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18)

回本書目錄

二、藥物 (18)

1. 44.葦莖、蘆根解

葦與蘆原系一物,其生於水邊乾地,小者為蘆,生於水深之處,大者為葦。蘆因生於乾地,其色暗綠近黑,故字從盧(盧即黑色),葦因生於水中,其形長大有偉然之意,故字從韋。《千金》葦莖湯:薏苡仁、瓜瓣(即甜瓜瓣)各半升,桃仁五十枚,葦莖切二升,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渣納前藥三味,煮取二升,服一升,當有所見吐膿血。釋者謂葦用莖不用根者,而愚則以為不然。

根居於水底,是以其性涼而善升,患大頭瘟者,愚常用之為引經要藥(無葦根者,可代以荷葉),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腦部而況於肺乎?且其性涼能清肺熱,中空能理肺氣,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陰養肺,則用根實勝於用莖明矣。今藥房所鬻者名為蘆根,實即葦根也。

其善發痘疹者,以其有振發之性也;其善利小便者,以其體中空且生水中自能行水也;其善止吐血衄血者,以其性涼能治血熱妄行,且血亦水屬(血中明水居多),其性能引水下行,自善引血下行也。其性頗近茅根,凡當用茅根而無鮮者,皆可以鮮蘆根代之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葦莖和蘆根在中醫學上的應用。葦和蘆本來是同一種植物,生長在水邊較乾的地方,較小的稱為蘆,生長在深水中的,較大的稱為葦。蘆因為生長在較乾的地方,所以顏色偏暗綠近似黑色,因此「蘆」字由「盧」(代表黑色)組成。葦因為生長在水中,形狀長大且顯得威猛,所以「葦」字由「韋」組成。

在《千金方》裡記載了一個葦莖湯的處方:薏苡仁、甜瓜瓣(即哈密瓜瓣)各半升,桃仁五十枚,葦莖切片兩升,加水兩鬥煮至剩五升,去掉渣滓後加入前面提到的三種藥材,再煮至剩兩升,服用一升,會有吐出膿血的情況發生。

有些人認為葦莖比葦根更適合使用,但我認為這種說法不盡然正確。葦根生長在水底,所以性質涼爽且具有上昇的作用。對於患有大頭瘟的人來說,我常常會將它作為引導經絡的重要藥材(如果沒有葦根,可以用荷葉代替)。由此可知葦根的上昇作用可達腦部,當然也能到達肺部。而且葦根性質涼爽,能清除肺熱,中間是空的,能調理肺氣,味道甘甜且富含液體,對滋陰養肺更有幫助,所以實際上使用葦根的效果比葦莖更好。現在藥店賣的所謂蘆根,其實就是葦根。

葦根之所以能促進痘疹的發作,是因為它有振奮發散的特性;葦根之所以能幫助排尿,是因為它的身體中空且生長在水中,自然能夠幫助水分運行;葦根之所以能止住吐血和鼻血,是因為它性質涼爽,能治療血熱引起的出血,而且血液也是水的一種(血液中水分佔大多數),葦根的性質能引導水分向下流動,當然也能引導血液向下流動。葦根的性質與茅根相似,如果需要使用茅根但沒有新鮮的,都可以用新鮮的蘆根代替。

2. 45.鮮小薊根解

鮮小薊根:味微辛,氣微腥,性涼而潤。為其氣腥與血同臭,且又性涼濡潤,故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熱。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熱者,服者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結核,無論何期用之皆宜,即單用亦可奏效。並治一切瘡瘍腫疼,花柳毒淋,下血澀疼,蓋其性不但能涼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種種諸效也。其涼潤之性,又善滋陰養血,治血虛發熱,至女子血崩赤帶,其因熱者用之亦效。

按:,小薊各處皆有,俗名刺爾菜(小薊原名刺薊),又名青青菜,山東俗名萋萋菜,奉天俗名槍刀菜,因其多刺如槍刀也。其葉長二寸許,寬不足一寸,葉邊多刺,葉上微有絨毛,其葉皆在莖上,其莖紫色高尺許,莖端開紫花,花瓣如絨絲,其大如錢作圓形狀,若小絨球,其花葉皆與紅花相似,嫩時可作羹,其根與莖葉皆可用,而根之性尤良。剖取鮮者搗爛,取其自然汁衝開水服之。若以入煎劑不可久煎,宜保存其新鮮之性,約煎四五沸即取湯飲之。又其莖中生蟲即結成疙疸,狀如小棗,其涼血之力尤勝,若取其鮮者十餘枚搗爛,開水沖服,以治吐血、衄血之因熱者尤效。今藥房中有以此為大薊者,殊屬差誤。用時宜取其生農田之間嫩而白者。

【附案】,一少年素染花柳毒,服藥治愈,惟頻頻咳嗽,服一切理嗽藥皆不效。經西醫驗其血,謂仍有毒,其毒侵肺,是以作嗽。詢方於愚,俾用鮮小薊根兩許,煮湯服之,服過兩旬,其嗽遂愈。

一少年每年吐血,反復三四次,數年不愈。診其脈,血熱火盛,俾日用鮮小薊根二兩,煮湯數盅,當茶飲之,連飲二十餘日,其病從此除根。

白話文:

[45.鮮小薊根的療效]

鮮小薊根味道略帶辛辣,氣息微腥,性質涼爽且滋潤。由於它氣息腥臊與血液相近,加上其性質涼爽滋潤,所以特別適合調理血液,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熱氣。對於因為熱氣導致的咳嗽出血、嘔吐出血、鼻出血或大小便出血,服用後都能迅速見效。此外,它還擅長治療肺部結核,無論病情處於任何階段都適用,就算單獨使用也能見效。同時,它對各種腫痛瘡癰、性病尿道疼痛、排泄物夾血以及排尿困難等症狀也有療效。這主要是因為它不僅能夠冷卻血液、止血,同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解毒,因此有上述多種功效。另外,它的涼潤性質,也能滋補陰液、養血,對於血虛引起的發熱、女性月經量多色紅及白帶異常,若是由熱氣引起,服用後也能改善。

補充說明:小薊到處都有,俗稱刺爾菜(原名為刺薊),又叫青青菜,在山東俗稱萋萋菜,在遼寧俗稱槍刀菜,因為它的葉子像槍刀一樣布滿尖刺。葉子長約二寸,寬度不到一寸,葉緣有刺,葉面有細小絨毛,葉子均長在莖上,莖為紫色,高約一尺,莖頂會開紫色花朵,花瓣如絨絲,直徑約一元硬幣大小,形狀圓潤如小絨球,花朵和葉子與紅花類似,嫩的時候可以做成蔬菜料理。它的根和莖葉都能使用,其中根部效果更佳。將新鮮的小薊根切開,搗碎後取出汁液,加入開水飲用。如果要加入煎劑中,不能久煎,應保持其新鮮特性,大概煮沸四五次即可。莖中若生有蟲子,就會形成像小棗一樣的結節,這種結節冷卻血液的能力更強,如果取十幾個新鮮的結節搗碎,加開水飲用,對於熱氣導致的嘔吐出血、鼻出血效果更佳。目前藥店中有人將此誤認為大薊,這是錯誤的。使用時應選擇生長在農田間、嫩且白色的。

附錄案例:一位年輕人長期患有性病,經過藥物治療後雖然痊癒,但經常咳嗽,服用各種咳嗽藥都無效。經過西醫檢查血液後,發現仍有毒素,毒素影響了肺部,因此產生咳嗽。他向我尋求建議,我建議他使用約兩錢的新鮮小薊根煮湯服用,連續服用二十天,咳嗽症狀就消失了。

另一位年輕人每年都會吐血,一年反覆三四次,幾年來一直未能痊癒。我診斷他的脈象,發現血液熱度高、火氣旺盛,於是讓他每天使用二兩新鮮小薊根煮幾碗湯,當茶飲用,連續喝了二十多天,從此疾病根除。]

3. 46.大麥芽解

(附:麥苗善治黃疸)

大麥芽:性平,味微酸(含有稀鹽酸,是以善消)。能入脾胃,消化一切飲食積聚,為補助脾胃藥之輔佐品(補脾胃以參、朮、耆為主,而以此輔之)。若與參、朮、耆並用,能運化其補益之力,不至作脹滿。為其性善消化,兼能通利二便,雖為脾胃之藥,而實善舒肝氣(舒肝宜生用,炒用之則無效)。夫肝主疏泄為腎行氣,為其力能舒肝,善助肝木疏泄以行腎氣,故又善於催生。

至婦人之乳汁為血所化,因其善於消化,微兼破血之性,故又善回乳(無子吃乳欲回乳者,用大麥芽二兩炒為末,每服五錢白湯下)。入丸散劑可炒用,入湯劑皆宜生用。

【附案】,一婦人年三十餘,氣分素弱,一日忽覺有氣結於上脘,不能上達亦不下降,俾單用生麥芽一兩,煎湯飲之,頓覺氣息通順。

一婦人年近四旬,脅下常常作疼,飲食入胃常停滯不下行,服藥數年不愈,此肝不升胃不降也。為疏方,用生麥芽四錢以升肝,生雞內金二錢以降胃,又加生懷山藥一兩以培養臟腑之氣化,防其因升之、降之而有所傷損,連服十餘劑,病遂全愈。

白話文:

[46.大麥芽功效解析]

大麥芽性質溫和,略帶微酸味道(其中含有的少量鹽酸,使它具有良好的消化效果)。它能夠進入脾胃,幫助消化各種食物積累,作為補脾胃藥物的輔助成分(補脾胃主要依賴人參、白朮、黃耆等,而大麥芽作為輔助)。如果與這些藥物一同使用,能夠促進其滋補力量的運轉,避免產生脹滿感。由於其強大的消化能力,同時也能通暢大小便,雖然它是脾胃的藥物,但實際上能有效調節肝氣(為了調節肝氣,應生用,炒制後使用則失去效果)。肝臟負責疏通和調節氣機,幫助腎臟運行氣血,因為大麥芽能調理肝氣,有助於肝臟的疏泄功能,從而推動腎氣運行,因此對於催產也有良好效果。

對於女性而言,乳汁是由血液轉化而來,由於大麥芽具有消化作用,並帶有微弱的活血特性,所以它還能幫助斷奶(對於不想哺乳的母親,可用炒製的大麥芽二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開水送服)。在製成丸散時可以炒制使用,在熬煮湯劑時則宜生用。

【案例附錄】

一位三十多歲的女性,身體氣虛,某日突然感到上腹部有氣結,既無法上行也不能下行,單獨使用生大麥芽一兩,煎湯飲用後,立刻感覺到氣流通順。

另一位接近四十歲的女性,經常感到側腹部疼痛,食物進入胃部後常停留不前,多年服用藥物未能痊癒,這是因為肝氣不升,胃氣不降所致。我開了一個處方,用生大麥芽四錢提升肝氣,生雞內金二錢降低胃氣,再加入生懷山藥一兩來培養臟腑氣化,防止在調節過程中造成傷害,連續服用十多劑後,病情完全康復。

4. 附:麥苗善治黃疸

內子王氏,生平不能服藥,即分毫無味之藥亦不能服。於乙丑季秋,得黃疸症,為開好服之藥數味,煎湯,強令服之,下咽即嘔吐大作,將藥盡行吐出。友人張某謂,可用鮮麥苗煎湯服之。遂採鮮麥苗一握,又為之加滑石五錢,服後病即輕減,又服一劑全愈。蓋以麥苗之性,能疏通肝膽,兼能清肝膽之熱,猶能消膽管之炎,導膽汁歸小腸也。

因悟得此理後,凡遇黃疸症,必加生麥芽數錢於藥中,亦奏效頗著。然藥鋪中麥芽皆乾者,若能得鮮麥芽,且長至寸余用之,當更佳。或當有麥苗時,於服藥之外,以麥苗煎湯當茶飲之亦可。

白話文:

我的妻子王氏,一生以來對藥物非常敏感,即使是完全沒有味道的藥,她也無法吞服。在乙丑年的秋季末,她得了黃疸病,我為她開了幾種容易服用的藥,煎成湯藥後,強迫她服下,但她一喝下去就劇烈嘔吐,把藥全都吐了出來。朋友張某建議,可以試試用新鮮的小麥苗煎湯來喝。

於是我們摘取了一把新鮮的小麥苗,再添加了五錢的滑石,煮成湯藥讓她服用。服用後病情明顯減輕,再服用一劑後,她就完全康復了。因為小麥苗的特性,能疏通肝膽,同時還能清除肝膽的熱氣,更能消除膽管的炎症,引導膽汁流入小腸。

從這件事中,我領悟到小麥苗的妙用。從此以後,只要遇到黃疸病人,我必定在藥方中加入數錢的新鮮小麥芽,效果顯著。然而,藥店裡賣的小麥芽都是乾燥的,如果能找到長度超過一寸的新鮮小麥芽,效果應該會更好。或者,在病人服藥的同時,用小麥苗煎湯當茶飲用,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