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石室秘錄》~ 卷二(樂集)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樂集) (4)

1. 急治法

論風邪作喘,直中陰寒,中心卒痛,中痰,中邪,中氣,論氣喘非外感,論腹痛非內傷

天師曰:急治者,不可須臾緩也。乃外感之喘脹,氣不能息之類;如直中陰寒,手足厥冷,小腹冷痛,而欲死者是也;如心中卒痛,手不可按,氣悶欲死者是也。凡人忽感風邪,寒入乎肺經,以致一時抬肩大喘,氣逆痰吐不出,人不能臥是也。方用柴胡一錢,茯苓二錢,當歸一錢,黃芩一錢,麥冬二錢,射干一錢,桔梗二錢,甘草、半夏各一錢,水煎服。(〔批〕滅邪湯。

)此方妙在用柴胡、射干、桔梗,以舒發肺金之氣,用半夏以祛痰,用黃芩以去火。蓋外感寒邪,則內必變為熱症,今用黃芩以清解之。然徒用黃芩,雖曰清火,轉足以抑遏其火氣。妙在用桔梗、射干、柴胡,一派辛散之品,轉足以消火滅邪。此急治之一法也。

直中陰寒之症,乃寒邪直入於腎經,不由皮毛而入營衛,不由營衛而入臟腑也。乃陰寒之邪,直中於兩腎之中,而命門之火,無可藏之地,乃奔越星散,而寒邪乘其真火逃亡,趁勢趕逐。於是入腹則腹痛,入肝則肝絕,入心則人亡。此至急之時,不可用藥之須臾緩也。方用人參五錢,白朮一兩,附子一錢,肉桂一錢,乾薑五分,水煎服,(〔批〕逐寒回陽湯)。此方妙用人參、白朮。

蓋寒邪直入,宜止用附、桂以逐之,何必用參、術,而且多加之也。不知寒邪直犯腎宮,元陽遁出於脾胃之間,止此一線之微氣在焉,若不用人參以救之,何能喚回於無何有之處,不多加白朮,何能利其腰臍而回其元氣。故又加附子、肉桂,以祛散其寒邪也。

中心卒痛,手不可按者,乃火邪犯心也。若不急救息其火,則臟腑內焚,必致身殉。方用梔子三錢,白芍五錢,甘草一錢,良薑三分,天花粉二錢,蒼朮一錢,貫眾一錢,水煎服。(〔批〕瀉火定痛湯。)此方妙在用梔子以清火。或疑心經之熱,宜用黃連以涼之。何以不用黃連,而反用梔子耶?蓋心中火發,用黃連固宜,然黃連性燥,心火正在燥烈之時,以燥投燥,正其所惡,不特不能去火,而轉助其焰矣。不若桅子瀉其肝木之邪,母衰則子亦衰,不瀉心火,正所以瀉心火也。

且梔子能瀉六經之鬱火,原不專入肝經,亦能入心經也。一味而兩用之,此用藥之奇妙:況又與白芍共用以瀉肝,又加良薑數分,以引入於心中;復增天花粉,以逐其火熱之痰,則痰去自然火散,而鬱氣益舒。此急治肝,而正急治心也。又是急治之一法,余可類思。

張公曰:急治之法妙矣,而余更有法。如人中痰、中邪、中氣三法、亦不可不講。中痰方:用人參三錢,白朮三錢,茯苓三錢,附子一錢,天南星一錢,半夏二錢,水煎服,下喉即愈。蓋痰之生也,由於氣之虛;而氣之虛也,由於臟腑之冷。故方中用參、術以補正氣,用半夏、南星、茯苓以祛痰,用附子以溫中。

所以一下喉而痰聲靜,痰氣清也。中邪方:用人參三錢,白朮三錢,半夏三錢,皂角末一錢,陳皮一錢,水煎服。(〔批〕開竅消痰飲。)此方之妙在皂角能開人之孔竅,引人參、白朮、半夏之類,直入心經,而痰之迷滯,無不盡開,痰去邪將何留。中氣方:用人參一兩,白朮五錢,茯苓五錢,甘草一錢,陳皮一錢,附子一錢,半夏三錢,南星三錢,水煎服。(〔批〕助氣回生飲。

)此方與中痰方相彷彿,而此方勝於前者,以分兩之多,而又多甘草、陳皮以消中和內也。三法有利於醫者不淺。

華君曰:予聞之天師矣,尚有二症。一則氣喘之不能臥,而非外感也;一則腹痛之不可忍,而非內傷也。凡人有氣喘不得臥,吐痰如湧泉者,舌不燥而喘不甚,一臥則喘加,此非外感之風邪,乃腎中之寒氣也。蓋腎中無火,則水無所養,乃上泛而為痰,將胃中之水,盡助其洶湧之勢,而不可止遏矣。

法當用六味丸湯,加附子、肉桂大劑飲之,則腎宮火熱,而水有所歸。水既歸宮,喘逆之氣亦下安而可臥。凡人之臥,必得腎氣與肺氣相交,而後河車之路平安無奔逆也。方中補其腎火,何以安然能臥,不知腎為肺之子,子安則母亦寧,肺金之氣可歸於腎宮,以養其耗散之氣矣。

此所以補腎火,正所以養肺金也,況六味丸全是補腎水之神劑乎,水火同補,而肺金更安,肺腎相安,有不臥之而甚適者乎。

凡人腹中疼痛欲死,手按之轉甚者,此乃火挾痰與食而作祟也。若作直中治之,立死矣。方用甘草一錢,茯苓三錢,白芍五錢,枳實一錢,梔子三錢,山楂二十粒,水煎服。加柴胡一錢。(〔批〕紛解散。)此方有解紛之妙,乃天師未傳者,想於別門見之也。

岐天師曰:實未傳。孫真君有治心痛方。管仲三錢,乳香末二錢,白芍三錢,炒梔子三錢,甘草五分,水煎服。一劑即止痛,此方專治火痛也,治呼號口渴者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