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94)
一、醫方 (94)
1. 5.通變白頭翁湯
治熱痢下重腹疼,及患痢之人,從前曾有鴉片之嗜好者。
生山藥(一兩),白頭翁(四錢),秦皮(三錢),生地榆(三錢),生杭芍(四錢),甘草(二錢),旱三七(三錢,軋細),鴨蛋子(六十粒,去皮揀成實者)
上藥共八味,先將三七、鴨蛋子,用白蔗糖水送服一半,再將余煎湯服。其相去之時間,宜至點半鐘。所餘一半,至煎湯藥渣時,仍如此服法。
《傷寒論》治厥陰熱痢下重者,有白頭翁湯。其方,以白頭翁為主,而以秦皮、黃連、黃柏佐之。
愚用此方,而又為之通變者,因其方中盡卻病之藥,而無扶正之藥,於證之兼虛者不宜。且連、柏並用,恐其苦寒之性妨礙脾胃,過侵下焦也。矧《傷寒論》白頭翁湯,原治時氣中初得之痢,如此通變之,至痢久而腸中腐爛者,服之亦可旋愈也。
奉天王××,年四十許。己未孟秋,自鄭州病歸,先瀉後痢,腹疼重墜,赤白稠黏,一日夜十餘次。先入奉天東人所設醫院中,東人甚畏此證,處以隔離所,醫治旬日無效。遂出院歸寓,求為診治。其脈弦而有力,知其下久陰虛,肝膽又蘊有實熱也。投以此湯,一劑痢愈。仍變為瀉,日四五次,自言腹中涼甚。
愚因其疾原先瀉,此時痢愈又瀉,且恆以溫水袋自熨其腹,疑其下焦或有伏寒,遂少投以溫補之藥。才服一劑,又變為痢,下墜腹疼如故,惟次數少減。知其病原無寒,不受溫補。仍改用通變白頭翁湯。一劑痢又愈,一日猶瀉數次。繼用生山藥一兩,龍眼、蓮子各六錢,生杭芍三錢,甘草、茯苓各二錢,又少加酒麴、麥芽、白蔻消食之品,調補旬日全愈。
奉天李××,年近四旬。因有事,連夜廢寢。陡然腹疼,繼而泄瀉,兼下痢。其痢赤多於白,上焦有熱,不能飲食。其脈弦而浮,按之不實。先投以三寶粥方,腹疼與瀉痢皆見輕,仍不能飲食。繼用通變白頭翁湯方,連服兩劑,痢愈可進飲食,腹疼泄瀉猶未全愈。後仍用三寶粥方,去鴨蛋子,日服兩次,數日病全愈。
白話文:
[5.改良版白頭翁湯]
這帖藥用來治療因為體內熱氣導致的痢疾,伴有腹部劇烈疼痛,特別是那些曾經有吸食鴉片習慣的痢疾患者。
藥材包括:生山藥(約30公克),白頭翁(12公克),秦皮(9公克),生地榆(9公克),生杭芍(12公克),甘草(6公克),旱三七(9公克,研磨成細粉),鴨蛋子(60顆,去殼選用飽滿的)。
以上八種藥材,首先將旱三七和鴨蛋子,用蔗糖水送服一半,再把剩下的藥材煎成湯汁服用。兩次服藥之間應間隔半小時。在藥渣煎湯時,剩下的一半仍照此方法服用。
根據《傷寒論》中的療法,針對厥陰經絡的熱痢,有使用白頭翁湯的記錄。該方主要使用白頭翁,配合秦皮、黃連、黃柏。
我修改了這個方子,因為原本的方子裡都是治療疾病的藥物,但沒有扶助正氣的成分,對於虛弱的患者可能不太適合。而且,黃連和黃柏合用,可能會因它們的苦寒性質影響脾胃,過度幹擾下焦。況且,《傷寒論》中的白頭翁湯,原本是用來治療初期因季節變化而得到的痢疾,我這樣修改後,即使是長期痢疾,腸道已經受損的情況下,服用也能迅速康復。
舉例來說,奉天的王先生,年約四十。己未年的初秋,他從鄭州生病回家,先是腹瀉,接著轉為痢疾,腹部劇烈疼痛,排泄物赤白混雜且黏稠,一天一夜十多次。他先到奉天由東洋人開設的醫院就診,東洋醫生對這種病情十分戒慎,把他安置在隔離病房,治療十天仍無效果。於是出院回到住處,請我為他診治。他的脈象呈弦狀且有力,顯示他長時間的下痢導致陰虛,肝膽又有實熱。我給他服用了改良版白頭翁湯,一天後痢疾就好了。然而,他又開始拉肚子,每天四五次,他說肚子很冷。
我發現他的病情最初是拉肚子,現在痢疾好了又開始拉肚子,而且他一直用溫水袋暖著腹部,我懷疑他的下焦可能有潛藏的寒氣,因此加了一些溫補的藥物。只吃了一劑,又變回痢疾,下墜感和腹痛如舊,只是次數減少了。由此可知,他的病源並非寒症,溫補的藥物不適合他。我又改用改良版白頭翁湯,一劑後痢疾又好了,一天還是會拉幾次肚子。接下來,我用生山藥(約30公克),龍眼、蓮子各(約18公克),生杭芍(約9公克),甘草、茯苓各(約6公克),再少量加入酒麴、麥芽、白蔻等幫助消化的成分,調養補充了十天,他終於完全康復。
奉天的李先生,年近四十。因為有事情要忙,連續幾個晚上都沒睡覺。突然間肚子痛,接著開始拉肚子,還伴隨痢疾。他的痢疾赤色比白色多,上焦有熱氣,無法進食。他的脈象呈弦狀且浮起,但按下卻不實。我先讓他服用三寶粥,腹部疼痛和拉肚子都有所緩解,但仍無法進食。之後,我讓他服用改良版白頭翁湯,連續服用兩劑,痢疾好了,可以進食,但腹痛和拉肚子仍未完全好轉。後來,我仍讓他服用三寶粥,去掉鴨蛋子,每天服用兩次,幾天後,他的病就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