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石室秘錄》~ 卷三(射集) (9)

回本書目錄

卷三(射集) (9)

1. 初治法

論傷風初治,論傷寒初治,論傷食初治,論傷暑初治,論傷濕初治,論燥病初治,論火病初治

天師曰:初治者,首先宜以此治之也。初病傷風,即以傷風治之;初病傷寒,即以傷寒治之;初病傷食,即以傷食治之也。凡人病初起之時,用藥原易奏功。無如人看不清,用藥錯亂,往往變症蜂起。苟認得清,用得當,又何變症之生耶。如傷風之症必然頭痛身疼,咳嗽痰多,切其脈必浮,此傷風也。

即以防風一錢,荊芥一錢,柴胡一錢,甘草一錢。黃芩一錢,半夏一錢,水煎服。(〔批〕逐風散。)一劑即止,不再劑也。

傷寒之初起也,鼻塞目痛,項強頭亦痛,然切其脈必浮緊,此傷寒也。若以傷寒治之即愈。方用桂枝一錢,甘草一錢,陳皮一錢,乾葛一錢,水煎服。(〔批〕盪寒湯,)一劑即愈。

傷食之症,心中飽悶,見食則惡,食之轉痛,此傷食也,即以消食藥服之立已。方用白朮一錢,茯苓一錢,枳殼一錢。山楂二十粒,麥芽二錢,穀芽二錢,神麯三分,半夏一錢,甘草五分,砂仁三粒,水煎服。(〔批〕食食散。)一劑快,二劑愈。此初治之法,人易知之不能知,即知而不肯用,行醫者無輕易此初治法也。

張公曰:又不必言。甚矣,聖人之言入也,三方而初症定之矣。初病傷暑,必然頭暈、口渴、惡熱,甚則身熱、痰多、氣喘是也。方用青蒿一兩,香薷三錢,白朮五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有參加一錢,無亦可。(〔批〕青香散。)一劑即愈。

傷濕初起之時,必然惡濕身重,足腫,小便短赤。方用白朮三錢,澤瀉三錢,豬苓三錢;肉桂五分,茯苓五錢,柴胡一錢,車前子一錢,半夏一錢,水煎服。(〔批〕引水散。)一劑立愈,二劑脫然。

燥病初起,咽乾口燥、嗽不已、痰不能吐、面目紅色、不畏風吹者是也。方用麥冬五錢,桔梗三錢,甘草一錢,天花粉一錢,陳皮三分,元參五錢,百部八分,水煎服。(〔批〕寧肺湯。)一劑燥立止,二劑嗽止,三劑全愈。

火症初起,必大渴引飲,身有斑點,或身熱如焚,或發狂亂語。方急用石膏三錢,元參一兩,麥冬三兩,甘草三錢,升麻三錢,知母三錢,半夏三錢,竹葉百片。(〔批〕平亂湯。)一劑少止,二劑即安,三劑全愈,不可四劑也。若初起之時,大勢少衰,減半與之,乘其火勢初起,胃氣未衰,急用此湯以遏之,則火自然驟滅而不為害矣。方即竹葉石膏湯,妙在加入元參。

麥冬數兩,使石膏不為主帥,而反為偏裨,聽麥冬、元參之差遣,則止去火而不損腎中之陰。又妙加入升麻,引其外出而不能入,止祛火而不損腎水,所以更奏功如神也。倘疑升麻太多而少減之,則轉不奏功之捷。予所以又戒世人之不知用升麻者。

華君曰:余未傳。

(暑症未有不兼濕者,故方中多用術苓,李子永識。)

白話文:

[初治法]

天師表示,初治是指病症剛開始應採取的治療方式。如果剛開始感冒,就應該按照感冒來治療;若是剛開始得了寒病,就該以寒病來治療;若是消化不良,當然要針對消化不良來治療。在疾病初期,用藥確實容易見效。然而,往往因為判斷不清,用藥失當,導致各種併發症紛紛出現。倘若能清楚辨識病情,適當用藥,又怎會產生併發症呢?例如,感冒一定會頭痛、身體疼痛,咳嗽且痰多,脈象一定浮動,這是典型的感冒症狀。

治療可用防風、荊芥、柴胡、甘草、黃芩、半夏各一錢,煎煮服用。(註:此為逐風散。)通常一劑即可見效,無需再服第二劑。

對於剛開始的寒病,常見鼻塞、眼痛、頸部僵硬及頭痛,脈象一定浮緊,這是典型的寒病。只要按寒病治療,就能痊癒。可用桂枝、甘草、陳皮、乾葛各一錢,煎煮服用。(註:此為盪寒湯。)一劑即可康復。

消化不良的症狀,心臟周圍感到飽脹,看到食物就想嘔吐,吃東西後更痛苦,這就是消化不良。只要服用助消化的藥物,立刻見效。可用白朮、茯苓、枳殼各一錢,山楂二十粒,麥芽、穀芽各二錢,神麯三分,半夏一錢,甘草五分,砂仁三粒,煎煮服用。(註:此為食食散。)一劑見效,兩劑康復。這是初治的基本原則,雖然容易理解,但往往被人忽略,即使知道也不願採用。從事醫療的人,千萬不要輕視這種初治的方法。

張公說:不需要再多解釋了。聖人的智慧令人感嘆,僅用三個方子,就能確定初期症狀。對於剛開始的暑病,頭暈、口渴、怕熱,嚴重時甚至全身發熱、痰多、氣喘。可用青蒿一兩,香薷三錢,白朮五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人參一錢(沒有也可),煎煮服用。(註:此為青香散。)一劑即可康復。

對於剛開始的濕病,感覺到身體沉重,腳部腫脹,小便顏色深紅且量少。可用白朮、澤瀉、豬苓各三錢,肉桂五分,茯苓五錢,柴胡、車前子、半夏各一錢,煎煮服用。(註:此為引水散。)一劑見效,兩劑完全康復。

對於剛開始的燥病,咽喉乾燥、口渴、不停咳嗽,痰無法咳出,臉色紅潤,不怕風吹,這是典型的燥病。可用麥冬五錢,桔梗三錢,甘草一錢,天花粉一錢,陳皮三分,元參五錢,百部八分,煎煮服用。(註:此為寧肺湯。)一劑燥感消失,兩劑咳嗽停止,三劑完全康復。

對於剛開始的火病,會非常口渴想喝水,身上出現紅斑,或是全身像著火一樣熱,甚至出現精神錯亂、囈語。必須立即使用石膏三錢,元參一兩,麥冬三兩,甘草三錢,升麻三錢,知母三錢,半夏三錢,竹葉一百片,煎煮服用。(註:此為平亂湯。)一劑後症狀稍緩,兩劑後穩定,三劑完全康復,不可服用超過四劑。若病情剛開始,症狀較輕,可以減少一半的用量。趁著火氣剛起,胃氣尚未衰弱,立刻使用這個湯劑抑制火氣,火氣自然會迅速熄滅,不會造成傷害。此方即為竹葉石膏湯,妙處在於加入了元參。

大量使用麥冬,讓石膏不再是主要成分,反而成為輔助成分,接受麥冬和元參的調配,這樣既能去火又不會損耗腎臟的陰氣。更妙的是加入升麻,能讓火氣往外排,不會往內滲透,只去除火氣,不會損耗腎臟的水分,因此療效極佳。如果懷疑升麻太多而減少用量,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再次提醒大家,不要因為不懂如何使用升麻而誤用。

華君表示:我尚未傳授。

(暑病多半會伴隨濕氣,因此方子裡多使用白朮和茯苓,李子永記。)

2. 終治法

論傷寒調理,論中暑調治,論中風調治,論中濕調治,論火症調治,論燥症善後

天師曰:終治者,病已愈而為善後之計,故曰終治。如傷寒愈後,作何調治;中暑之後,作何湯飲:中風之後,作何將息是也。傷寒邪已盡退,正氣自虛,理宜補正,但胃強脾弱,多食補劑,恐能食而不能受。法當用補胃之藥少,而補脾之藥多,尤不宜補脾之藥多,而補腎之藥少。

蓋腎能生土,而土自能生金,金旺則木有所畏,不至來克脾土,然則補腎正所以補脾也。方用熟地一兩,麥冬三錢,五味子五分,白芍三錢,肉桂三分,白朮三錢,薏仁三錢,白芥子一錢,水煎服。(〔批〕脾腎至資湯。)此方專補腎脾二經,不去通補各臟,而各臟無不治之也。

中暑傷氣,而調治之法不可以治氣為先,當以補血為主。蓋陽傷則陰血亦耗也。方用當歸一兩,白芍三錢,川芎一錢,熟地一兩,五味子一錢,麥冬三錢,水煎服。此方即四物湯也,妙在全是陰經之藥,又加之麥冬、五味以養肺金。金既旺,可以制木之克脾,則四物生肝而安於無事之福也。

中風之後,亦氣之虛也。此等病斷宜補氣,不可補血。蓋血滯而後中風,不可再補血以增添氣滯也。方用人參三錢。茯苓三錢,薏仁三錢,半夏一錢,神麯五分,白朮五錢,甘草一錢,肉桂一錢,陳皮五分,水煎服。(〔批〕氣血兩補丹。)此方妙補胃氣,以生肺金之氣,補命門以生脾土之陰,又何畏風木之旺哉。此三方皆善後至妙者,可以為終治之法。

張公曰:妙極矣。予又何言,予當一一補之。中濕之後,水已瀉盡,法當健脾。然而不可徒健脾也,當補命門之火以生脾土。方用白朮五錢,茯苓三錢,肉桂三分,白芍三錢,薏仁五錢,白芥子一錢,水煎服。此方專補腎經之火,而又不十分大熱,則脾氣得溫,自然能去濕氣而生胃氣也。

火症既已散盡餘火,勢必氣息奄奄,不能坐立。若一味瀉火,則胃氣必傷,而骨髓耗盡,水何日重生。方用熟地一兩,元參五錢,麥冬一兩,牛膝一錢,白芍三錢,水煎服。(〔批〕濟水湯。)此方妙在潤肺金以生腎水,兼去平肝。三臟既安,則胃氣自然得生,又何必再瀉其餘火哉。

燥病既除,善後之計,惟大補腎水,水足則肺金有養。方用六味湯,加麥冬、五味子治之可也。

華君曰:予亦未傳,無可談。

白話文:

[最終療法]

天師表示:最終療法指的是在疾病康復後的後續調理,因此被稱為最終療法。例如,在感冒康復後如何調養,中暑後如何飲食,中風後如何休養等。感冒的病毒已經完全消除,身體的元氣自然會變得虛弱,應當進行補身。但是,如果胃強脾弱,大量進補可能導致吃得下卻無法吸收。應該使用較少的補胃藥物,更多的補脾藥物,特別是不應過量補脾,而應更注重補腎。

因為腎臟能滋養脾臟,而脾臟又能滋養肺臟,肺臟壯大則肝臟有所忌憚,不會過度剋制脾臟,因此,補腎實際上就是補脾。方子使用熟地一兩,麥冬三錢,五味子五分,白芍三錢,肉桂三分,白朮三錢,薏仁三錢,白芥子一錢,用水煎煮服用。這個方子專門補腎和脾兩個部位,不全面補充各個臟器,但各個臟器都能得到治療。

中暑導致氣力損失,調理方法不能以補氣為首要,應以補血為主。因為陽氣受損,陰血也會消耗。方子使用當歸一兩,白芍三錢,川芎一錢,熟地一兩,五味子一錢,麥冬三錢,用水煎煮服用。這就是四物湯,妙處在於全部是滋養陰經的藥物,再加上麥冬、五味子以滋養肺臟。肺臟強壯,就能抑制肝臟對脾臟的剋制,那麼四物湯滋養肝臟,使其安然無恙。

中風後,也是氣虛的表現。這種病一定要補氣,不能補血。因為血液凝滯才導致中風,不能再補血增加氣滯。方子使用人參三錢,茯苓三錢,薏仁三錢,半夏一錢,神麯五分,白朮五錢,甘草一錢,肉桂一錢,陳皮五分,用水煎煮服用。這個方子巧妙地補充胃氣,以生成肺臟的氣,補充命門以生成脾臟的陰氣,何懼風木旺盛呢?這三個方子都是後續調理的最佳選擇,可以作為最終療法。

張公說:真是太精妙了。對於中濕後,水分已經排乾淨,應該強化脾臟。但是,不能只強化脾臟,應該補充命門的火氣以生成脾土。方子使用白朮五錢,茯苓三錢,肉桂三分,白芍三錢,薏仁五錢,白芥子一錢,用水煎煮服用。這個方子專門補腎經的火氣,又不過分熱烈,使脾氣得到溫暖,自然能去除濕氣並生成胃氣。

火症已經散盡剩餘的火氣,必然氣息微弱,無法坐立。如果一味地清火,則胃氣必然受傷,骨髓耗盡,水何時能再生。方子使用熟地一兩,元參五錢,麥冬一兩,牛膝一錢,白芍三錢,用水煎煮服用。這個方子妙在滋潤肺臟以生成腎臟的水氣,同時平肝。三個臟器都安定,則胃氣自然生成,何必再清餘火呢。

燥病已經消除,後續的調理,唯有大量補充腎臟的水氣,水氣充足則肺臟得到滋養。方子使用六味湯,加上麥冬、五味子即可。 華君表示:我也沒有什麼好傳授的,就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