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石室秘錄》~ 卷二(樂集)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二(樂集) (11)

1. 熱治法

論腎寒吐瀉,論心寒胃弱

天師曰:熱治寒也。寒症不同,舉一二症言之,如嘔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或下利不已,五更時分,痛瀉四五次是也。此等之症,人皆以為脾胃之寒,治其胃,則嘔吐可止,治其脾,則下利可遏。然而終歲經年,服胃脾藥而不愈者何也?不得其故耳。蓋胃為腎之關,而脾為腎之海。

胃氣不補命門之火,則心包寒甚,何以生胃土而消其穀食;脾氣不補命門之火,則下焦虛冷,何以化其糟粕而生精微。故補胃必宜補腎,而補脾亦宜補腎也。方用熟地三兩,山茱萸二兩,茯苓三兩,人參三兩,肉桂一兩,附子一兩,北五味一兩。吳茱萸五錢,山藥四兩,各為末,蜜為丸。

飢服一兩。此方之妙,全在用腎藥居多,而脾胃藥居少,尤妙用熱溫之藥於補腎補土之中,則火足而土健。誰知水足而火生也,此種議論,舉世未聞。然豈徒託空言以示奇乎,實有至理存焉。試之無不效奏頃刻,願世人加意之。此熱治之妙法,一方可兼治之。凡如此等之病,無不可統而兼治也。

張公曰:真妙絕之論,快心之語。天師言補腎之法,而余更有論,乃言補心方也。胃與脾雖同是屬土,而補胃,補脾宜辨。凡人能食而食之不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當以補脾,而補脾尤宜補腎中之火,蓋腎火能生脾土也。有人不能食,食之而反安然者,乃胃病而非脾病,不可補腎中之火,當補心中之火,蓋心火能生胃土也。

世人一見人不能飲食,動曰脾胃之病,而不知分胃之寒、虛責之心,分脾之虛、寒而責之腎也。天師之法,心腎兼補,予可不必更立奇方。然而治脾胃兩虛者,用之神效。若單是胃虛胃寒者,自宜獨治心之為妙。余所以更定一方,以佐天師之未及。方用人參一兩,白朮三兩,茯神三兩,菖蒲五錢,良薑五錢,蓮肉三兩,山藥四兩,半夏三錢,白芥子三錢,附子三錢,遠志二兩,炒棗仁五錢,白芍三兩,各為末,蜜為丸。每日白滾水送下三錢,飯後服。

此方專補心火,並疏肝氣。專生心火,內加附子、良薑,以助火熱之氣。心火足,自然生胃土,胃土足,而飲食自然能進而無害矣。此方實可濟大師之未及也。

華君曰:治法與余相同,無可言。

2. 通治法

論痢下通治,論火瀉通治,論下血通治

天師曰:通治者,因其通而通之也。如人病下痢者是。痢疾之症,多起於暑天之鬱熱,而又感以水濕雨露之氣以成之。紅白相見,如血如膿,甚者如屋漏水,如魚凍水,裡急後重,崩迫痛疼,欲下而不能,不下而不快,一日數十行,或一夜數百行,或日夜數千行,氣息奄奄,坐而待死,此通之病也。

若驟止其邪,則死生頃刻;不止其邪,則危絕如絲;欲補其氣,則邪氣轉加;欲清其火,則下行更甚。此時惟有因勢利導之法,可行於困頓之間。或疑人已氣虛血敗,更加利導,必致歸陰。不知邪氣一刻不去,則正氣一刻不安。古人之痢疾無止法,信不誣也。方用白芍三兩,當歸三兩,蘿蔔子一兩,枳殼三錢,檳榔三錢,甘草三錢,車前子三錢,水煎服。一劑即止,二劑全安,可用飲食矣。

(〔批〕此方前已有了,止分兩不同耳。多車前子一味。)此方之奇而妙者,全在用白芍、當歸。蓋水瀉最忌當歸之滑,而痢疾最喜其滑也;芍藥味酸,入肝以平木,使木不敢再侵脾土;又有枳殼、檳榔,消逐其濕熱之邪;又加車前,分利其水濕,而又不耗真陰之水,所以功勝於茯苓也。尤奇者,在用蘿蔔子一味,世多不解。

蓋蘿蔔子味辣,而能逐邪去濕,而又能上下通達,消食利氣,使氣行於血分之中,助歸、芍以生新血,而祛蕩其敗瘀也。少加甘草以和中,則無過烈之患。此奏功之神奇,實有妙理耳。

張公曰:固然奇妙通權。通因通用,痢疾立論,最為妥當。然而通因之法,不止痢疾也,水瀉亦是,下血亦是也。水瀉者,人見其如潮而來,如瀑而下,皆曰急宜止之,以免亡陰之症,用粟殼、鶯粟、烏梅之類止之。其論則是,其治則非也。水瀉雖不比痢疾之斷不可止,然而水瀉之中,亦有不可遽止之病,如疼痛於腹中,後重於門口,皆是有火而瀉,不比虛寒之直瀉,俱當用通因之法治之。方用人參三錢,車前一兩,白芍三錢,檳榔一錢,甘草一錢治之。

此方之妙,妙在車前以滑之,而又佐以檳榔之去積,自然有滯皆行。況車前性雖滑而能分消水穀,則水氣自然分開。第大瀉之後,自然亡陰,又用人參以補氣,則氣足而陰自生。又慮久瀉自然虧中,又加甘草以和之。雖是通因之法,實乃扶正之方。下血之症,其人之血虛,不言可知,似乎宜補其血矣。

然而血之下也,必非無故,非濕熱之相侵,即酒毒之深結,若不逐去其濕熱酒毒,而徒尚止澀之味,吾未見其下血之能止也。方用熟地一兩,地榆三錢,白芍三錢,當歸三錢,黃連三錢,甘草一錢,葛根一錢,柞樹枝五錢,水煎服。(〔批〕解酒散火湯。)一劑必下血更多,二劑略少,三劑全愈。

蓋此病不用通因之法,永不奏功,必如此而能愈也。方中妙在用熟地、當歸、芍藥以生新血,新血生則舊血必去。又妙在地榆以涼大腸,用柞木以去酒毒,所以相濟而成功也。此二方亦通因之妙用,人亦亟宜知之。

華君曰:同。

雷公曰:通因通用,張公補論之,尤為酣暢,我無以贊一言。雖然,尚有一說。在大瀉之後,雖是火瀉,畢竟宜溫補之,以生其陰。瀉一止,即宜用四物湯,加人參、炮姜以溫補。而不可謂水瀉忌滑,而禁用歸、熟也。

(痢症按昔賢謂如屋漏水者,為不治症:魚凍水者,為虛寒症。後方恐宜酌用,李子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