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三(射集) (12)
卷三(射集) (12)
1. 吸治法
論胞上升,論頭痛,論腸下,論瘡毒初起
天師曰:吸治者,不可用湯藥,而用吸治也。如人生產,子落地而胞不墮,或頭痛而久不愈,或腸下而久不收,或瘡毒初起,而未知陰陽之症,皆可用藥以吸之也。產婦子落地矣,而胞忽上升者,必有惡血奔心之症,勢甚危急。倘以下藥下之,則虛其元氣,恐致暴亡,不若用蓖麻子一錢搗爛,塗於本婦之足心,則少頃胞胎自下矣。更有胞落子生而大腸墮下者,更為可畏。
此虛極下陷,法當用人參加升麻、柴胡提之。而產婦初生,未便用升麻、柴胡以發散其正氣,恐氣散而腸愈難收,不若仍用蓖麻子一味,搗爛,塗於本婦之頂心,少頃腸自收入。急用溫湯,將頂上蓖麻洗淨,不使少留些須。倘若時辰太久,則腸且上懸,又成危症而不可救矣。
白話文:
論胞上升
天師說:吸治法,不用湯藥,而用吸治。例如人生產,孩子落地後胎盤不掉下來,或者頭痛很久不癒,或者腸子下垂很久不能收回去,或者瘡毒剛起,還不知道是陰陽哪種症狀,都可以用藥物來吸治。
產婦孩子落地了,胎盤卻突然上升,一定是惡血上衝心臟的症狀,情況非常危急。如果用藥往下推,會耗損元氣,可能導致突然死亡,不如用蓖麻子一錢,搗碎,塗抹在產婦的腳心,一會兒胎盤就會自然下降。
更可怕的是,胎盤落下孩子出生後,大腸也下垂了,這是極度虛弱下陷的表現,應該用人參加上升麻、柴胡來提氣。但是產婦剛生產完,不宜用升麻、柴胡來發散正氣,恐怕氣散了腸子更難收回去,不如還是用蓖麻子一味,搗碎,塗抹在產婦的頭頂,一會兒腸子就會自然收回去。要趕緊用溫水,把頭頂上的蓖麻洗乾淨,不要留下一點點。如果時間太久,腸子就可能會懸在上面,又成了危急症狀,就無法救治了。
胞胎一落,亦是同然,俱宜洗淨為禱。至於頭痛之症,止消用蓖麻子一粒,搗碎,同棗肉些須,同搗勻,丸如黃豆大,外用絲綿裹之,納於鼻孔。少頃,必有清涕流出,即將丸藥取出,不可久放其中,頭痛即愈,永不再發。倘久留在中,必致腦髓流出,又成不可藥救之症。切記切記。
瘡毒初起,有一種解毒之石,即吸住不下。但毒輕者,一吸即下;重者,必吸數日而始下。不可急性,而人自取下也。此石最妙,一石可用三年,然止可用以治小瘡口可耳。大毒癰疽,仍須前湯藥治之為妙。此吸治之宜知也。
張公曰:吸法盡於此,無可再談。
白話文:
第一段
孩子出生後,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洗淨身體,祈求平安健康。至於頭痛的症狀,可以用蓖麻子一粒,搗碎,加入少許紅棗肉,一起搗勻,製成黃豆大小的藥丸,用絲綿包裹,塞入鼻孔。片刻之後,鼻腔就會流出清涕,這時就要把藥丸取出,不可久留鼻孔,頭痛就會痊癒,永不再犯。如果藥丸長期留在鼻孔中,就會導致腦髓流出,變成無法醫治的病症。切記切記!
第二段
瘡毒初起時,有一種解毒的石頭,可以吸住毒素不讓它蔓延。毒性輕微的瘡毒,吸一下就會消退;毒性嚴重的瘡毒,則需要吸數天才會消退。不可急於將石頭取下,要讓它自然脫落。這種石頭非常神奇,一塊可以用三年,但只能用來治療小瘡口,對於毒性較重的癰疽,還是要使用湯藥治療為妙。這是吸治瘡毒的注意事項。
2. 引治法
論虛火沸騰,論厥逆
天師曰:引治者,病在下而上引之,病在上而下引之也。如人虛火沸騰於咽喉口齒間,用寒涼之藥,入口稍快,少頃又甚,又用寒涼,腹瀉肚痛,而上熱益熾。欲用熱藥涼飲,而病人不信,不肯輕治,乃用外治之法引之而愈。方用附子一個,為末,米醋調成膏藥,貼在湧泉穴上。
少頃,火氣衰,又少頃而熱止退,變成冰涼世界,然後六味地黃丸湯,大劑與之,則火不再沸騰矣。蓋此火乃雷火也,見水則愈酷烈。子不見雷霆之震,濃陰大雨之時,愈加震動,驚天轟地,更作威勢,一見太陽當空,則雨歇聲消,寂然不聞矣。又不見冬令之天地耶,嚴寒霜雪,冰凍郊原,雨雪霏霏,陰風慘厲,此天氣下行,而地氣反上,蓋下熱則上自寒也。
白話文:
論虛火沸騰,論厥逆
天師說:所謂引治,指的是病氣在下面,我們用藥引導它往上走;病氣在上面,我們用藥引導它往下走。比如說,有人虛火沸騰,灼燒著咽喉、口齒,用寒涼的藥物,入口時稍稍舒服,但過一會兒又加重了,再用寒涼藥物,就導致腹瀉、肚子痛,而上面的熱氣卻更加熾盛。想要用熱藥配涼飲,但病人不相信,不願意輕易用藥,於是就用外治的方法引導它,使病氣得以痊癒。
治療方法是:用一個附子,研磨成粉末,用米醋調成膏狀藥物,貼在湧泉穴上。
過一會兒,火氣就減弱了,再過一會兒熱氣就完全消退,變成冰涼的世界,然後服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丸湯,這樣火氣就不再沸騰了。
這是因為,這種虛火是雷火,遇到水就會更加猛烈。你沒見過雷電交加,濃陰大雨的時候,雷聲愈加震動,驚天動地,威力更強嗎?當太陽當空照耀時,雨聲就消停了,寂然無聞。再看看冬天的天地,嚴寒霜雪,冰凍郊原,雨雪紛飛,陰風慘厲,這是天氣向下,而地氣反而向上,因為下面熱了,上面自然就冷了。
又不見夏日之天地乎,酷日炎蒸,蘊隆火熱,爍木焚林,燔湯沸水,天氣上升,地氣下降,此上熱而下寒也。人身虛火,亦猶是也。今既火騰於上,則下身冰冷。今以附子大熱之藥,湧泉引之者,蓋湧泉雖是水穴,水之中實有火氣存焉,火性炎上,而穴中正寒,忽然得火,則水自沸溫,水溫則火自降,同氣相求,必歸於窟宅之中矣。火既歸於窟宅,又何至沸騰於天上哉,此咽喉口齒忽然消亡,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
此引治之巧,又當知之者。
張公曰:引治尚有一法,汝備志之。如人病厥逆之症,不敢用藥以治之者,用吳茱萸一兩,為末,以面半兩,用水調成厚糊一般,以布如鍾大攤成膏,紙厚半分,貼在湧泉穴內,則手足不逆矣。況上熱下寒之症,皆可用此法而引之。亦引火歸元之法也。
華君曰:亦未傳。
白話文:
夏天炎熱,太陽炙烤,地面也像火爐一樣,樹木枯萎,水都沸騰了,這就是上面熱下面冷的天氣。人體的虛火也像這樣,如果火氣上衝,就會導致下半身冰冷。所以,我們可以用附子這種大熱的藥物,透過湧泉穴引導它。雖然湧泉是水穴,但水裡面也蘊藏著火氣,火性往上,而穴位本身是寒的,突然被火氣熱到,就會讓水溫暖起來,水溫暖了,火氣就會下降,同類的氣相吸引,就會回到穴位中。火氣回到穴位,就不會再往上衝,所以咽喉口齒的症狀就會消失,這就是一種奇妙的治療方法。
這種引導治療的方法很巧妙,應該要記住。
張公說:引導治療還有另外一種方法,你記住它。如果有人得了厥逆症,不敢用藥治療,可以用吳茱萸一兩,研成粉末,用麵粉半兩,用水調成濃稠的糊狀,用布包成像碗口那麼大,攤成膏狀,用紙把膏藥覆蓋起來,貼在湧泉穴上,這樣手腳就不會厥逆了。像上面熱下面冷的症狀,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引導治療。也是一種引火歸元的治療方法。
華君說:還沒聽說過。
3. 單治法
論諸痛治肝,論吐瀉各症治胃
天師曰:單治者,各經有病,而單治一病也。如人病身痛,又雙手痛。又兩足痛,腹痛,心痛者是。此等症,如單治其一經,是此病先愈,而後一症一症治之也。論此症滿身上下中央俱病矣,當先治肝為主,肝氣一舒,則諸症自愈,不可頭痛救頭,腳痛救腳也。方用柴胡一錢,白芍五錢,茯苓五錢,甘草一錢,陳皮一錢,當歸二錢,蒼朮二錢,薏仁五錢,梔子一錢,水煎服。(〔批〕加減逍遙散。
白話文:
論諸痛治肝,論吐瀉各症治胃
天師說:單治,是指針對不同經脈的疾病,單獨治療一種病症。例如,一個人身體疼痛,雙手也痛,兩腳也痛,還有腹痛、心痛,等等。這種情況,如果只針對其中一條經脈進行治療,只能先治好一種病症,然後再逐一治療其他的病症。然而,對於這種全身疼痛的症狀,應當以治療肝臟為主。肝氣舒暢了,其他的病症自然會痊癒。不可頭痛治頭,腳痛治腳,應該從根本入手。
治療方劑:柴胡一錢,白芍五錢,茯苓五錢,甘草一錢,陳皮一錢,當歸二錢,蒼朮二錢,薏仁五錢,梔子一錢,水煎服。(註:此方為加減逍遙散)
)此方逍遙散之變方也,單治肝經之郁,而又加去濕之品。蓋諸痛皆屬於火,而兩足之痛又兼有濕氣作祟。方中用梔子以清火,用薏仁以去濕,故雖治肝經之一經,而諸經無不奏效也。此單治之神,更妙於兼治,人知之乎。
張公曰:更有或瀉或吐,或飽悶,或頭暈眼花之症,當先治其胃氣,則諸症俱安。方用人參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三分,陳皮一錢,白芍三錢,神麯一錢,砂仁三粒,薏仁五錢,水煎服。此方乃治胃之方也。胃氣一生,則吐瀉各症自愈。此亦單治之一法也,附於天師之方後可耳。
華君曰,未傳。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逍遙散的變化方,專門治療肝經鬱結,同時加入了除濕的藥材。因為所有疼痛都屬於火,而兩足疼痛又兼有濕氣作祟。方子中用梔子清火,用薏仁去濕,所以雖然治療的是肝經,但其他經脈也都能收到效果。這種單一治療的妙處,比兼治還要好,人們知道嗎?
張公說:還有一些患者,或是腹瀉或嘔吐,或是飽脹不適,或是頭暈眼花,這些情況都應該先治療胃氣,這樣其他症狀就會自然好轉。方子用人參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三分,陳皮一錢,白芍三錢,神麴一錢,砂仁三粒,薏仁五錢,水煎服。這個方子就是治療胃氣的方子。胃氣一調理好,吐瀉等症狀就會自然痊癒。這也是單一治療的方法之一,可以附在天師方之後。
華君說,沒有傳承下來。
4. 雙治法
論心痛治肝,論胃吐治脾,論肺燥治腎
天師曰:雙治者,一經有疾,單治一經不足,而雙治二經始能奏效,故曰雙治。如人病心痛,不可止治心痛,必須兼治肝;如人胃吐,不可單治胃,而兼治脾;如人肺嗽,不可單治肺,而兼治腎是也。病心致痛,理宜治心,而今不治心者何也?蓋心氣之傷,由於肝氣之不足,補其肝,而心君安其位矣。方用白芍五錢,當歸五錢,有火加梔子三錢,無火加肉桂二錢,水煎服。
(〔批〕心肝雙解飲。)疼立止。蓋芍藥平肝又能生肝之血,與當歸同用,更有奇功。梔子、肉桂皆是清肝助肝之神品,肝氣既平,則心氣亦定。子母有關切之誼,母安而子未有不安者。此心肝兩治之妙法也。
白話文:
論心痛治肝,論胃吐治脾,論肺燥治腎
天師說:雙治法是指當一個經脈有病時,單獨治療一個經脈效果不夠,而同時治療兩個經脈才能收到顯著效果,所以稱為雙治。比如說,人患了心痛,不能只治療心痛,必須同時治療肝;又比如,人患了胃吐,不能只治療胃,而要同時治療脾;同樣,人患了肺燥,不能只治療肺,而要同時治療腎。
心臟病痛,理應治療心臟,但為什麼現在不單獨治療心臟呢?因為心氣受傷,是源於肝氣不足,補益肝臟,心臟就能安然自處。因此,可以用白芍五錢、當歸五錢,如果有火熱症狀,再加梔子三錢,沒有火熱症狀,就加肉桂二錢,用水煎服。
(註:此方稱為心肝雙解飲。)
服用後疼痛立刻止住。因為芍藥能平肝又能生肝血,與當歸一同使用,效果更佳。梔子和肉桂都是清肝助肝的良藥,肝氣平息後,心氣也會安定。母子關係緊密相連,母親安穩,孩子自然不會不安。這就是心肝雙治的妙法。
胃吐由於脾虛,脾氣不下行,自必上反而吐,補其脾氣,則胃氣自安。方用人參三錢,茯苓三錢,白朮五錢,甘草一錢,肉桂一錢,神麯一錢,半夏一錢,砂仁三粒,水煎服。(〔批〕脾胃雙治飲。)此方乃治脾之藥居多,何以用之於胃吐之病反宜也,蓋胃為脾之關,關門之沸騰,由於關中之潰亂,然則欲關外安靜,必先關內敉寧。方中全用補脾之藥,則脾氣得令,又何患胃口之吐哉。
白話文:
胃部嘔吐是因為脾虛,脾氣無法下降,自然就會上逆而嘔吐。補益脾氣,胃氣自然就會平穩。方劑使用人參三錢、茯苓三錢、白朮五錢、甘草一錢、肉桂一錢、神麴一錢、半夏一錢、砂仁三粒,水煎服。(此方名為脾胃雙治飲。)
這個方子主要是治療脾虛的藥物,為什麼卻能治胃吐的病呢?因為胃是脾的關口,關口沸騰,是因為關口之內混亂,想要關口外安靜,必須先讓關口內平和穩定。方子中全都是補脾的藥物,脾氣得到調養,又何必擔心胃口會嘔吐呢?
況方中又有砂仁、半夏、神麯等類,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如神者乎。此又脾胃雙治之妙法也。
肺嗽之症,本是肺虛,肺虛必宜補肺明矣,奈何兼治腎也?蓋肺金之氣,夜臥必歸諸腎之中,譬如母子之間,母雖外遊,夜間必返於子家,以安其身。今肺金為心火所傷,必求救於己子,以御外侮。倘其子貧寒,何以號多人以報母仇哉。今有一方治之,用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麥冬一兩,元參五錢,蘇子一錢,甘草一錢,牛膝一錢,沙參三錢,天門冬一錢,紫菀五分,水煎服。此方之妙,全在峻補腎水,而少清肺金,則子盛於母,而母仇可報。
白話文:
肺病咳嗽的症狀,本來就是肺虛,肺虛就應該補肺,這是很明顯的道理。為什麼還要同時治療腎呢?因為肺金之氣,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會回到腎臟裡,就像母子之間,母親即使外出,晚上也會回到兒子的家,以求安身。現在肺金被心火所傷,一定需要依靠腎來幫忙抵禦外邪。如果腎虛弱,怎麼能號召很多人為母親報仇呢?現在有一種藥方可以治療,用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麥冬一兩,元參五錢,蘇子一錢,甘草一錢,牛膝一錢,沙參三錢,天門冬一錢,紫菀五分,用水煎服。這個藥方的妙處在於大力補腎水,而稍微清肺金,這樣腎氣強盛於肺金,就能為肺金報仇了。
方中又有祛邪之品,用之得宜,全不耗散肺金。譬如子率友朋,盡是同心之助,聲言攻擊,全不費老母之資,則子之仇雖在未復,而外侮聞風退舍,不敢重犯於母家。此又肺腎相治之妙法也。
張公曰:雙治之法甚多,然有此三法,無不可觸類而治之矣。蓋諸病非心肝之病,即脾胃與肺腎之病也。今天師既各有雙治之法,且藥味入神,寧不可據之以為枕中秘乎。余所以讚歎,而不敢再為參贊也。
華君曰:未傳。
白話文:
藥方中還有一些驅除邪氣的藥材,使用得當,就能完全不損傷肺金。就像兒子率領朋友,都是同心協力幫助他,聲稱要攻擊敵人,完全不花費母親的資源,那麼即使兒子的仇敵尚未被報復,但外來的入侵者聽到風聲就會退卻,不敢再侵犯母親的家。這也是肺腎相互治療的妙法。
張公說:雙治之法很多,但這三種方法,其他的疾病都可以觸類旁通地治療。因為所有的病,不是心肝的病,就是脾胃和肺腎的病。今天師傅已經有了各種雙治之法,而且藥物配方神奇,難道不能把它當作枕邊秘訣嗎?所以我才讚嘆不已,不敢再參與討論了。
華君說:沒有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