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石室秘錄》~ 卷三(射集)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射集) (8)

1. 腑治法

論小便閉塞,大便閉結,論治膽怯,論腎虛吐嘔

天師曰:腑治法甚多,我舉其一二症,取以為法,余可推廣。發人病小便不通,大便甚結者是也。小便不通,乃膀胱之病。膀胱之氣化不行,小便即不能出。小便閉塞,治膀胱之經而已矣,然而治法全不在治膀胱也,方用人參三錢,蓮子三錢,白果二十個,茯苓三錢,甘草一錢,車前子三錢。肉桂三分,王不留行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論小便閉塞、大便閉結、論治膽怯、論腎虛吐嘔

天師曰:治病之法甚多,我今僅舉一二症例,以為治病之法,餘可類推廣之。如人患病,小便不通,大便甚結,此乃常見病症也。小便不通,乃膀胱之病也。膀胱之氣化運作不順,則小便不能排出。小便閉塞,應治膀胱之經,然而治法卻不在直接治療膀胱。方用人參三錢,蓮子三錢,白果二十個,茯苓三錢,甘草一錢,車前子三錢,肉桂三分,王不留行三錢,水煎服。

(〔批〕通水至奇丹。)一劑即如注。此方之奇妙,全在用人參,其次則用肉桂三分。蓋膀胱必得氣化而始出。氣化者何?心包絡之氣也。膀胱必得心包絡之氣下行,而水路能出。尤妙用白果二十個,人多不識此意。白果通任督之脈,又走膀胱,引參、桂之氣,直奔於膀胱之中,而車前、王不留行盡是泄走之物,各隨之趨出於陰氣之口也。此治腑之妙法,人知之乎。

大便閉結者,人以為大腸燥甚,誰知是肺氣燥乎。肺燥則清肅之氣不能下行於大腸,而腎經之水僅足以自顧,又何能旁流以潤溪澗矣。方用熟地三兩,元參三兩,火麻子一錢,升麻二錢,牛乳一碗,水二鍾,煎六分,將牛乳同調一碗服之。(〔批〕潤燥至神湯,)一劑不解,二劑必大便矣,此方之妙,全在不潤大腸而補腎,尤妙不止補腎而且補肺,更妙不止補肺而且升肺。蓋大腸居於下流,最難獨治,必須從腎經以潤之,從肺經以清之。

白話文:

便秘的人,都以為是大腸太乾燥了,殊不知是肺氣燥熱造成的。肺氣燥熱,清肅之氣就無法下行到腸道,而腎經的水分僅能維持自身所需,哪還有餘力滋潤腸道呢?這方子使用熟地三兩,元參三兩,火麻子一錢,升麻二錢,牛乳一碗,水二鍾,煎煮六分,再把牛乳調勻成一碗服用。(註解:這方子能潤燥,如同神藥。)一劑下去沒有效果,兩劑一定能通便。這方子的妙處在於不直接潤腸,而是補腎,更妙的是不僅補腎,還能補肺,更更妙的是不僅補肺,還能升肺。因為大腸位於下焦,最難單獨治療,必須從腎經滋潤它,從肺經清利它。

氣既下行,沉於海底,非用升提之法,則水注閉塞而不通。啟其上孔,則下孔自然流通。此下病治上之法,亦腑病治臟之法也。其餘治腑之法,可即此以悟。

張公曰:天師太略,余當增廣之。凡人膽怯不敢見人者,少陽膽經虛也。而所以致少陽膽經之虛者,肝木之衰也。而肝木之衰,又因腎水之不足。法當補腎以生肝木。方用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芍藥五錢,當歸五錢,柴胡一錢,茯神五錢,白芥子一錢,生棗仁一錢,肉桂一錢,水煎服。(〔批〕助勇丹。

白話文:

當氣體向下運行,沉積在身體下部,如果不採取向上提升的方法,就會導致水氣阻塞不通。如果打開上方的通道,下方的通道自然就會流通。這就如同治下病要從上治,治腑病要從臟治一樣。其他治療腑的疾病的方法,也可以由此推演理解。

張公說:天師的描述太簡略了,我應該進一步詳細說明。一般人膽小怕見人,是因為少陽膽經虛弱。而導致少陽膽經虛弱的原因,是肝木衰敗。肝木衰敗的原因,又是因為腎水不足。所以應該補腎來滋養肝木。方劑用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芍藥五錢、當歸五錢、柴胡一錢、茯神五錢、白芥子一錢、生棗仁一錢、肉桂一錢,水煎服用。(註:此方為「助勇丹」)

)此方之妙,補腎之中用補肝之品,尤妙再去補心,使心不取給於肝膽之血,則膽之汁有餘,而怯形可去。又妙在用肉桂以入肝,如人得勇往之人,自然頃刻膽壯矣。此治腑實有妙理,人知之乎。

吐嘔之症,人以為胃虛,誰知由於腎虛。無論食入即出,是腎之衰,凡有吐症,無非腎虛之故。故治吐不治腎,未窺見病之根也。方用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薏仁五錢,芡實五錢,砂仁三粒,吳茱萸五分,水煎服。(〔批〕轉胃丹。)此方似乎治脾胃之藥,不知皆治腎之法,方中除人參救胃之外,其餘藥品俱入腎經,而不止留在脾也。腎火生脾,脾土始能生胃,胃氣一轉,嘔吐始平。

白話文:

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補腎的同時也用補肝的藥物,更妙的是再補心,讓心不再從肝膽取血,這樣膽汁就會充足,怯懦的體質就能改善。另外,方子妙用肉桂入肝,就像人有了勇猛的伙伴,自然瞬間膽量就大了。這個方法治療腑實症真是妙不可言,人們知道嗎?

吐嘔的症狀,人們以為是胃虛,卻不知道是腎虛引起的。無論吃進去就吐出來,都是腎臟衰弱的表現,凡是吐的症狀,都是腎虛造成的。因此治療吐症不治腎,就沒有看到病根。這個方子用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薏仁五錢、芡實五錢、砂仁三粒、吳茱萸五分,水煎服用。這個方子看似治療脾胃的藥物,卻不知都是治療腎臟的方法,方子中除了人參補救胃氣之外,其他藥物都進入腎經,並不會停留在脾臟。腎火生脾,脾土才能生胃,胃氣一轉,嘔吐就能平息。

此治胃而用治腎之藥,人知之乎。

華君曰:亦無。

孫真君傳治小便閉塞方:用車前子五錢,肉桂三分,水煎服即通。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胃部問題時,使用了針對腎臟的藥物,人們知道這種方法嗎?

華君說:並非如此。

孫真君傳授的治療小便堵塞的方法是:使用車前子五錢(約為現代量的15克),肉桂三分(約為現代量的0.9克),用水煎煮後飲用即可通暢。

2. 常治法

論頭疼,論目痛

天師曰:常治者,可以常法而常治之者也。如人病頭疼,則以頭疼常法治之:目痛,則以目痛常法治之是也。何必頭疼而治之於兩足,目痛而治之以兩手乎。雖頭疼實有治之兩足而愈,目痛實有治之兩手而痊者,然彼必常治之而不愈不痊,然後以變法治之,非可以常治,而先求之於變法也。

故一遇頭疼,即以蔓荊子一錢,川芎五錢,白芷一錢,甘草一錢,半夏一錢,細辛一錢治之,病去如掃。(〔批〕止疼湯。)一遇目痛,以柴胡一錢,白芍三錢,當歸一錢,白蒺藜二錢,甘菊花一錢,荊芥、防風各一錢,半夏一錢,甘草五分,梔子二錢,水煎服。(〔批〕全目飲。

白話文:

論頭疼,論目痛

天師說:常規治療,就用常規方法治療。比如人患頭痛,就用頭痛的常規方法治療;目痛,就用目痛的常規方法治療,這才是正理。為何頭痛卻要治療雙腳,目痛卻要治療雙手呢?雖然頭痛確實有透過治療雙腳而痊癒的例子,目痛也有透過治療雙手而康復的例子,但那些都是因為常規治療無效才採取的特殊療法,並不是應該一開始就採用特殊療法。

所以,一旦遇上頭痛,就用蔓荊子一錢,川芎五錢,白芷一錢,甘草一錢,半夏一錢,細辛一錢來治療,病痛就會像掃地一樣消失。 (批註:止疼湯)

一旦遇上目痛,就用柴胡一錢,白芍三錢,當歸一錢,白蒺藜二錢,甘菊花一錢,荊芥、防風各一錢,半夏一錢,甘草五分,梔子二錢,用水煎服。(批註:全目飲)

)二劑即愈。皆無事舍常而思變也。此常治之法,可為師也。

張公曰:常病用常法極是,予亦不再言變也。

華君曰:無。

白話文:

兩劑藥即可痊癒,這是因為在常態下思考變化。這是一種常規的治療方法,可以作為指導原則。

張公說:對常見疾病使用常規療法非常正確,因此我不再談論變化。

華君說:沒有。

3. 變治法

論傷寒變結胸,論瘧變下痢,論中風變狂,論中暑變亡陽,論反胃變噎膈

天師曰:變法者,不可以常法治,不得已而思變之也。變症不同,用藥各異,吾舉其大者言之。如傷寒變為結胸,瘧疾變為下痢,中風變為發狂,中暑變為亡陽,反胃而變成噎膈,若不以變法治之,仍以平常藥餌相治,吾見其坐斃而已矣。然則結胸之症,乃傷寒之變也,可不以變法治之乎。

傷寒火邪正熾,原不可急與飲食。若不知禁忌與之,胃中得食,不啻如寶,故茹而不出,而他臟見胃中有食,群起而爭,其勢猖狂,非杯水可解,必當以變法治之。急須以栝蔞一枚捶碎,入甘草一錢,同煎服之。夫栝蔞乃陷胸之勝物,平常人服之,必至心如遺落,今病人一旦服之,不畏其虛乎?誰知無病常人,斷斷不可服此,而傷寒結胸之症,卻有相宜。蓋食結在胸,非大黃、芒硝、枳殼、檳榔、厚朴之類可能祛逐,必得栝蔞,始能陷之。

白話文:

論傷寒變結胸,論瘧變下痢,論中風變狂,論中暑變亡陽,論反胃變噎膈

天師說道:變症的治療方法,不能用平常的藥方來處理,必須根據情況變化,另想辦法解決。不同的變症,用藥方法也各不相同,我這裡就舉幾個主要的例子來說明。

比如傷寒病變成了結胸,瘧疾變成了下痢,中風變成了發狂,中暑變成了亡陽,反胃變成了噎膈,如果不用變法治療,仍然用平常的藥物來治,我見過很多病人因此坐著就死了。

那麼結胸症是傷寒病的變症,難道不可以用變法治療嗎?

傷寒病患者體內的火邪正旺,本來就不能急著給他吃東西。如果不知道這個禁忌,給他吃東西,對他來說就像得到了一件寶物一樣,所以吃了之後就不吐出來,而其他臟器看到胃裡有食物,就一起搶著要,勢頭很猛烈,不是一杯水就能解決的,必須用變法治療。

要趕快用一個栝蔞,把它搗碎,加上一錢甘草一起煎服。栝蔞是能夠讓食物下行的良藥,平常人服用它,就會感覺心臟像要掉出來一樣,現在病人服用了它,難道不會害怕它會傷到心臟嗎?誰知道沒有病的人絕對不能服用這種藥物,而傷寒結胸症卻正好適合用它。因為食物積在胸腔,不是大黃、芒硝、枳殼、檳榔、厚朴之類的藥物就能夠把它驅逐出來的,必須用栝蔞才能把它往下拉。

入於脾中,尤恐其過於下也,少加甘草留之,且得甘草之和,不致十分推蕩。此變症而用變法,真勝於用正也。

瘧疾本是常症,只可以平常消導而發散之。今忽為下利等症,則變輕為重。欲發汗,則身已亡陰,欲祛邪,則下已便物。顧上則慮下,顧下則礙上。倘仍以常法治之,奏功實少。今用人參一兩,鱉甲一兩,白朮三兩,茯苓一兩,當歸一兩,白芍三兩,柴胡一錢,枳殼一錢,檳榔一錢,水煎服。(〔批〕補陽消瘧丹。

白話文:

藥物進入脾臟,最怕過度下降,因此要少加些甘草留住藥性,並且藉由甘草的調和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猛烈地向下推動。這是遇到變症就用變通方法,實在比用原本的療法更有效。

瘧疾本來就是常見的疾病,只要用平常的方法消導和發散就可以治癒。但現在卻突然出現腹瀉等症狀,病情就由輕轉重。想要發汗,病人已經虛損了陰氣;想要驅除邪氣,卻又已經腹瀉不止。顧慮上面就擔心下面,顧慮下面就影響上面。如果仍然用原本的療法,效果一定很差。現在用人參一兩、鱉甲一兩、白朮三兩、茯苓一兩、當歸一兩、白芍三兩、柴胡一錢、枳殼一錢、檳榔一錢,水煎服。(註:此藥方稱為補陽消瘧丹)

)此方奇在用人參、白朮。蓋瘧病則亡陽,若不急補其陽氣,則下多亡陰,勢必立亡。惟急補其陽氣之不足,陽生陰長,始有生機。尤妙白芍、當歸之多,以滋潤其腸中之陰。蓋下利多。則陰亡亦多,今用補陰之劑,則陰生陽降,自然春意融和,冰泮化水,分消水道,汙穢全無,況方中又加枳殼、檳榔,仍然去積。

又妙少用柴胡,微舒肝氣,使木氣相安,不來剋土,自然土剋水之多,水潤木之下,內氣既生,外邪亦散。此治下利,而瘧病同除。此種治變之法,何可不知。

中風系是危症,況變發狂,死在眉睫。倘不以變法救之,何以得免於垂絕耶。方用人參三兩,菖蒲三錢,半夏三錢。南星三錢,生用附子一錢,丹砂末三錢,先將參、苓、附子等項煎湯,調入丹砂末灌之。(〔批〕救絕至神丹。)十人中亦可救三四。蓋天下無真中風之人,不過中氣、中痰、中濕而已,若不用人參、附子,大劑煎飲,何能返已去之元陽,回將絕之心氣哉。況人將死之時,未有不痰上湧者,妙在用半夏、南星以祛逐之。

白話文:

此方奇在用人參、白朮。

這個方子奇特之處在於使用了人參、白朮。

蓋瘧病則亡陽,若不急補其陽氣,則下多亡陰,勢必立亡。

因為瘧疾會耗損陽氣,如果不迅速補充陽氣,就會導致陰氣過度流失,最終必然死亡。

惟急補其陽氣之不足,陽生陰長,始有生機。

只有及時補充不足的陽氣,才能使陽氣生長,陰氣滋長,病人才能有生存的機會。

尤妙白芍、當歸之多,以滋潤其腸中之陰。蓋下利多。則陰亡亦多,今用補陰之劑,則陰生陽降,自然春意融和,冰泮化水,分消水道,汙穢全無。

尤其妙的是白芍、當歸用量較多,可以滋潤腸道中的陰氣。因為下痢會導致陰氣大量流失,現在用補陰的藥物,就能使陰氣生長,陽氣下降,如同春意融和,冰雪消融,水分流暢,污濁之物自然消失。

況方中又加枳殼、檳榔,仍然去積。

而且方子中還添加了枳殼、檳榔,依然可以去積滯。

又妙少用柴胡,微舒肝氣,使木氣相安,不來剋土,自然土剋水之多,水潤木之下,內氣既生,外邪亦散。

又妙的是柴胡用量很少,稍微舒緩肝氣,使木氣平和,不會剋制脾土,自然土氣就可以剋制水氣,水氣滋潤木氣,內氣得以生長,外邪也會自然散去。

此治下利,而瘧病同除。

這種治療方法既能治下痢,又能同時去除瘧疾。

此種治變之法,何可不知。

這種應變治療的方法,怎麼能不知道呢?

中風系是危症,況變發狂,死在眉睫。

中風是一種危急的病症,尤其出現發狂的症狀,更是命懸一線。

倘不以變法救之,何以得免於垂絕耶。

如果不採用應變之法來救治,怎麼能避免病人垂死呢?

方用人參三兩,菖蒲三錢,半夏三錢。南星三錢,生用附子一錢,丹砂末三錢,先將參、苓、附子等項煎湯,調入丹砂末灌之。(〔批〕救絕至神丹。)十人中亦可救三四。

方子使用人參三兩,菖蒲三錢,半夏三錢,南星三錢,生附子一錢,丹砂末三錢,先將人參、白朮、附子等煎湯,再加入丹砂末灌服。這可是救死扶生的神丹妙藥,十個人中至少可以救活三到四個。

蓋天下無真中風之人,不過中氣、中痰、中濕而已,若不用人參、附子,大劑煎飲,何能返已去之元陽,回將絕之心氣哉。

其實天下沒有真正的中風病人,只是中氣、中痰、中濕而已。如果不使用人參、附子,大量煎服,怎麼能恢復已經耗損的陽氣,挽回快要斷絕的心氣呢?

況人將死之時,未有不痰上湧者,妙在用半夏、南星以祛逐之。

況且人快要死的時候,大多都會有痰液上湧的現象,妙在使用半夏、南星來驅逐痰液。

尤妙用菖蒲以引入心經,使附子、半夏得施其蕩邪之功,而丹砂又能鎮定心氣,所以往往返危為安。倘仍以尋常二陳之類以消痰,痰未必消,而心氣已絕。此又症變而法變者也。

中暑原是熱症,然而熱之中也,亦由於氣之虛。人若氣實形壯者,多難中暑。然則中暑之病,宜補氣為先,解暑為次。無如人以為熱也,治表為急,治本為末。先以香薷飲治之,不效,又改用白虎湯,又不效,乃用發散之劑,雜然並進,則火邪乘熱氣外走,盡趨皮膚而出,而不可止,以變為亡陽之症者多矣。法當以人參三兩,元參三兩,甘草一錢,北五味一錢,生地三兩救之。

白話文:

最妙的是用菖蒲引導藥效進入心經,讓附子、半夏發揮驅除邪氣的功效,同時丹砂又能鎮定心氣,因此往往能化險為夷。如果還用一般的二陳湯之類來消痰,痰不一定能消,而心氣可能已經耗盡了。這是因為病症變化,治療方法也要跟著改變。

中暑本是熱症,但熱症中也可能由於氣虛。體格健壯、氣血充盈的人,比較不容易中暑。因此中暑的治療,應該以補氣為先,解暑為次。然而很多人以為中暑就是熱症,急於治表,反而忽略了治本。一開始就用香薷飲治療,無效後又改用白虎湯,還是無效,接著又用發散的藥劑,混雜著使用,結果火邪乘著熱氣從體表散出,全部跑到皮膚外,無法控制,最後變成亡陽症的人很多。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用人參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一錢,北五味一錢,生地三錢來救治。

此方之妙,全在用人參以補元氣,用元參以涼血。蓋血得涼,則氣自止而不走,又有五味子之酸,以收斂肺金之氣,此不止汗而汗自止也。倘惟以四君子湯平常治法。則一杯之水,何能止車薪之發焰哉。此又變法之宜知也。

反胃症初起之時,未嘗非胃病也,當時以逍遙散加黃連一錢,立止也。無如世醫不知治法,乃用香砂、厚朴、枳殼、砂仁之類,紛紛投之。不應,又改用大黃、巴豆之類下之。又不應,乃改用黃連、黃柏、黃芩、梔子、知母大寒之品以涼之。又不應,乃改用桂枝、白果、肉桂、附子、乾薑、吳茱萸之類以熱之。

白話文:

这个方子的妙处,在于用人参补元气,用元参凉血。因为血凉了,气自然就会停止不再外泄,再加上五味子的酸性,可以收敛肺金之气,这样不止汗,汗自然就会止住。如果只是用四君子汤这种常规方法,就好比用一杯水想灭掉燃烧的柴火一样,怎么可能止住呢?所以这就是要灵活运用方法的原因。

反胃症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就是胃病,这时候用逍遥散加黄连一钱,就能立刻止住。可是世上的医生不知道正确的治疗方法,就用香砂、厚朴、枳壳、砂仁之类的东西乱投医。不管用,又改用大黄、巴豆之类的泻下药。还是不管用,就改用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知母这些大寒的药来降火。还是不管用,又改用桂枝、白果、肉桂、附子、干姜、吴茱萸之类的热药。

又不應,乃始用柴胡、荊芥、桔梗、防風、蘇子之類以散之,遂成噎膈之症矣。吾今憫之,乃傳一方,用熟地一兩,山茱萸四兩,麥冬三錢,北五味一錢,元參一錢,當歸三錢,白芥子一錢,牛膝二錢,水煎服。(〔批〕轉食至神丹。)此方之妙,全在不治翻胃,正所以治翻胃也。

蓋人之反胃,乃是腎中陰水竭也。腎水不足,則大腸細小,水不足以潤之,故腸細而乾涸。腸既細小,則飲食入胃不能下行,必反而上吐。治之之法,不可治上,而宜治下。方中用熟地、山茱之類,純是補腎中之水也。腎水足,而大腸有水相資,則大腸仍復寬轉,可以容物。

白話文:

如果(患者)不聽勸告,反而開始服用柴胡、荊芥、桔梗、防風、蘇子等藥物來散寒解表,結果就發展成噎膈的病症了。我現在感到同情,就傳授一個方子,用熟地一兩、山茱萸四兩、麥冬三錢、北五味一錢、元參一錢、當歸三錢、白芥子一錢、牛膝二錢,水煎服用。(註解:轉食至神丹。)這個方子的妙處,就在於不直接治療反胃,卻能從根本上治癒反胃。

因為人體的反胃,其實是腎臟中的陰水耗竭所致。腎水不足,就會導致大腸細小,水分不足以潤滑腸道,所以腸道變得又細又乾涸。由於腸道細小,飲食進入胃部無法向下運行,就必然反流向上吐出。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不能只治表面,而是應該治本,也就是補腎。方子中使用熟地、山茱萸等藥材,就是純粹地補腎水。腎水充足了,大腸就有水分滋養,腸道就會恢復寬闊,才能容納食物。

水路既寬,則舟楫無礙,大舸小舶,可以順行,又何懼區區小舟不可以轉運糧食哉。此腎中虛而水不足以潤大腸者,宜如是治法。若腎中寒涼而虛者,又不如是治也。蓋翻胃之名雖同,翻胃之實各異。腎中無水而翻胃者,食下喉即吐;腎中無火而翻胃者,食久而始吐也,譬如今日食之,明日始盡將今日之物吐出者是也。

方用熟地一兩,附子一錢,肉桂一錢,山茱萸四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一錢,茯苓二錢,山藥二錢,丹皮一錢,澤瀉一錢,牛膝一錢,水煎服。此方八味丸湯也,妙在用附子、肉桂於補腎水之中,使去水中補火。補火者,補命門之火也。蓋脾胃之氣必得命門之火始生。譬如釜下無火,何以煮爨,未免水冷金寒,結成冰凍,必得一陽初復之氣,始解陽和。

白話文:

水路暢通無阻,無論是大船還是小船都可以順利航行,又何必擔心小小船隻無法運送糧食呢?這就好比腎臟虛弱,水不足以滋潤腸道,就需要這種治療方法。如果腎臟寒涼虛弱,則不適用此法。

雖然都叫「翻胃」,但實際情況卻不一樣。腎臟缺水而翻胃的人,食物剛下喉嚨就吐出來;腎臟缺火而翻胃的人,則要等吃了一段時間後才會吐,比如今天吃下的東西,要到明天才會全部吐出來。

此方藥方使用熟地一兩,附子一錢,肉桂一錢,山茱萸四錢,麥冬五錢,北五味子一錢,茯苓二錢,山藥二錢,丹皮一錢,澤瀉一錢,牛膝一錢,水煎服用。此方叫做「八味丸湯」,妙在於在補腎水的基礎上,加入附子、肉桂,以達到「去水中補火」的效果。補火指的是補腎中命門之火。因為脾胃之氣的產生必須依靠命門之火。就如同鍋底下沒有火,怎麼能煮飯呢?水會變冷,金屬會變寒,最終凝結成冰。只有陽氣初生的時候,才能化解寒氣,恢復溫暖。

人身脾胃亦然。然而寒涼之病,止該腹痛心疼,今反無此症,乃上越而吐者何也?蓋脾胃有出路,則寒邪之氣不留於中,今日日上吐,將胃口咽門已成大道熟徑,往來無所阻滯,則徑情趨奔,其勢甚便,又何必積蓄於中州,盤踞於心腹,顛寒作熱,以苦楚此脾胃哉。此翻胃下寒,心腹之所以不痛也。

此又不治反胃,而所以治反胃也。此變法治病之端也。

張公曰:說得我閉口無言。汝知而不能言,今可以言矣。無可一言,惟有三嘆頓首而已。惟聖者知之,予亦不能言之也。

華君曰:余雖有傳,不及君之多而且暢。

雷公曰:無一論不奇闢。真聖人之言,不可測也。

白話文:

人的脾胃也一樣。然而寒涼的病症,應該止於腹痛心疼,現在反而沒有這些症狀,卻往上嘔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脾胃有出口,寒邪之氣就不會停留在裡面。如今天天上吐,將胃口和咽門已經變成大道熟路,來去沒有阻礙,自然就直奔出口,這樣很方便,又何必積存在中焦,盤踞在心腹,時而寒冷時而發熱,來折磨脾胃呢?這就是吐了寒氣,心腹不痛的原因。

這不是治療反胃的方法,卻是治療反胃的原因。這就是變通治病的關鍵。

張公說:你說得我無言以對。你雖然知道,卻不能說,現在你終於可以說了。我無話可說,只能連連稱讚,深深鞠躬。只有聖人才知道這些,我實在是說不出來。

華君說:我雖然有傳承,但不及你講述得多而且通暢。

雷公說:每一句話都奇特新穎。真是聖人的言語,不可思議。

(反胃而用逍遙加黃連,趙養葵先生亦主此方,但此必食入即吐之症,如朝食暮吐者,又為命門無火,當是八味湯症矣。李子永識。)

白話文:

如果出現反胃的情況,可以使用逍遙散加上黃連,這是由趙養葵先生提倡的療法。然而,這種情況必須是食物一進去就會嘔吐,例如早上吃的食物到了晚上就會吐出,這可能表示命門無火,應該是八味湯的症狀。這是由李子永記載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