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二(樂集) (7)
卷二(樂集) (7)
1. 陰治法
論腎虛感寒,水虧夜熱
天師曰:陰治者,病症乃陰氣不足,而陰邪又犯之也。如腎水虛寒,又感寒者;或腎水虧竭,夜熱晝寒是也。此等病,若認作陽症治之,則口渴而熱益熾,必致消盡陰水,吐痰如絮,咳嗽不已,聲啞聲嘶,變成癆瘵。法當峻補其陰。則陰水足而火焰自消,骨髓清泰,上熱餘火俱歸烏有矣。
方用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五錢,元參三錢,地骨皮三錢,丹皮一錢,沙參五錢,白芥子一錢,芡實五錢,車前子一錢,桑葉七片,水煎服。(〔批〕安火至聖湯。
白話文:
腎虛感寒,是因為體內陰氣不足,又受到寒邪侵襲。比如腎水虛寒,又感寒,或者腎水虧損,晚上發熱白天寒冷。這類病症,如果誤認為陽虛而用溫熱藥物治療,會導致口渴、熱症加劇,最終耗盡陰液,吐出像棉絮一樣的痰,咳嗽不止,聲音嘶啞,變成癆病。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滋補陰液,讓陰液充足,自然就能熄滅熱症,骨髓清潤,上焦的熱症都會消失。
)此方妙在全用純陰之品,一直竟進腎宮,滋其匱乏,則焦急之形,不上焰於口舌皮毛之際:又加元參、地骨皮、沙參、丹皮之品,少清其骨髓中之內熱,自然陰長陽消,不治陽而自安也,又何必更加柴胡以散之,而邪始去哉。此方乃治陰火自動者神效。若陰寒無火者,又不宜用此方。
當用肉桂一錢,附子一錢,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白朮三錢,人參三錢,柴胡五分,水煎服。(〔批〕祛寒至聖丹。)此方之妙用附、桂祛寒之藥,加之於參、熟補陰之內,使陽得陰而有制,不致奔越沸騰:少加柴胡數分,則陰邪自散,又何必純用麻黃、桂枝之類,鑠盡真陰哉;況腎中之火,必得水而後生。以水非邪水,乃真水也。
白話文:
這方子的精妙之處,在於全部使用純陰之物,直接深入腎臟,滋養其不足,這樣焦躁不安的症狀,就不會表現在口舌、皮毛上。又加入元參、地骨皮、沙參、丹皮,稍微清熱骨髓內的內熱,自然陰氣上升,陽氣消退,不用刻意治療陽氣,就能自然安好。又何必再加柴胡來散寒呢?邪氣自然就會消散。這方子是治療陰虛內熱的特效藥。如果體內陰寒沒有火氣,就不適合用這方子。
應該用肉桂一錢,附子一錢,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白朮三錢,人參三錢,柴胡五分,水煎服用。這方子巧妙之處在於用附子、肉桂祛寒的藥物,加上人參、熟地補陰的藥材,使陽氣得到陰氣的制約,不會過度亢奮。少加柴胡,陰邪自然消散,又何必單純用麻黃、桂枝之類,耗盡真陰呢?況且腎臟的火氣,必須要有水才能滋生。這水不是邪氣之水,而是真水。
邪水可以犯心而立死,真水可以救心而長延。蓋陽根於陰,而真陰腎水,實為真陽君相之火之母也。此方中加熟地,山萸,正是此意。(〔批〕妙極)恐人未知,故又表而出之。倘止用附、桂以祛寒,未嘗不效。然而邪去而陰消,必然枯竭。苟或治之不得法。必有亡陽之症矣。
願人加意於水中補火,更於水中去邪也。
張公曰:妙絕之論,發千古所未發,何以再贊高深。然尚有一方以參之。前症乃陰虛火動也,用六味湯似亦相宜;後症乃陰寒無火也,八味湯似亦可用,然而終不及天師二方。蓋治陰之內,即留以治陽;而治陽之中,即藏於補陰也。有貧不能用人參者,用予後方可也。
華君曰:同傳予法無異。
白話文:
邪氣入侵心臟會導致猝死,真氣可以救治心臟並延長壽命。因為陽氣生於陰氣,而真陰腎水正是真陽君相之火(心火)的根本。這個方子中加入熟地、山萸,正是這個道理。這真是妙極了!我擔心人們不知道,所以就明確地寫出來。如果只用附子、桂枝來祛寒,雖然也會有效,但邪氣去除後陰氣也會消耗殆盡,最終導致虛脫。如果治療方法不當,必然會出現陽氣衰敗的症狀。
希望大家能用心去理解,如何在滋養心火的同时清除邪氣。
張公說:這真是絕妙的論述,揭示了千古以來未曾被提及的奧秘,我還能說些什麼來讚美它呢?不過,我還想補充一個方法:前一種情況是陰虛火旺,用六味地黃湯也合適;後一種情況是陰寒無火,八味地黃湯也可用,但終究不及天師的這兩個方子。因為治療陰虛的同時,也留下了治療陽虛的方法;而治療陽虛的過程中,也包含了滋補陰氣的方法。如果有人貧困无力服用人参,可以用我的这个方子。
華君说:你的方法和我的相同。
2. 陽治法
論傷寒發斑,中暑火熾,傷暑吐血,陽症,火瀉
天師曰:陽治者,治陽症之病也。陽症甚多,不能概舉,姑舉一二症大者言之。傷寒內發斑,身熱心如火,口渴呼水,氣喘舌燥,揚手出身者是;或中暑熱之氣,大渴飲水,數桶不止,汗如雨下,大喊狂呼,日重夜輕是也。此皆陽火燒焚於胃口,煙騰勢急。威猛不可止遏。皆陽症也。
此時杯水實,不足以勝之,非大劑寒涼,安能撲滅。即以用寒涼撲滅之矣,而余煙斷火,微焰猶存。必得大雨滂沱,屋棟溝渠,無非膏澤,則火氣消亡,門庭可整。此陽症之治,難於陰症也。方用元參三兩,升麻二錢,黃芩一兩,麥冬三兩,防風三錢,天花粉三錢,蘇葉一錢,青黛三錢,生甘草三錢,生地一兩,桑白皮五錢。一劑即消大半,二劑全愈。
白話文:
論傷寒發斑
天師曰: 治陽症者,即治療陽性疾病也。陽症種類繁多,無法一一列舉,姑且舉出其中較為重要的兩三種來講解。
傷寒內發斑,身體發熱,心如火燒,口渴難耐,呼喊要水,氣喘舌燥,手腳不停地揮舞,就是陽症;或者中暑熱氣,非常口渴,喝水喝不停,連續喝了好幾桶水,汗水像雨一樣流,大喊大叫,白天症狀重,夜晚症狀輕,也是陽症。
這些都是陽火在胃口裡燃燒,煙霧直衝,威力強勁,無法遏止。都是陽症。
此時,單單喝一杯水,根本不足以抵擋陽火,只有用大量的寒涼藥物,才能撲滅火勢。即使用寒涼藥物撲滅了火勢,但殘留的餘煙、微弱的火苗仍然存在。必須像大雨傾盆,屋頂溝渠都浸滿了雨水,才能徹底熄滅火氣,恢復正常。所以治療陽症,比治療陰症更加困難。
方用: 元參三兩,升麻二錢,黃芩一兩,麥冬三兩,防風三錢,天花粉三錢,蘇葉一錢,青黛三錢,生甘草三錢,生地一兩,桑白皮五錢。一劑即可減輕大半症狀,兩劑即可痊癒。
(〔批〕滂沱湯)。此方妙在元參為君,不特去其浮游之火,兼能清其胃中之熱,且性又滋潤。發斑雖是火熱不能外越,然亦因胸中水少不足潤。故鬱而不出也,今用元參潤之,則火得潤而難居。況又有黃芩以大涼其胸膈,又加升麻、防風引散其火邪,更佐之麥冬、生地,涼血以清肺氣,自然清肅下行,而中焦之火,盡化為烏有也。
至於中暑之病,亦陽火邪熾也。法用青蒿五錢,石膏五錢,麥冬五錢,半夏一錢,黃連一錢,人參三錢,甘草一錢,茯苓五錢,竹葉五十片,水煎服。(〔批)消暑至神湯。)此方妙在用青蒿去暑,再加二錢香薷,則暑氣自化;用石膏以平瀉其胃中之邪火,邪火一去,胃氣始轉,水能下行,不蓄停於膀胱之內,而散逸於四肢;況又有茯苓導其下行者乎;又慮火氣傷心,復加黃連以救心。人參以救肺。
白話文:
滂沱湯與消暑至神湯 方解
滂沱湯:此方精妙之處在於以元參為君藥,不只清熱去火,更能滋潤胃中燥熱。發斑病症雖為火熱之邪無法外泄所致,但亦因胸中津液不足,導致熱氣鬱積而不得發散。故以元參潤之,使火氣得潤而難以停留。再加上黃芩清熱解毒,升麻、防風引散火邪,麥冬、生地涼血清肺,則火熱之邪自然清肅下降,中焦之火便會消散無蹤。
消暑至神湯:此方妙在以青蒿清暑,再加香薷,則暑氣自然消解。以石膏平瀉胃中邪火,邪火一去,胃氣轉而正常,水液能順利下行,不再積聚於膀胱,而散佈至四肢。更以茯苓引導水液下行,同時考慮火氣傷心,以黃連救心,人參則補肺氣。
各臟即安,胃邪必遁,此治陽症之妙法也。
張公曰:妙論出奇不窮。陽症固多,二症最急,故天師特舉之以為法。予再廣之,有二症在焉。一則傷暑中之吐血也。凡人感傷暑氣,忽然吐血傾盆,人皆謂是陰虛。不知陰虛吐血,與陽虛吐血不同。陰虛吐血者,人必安靜,不似陽虛之躁動不寧也。陽症必大熱作渴,欲飲涼水,舌必有刺,不似陰症之口不渴而舌胎滑也。
法當清胃火,不必止其血。方用石膏三錢,青蒿五錢,香薷三錢、荊芥一錢,當歸三錢,人參三錢,水煎服。(〔批〕祛暑止血湯。)此方乃正陽症吐血之神劑也。方中雖有解暑之味,然而補正多於解暑。去香薷一味,實可通治諸陽症之血也。但此方止可用一二劑,即宜改用六味地黃湯,以滋其陰水,水足則陽火自消耳。
白話文:
各臟即安,胃邪必遁,此治陽症之妙法也。
意思是:當各個臟腑都恢復正常運作,胃裡的邪氣自然就會消散,這就是治療陽症的妙方。
張公曰妙論出奇不窮。陽症固多,二症最急,故天師特舉之以為法。予再廣之,有二症在焉。一則傷暑中之吐血也。凡人感傷暑氣,忽然吐血傾盆,人皆謂是陰虛。不知陰虛吐血,與陽虛吐血不同。陰虛吐血者,人必安靜,不似陽虛之躁動不寧也。陽症必大熱作渴,欲飲涼水,舌必有刺,不似陰症之口不渴而舌胎滑也。
張公說:這個妙論真是奇思妙想,層出不窮。陽症雖然很多,但這兩種症狀最為緊急,所以天師特別提出這個方法。我再進一步說明,還有兩種症狀。第一種是中暑後吐血。一般人遇到中暑後突然吐血不止,都以為是陰虛。其實陰虛吐血和陽虛吐血是不同的。陰虛吐血的人,會比較安靜,不像陽虛的人躁動不安。陽虛的人必定會感到非常熱,口渴,想要喝涼水,舌頭上會有刺痛的感覺,不像陰虛的人不會口渴,舌頭表面光滑。
法當清胃火,不必止其血。方用石膏三錢,青蒿五錢,香薷三錢、荊芥一錢,當歸三錢,人參三錢,水煎服。(〔批〕祛暑止血湯。)此方乃正陽症吐血之神劑也。方中雖有解暑之味,然而補正多於解暑。去香薷一味,實可通治諸陽症之血也。但此方止可用一二劑,即宜改用六味地黃湯,以滋其陰水,水足則陽火自消耳。
治療方法應該是清熱降火,不必刻意止血。方劑使用石膏三錢、青蒿五錢、香薷三錢、荊芥一錢、當歸三錢、人參三錢,水煎服用。(注:祛暑止血湯。)這個方子是治療陽症吐血的特效藥。雖然方子中含有解暑的藥材,但主要還是著重於補正,而非單純解暑。去掉香薷這一味藥,就可以用來治療各種陽症引起的吐血。但這個方子只能使用一到兩劑,之後就應該改用六味地黃湯,滋補陰液,陰液充足後,陽火就會自然消退。
一則陽症之火瀉也。完穀不化,飲食下喉即出,一日或瀉十餘次,或瀉數十次,或晝夜瀉數百次,人以為熱也。然而熱之生也何故?生於腎中之水衰不能制火,使胃土關門不守於上下,所以直進而直出也。論其勢之急迫奔崩,似乎宜治其標。然治其標。不能使火之驟降,必須急補腎中之水,使火有可居之地,而後不至於上騰。
方用熟地三兩,山茱萸一兩,車前子一兩,甘草一兩,茯苓一兩,白芍三兩,肉桂三分、水煎服。此方乃補腎之湯,非止瀉之藥也,然而止瀉之妙,捷如桴鼓。蓋腎水一生,腎火即降,頃刻應驗。非好為奇談,而不據實理也。若止作胃虛有火治之,未嘗無功,終不若此之捷。
白話文:
這是陽虛火旺導致的頻繁腹瀉。病人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馬上就從喉嚨吐出來,一天可能瀉十幾次,甚至幾十次,或是一天一夜瀉幾百次,讓人以為是熱症。但其實熱是腎水不足,不能制約心火,導致胃土失守,食物直接從上往下穿過,才造成這種情況。看起來很急迫,像是要趕快治標,但單純治標無法控制火勢,必須先補腎水,讓心火有處可依,才能阻止它往上竄。
藥方是用熟地三兩、山茱萸一兩、車前子一兩、甘草一兩、茯苓一兩、白芍三兩、肉桂三分,水煎服。這方子是補腎的湯藥,不是止瀉藥,但卻能快速止瀉,效果如同敲鼓般迅速。因為腎水一旦生起,腎火就會下降,馬上見效。這不是誇大其詞,而是符合實際道理。如果單純用治胃虛火的方法,雖然也有效果,但絕對沒有這個方子這麼快速有效。
脾約丸亦佳,安能及此方之神哉。
華君曰:與余同,不必講。
雷公曰:無一論不奇妙。
白話文:
['脾約丸'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無法達到這個方子的神奇效果。
華君說:跟我一樣,不必多言。
雷公說:每一個理論都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