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6)
二、藥物 (6)
1. 8.山藥解
山藥:色白入肺,味甘歸脾,液濃益腎。能滋潤血脈,固攝氣化,寧嗽定喘,強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宜用生者煮汁飲之,不可炒用,以其含蛋白質甚多,炒之則其蛋白質焦枯,服之無效。若作丸散,可軋細蒸熟用之(醫方篇一味薯蕷飲後,附有用山藥治愈之驗案數則可參觀)。
白話文:
山藥:
顏色白色,屬肺經;味道甘甜,歸脾經;液體濃稠,能補腎。
山藥能滋潤氣血,幫助身體固攝津液,止咳平喘,強健意志,培育精神。性平,可以長期服用。
建議將生山藥煮汁飲用,不要炒用。因為山藥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炒熟後蛋白質會被燒焦,服用後無效。
如果要製成丸劑或散劑,可以將山藥搗碎後蒸熟再使用(參閱醫方篇的「一味薯蕷飲」,以及附錄中的山藥治療案例,以供參考)。
【附案】,法庫萬××之母,自三十餘歲時,即患痰喘咳嗽,歷三十年百藥不效,且年愈高,病亦愈進,至一九二一年春,又添發燒、咽乾、頭汗出、食不下等證。延醫診視,云是痰盛有火,與人參清肺湯加生地、丹皮等味,非特無效,反發熱如火,更添泄瀉,有不可終日之勢。後忽見《衷中參西錄》一味薯蕷飲,遂用生懷山藥四兩,加玄參三錢,煎湯一大碗,分數次徐徐溫服,一劑即見效,至三劑病愈強半,遂改用生懷山藥細末一兩,煮作粥服之,日兩次,間用開胃藥,旬余而安,宿病亦大見輕,大約久服宿病亦可除根。又:萬××妻,大便泄瀉數年不愈,亦服山藥粥而愈。
白話文:
附註:
法庫萬某某的母親,從三十多歲開始就患有痰喘和咳嗽,病了三十年,吃過各種藥都不見效。而且隨著年齡增長,病情也不斷加重。直到 1921 年春天,她又發燒、咽喉乾澀、頭出汗、吃不下飯。
醫生診斷後說她是痰多火旺,給她開了人參清肺湯加生地、丹皮等藥。但吃了不但沒效,反而發燒更厲害,還拉肚子,病情急劇惡化。
後來她偶然看到《衷中參西錄》上有一劑薯蕷飲,就用生懷山藥 4 兩,玄參 3 錢,煎成一大碗湯,分幾次慢慢喝。喝了一劑就見效,三劑後病情好了一大半。於是她改用生懷山藥末 1 兩,煮成粥服用,每天兩次,偶爾加上開胃藥。十幾天後病情恢復,多年來的老毛病也明顯減輕了。
大約長期服用後,老毛病也能徹底根除。另外:萬某某的妻子大便泄瀉多年不愈,服用了山藥粥後也治好了。
按:,山藥之功效,一味薯蕷飲後曾詳言之。至治泄瀉,必變飲為粥者,誠以山藥汁本稠黏,若更以之作粥,則稠黏之力愈增,大有留戀腸胃之功也。憶二十年前,歲試津門,偶患泄瀉,飲食下咽,覺與胃腑不和,須臾腸中作響,遂即作瀉。濃煎甘草湯,調赤石脂細末,服之不效。乃用白粳米,慢火煮爛熟作粥,儘量食之,頓覺脾胃舒和,腹中亦不作響,泄瀉遂愈。是知無論何物作粥,皆能留戀腸胃。而山藥性本收澀,故煮粥食之,其效更捷也。且大便溏瀉者,多因小便不利。山藥能滋補腎經,使腎陰足,而小便自利,大便自無溏瀉之患。
白話文:
上面說山藥的功效,已經在薯蕷飲的章節裡詳細說明過了。如果用山藥來治療腹瀉,一定要把它做成粥,這是因為山藥汁本來就比較稠黏,如果再把它做成粥,稠黏的力量就更大了,它在腸胃裡停留的時間也會更長。
我記得二十年前,在天津參加考試時,偶爾得了腹瀉,吃東西下去,感覺胃裡不舒服,沒過多久肚子就響了,接著就開始腹瀉。我煮了濃濃的甘草湯,調入了赤石脂粉末,喝下去也沒用。於是我就用白米煮了一鍋爛熟的粥,盡量多吃了點,頓時感覺到胃口和脾胃都舒服多了,肚子也不響了,腹瀉也好了。
由此可知,不論用什麼東西做粥,都能在腸胃裡停留較久。而山藥本身有收澀的性質,所以用它來煮粥吃,效果會更快。而且大便溏瀉的人,大多是因為小便不利。山藥可以滋補腎經,使腎陰充足,小便自然通暢,大便也就沒有溏瀉的毛病了。
2. 9.地黃解
鮮地黃:性寒,微苦微甘。最善清熱、涼血、化瘀血、生新血,治血熱妄行、吐血、衄血、二便因熱下血。其中含有鐵質,故曬之、蒸之則黑,其生血、涼血之力,亦賴所含之鐵質也。
白話文:
生鮮地黃:性質寒涼,味道微苦微甘。最擅長清熱、涼血、化瘀血和生新血,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吐血、流鼻血、因熱導致的二便下血。地黃中含有鐵質,因此曬過或蒸過後會變黑,其生血、涼血的效力也仰賴其中所含的鐵質。
乾地黃(即藥房中生地黃):經日曬乾,性涼而不寒,生血脈,益精髓,聰明耳目,治骨蒸勞熱,腎虛生熱。
白話文:
乾地黃(藥房中的生地黃):經過太陽曝曬變乾,藥性涼但不寒,生長血脈,滋補精髓,使耳目聰明,可用於治療骨蒸勞熱,腎虛引起的發熱。
熟地(用鮮地黃和酒,屢次蒸曬而成):其性微溫,甘而不苦,為滋陰補腎主藥。治陰虛發熱,陰虛不納氣作喘,勞瘵咳嗽,腎虛不能漉水,小便短少,積成水腫,以及各臟腑陰分虛損者,熟地黃皆能補之。
白話文:
熟地黃(由新鮮地黃加入米酒,反覆蒸煮曬乾而成):性質微溫,味道甘而不苦,是滋陰補腎的主要藥材。可以治療陰虛導致的發熱、氣喘、虛勞咳嗽、腎虛無法代謝水分、小便量少、積水成水腫,以及各臟腑陰分虛損等症狀。
【附案】,鄰村李媼,年七旬,勞喘甚劇,十年未嘗臥寢。俾每日用熟地煎湯當茶飲之,數日即安臥,其家人反懼甚,以為如此改常,恐非吉兆,而不知其病之愈也。
白話文:
【說明】鄰村的李婆婆,年過七十,氣喘非常嚴重,已經十年沒能躺著睡覺了。我告訴她每天用熟地熬湯當茶喝,幾天後,她就能安穩地睡了。她的家人反而很害怕,認為這種改變不是好兆頭,卻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好了。
侯××之子,五歲,因服涼瀉之藥太過,致成慢驚,胃寒吐瀉,常常瘛瘲,精神昏憒,目睛上泛,有危在頃刻之象。為處方,用熟地黃二兩,生山藥一兩,乾薑、附子、肉桂各二錢,淨萸肉、野臺參各三錢,煎湯一杯半,徐徐溫飲下,吐瀉瘛瘲皆止,精神亦振,似有煩躁之意,遂去乾薑加生杭芍四錢,再服一劑全愈。
白話文:
侯姓人家的五歲孩子,因為服用過量的涼藥,導致了慢驚症,胃寒嘔吐腹瀉,經常抽搐發愣,精神昏沉,兩眼無神,情況十分危急。
我開了一個藥方:
- 熟地黃:兩錢
- 生山藥:一錢
- 乾薑、附子、肉桂:各二錢
- 淨萸肉、野臺參:各三錢
用這些藥材煎湯一杯半,讓孩子慢慢溫熱喝下。喝了藥後,嘔吐腹瀉抽搐都停止了,精神也振作起來,但是有點煩躁。於是我去掉乾薑,加了生杭芍四錢,再服一劑藥,孩子就完全痊癒了。
一童子,年十四五,傷寒已過旬日,大便滑瀉不止,心中怔忡異常,似有不能支持之狀。脈至七至,按之不實。醫者辭不治。投以熟地、生山藥、生杭芍各一兩,滑石八錢,甘草五錢,煎湯一大碗,徐徐溫飲下,亦盡劑而愈。
白話文:
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傷寒病超過十天,大便腹瀉不止,心中感到極度不安,好像快要撐不住的樣子。把脈每分鐘七次,按壓脈搏時感覺較弱。醫生推辭說無法醫治。給他服用熟地黃、生山藥、生何首烏各一兩,滑石八錢,甘草五錢,煎成一大碗藥湯,緩緩溫熱服用,一劑服完後痊癒。
統觀以上諸案,馮氏謂地黃大補腎中元氣之說,非盡無憑。蓋陰者陽之守,血者氣之配,地黃大能滋陰養血,大劑服之,使陰血充足,人身元陽之氣,自不至上脫下陷也。
白話文:
綜合以上案例,馮氏認為地黃可以大補腎臟中氣的說法並非全無根據。因為陰氣是陽氣的守護者,氣血是相輔相成的,地黃能滋陰養血,大劑服用,使陰血充足,人體元陽之氣自然不會上脫下陷。
用熟地治寒溫,恆為醫家所訾。然遇其人真陰太虧,不能支持外感之熱者,於治寒溫藥中,放膽加熟地以滋真陰,恆能挽回人命於頃刻。曾治一室女,資稟素羸弱,得溫病五六日,痰喘甚劇。治以《金匱》小青龍湯加石膏,一劑喘頓止。時屆晚八點鐘,一夜安穩。至寅時喘復作,不若從前之劇,而精神恍惚,心中怔忡。
白話文:
中醫使用熟地來治療寒熱病,經常受到醫家的批評。然而,如果病人身體真的很虛弱,無法承受外來的熱,在治療寒熱病的藥方中加入熟地來滋養身體的元氣,往往可以迅速挽回病人的性命。
我曾經治療過一名體質虛弱的年輕女子,她患上了溫熱病五六天,痰液喘鳴非常嚴重。我用《金匱要略》中的小青龍湯加上石膏來治療她的病,第一劑藥就讓她的喘息立即停止。那天晚上八點左右吃了藥,她睡了一整個晚上。到了凌晨三點,她的喘息又發作了,雖然沒有之前那麼嚴重,但是她精神恍惚,心中感到恐慌。
再診其脈,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數,按之即無,此將脫之候也。取藥不暇,幸有預購山藥兩許,急煎服之,病少愈。此際已疏方取藥,方系熟地四兩、生山藥一兩、野臺參五錢。而近處藥房無野臺參,並他參亦鬻盡。再至他處,又恐誤事。遂單煎熟地、山藥飲之,病愈強半。一日之內,按其方連進三劑,病遂全愈。
白話文:
**古文:**再診其脈,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數,按之即無,此將脫之候也。取藥不暇,幸有預購山藥兩許,急煎服之,病少愈。此際已疏方取藥,方系熟地四兩、生山藥一兩、野臺參五錢。而近處藥房無野臺參,並他參亦鬻盡。再至他處,又恐誤事。遂單煎熟地、山藥飲之,病癒強半。一日之內,按其方連進三劑,病遂全愈。
再次把脈,發現脈象如同浮在水上的麻繩,虛弱無力,且無法計數。按壓脈搏時,脈搏立即消失。這是瀕臨脫厥的徵兆。沒有時間抓藥,幸好之前備有山藥兩斤,趕緊熬煎服用,病情稍有好轉。這時按照藥方準備抓藥,藥方包括熟地四兩、生山藥一兩、野臺參五錢。但附近藥房沒有野臺參,其他種類的人參也賣光了。如果再去其他地方抓藥,又擔心耽誤病情。於是隻煎了熟地和山藥服用,病情好了一大半。一天之內,按照藥方連續服用三劑,病情完全痊癒。
按:,此證原當用拙擬來復湯,其方重用山萸肉以收脫。而當時愚在少年,其方猶未擬出,亦不知重用萸肉。而自晨至暮,共服熟地十二兩,竟能救此垂危之證,熟地之功用誠偉哉。又此證初次失處,在服小青龍湯後,未用補藥。愚經此證後,凡遇當用小青龍湯而脈稍弱者,服後即以補藥繼之。或加人參於湯中,恐其性熱,可將所加之石膏加重。
白話文:
按語:這樣的證狀原本應該用我構思的來復湯,方子中大量使用山茱萸肉來固攝精氣。但當時我還年輕,這個方子還沒有想出來,也不知道要重用山茱萸肉。從早上到晚上,總共服用了十二兩熟地黃,竟然能救活瀕臨死亡的病人,熟地黃的功效真是太強大了。此外,這個證狀最初的失誤,是在服用了小青龍湯之後,沒有使用補藥。我經歷過這個證狀後,凡是遇到應該用小青龍湯,但脈象稍弱的病人,服藥後馬上接著用補藥。如果考慮到人參性熱,可以加重湯藥中的石膏分量。
《張氏八陣》、趙氏《醫貫》、《馮氏錦囊》皆喜重用熟地,雖外感證,亦喜用之。其立言誠有偏處。然當日必用之屢次見效,而後筆之於書。張氏書中載有:治一老年傷寒,戰而不汗,翌日屆其時,猶有將汗之意。急與一大劑八味地黃湯以助其汗。服後,遂得大汗,閱數時周身皆涼,氣息甚微,汗猶不止。
白話文:
《張氏八陣》、《趙氏醫貫》、《馮氏錦囊》這些醫書都偏愛使用熟地黃,即使治療外感疾病也喜歡用它。他們的理論確實有偏頗的地方。但是,他們肯定曾經多次使用熟地黃並見效,才會把它寫進書裡。張氏的書中記載:治療一位老年人的傷寒,發燒但沒有出汗,第二天到應該出汗的時候,還是有出汗的徵兆。於是趕緊給他服了一大劑八味地黃湯,幫助他出汗。服藥後,他果然大汗淋漓,過了幾個小時後,全身都涼了,氣息微弱,汗水還沒有止住。
精神昏昏,復與原湯一劑,汗止而精神亦復。夫用其藥發汗,即用其藥止汗,運用之妙,頗見慧心。又趙氏書中謂:六味地黃湯能退寒溫之實熱,致貽後世口實。然其言亦非盡不驗。憶昔乙酉、丙戌數年間之寒溫病,熱入陽明府後,凡於清解藥中,能重用熟地以滋陰者,其病皆愈。此乃一時氣運使然,不可筆之於書以為定法也。
白話文:
病人精神昏迷,又給他服用原來的湯劑,出汗停止了,精神也恢復了。用藥發汗,又用同一種藥止汗,運用的巧妙之處,展現出高明的醫術。另外,趙氏的書中說:六味地黃湯可以退除寒熱症的實熱,導致後人拿來說事。但是他的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驗證。回想過去乙酉、丙戌年間的寒熱症,熱氣進入陽明經之後,凡是在清熱解毒藥中,大量使用熟地黃來滋陰的,病情都痊癒了。這只是當時時運使然,不能寫入醫書作為定法。
又:馮氏所著本草,謂熟地能大補腎中元氣,此亦確論。凡下焦虛損,大便滑瀉,服他藥不效者,單服熟地即可止瀉。然須日用四五兩,煎濃湯服之亦不作悶(熟地少用則作悶多用轉不悶),少用則無效。至陳修園則一概抹倒,直視熟地為不可用,豈能知熟地哉。寒溫傳裡之後,其人下焦虛憊太甚者,外邪恆直趨下焦作泄瀉,亦非重用熟地不能愈。
白話文:
另外,馮氏所寫的本草綱目中,提到熟地可以大大補益腎中的元氣,這也是確定無疑的論點。凡是下半身虛弱耗損,大便滑瀉,服用其他藥物無效的人,單獨服用熟地就能止瀉。不過每天必須使用四五兩,煎成濃湯服用也不會感覺悶脹(熟地用量少則會感覺悶脹,用量多則不會悶脹),用量少則無效。到了陳修園那裡,卻一概抹殺,直接認為熟地不能用,難道他懂得熟地嗎?
在寒熱傳裡之後,身體下半身虛弱疲憊十分嚴重的人,外邪常常直接侵犯下半身造成腹瀉,不用大量使用熟地也無法痊癒。
癸巳秋,一女年三十許,得溫病,十餘日,勢至垂危,將舁於外。同坐賈××謂愚知醫,主家延為診視。其證晝夜泄瀉,昏不知人,呼之不應,其脈數至七至,按之即無。遂用熟地黃二兩,生山藥、生杭芍各一兩,甘草三錢,煎湯一大碗,趁溫徐徐灌之,盡劑而愈。
白話文:
癸巳年秋天,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子感染溫病,十幾天後病情危重,家人準備將她擡出去。同坐的賈××知道我懂醫術,就請我過去診治。她的症狀是晝夜腹瀉,神志不清,叫她也不應答,脈搏極快,每分鐘達到七至八次,一按脈搏就消失。於是,我用了兩錢熟地黃,一錢生山藥、一錢生杭芍,三錢甘草,煎成一大碗湯藥,趁溫熱時慢慢灌入她的口中。喝完一劑後,她的病情就好了。