉穴內,則手足不逆矣。況上熱下寒之症,皆可用此法而引之。亦引火歸元之法也。
華君曰:亦未傳。
白話文:
[導引治療法]
天師說:所謂導引治療,是指疾病在下方時,我們從上方引導治療;反之,若疾病在上方,我們則從下方引導治療。例如,一個人虛火旺盛,在咽喉、口腔和牙齒間沸騰,使用寒涼藥物後,雖然剛開始會感到舒緩,但不久後病情反而更加嚴重。再次使用寒涼藥物,導致腹瀉和肚子痛,而上部的熱度卻更加熾烈。想用熱藥配涼飲來治療,但患者不相信,不願意輕易嘗試,因此改用外部治療法來引導治療,最終痊癒。具體方法是,取一個附子磨成粉末,用米醋調成膏狀藥物,敷在湧泉穴上。
不久,火氣逐漸減弱,再過一陣子熱度完全退去,身體感覺如進入冰涼的世界,這時再服用六味地黃丸湯,大劑量給予,那麼虛火便不會再沸騰。因為這虛火就像雷火,遇到水反而更加猛烈。你是否觀察到,雷電轟鳴時,即使在濃厚的雲層和大雨中,雷聲反而更加響亮,震撼天地,顯示出更大的威力,但只要看到太陽高懸空中,雷聲和雨聲就會消失,恢復寧靜。你是否注意到冬天的天地呢?嚴寒的霜雪,冰凍的郊野,漫天飛舞的雪花,寒冷的北風,這是天氣向下移動,而地氣反而向上,因為下方熱度高,上方自然就寒冷。
你是否注意到夏天的天地呢?酷熱的太陽蒸騰大地,充滿火熱,燒烤樹木,煮沸水源,天氣向上昇,地氣向下降,這是上方熱而下方冷。人體的虛火也是同樣的道理。既然虛火向上騰升,那麼下半身就會感到冰冷。現在,我們用附子這種極熱的藥物,敷在湧泉穴上,因為儘管湧泉穴是水穴,但在水中確實存在著火氣。火的本性是向上,而穴位本身是寒冷的,一旦得到火氣,水就會自然溫暖,水溫升高,火氣自然下降,相同的氣質相互吸引,必然會回到它的源頭。當火氣回到源頭,它怎麼可能還在上方沸騰呢?這樣一來,咽喉和口腔的虛火突然消失,有種奇妙的感覺,讓人無法理解,但實際上就是如此。
這種引導治療的巧妙,你應該瞭解。
張公說:引導治療還有另一種方法,你應該詳細記住。比如有人出現厥逆的病症,不敢使用藥物來治療,可以使用一兩的吳茱萸磨成粉末,加上半兩的麵粉,用水調成厚糊狀,像布一樣攤開成厚紙狀的膏藥,貼在湧泉穴上,就能解決手腳厥冷的問題。對於上熱下寒的病症,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引導治療。這也是引火歸元的一種方法。
華君說:這種方法尚未廣泛傳播。
3. 單治法
論諸痛治肝,論吐瀉各症治胃
天師曰:單治者,各經有病,而單治一病也。如人病身痛,又雙手痛。又兩足痛,腹痛,心痛者是。此等症,如單治其一經,是此病先愈,而後一症一症治之也。論此症滿身上下中央俱病矣,當先治肝為主,肝氣一舒,則諸症自愈,不可頭痛救頭,腳痛救腳也。方用柴胡一錢,白芍五錢,茯苓五錢,甘草一錢,陳皮一錢,當歸二錢,蒼朮二錢,薏仁五錢,梔子一錢,水煎服。(〔批〕加減逍遙散。
)此方逍遙散之變方也,單治肝經之郁,而又加去濕之品。蓋諸痛皆屬於火,而兩足之痛又兼有濕氣作祟。方中用梔子以清火,用薏仁以去濕,故雖治肝經之一經,而諸經無不奏效也。此單治之神,更妙於兼治,人知之乎。
張公曰:更有或瀉或吐,或飽悶,或頭暈眼花之症,當先治其胃氣,則諸症俱安。方用人參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三分,陳皮一錢,白芍三錢,神麯一錢,砂仁三粒,薏仁五錢,水煎服。此方乃治胃之方也。胃氣一生,則吐瀉各症自愈。此亦單治之一法也,附於天師之方後可耳。
華君曰,未傳。
白話文:
[單一療法]
天師說:單一療法指的是,當身體各部位生病時,我們專注治療其中一種病症。比如有人身體疼痛,同時手和腳也痛,甚至腹部和心臟也有痛感。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只針對其中一個部位進行治療,那麼這個部位的病會先好轉,接著再一個接一個地治療其他部位。
全身從上到下,包括身體中央都出現病狀的時候,應該以治療肝臟為主要目標,一旦肝氣得到舒緩,其他的病症自然也會跟著好轉,不能哪個部位痛就只治療哪個部位。用的藥方包含柴胡一錢,白芍五錢,茯苓五錢,甘草一錢,陳皮一錢,當歸二錢,蒼朮二錢,薏仁五錢,梔子一錢,用水煎煮服用。(這是一個變化的逍遙散配方。
)這個藥方是逍遙散的變化版,主要是治療肝經的鬱結,並且還添加了去濕的成分。因為各種疼痛大都是由火氣引起,而雙腳的疼痛除了火氣外,往往還有濕氣在作怪。藥方中使用梔子來清火,用薏仁來去濕,因此,雖然只針對肝經進行治療,但對於其他經絡也有很好的效果。這種單一治療的效果,比綜合治療更妙,只是人們是否都能理解呢?
張公說:有時候,人們可能出現嘔吐、腹瀉、飽脹、頭暈或是眼睛疲勞的症狀,這種情況下,應先調理胃氣,那麼所有這些症狀就會得到緩解。用的藥方包含人參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三分,陳皮一錢,白芍三錢,神麯一錢,砂仁三粒,薏仁五錢,用水煎煮服用。這個藥方是專門用來調理胃部的,一旦胃氣充足,嘔吐和腹瀉等問題自然就會好轉。這也是單一治療的一種方式,可以放在天師的藥方後面作為參考。
華君的相關經驗,尚未傳授下來。
4. 雙治法
論心痛治肝,論胃吐治脾,論肺燥治腎
天師曰:雙治者,一經有疾,單治一經不足,而雙治二經始能奏效,故曰雙治。如人病心痛,不可止治心痛,必須兼治肝;如人胃吐,不可單治胃,而兼治脾;如人肺嗽,不可單治肺,而兼治腎是也。病心致痛,理宜治心,而今不治心者何也?蓋心氣之傷,由於肝氣之不足,補其肝,而心君安其位矣。方用白芍五錢,當歸五錢,有火加梔子三錢,無火加肉桂二錢,水煎服。
(〔批〕心肝雙解飲。)疼立止。蓋芍藥平肝又能生肝之血,與當歸同用,更有奇功。梔子、肉桂皆是清肝助肝之神品,肝氣既平,則心氣亦定。子母有關切之誼,母安而子未有不安者。此心肝兩治之妙法也。
胃吐由於脾虛,脾氣不下行,自必上反而吐,補其脾氣,則胃氣自安。方用人參三錢,茯苓三錢,白朮五錢,甘草一錢,肉桂一錢,神麯一錢,半夏一錢,砂仁三粒,水煎服。(〔批〕脾胃雙治飲。)此方乃治脾之藥居多,何以用之於胃吐之病反宜也,蓋胃為脾之關,關門之沸騰,由於關中之潰亂,然則欲關外安靜,必先關內敉寧。方中全用補脾之藥,則脾氣得令,又何患胃口之吐哉。
況方中又有砂仁、半夏、神麯等類,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如神者乎。此又脾胃雙治之妙法也。
肺嗽之症,本是肺虛,肺虛必宜補肺明矣,奈何兼治腎也?蓋肺金之氣,夜臥必歸諸腎之中,譬如母子之間,母雖外遊,夜間必返於子家,以安其身。今肺金為心火所傷,必求救於己子,以御外侮。倘其子貧寒,何以號多人以報母仇哉。今有一方治之,用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麥冬一兩,元參五錢,蘇子一錢,甘草一錢,牛膝一錢,沙參三錢,天門冬一錢,紫菀五分,水煎服。此方之妙,全在峻補腎水,而少清肺金,則子盛於母,而母仇可報。
方中又有祛邪之品,用之得宜,全不耗散肺金。譬如子率友朋,盡是同心之助,聲言攻擊,全不費老母之資,則子之仇雖在未復,而外侮聞風退舍,不敢重犯於母家。此又肺腎相治之妙法也。
張公曰:雙治之法甚多,然有此三法,無不可觸類而治之矣。蓋諸病非心肝之病,即脾胃與肺腎之病也。今天師既各有雙治之法,且藥味入神,寧不可據之以為枕中秘乎。余所以讚歎,而不敢再為參贊也。
華君曰:未傳。
白話文:
[雙治法]
天師表示,雙治法指的是,當一條經絡出現疾病,只針對這條經絡治療可能不夠,需要同時治療兩條經絡才能見效,因此稱為雙治法。例如,若有人心痛,不能只針對心痛治療,還需兼顧肝臟;若有人胃部反酸,不能只治療胃部,還應輔以脾臟的調理;若有人肺燥,不能只針對肺部,還需兼顧腎臟的調養。
對於心痛的患者,理論上應該治療心臟,但為何實際上卻要治療肝臟呢?這是因為心臟受到的損傷,往往是因為肝氣不足所導致的。通過補充肝氣,心臟的功能便能得到恢復。具體藥方如下:使用白芍五錢,當歸五錢,如果伴有火熱,可以加上梔子三錢;如果沒有火熱,可以加上肉桂二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心肝雙解飲)這種疼痛會立即得到緩解。白芍既能平肝,也能補充肝臟血液,與當歸合用效果更佳。梔子和肉桂都是清理肝臟,幫助肝臟功能恢復的良藥,肝氣平穩,心氣也就穩定了。母子之間有著親密的聯繫,母親健康,兒子自然也就健康。這就是心肝雙治的妙法。
胃部反酸的原因通常是脾虛,脾氣不能下行,必然會向上反逆,導致嘔吐。通過補脾,胃部的功能就會恢復正常。具體藥方如下:使用人參三錢,茯苓三錢,白朮五錢,甘草一錢,肉桂一錢,神麯一錢,半夏一錢,砂仁三粒,用水煎煮後服用。
(脾胃雙治飲)這個方子中治療脾臟的藥物較多,為什麼可以用於治療胃部反酸呢?因為胃是脾的通道,通道的混亂往往是由於通道內部的紊亂。那麼,想要外部平靜,就必須先讓內部平靜。方子中的藥物都是補脾的,脾氣旺盛,還怕胃部反酸嗎?
此外,方子中還有砂仁、半夏、神麯等止吐的藥物,這樣的治療效果怎麼可能不顯著呢?這就是脾胃雙治的妙法。
對於肺燥的患者,雖然肺部虛弱,需要補肺,但是為什麼還要同時治療腎臟呢?這是因為肺金之氣在夜晚必定會回歸到腎臟中,就像母親外出遊玩,夜晚必定會回到孩子家中休息一樣。現在肺金被心火所傷,必定會向自己的兒子尋求援助,來抵禦外敵。如果兒子貧窮,如何召集更多的人來為母親報仇呢?
現在我們有一個方子,使用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麥冬一兩,元參五錢,蘇子一錢,甘草一錢,牛膝一錢,沙參三錢,天門冬一錢,紫菀五分,用水煎煮後服用。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大量補充腎水,同時稍微清理肺金,這樣兒子的力量就會超過母親,母親的仇就可以報了。
方子中還有祛邪的藥物,如果使用得當,完全不會消耗肺金。就像兒子帶領朋友,都是同心協力的助手,聲稱要攻擊敵人,完全不用花費母親的資源。這樣,兒子的仇雖然尚未報復,但是外敵聽到風聲就會撤退,不敢再次侵犯母親的家庭。這就是肺腎相治的妙法。
張公說,雙治法的種類很多,但掌握了這三種方法,就可以舉一反三,治療各種疾病。因為各種疾病不是心肝的問題,就是脾胃或肺腎的問題。現在天師已經提出了各自的雙治方法,並且藥物使用得當,難道我們不能將這些作為枕中祕而不宣的知識嗎?我之所以讚歎,是因為我不敢再進行更多的評論。
華君表示,尚未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