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16)

回本書目錄

二、藥物 (16)

1. 35.生薑解

將鮮姜種於地中,秋後剖出去皮曬乾為乾薑;將姜上所生之芽種於地中,秋後剖出其當年所生之姜為生薑。是以乾薑為母姜,生薑為子姜,乾薑老而生薑嫩也。為生薑系嫩姜,其味之辛、性之溫,皆亞於乾薑,而所具生髮之氣則優於乾薑,故能透表發汗。與大棗同用,善和營衛,蓋借大棗之甘緩,不使透表為汗,惟旋轉於營衛之間,而營衛遂因之調和也。其辛散之力,善開痰理氣,止嘔吐,逐除一切外感不正之氣。

白話文:

把新鮮的姜種在土裡,秋天收穫後挖出來去皮晾乾,就是乾薑。把姜上長出的芽種在土裡,秋天收穫後,挖出那年長出的姜,就是生薑。因此,乾薑是母姜,生薑是子姜,乾薑老、生薑嫩。由於生薑是嫩姜,它的辛辣味和溫熱性都比不上乾薑,但它具有生髮之氣,勝於乾薑,所以能透過表皮發汗。與大棗一起使用,能調和營衛之氣,因為大棗的甘味緩和,不讓發汗太過,只讓汗液在營衛之間循環,進而調和營衛之氣。生薑辛散之力,能化痰理氣、止嘔吐、驅除一切外感不正之氣。

若但用其皮,其溫性稍減,又善通利小便。能解半夏毒及菌蕈諸物毒。食料中少少加之,可為健胃進食之品。瘡家食之,致生惡肉,不可不知。

白話文:

如果只使用半夏的皮,它的溫性會稍稍減弱,而且能通利小便。能解半夏本身的毒性,以及蘑菇等各種物體的毒性。在食物中少量加入半夏,可以健胃幫助進食。但患有瘡的人食用後會生出惡肉,需要知道這一點。

2. 36.附子、烏頭、天雄解

附子:味辛,性大熱。為補助元陽之主藥,其力能升能降,能內達能外散,凡凝寒錮冷之結於臟腑、著於筋骨、痹於經絡血脈者,皆能開之,通之。而溫通之中,又大具收斂之力,故治汗多亡陽(汗多有亡陽亡陰之殊,亡陽者身涼,亡陰者身熱,臨證時當審辨。

白話文:

附子:味道辛辣,性味大熱。是補益元陽的主要藥物,具有升降出入的功效。凡是凝結的寒氣和鬱積的寒邪阻滯在臟腑、筋骨、經絡血脈中的,附子都能打開和疏通。在溫通的同時,附子還有很強的收斂作用,因此可以治療汗多而陽氣虛弱(汗多有陽虛和陰虛之分,陽虛者身體發涼,陰虛者身體發熱,臨牀時應仔細辨別)。

涼亡陽者,宜附子與萸肉、人參並用;熱亡陰者,宜生地與萸肉、人參並用),腸冷泄瀉,下焦陽虛陰走,精寒自遺,論者謂善補命門相火,而服之能使心脈跳動加速,是於君相二火皆能大有補益也。

白話文:

若因陽氣衰敗而出現病症,應配合使用附子、萸肉和人參;若因陰氣不足而出現病症,應配合使用生地、萸肉和人參。若出現腸道虛寒、腹瀉,表示下焦陽氣不足,陰氣上行,精氣虛寒而導致遺精。有人認為,這些方劑能很好地溫補命門相火,服用後能促進心脈跳動,既能益君火 ( 心火 ),又能益相火 ( 腎火 )。

種附子於地,其當年旁生者為附子,其原種之附子則成烏頭矣。烏頭之熱力減於附子,而宣通之力較優,故《金匱》治歷節風有烏頭湯;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有烏頭赤石脂丸,治寒疝有烏頭煎、烏頭桂枝湯等方。若種後不旁生附子,惟原種之本長大,若蒜之獨頭無瓣者,名謂天雄,為其力不旁溢,故其溫補力更大而獨能稱雄也。

白話文:

將附子種在土裡,在它生長的第一年,在旁邊長出來的植株就是附子,而原本種下去的附子就會變成烏頭。烏頭的溫熱力比附子稍弱,但疏通的力量較強。因此《金匱要略》中治療關節疼痛有烏頭湯;治療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有烏頭赤石脂丸;治療寒疝有烏頭煎、烏頭桂枝湯等方劑。如果種植後沒有在其旁邊長出附子,只有原本的種子長大,像大蒜一樣沒有瓣,稱為天雄。因為它的力量不會向外擴散,所以它的溫補力更大,能夠獨自稱雄。

今藥房中所鬻之烏附子,其片大而且圓者即是天雄,而其黑色較尋常附子稍重,蓋因其力大而色亦稍變也。附子、烏頭、天雄,皆反半夏。

白話文:

當今藥店販賣的烏頭,片大而圓的是天雄,它的顏色比一般的烏頭稍黑,這是因為它的藥性較強,顏色也略有不同。烏頭、天雄和附子都與半夏相剋。

【附案】,一少婦上焦滿悶煩躁,不能飲食,繞臍板硬,月信兩月未見。其脈左右皆弦細。仲景謂雙弦者寒,偏弦者飲,脈象如此,其為上有寒飲、下有寒積無疑。其煩躁者腹中寒氣充溢,迫其元陽浮越也。投以理飲湯,去桂枝加附子三錢,方中芍藥改用五錢,一劑滿悶煩躁皆見愈。又服一劑能進飲食,且覺腹中涼甚,遂去芍藥將附子改用五錢,後來又將乾薑減半,附子加至八錢,服逾十劑,大便日行四五次,所下者多白色冷積,湯藥仍日進一劑,如此五日,冷積瀉盡,大便自止。再診其脈,見有滑象,尺部較甚,疑其有妊,俾停藥勿服,後至期果生子。夫附子原有殞胎之說,此證服附子如此之多,而胎固安然無恙,誠所謂「有故無殞亦無殞也」。

白話文:

[註解] 一位年輕女子,上半身感到沉悶、煩躁,無法進食。肚臍周圍的肌肉緊硬,兩個月沒來月經。她的脈象左右手都細而緊繃。仲景說:雙手脈象細緊是寒證,單手脈象細緊是飲證。患者的脈象說明她有寒飲在上面堵塞,寒積在下面堆積。她的煩躁是因為腹中寒氣太盛,逼迫元氣浮出所致。

於是給她開了理飲湯,去掉了桂枝,加了三錢附子,把方中的芍藥改用五錢。一劑下去,沉悶和煩躁都減輕了。又服了一劑,她能進食了,而且覺得肚子很涼。於是去掉了芍藥,將附子改用五錢,後來又將乾薑減半,附子加到八錢。服了十多劑後,她每天大便四五次,排出的都是白色的冷積。湯藥仍每天服用一劑,這樣過了五天,冷積排乾淨了,大便也自然停止。

再次診脈,發現脈象變滑,尺脈尤甚。懷疑她懷孕了,於是讓她停藥。後來到了預產期,果然生了一個孩子。附子有導致流產的說法,但這位患者服用了這麼多附子,胎兒卻安然無恙。這正應了那句話:「有原因就不會流產,沒有原因也不會流產。」

3. 37.肉桂解

肉桂:味辛而甘,氣香而竄,性大熱純陽。為其為樹身近下之皮,故性能下達,暖丹田,壯元陽,補相火。其色紫赤,又善補助君火,溫通血脈,治周身血脈因寒而痹,故治關節腰肢疼痛及瘡家白疽。木得桂則枯,且又味辛屬金,故善平肝木,治肝氣橫恣多怒,若肝有熱者,可以龍膽草、芍藥諸藥佐之。

白話文:

肉桂

味道辛辣而甘甜,氣味芳香而濃烈,性質極熱純陽。由於它是樹木接近根部的樹皮,因此性質能下行,溫暖丹田,壯陽補腎。它的顏色紫紅,還能輔助心火,溫通血脈。它能治療周身血脈因寒氣凝滯而引起的痺痛,因此可以治療關節腰肢疼痛以及皮膚白腫的瘡癤。樹木吸收桂樹會枯萎,而且辛味屬金,因此肉桂能平熄肝火,治療肝氣旺盛、易怒的症狀。如果肝火過盛,可以搭配龍膽草、芍藥等藥材使用。

《神農本草經》謂其為諸藥之先聘通使,蓋因其香竄之氣內而臟腑筋骨,外而經絡腠理,倏忽之間莫不周遍,故諸藥不能透達之處,有肉桂引之,則莫不透達也。

白話文:

《神農本草經》說肉桂是所有藥材中最好的,這是因為肉桂的香氣可以快速滲透到身體各處,包括臟腑、筋骨、經絡和皮膚。這樣一來,其他藥材無法到達的地方,只要有肉桂的引導,也能輕鬆到達。

按:,附子、肉桂,皆氣味辛熱,能補助元陽,然至元陽將絕,或浮越脫陷之時,則宜用附子而不宜用肉桂。誠以附子但味厚,肉桂則氣味俱厚,補益之中實兼有走散之力,非救危抉顛之大藥,觀仲景《傷寒論》少陰諸方,用附子而不用肉桂可知也。

白話文:

注意:附子、肉桂都是辛熱之物,可以幫助元陽。但是,當元陽將盡或浮越脫陷時,應該使用附子,而不是肉桂。

原因是附子雖然味道濃厚,但肉桂氣味都很濃厚。肉桂在補益的同時,還具有散失的力量。因此,肉桂不是用於搶救危重或挽救極度虛弱患者的藥物。從仲景的《傷寒論》中,用附子而不使用肉桂的少陰方劑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肉桂氣味俱厚,最忌久煎。而坊間又多搗為細末,數沸之後,藥力即減,況煎至數十沸乎。至於石膏氣味俱淡,且系石質,非搗細煎之,則藥力不出,而坊間又多不為搗細。是以愚用石膏,必搗為細末然後煎之。若用肉桂,但去其粗皮,而以整塊入煎。至藥之類肉桂、類石膏者,可以肉桂、石膏為例矣。

白話文:

肉桂氣味濃烈,最怕長時間熬煮。但是市面上許多人把它搗成細末,煮沸幾次後藥效就減弱了,更何況熬煮好幾十次了呢?至於石膏,氣味清淡,又是石質,不把石膏搗碎熬煮的話藥效就無法發揮,但市面上很多人都不把石膏搗碎。所以我使用石膏時,一定要把它搗碎成細末,然後再煎煮。如果是像肉桂、石膏這類的藥材,可以參照肉桂、石膏的做法。

肉桂味辣而兼甜,以甜勝於辣者為佳,辣勝於甜者次之。然約皆從生旺樹上取下之皮,故均含有油性,皆可入藥,至其薄厚不必計也。若其味不但不甚甜,且不甚辣,又兼甚乾枯者,是系枯樹之皮,不可用也。

白話文:

肉桂味道辛辣帶甜,甜味比辣味濃鬱的品質較好,辣味比甜味濃鬱的次之。不過通常都是從生長旺盛的樹上取下的樹皮,所以都含有油性,都可以做藥用,至於樹皮的厚度沒有必要計較。如果肉桂的味道既不甜也不辣,而且很乾枯,那就是枯樹的樹皮了,不能用。

4. 38.知母解

知母:味苦,性寒,液濃而滑。其色在黃、白之間,故能入胃以清外感之熱,伍以石膏可名白虎(二藥再加甘草、粳米和之,名白虎湯,治傷寒溫病熱入陽明)。入肺以潤肺金之燥,而肺為腎之上源,伍以黃柏兼能滋腎(二藥少加肉桂嚮導,名滋腎丸),治陰虛不能化陽,小便不利。為其寒而多液,故能壯水以制火,治骨蒸勞熱,目病胬肉遮掩白睛。

白話文:

知母:

  • 味道苦,性寒
  • 含有濃稠且滑溜的液體
  • 顏色介於黃色和白色之間

功效:

  • 可以進入胃部,清除外感之熱。與石膏搭配,稱為「白虎」,可以治療傷寒、溫病等熱入陽明的疾病(加上甘草、粳米,稱為「白虎湯」)。
  • 可以進入肺部,濡潤肺金的燥熱。因為肺是腎的源頭,所以與黃柏搭配,還能滋養腎臟(加入少許肉桂引導,稱為「滋腎丸」)。可以治療陰虛不能化陽,小便不利的問題。
  • 由於性寒且液體豐富,可以壯水制火。可以用來治療骨蒸勞熱、眼睛被肉遮住白睛等疾病。

為其液寒而滑,有流通之性,故能消瘡瘍熱毒腫疼。《神農本草經》謂主消渴者,以其滋陰壯水而渴自止也;謂其主肢體浮腫者,以其寒滑能通利水道而腫自消也;謂其益氣者,以其能除食氣之壯火而氣自得其益也。

白話文:

它是一種液狀,性寒而滑,具有通暢的特性,因此能夠消散瘡瘍的熱毒腫痛。《神農本草經》記載其可以治療口渴,因為它能滋陰壯水,口渴自然就能止息;記載其可以治療肢體浮腫,因為其寒滑的特性可以通利水道,浮腫自然就能消散;記載其能益氣,因為它能消除食物之氣助長的壯火,氣自然就會得到益處。

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嘗以之與黃耆等分並用,即分毫不覺涼熱,其性非大寒可知。又以知母一兩加甘草二錢煮飲之,即甘勝於苦,其味非大苦可知。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陰也。有謂知母但能退熱,不能滋陰者,猶淺之乎視知母也。是以愚治熱實脈數之證,必用知母,若用黃耆補氣之方,恐其有熱不受者,亦恆輔以知母,惟有液滑能通大便,其人大便不實者忌之。

白話文:

知母其實不很寒涼,也不很苦。我曾經將它與黃耆等量一起使用,卻絲毫不感覺到涼或熱,可見它的性質並不很寒涼。再用一兩知母加二錢甘草煮水喝,就會覺得甜味勝過苦味,可見它的味道並不很苦。知母既不很寒涼,也不很苦,但水分很多,因此能滋陰。有人說知母只能退熱,不能滋陰,那是因為對知母瞭解得太淺了。所以,我治療熱實、脈數快的症狀時,一定會用到知母。如果使用黃耆補氣的方法,擔心患者熱證太盛無法承受,也常常會輔以知母。只有水分滑利才能通大便,所以大便祕結者不適合使用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