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三(射集) (10)
卷三(射集) (10)
1. 專治法
論直中陰寒,論中暑
天師曰:專治者,專治一臟,單刀直入之謂也。如人病直中陰經寒症,勢如奔馬,不可止遏。倘徵兵分調於各路,勢必觀望低徊,而不能急遽以救主,不若止用一二大將,斬關直進之為得也。方用人參一兩,附子二錢,水煎服即愈,方名參附湯。用之卻有至理。蓋寒邪直入腎臟,邑主外亡,市民逃竄,賊人且驅傾城之民,盡為盜賊,上犯潢池,其鋒不可當。
此時若號召鄰邑之兵,則緩不濟事,故不若即此具師,推大將登壇,以兵馬之權盡歸之,令其奮勇當先,突圍衝入,斬殺剪除,城安民樂,前途倒戈,返兵而逐賊矣。方中用附子者,如大將也,用人參者,乃兵馬也。身如城郭,藥可借觀,生死相同,足以顯譬。願人深思,自得之專治之法。
白話文:
論直中陰寒,論中暑
天師說:專治,指的是針對單一臟腑,直搗黃龍的治療方式。比如有人患了直中陰經寒症,病勢如同奔馬,無法阻擋。如果徵兵分派到各路,勢必觀望猶豫,無法迅速救治,不如只用一兩位大將,直搗敵營,斬關奪城。
藥方用人參一兩,附子二錢,水煎服用,即可痊癒,方名「參附湯」。此方運用精妙,因為寒邪直入腎臟,就如同敵人入侵城池,百姓紛紛逃竄,賊寇更趁機驅使全城百姓,成為盜賊,攻陷皇宮,勢不可擋。
此時如果召集鄰近城池的士兵,就緩不濟事,不如立即集結軍隊,推舉大將登台,把軍隊的權力全部交給他,命令他奮勇當先,突圍衝入敵營,斬殺敵人,城池安穩,百姓歡樂,敵軍潰敗,退兵追擊。
方中用附子,如同大將,用人參,就如同兵馬。身體如同城池,藥物可以借來觀察,生死如同,足以為例。希望人們深思,自行領悟專治的道理。
張公曰:專治之法,歸屬直中陰寒之症,綽乎有理。但直中一門,不止一方盡之。吾傳一門,可暢觀之,而治無遺法也。
華君曰:余亦同傳,然余尚有法。如人病中暑之症,發渴引飲,其勢亦甚急。若欲緩兵分治,則暑邪不易分散,當用一二味解暑之品,以直逐其邪,則心君庶可以安寧。法當用人參一兩,青蒿二兩,香薷三錢,白朮五錢,水煎服。(〔批〕清暑神丹。)此方之妙,妙在人參以固元氣,而後青蒿得以散其邪。
白話文:
張公曰:
專門治療這種病的方法,歸屬於直中陰寒的病症,確實很有道理。但直中這一門,不只一種藥方能治好。我傳授的這一門,可以全面了解,就能無遺漏地治療了。
華君曰:
我也傳授了同樣的觀點,但我還有別的方法。比如說,人患了中暑症,口渴想喝水,情況非常緊急。如果想要緩慢治療,暑邪就不容易消散,應該用一兩味解暑的藥物,直接驅逐暑邪,這樣心臟才能安穩。方法是:用人參一兩,青蒿二兩,香薷三錢,白朮五錢,水煎服。(註:清暑神丹。) 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人參能固本元氣,然後青蒿才能散去暑邪。
雖青蒿一味,亦能解暑,似不必人參之助。然解暑而不補氣,暑雖解矣,人必弱也。惟與參同用,則祛邪之中而有補正之道,暑散而不耗散真氣,自然奏功如響。方中況有白朮以健脾,香薷以追熱,又用之咸宜乎。
白話文:
單獨使用青蒿這一味藥,也能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似乎並不需要用人參的輔助。然而,如果只解暑而不補充氣血,暑熱雖解,但人體必定會變得虛弱。唯有將它與人參一同使用,才能在祛除邪氣的同時,兼顧補益正氣,使暑熱消散而不消耗真元氣,這樣自然能取得如同回應般的療效。方中還加入了白朮來強健脾胃,以及香薷來引導熱氣外散,這樣的組合當然更加合理有效。
2. 分治法
論便血與溺血分治,論腰痛與頭痛分治,論遺精與健忘分治,論吞酸與泄瀉分治,論中氣與中痰
分治
天師曰:分治者,症犯艱難,不可作一症治之,乃用分治之法。如人便血矣,又溺血;腰痛矣,又頭痛:遺精矣,又健忘:吞酸矣,又泄瀉。症既紛出,藥難一般,不得不分之以相治也。或治其上,或治其下,或治其有餘,或治其不足,止正可以混同一例。然而得其道,則分中可合:不得其道,則合處仍分。
如便血與溺血不可同論也,然總之出血於下,用生地一兩,地榆三錢治之,則二症自愈。(〔批〕兩地丹。)蓋大小便雖各有經絡,而其源同,因膀胱之熱而來也。生地清膀胱之火,地榆亦能清膀胱。一方而兩用之,分之中又有合也。
白話文:
分治指的是當病人同時出現多種症狀時,不能用單一的藥物或方法治療,需要根據不同症狀分別治療。例如,病人同時出現便血和溺血、腰痛和頭痛、遺精和健忘、吞酸和泄瀉等,這些症狀各自成因不同,藥物也需針對不同的症狀分别使用。
有的病症需要治療上半身,有的需要治療下半身,有的需要補充不足,有的需要減少過剩,才能真正治癒疾病,不能用同一種方法治疗所有病症。但如果能够理解分治的原理,在分治的同时也有可能合治;反之,如果不能理解分治的原理,即使合治也可能出现分治的情况。
例如,便血和溺血雖然都是出血於下焦,但不能一概而論,可以用生地和地榆來治疗,这两种药都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便血和溺血。虽然兩種症狀分別治療,但其藥物的作用是相同的,這也是分治之中合治的体现。
腰痛與頭痛,上下相殊也。然而腎氣上通於腦,而腦氣下達於腎,上下雖殊,氣實相通。法當用溫補之藥,以大益其腎中之陰,則上下之氣自通。方用熟地一兩,杜仲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二錢,水煎服即愈。(〔批〕上下兼養丹。)蓋熟地、杜仲,腎中之藥也,止腰中痛是其專功。
今並頭痛而亦愈者何也?蓋熟地雖是補腎之劑,然補腎則上蔭於腦,背脊骨梁轆轤上升,是其直路,腎一足則氣即騰奔而不可止,故一補腎氣,腰不疼而腦即不痛也。閤中有分,而分中實合,不信然乎。
白話文:
腰痛和頭痛,看似位置不同,但實際上是息息相關的。因為腎氣向上通達腦部,而腦氣向下貫通腎臟,雖然部位相異,但氣息卻相互聯繫。治療方法應該採用溫補的藥物,大量滋養腎臟的陰氣,如此上下氣機就能自然流通。
方劑使用熟地一兩,杜仲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二錢,水煎服用即可痊癒。 (註:此方名為「上下兼養丹」)
為何此方不僅止腰痛,還兼治頭痛呢?因為熟地雖然是補腎的藥物,但補腎後,腎氣會向上滋養腦部,就像脊柱是轆轤,腎氣順著脊柱向上升,而腎氣充足後,氣機就會迅速上升,無法停滯。因此,只要補腎氣,腰痛自然消失,頭痛也會不藥而癒。
這說明了,看似分開的部位,其實氣機相通,不可分割。
遺精,下病也;健忘,上病也。何以分治之而咸當乎。方用人參三兩,蓮鬚二兩,芡實二兩,山藥四兩,麥冬三兩,五味子一兩,生棗仁三兩,遠志一兩,菖蒲一兩,當歸三兩,柏子仁去油一兩,熟地五兩,山茱萸三兩,各為末,蜜為丸。每日早晚各用白滾水送下五錢。(〔批〕遺忘雙治丹。
白話文:
遺精屬於下半身的毛病,健忘屬於上半身的毛病。怎麼樣才能分開治療,而且都能夠有效呢?可以用人參三兩、蓮鬚二兩、芡實二兩、山藥四兩、麥冬三兩、五味子一兩、生棗仁三兩、遠志一兩、菖蒲一兩、當歸三兩、柏子仁去油一兩、熟地五兩、山茱萸三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做成丸子。每天早晚各用白開水送服五錢。(註:此方為遺忘雙治丹。)
)半料兩症俱全。此方乃治健忘之方也,何以遺精而亦效?蓋遺精雖是腎水之虛,而實本於君火之弱,今補其心君,則玉關不必閉而自閉矣。此閤中之分,實有殊功也。
吞酸,火也;泄瀉,寒也。似乎寒熱殊而治法宜變,不知吞酸雖熱,由於肝氣之鬱結,泄瀉雖寒,由於肝木之克脾。然必一方以治木鬱,又一方以培脾土,則土必大崩,而木必大凋矣。不若於一方之中而兩治之。方用柴胡一錢,白芍五錢,茯苓三錢,陳皮五分,甘草五分,車前子一錢,神麯五分,水煎服。(〔批〕兩舒散。
白話文:
這方子可以同時治療兩種症狀。這原本是治療健忘的方子,為何也能治療遺精呢?因為遺精雖然是腎水虛弱,但根本原因是心火不足。現在補益心臟,就能使玉關自閉,不需要刻意去關閉。這其中有微妙的區別,效果也大不相同。
吞酸是火盛,泄瀉是寒症。表面看來寒熱不同,治療方法也應該有所區別。但其實,吞酸雖然是熱症,卻是肝氣鬱結造成的;泄瀉雖然是寒症,卻是肝木克脾造成的。如果用一方治療肝氣鬱結,再用另一方培補脾土,脾土必然大崩,肝木也必然凋零。不如在一方藥裡同時治療這兩種症狀。這個方子用柴胡一錢,白芍五錢,茯苓三錢,陳皮五分,甘草五分,車前子一錢,神麴五分,水煎服。(註:這是兩舒散的方子。)
)。二症皆愈,此方之奇絕,在白芍之妙,蓋白芍乃肝經之藥,最善舒木氣之郁,木鬱一舒,上不克胃而下不克脾。方中又有茯苓、車前,以分消水濕之氣,水盡從小便出,何有餘水以吞酸,剩汁以泄瀉。況又有半夏、神麯之消痰化粕哉。此一治而有分治之功,世人未盡知也。
張公曰:何奇之多如此,我是無可再言。遠公請益,我有一症增入可也。中氣而又中痰,雖若中之異,而實皆中於氣之虛也。氣虛自然多痰,痰多必然耗氣,雖分而實合耳。方用人參一兩,半夏三錢,南星三錢,附子一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水煎服。(〔批〕仁勇湯。)中氣,中痰之症俱悉矣。
白話文:
兩種病症都治癒了,這個方子的奇妙之處在於白芍的妙用。白芍是肝經的藥物,最擅長舒緩肝氣的鬱結,肝氣一舒展,就不會向上克制脾胃,向下克制脾臟。方子中還有茯苓和車前子,用來分消水濕之氣,水氣從小便排出,哪還有多餘的水分來吞酸,剩餘的汁液來腹瀉呢?更何況還有半夏、神麴來消痰化積呢?這個方子一治而能分治,世人並不知道這一點。
張公說:奇特的方子怎麼會這麼多,我已經無話可說了。遠公請教,我還可以再增加一個病症的治療方法。中氣不足又兼有痰濕,雖然看起來是不同的病症,但其實都是因為氣虛造成的。氣虛自然容易產生痰濕,痰濕多又必然會耗損氣,雖然分開來說是兩個病症,但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方子用人參一兩,半夏三錢,南星三錢,附子一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水煎服用。(註:此方名為仁勇湯。)中氣不足和痰濕的病症都得到了治療。
蓋人參原是氣分之神劑,而亦消痰之妙藥。半夏、南星雖是逐痰之神品,而亦扶氣之正神。附子、甘草,一仁一勇,相濟而成大敵,用之於三味之中,扶正必致祛邪,蕩痰必然益氣,分合而無分合之形,奇絕而有神化之妙,又不可不知。
華君曰:與余同,無可講。
白話文:
華君說與我同感,無需多說。
解釋: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經典方劑「三味真火湯」的組成和功效。
- 人參、半夏、南星、附子、甘草 五味藥材組合,不僅能化痰,更能扶正祛邪,達到整體的平衡。
- 人參 补气,半夏、南星 化痰,附子、甘草 扶正祛邪,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 文字最后以“奇絕而有神化之妙”来总结三味真火汤的奇效。
備註:
- 此文字出自《醫宗金鑑》,作者是清代名醫 王孟英。
- 此段文字說明了中醫的整體觀念,認為藥物並非單獨作用,而是互相影響,共同发挥作用。
- 藥物使用應遵循醫囑,不可自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