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石室秘錄》~ 卷一(禮集)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一(禮集) (18)

1. 偏治法

病在左者,如兩脅脹滿,不可左臥者,此病在肝也,法亦專治肝矣。今偏不治肝,而兼治肺。蓋肝木之旺,由於肺經之虛。金不能制木,則木愈盛,木盛則脾土更無所養,肺金益虛,則肝木益旺,而病無已時也。方用人參一錢,黃芩三錢,麥冬三錢,甘草一錢,白芍三錢,當歸三錢,柴胡一錢,茯苓一錢,陳皮五分,水煎服。一劑知,二劑愈,四劑全瘥。

蓋參、耆乃補氣之味,與肝木不相干也;雖用柴胡舒肝,然而柴胡亦是肺經主藥,一味而兩用之;白芍、當歸,雖專入肝經,然亦能入肺。所以同群入肺以助氣,而非逐隊以平肝,此左病治右之一法也。

右病治左,可以悟矣,予再傳一方。人病胃氣痛,或脾氣不好,不能飲食,或能飲食而不能化,作痛作滿,上吐下瀉者,此乃肝經來剋土也。平其肝木,則脾胃之土得養、而前症俱愈矣。方用白芍三錢,甘草一錢,當歸二錢,柴胡二錢,茯苓三錢,白芥子一錢。有火者,加炒梔子二錢;無火者,加肉桂一錢,水煎服。

此方再加白朮三錢;有食者,加山楂二錢;傷米食者,加枳殼一錢,麥芽一錢;有痰者,加半夏一錢。此方雖白朮、茯苓乃脾胃之品,然其性亦能入肝。白芍、當歸、柴胡,則純是肝經之正藥;有此三味,直入肝經,則各藥無不盡入肝以平木,木平則脾胃之土安然。況有食則化食,有痰則祛痰,有火則散火,有寒則去寒,有不功效立奏者乎。

此右病而左治之一法也。

治在腹心者,乃人生瘍生癰,或痿厥之類是也。癰瘍不治癰瘍,而內治其中氣,少加以祛邪散火之品是也。備有專門,茲不再贅。如痿症、厥症甚多,不能枚舉,止舉一二之病,可觸類而通。人有痿症,終年不能起床,面色光鮮,足弱無力,不能舉步者,人以為兩足之無力也,不知乃陽明火盛。不必去治兩足,止平其胃火,則火息而足自堅凝。

若不平胃火,而徒用補陰之劑,則飲食愈多,而兩足益弱。法當用元參三兩,麥冬一兩,甘菊花三錢,人參一錢,熟地一兩,菟絲子一錢。水數碗,煎湯四碗,恣其吞飲,則胃火漸平,而兩足自然生力。此不治足而正所以治足也。

厥病,一時手足厥逆,痛不可忍。人以為手足四肢之風症也,不知乃心中熱蒸,外不能泄,故四肢手足則寒,而胸腹皮熱如火。方用柴胡三錢,當歸二錢,荊芥一錢,黃連二錢,炒梔子二錢,半夏一錢,枳殼一錢,水煎服。一劑即平,二劑即全愈。(〔批〕雷公治厥,方用白芍一兩,炒梔子三錢,陳皮一錢,柴胡一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治熱厥最妙,以其入肝而平木也。

妙。)蓋厥症多是火病,厥之甚。則熱之甚也。故舒其內熱,而四肢手足自溫矣。方中妙在用柴胡為君,用諸寒涼之藥,直入心肝之內,又不凝滯於胸膈之間,蓋柴胡能散半表半裡之邪,又善疏泄鬱悶之氣。若止治其四肢手足之風,而不直搗其中堅,則賊首不擒,餘黨安息?故不治四肢手足,而專治其心胸也。以上三法,亦偏治之一法也。

白話文:

[偏治法]

如果疾病表現在左邊,像是兩側脅肋脹滿,無法向左側臥睡,這代表病在肝臟,治療方法也應該專注於治療肝臟。但現在我們偏不直接治療肝臟,而是同時治療肺臟。這是因為肝木的旺盛,是由於肺經的虛弱。當肺金無法制約肝木時,肝木就會更加旺盛,肝木旺盛則會使脾土更加虛弱,無法得到滋養,肺金也會更加虛弱,導致肝木更加旺盛,病情就會沒完沒了。

治療方子:人參一錢、黃芩三錢、麥冬三錢、甘草一錢、白芍三錢、當歸三錢、柴胡一錢、茯苓一錢、陳皮五分,用水煎服。通常一劑藥就能見效,兩劑藥就能痊癒,四劑藥就能完全康復。

人參和黃耆是補氣的藥物,本來和肝木沒有關係;雖然用了柴胡來疏肝,但柴胡也是肺經的主要藥物,可以一藥兩用;白芍和當歸雖然主要進入肝經,但也同樣能進入肺經。因此這些藥物共同進入肺經來幫助氣的運行,而不是直接針對肝臟來平息肝火,這就是「左邊的病治療右邊」的一種方法。

「右邊的病治療左邊」的道理,可以由此領悟。我再來傳授一個方子:如果有人胃痛,或者脾胃不好,不能吃東西,或者能吃東西但不能消化,導致疼痛脹滿,甚至上吐下瀉,這都是因為肝經來剋制脾土。平息肝木,脾胃的土就能得到滋養,之前的症狀就能痊癒。

治療方子:白芍三錢、甘草一錢、當歸二錢、柴胡二錢、茯苓三錢、白芥子一錢。有火氣的人,加入炒梔子二錢;沒有火氣的人,加入肉桂一錢,用水煎服。

這個方子可以再加入白朮三錢;有積食的人,加入山楂二錢;因吃米飯而導致消化不良的人,加入枳殼一錢、麥芽一錢;有痰的人,加入半夏一錢。雖然白朮、茯苓是脾胃的藥物,但它們的藥性也能進入肝經。白芍、當歸、柴胡則是專門治療肝經的藥物;有這三味藥,藥力就能直接進入肝經,使所有藥物都進入肝臟來平息肝木,肝木平息,脾胃的土自然安穩。何況方子還能化解積食,祛除痰液,散去火氣,驅散寒氣,有什麼道理不能立即見效呢?

這就是「右邊的病治療左邊」的方法。

如果疾病發生在腹部中心,像是癰瘡腫瘤,或是痿症、厥症之類,治療癰瘡腫瘤,不應該只針對癰瘡腫瘤,而應該從內部調理中氣,稍加一些祛邪散火的藥物就可以了。這部分有專門的論述,在此不再贅述。至於痿症、厥症的病因有很多,無法一一列舉,這裡只舉一兩個例子,以便觸類旁通。

有人患有痿症,終年臥床不起,面色紅潤,雙腿虛弱無力,無法行走。人們以為是雙腿無力,卻不知道是陽明胃火過盛。不必去治療雙腿,只要平息胃火,火氣消散,雙腿自然會強壯有力。

如果不平息胃火,只是使用補陰的藥物,則吃得越多,雙腿會越發虛弱。應該使用元參三兩、麥冬一兩、甘菊花三錢、人參一錢、熟地一兩、菟絲子一錢,用水煎成四碗湯藥,讓他慢慢喝,這樣胃火就會逐漸平息,雙腿自然就會恢復力量。這就是「不治療雙腿,反而才是治療雙腿」的道理。

厥症,是指突然手腳冰涼,疼痛難忍。人們以為是四肢的風邪,卻不知道是心中熱氣蒸騰,無法向外發散,所以四肢反而冰冷,而胸腹皮膚卻像火一樣熱。

治療方子:柴胡三錢、當歸二錢、荊芥一錢、黃連二錢、炒梔子二錢、半夏一錢、枳殼一錢,用水煎服。通常一劑藥就能見效,兩劑藥就能完全康復。(雷公治療厥症,使用的方子是白芍一兩、炒梔子三錢、陳皮一錢、柴胡一錢、天花粉二錢,用水煎服。治療熱厥症效果極佳,因為這個方子能進入肝經,平息肝木,非常有效。)

厥症大多是火熱引起的疾病,厥症越嚴重,就表示熱邪越重。所以應該疏散內熱,四肢自然就會溫暖。方子的關鍵在於以柴胡為主藥,配合其他寒涼的藥物,使藥力直接進入心肝,又不滯留在胸膈之間,因為柴胡能散半表半裡的邪氣,又善於疏泄鬱悶之氣。如果只治療四肢的風邪,而不直接攻擊病根,就像不抓住賊首,餘黨又怎能安息?所以不治療四肢,而是專門治療心胸。以上三種方法,也都是「偏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