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80)
一、醫方 (80)
1. (十四)治膈食方
2. 參赭培氣湯
治膈食(「論胃病噎膈治法及反胃治法」宜參看)。
潞黨參(六錢),天門冬(四錢),生赭石(八錢,軋細),清半夏(三錢),淡蓯蓉(四錢),知母(五錢),當歸身(三錢),柿霜餅(五錢,服藥後含化徐徐咽之)
人之一身,自飛門以至魄門,一氣主之,亦一氣懸之。故人之中氣充盛,則其賁門(胃之上口)寬展,自能容受水穀,下通幽門(胃之下口)以及小腸、大腸,出為二便,病何由而作?若中氣衰憊,不能撐懸於內,則賁門縮小,以及幽門、小腸、大腸皆為之緊縮。觀膈證之病劇者,大便如羊矢,固因液短,實亦腸細也。
況中氣不旺,胃氣不能息息下降,而沖氣轉因胃氣不降,而乘虛上干,致痰涎亦隨逆氣上並,以壅塞賁門。夫此時賁門已縮如藕孔,又加逆氣痰涎以壅塞其間,又焉能受飲食以下達乎?故治此證者,當以大補中氣為主,方中之人參是也。以降逆安沖為佐,以清痰理氣為使,方中之赭石、半夏、柿霜是也。
又慮人參性熱、半夏性燥,故又加知母、天冬、當歸、柿霜、以清熱潤燥、生津生血也。用蓯蓉者,以其能補腎,即能斂沖,沖氣不上衝,則胃氣易於下降。且患此證者,多有便難之虞,蓯蓉與當歸、赭石並用,其潤便通結之功,又甚效也。若服數劑無大效,當系賁門有瘀血,宜加三稜、桃仁各二錢。
仲景《傷寒論》有旋覆代赭石湯,原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周揚俊、喻嘉言皆謂治膈證甚效。拙擬此方,重用赭石,不用旋覆花者,因旋覆花《神農本草經》原言味鹹,今坊間所鬻旋覆花,苦而不咸,用之似無效驗。惟邑武帝臺為漢武帝築臺望海之處,地多鹹鹵,周圍所產旋覆花,大於坊間鬻者幾一倍。
其味鹹而兼辛,以治膈食甚效。
或問:《神農本草經》旋覆花,未言苦亦未言辛。藥坊之苦者,既與《神農本草經》之氣味不合,豈武帝臺之辛者,獨與《神農本草經》之氣味合乎?答曰:古人立言尚簡,多有互文以見義者。《神農本草經》為有文字後第一書,其簡之又簡可知。故讀《神農本草經》之法,其主治未全者,當於氣味中求之;其氣味未全者,即可於主治中求之。旋覆花《神農本草經》載其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
三複《神農本草經》主治之文,則復花當為平肝降氣之要藥,應借辛味,以鎮肝木,其味宜咸而兼辛明矣。至於苦味,性多令人湧吐,是以旋覆花不宜兼此味也。其味不至甚苦,亦可斟酌加入也。
一叟,年六十餘得膈證,向愚求方。自言猶能細嚼焦脆之物,用湯水徐徐送下,然一口咽之不順,即嘔吐不能再食,且嘔吐之時,帶出痰涎若干。診其脈關後微弱,關前又似滑實,知其上焦痰涎壅滯也。用此湯加邑武帝臺所產旋覆花二錢,連服四劑而愈。
白話文:
參赭培氣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食道阻塞的(關於胃病、食道阻塞及反胃的治療方法,可以參考相關論述)。
藥方組成:
- 潞黨參(六錢)
- 天門冬(四錢)
- 生赭石(八錢,要磨細)
- 清半夏(三錢)
- 淡蓯蓉(四錢)
- 知母(五錢)
- 當歸身(三錢)
- 柿霜餅(五錢,服藥後含在口中慢慢吞下)
人體的運作,從嘴巴到肛門,都靠著一股氣在主導,也靠著這股氣在支撐。所以,當人體的中氣充足時,胃的上口(賁門)就會寬鬆舒展,可以容納食物,並順利向下通過胃的下口(幽門),到達小腸、大腸,最後排出大小便,這樣就不容易生病。但如果中氣衰弱,無法在體內支撐,賁門就會收縮變小,連帶幽門、小腸、大腸也會跟著緊縮。觀察那些食道阻塞很嚴重的病人,大便會像羊糞一樣,這不僅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也是因為腸道太過狹窄。
而且,中氣不旺盛時,胃氣無法順利向下運行,反而因為胃氣下降不順暢,向上衝逆,導致痰液也跟著逆氣往上湧,阻塞在賁門。這時候,賁門已經縮得像藕孔一樣小,再加上逆氣和痰液的阻塞,當然就無法容納食物,讓食物順利通過了。因此,治療這種病症,最重要的是要大補中氣,所以藥方中使用人參。同時,要輔助降逆氣、安定衝逆之氣,並用藥物來清除痰液、調理氣機,所以藥方中使用了赭石、半夏和柿霜。
由於擔心人參藥性偏熱、半夏藥性偏燥,所以又加入了知母、天冬、當歸和柿霜,來達到清熱、滋潤乾燥、生津和養血的效果。使用蓯蓉的原因,是因為它能夠補腎,而補腎就能夠收斂衝逆之氣,當衝逆之氣不再上衝,胃氣就更容易下降。而且,患有這種病症的人,通常會有便秘的困擾,蓯蓉與當歸、赭石一起使用,潤腸通便的效果非常好。如果服用幾劑藥後效果不明顯,很可能是賁門有瘀血,應該加入三稜和桃仁各二錢。
《傷寒論》中有個旋覆代赭石湯,原本是用來治療傷寒發汗後,出現嘔吐、腹瀉,導致心下痞硬、打嗝不止的症狀。周揚俊和喻嘉言都認為這個方子治療食道阻塞效果很好。我擬定的這個方子,加重了赭石的用量,而沒有使用旋覆花,是因為《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旋覆花是鹹味的,但現在市面上賣的旋覆花,味道是苦的而不是鹹的,用起來好像沒有什麼效果。只有在古時漢武帝築臺望海的地方(武帝臺),那裡因為地處鹹鹵,所產的旋覆花比市面上賣的大約大一倍。
那裡的旋覆花味道是鹹味而且帶有辛味,用來治療食道阻塞效果很好。
有人可能會問:《神農本草經》中說旋覆花沒有說到是苦味,也沒有提到是辛味。藥店賣的苦味旋覆花,既然和《神農本草經》記載的味道不符合,那武帝臺出產的辛味旋覆花,就一定和《神農本草經》的味道符合嗎?我的回答是:古人寫文章比較簡略,很多時候會用互文來表達意思。《神農本草經》是文字出現後的第一本書,簡略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讀《神農本草經》的方法是,如果它的主治功效記載不全,就要從它的氣味中去尋找;如果它的氣味記載不全,就可以從它的主治功效中去尋找。旋覆花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主治氣結、脅下脹滿、驚悸、排除體內水濕、去除五臟間的寒熱,並能補中氣、降氣。
反覆研讀《神農本草經》中關於旋覆花主治功效的描述,就會發現旋覆花應該是平肝降氣的重要藥物,應該藉助辛味來鎮定肝木,它的味道應該是鹹味並帶有辛味才對。至於苦味,因為它容易引起嘔吐,所以旋覆花不應該有這種味道。不過如果苦味不是太重,也可以酌量加入。
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翁得了食道阻塞,來向我求診。他說他還能慢慢咀嚼一些酥脆的東西,用湯水慢慢送下,但是只要一口吞下去不順,就會嘔吐,沒辦法再吃東西,而且嘔吐時會帶出一些痰液。診斷他的脈象,發現後關微弱,前關又有些滑實,知道是上焦痰液壅塞。我用這個藥方,再加上武帝臺產的旋覆花二錢,連續服用了四劑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