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二(樂集) (7)
卷二(樂集) (7)
1. 急治法
論風邪作喘,直中陰寒,中心卒痛,中痰,中邪,中氣,論氣喘非外感,論腹痛非內傷
天師曰:急治者,不可須臾緩也。乃外感之喘脹,氣不能息之類;如直中陰寒,手足厥冷,小腹冷痛,而欲死者是也;如心中卒痛,手不可按,氣悶欲死者是也。凡人忽感風邪,寒入乎肺經,以致一時抬肩大喘,氣逆痰吐不出,人不能臥是也。方用柴胡一錢,茯苓二錢,當歸一錢,黃芩一錢,麥冬二錢,射干一錢,桔梗二錢,甘草、半夏各一錢,水煎服。(〔批〕滅邪湯。
)此方妙在用柴胡、射干、桔梗,以舒發肺金之氣,用半夏以祛痰,用黃芩以去火。蓋外感寒邪,則內必變為熱症,今用黃芩以清解之。然徒用黃芩,雖曰清火,轉足以抑遏其火氣。妙在用桔梗、射干、柴胡,一派辛散之品,轉足以消火滅邪。此急治之一法也。
直中陰寒之症,乃寒邪直入於腎經,不由皮毛而入營衛,不由營衛而入臟腑也。乃陰寒之邪,直中於兩腎之中,而命門之火,無可藏之地,乃奔越星散,而寒邪乘其真火逃亡,趁勢趕逐。於是入腹則腹痛,入肝則肝絕,入心則人亡。此至急之時,不可用藥之須臾緩也。方用人參五錢,白朮一兩,附子一錢,肉桂一錢,乾薑五分,水煎服,(〔批〕逐寒回陽湯)。此方妙用人參、白朮。
蓋寒邪直入,宜止用附、桂以逐之,何必用參、術,而且多加之也。不知寒邪直犯腎宮,元陽遁出於脾胃之間,止此一線之微氣在焉,若不用人參以救之,何能喚回於無何有之處,不多加白朮,何能利其腰臍而回其元氣。故又加附子、肉桂,以祛散其寒邪也。
中心卒痛,手不可按者,乃火邪犯心也。若不急救息其火,則臟腑內焚,必致身殉。方用梔子三錢,白芍五錢,甘草一錢,良薑三分,天花粉二錢,蒼朮一錢,貫眾一錢,水煎服。(〔批〕瀉火定痛湯。)此方妙在用梔子以清火。或疑心經之熱,宜用黃連以涼之。何以不用黃連,而反用梔子耶?蓋心中火發,用黃連固宜,然黃連性燥,心火正在燥烈之時,以燥投燥,正其所惡,不特不能去火,而轉助其焰矣。不若桅子瀉其肝木之邪,母衰則子亦衰,不瀉心火,正所以瀉心火也。
且梔子能瀉六經之鬱火,原不專入肝經,亦能入心經也。一味而兩用之,此用藥之奇妙:況又與白芍共用以瀉肝,又加良薑數分,以引入於心中;復增天花粉,以逐其火熱之痰,則痰去自然火散,而鬱氣益舒。此急治肝,而正急治心也。又是急治之一法,余可類思。
張公曰:急治之法妙矣,而余更有法。如人中痰、中邪、中氣三法、亦不可不講。中痰方:用人參三錢,白朮三錢,茯苓三錢,附子一錢,天南星一錢,半夏二錢,水煎服,下喉即愈。蓋痰之生也,由於氣之虛;而氣之虛也,由於臟腑之冷。故方中用參、術以補正氣,用半夏、南星、茯苓以祛痰,用附子以溫中。
白話文:
急治法
關於風邪引起的喘息,或是寒邪直接侵入體內,導致突然的劇烈疼痛,以及痰阻、邪氣入侵、氣機不順等問題,以及喘息並非外感引起、腹痛並非內傷引起等情況。
天師說:所謂的急治,就是指不能拖延,必須馬上處理。像是外感風寒引起的喘息、胸悶,導致呼吸困難;或是寒邪直接侵入體內,造成手腳冰冷、小腹冷痛,甚至有生命危險;還有突然的心痛,痛到無法按壓,感覺氣悶快要死掉。一般人突然感受到風邪,寒氣進入肺經,導致一下子就抬肩喘氣、呼吸急促,痰卻吐不出來,讓人無法躺臥。可以用以下藥方:柴胡一錢、茯苓二錢、當歸一錢、黃芩一錢、麥冬二錢、射干一錢、桔梗二錢、甘草一錢、半夏一錢,加水煎服。(這個方子稱為「滅邪湯」)
這個方子的精妙之處在於使用柴胡、射干、桔梗來疏通肺部的氣機,用半夏來化痰,用黃芩來清熱。因為外感寒邪,體內必定會轉為熱證,所以使用黃芩來清熱解毒。然而,單用黃芩雖然可以清熱,卻可能反而壓制體內的火氣。妙就妙在用桔梗、射干、柴胡等辛散的藥物,來消散火邪。這是一種急救的方法。
寒邪直接侵入體內,指的是寒邪直接進入腎經,而不是從皮膚毛孔進入,也不是從營衛進入臟腑。這種寒邪直接侵入兩腎之間,導致原本藏在命門的火氣無法藏身,只能四處散逸,寒邪趁著真火逃離之時,乘勢追趕。於是,寒邪進入腹部就引起腹痛,進入肝臟就導致肝氣衰竭,進入心臟就會危及生命。這時候情況非常緊急,不能有片刻的延誤。可以用以下藥方:人參五錢、白朮一兩、附子一錢、肉桂一錢、乾薑五分,加水煎服。(這個方子稱為「逐寒回陽湯」)
這個方子的精妙之處在於使用人參、白朮。有人會問,寒邪直接侵入體內,應該用附子、肉桂來驅散寒邪,為何還要用人參、白朮,而且還大量使用呢?那是因為寒邪直接侵犯腎臟,導致元陽逃離到脾胃之間,只剩下一絲微弱的氣息。如果不用人參來救助,就無法把元陽從虛無中喚回;不多用白朮,就無法疏通腰部和臍部的氣機,使元氣恢復。所以還要加上附子、肉桂,來驅散寒邪。
心臟突然劇烈疼痛,痛到無法按壓,這是火邪侵犯心臟的表現。如果不趕緊滅火,臟腑就會被內部燃燒,導致生命危險。可以用以下藥方:梔子三錢、白芍五錢、甘草一錢、良薑三分、天花粉二錢、蒼朮一錢、貫眾一錢,加水煎服。(這個方子稱為「瀉火定痛湯」)
這個方子的精妙之處在於用梔子來清熱。有人會疑惑,心經有熱,應該用黃連來清涼,為何不用黃連,反而用梔子呢?這是因為心火旺盛時,用黃連確實可以清熱,但黃連的藥性燥烈,心火正處於燥熱之時,用燥烈的藥物來對付燥熱,反而會加劇火勢。不如用桅子來瀉肝木的邪氣,母親衰弱,兒子也會跟著衰弱,不直接瀉心火,反而是瀉心火的最佳方法。
而且梔子能瀉六經的鬱火,不只針對肝經,也能進入心經。一味藥有兩種功效,這就是用藥的奧妙之處。況且,又與白芍合用來瀉肝,再加入少許良薑,把藥力引導到心臟;再加入天花粉,來驅逐火熱引起的痰,痰清了,火自然就散了,鬱悶的氣機也會舒展開來。這是在緊急治療肝臟的同時,也是在緊急治療心臟。這也是一種急救的方法,其他情況可以依此類推。
張公說:急救的方法真是精妙,但我還有其他方法。像是痰阻、邪氣入侵、氣機不順這三種情況,也不可不講。針對痰阻的藥方:用人參三錢、白朮三錢、茯苓三錢、附子一錢、天南星一錢、半夏二錢,加水煎服,一下喉嚨就會見效。因為痰的產生,是由於氣虛;而氣虛,是由於臟腑寒冷。所以方子中用人參、白朮來補正氣,用半夏、天南星、茯苓來化痰,用附子來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